身邊的朋友和網路上都對這部片倒聲一片,然而我上豆瓣一看,「哎喲,我*,評分這麼高」,而且仔細一看看熱評,很多也都是給出了一兩星的差評,與總體分6.8分相距甚遠。

反觀貓眼,給出了2.8分,這還是我第一次看到豆瓣的電影評分高於貓眼,而且還是「遠高於」,這是否意味著豆瓣被這部片背後的資本「控評」了?


你看早了,現在豆瓣是7.0。

眾所周知,《地球》入圍了戛納的「一種關注」單元。

而最近華語電影在電影節成績雖然不行了,但是也有一些優秀的,他們的豆瓣評分是多少?

柏林電影節金熊獎《白日焰火》,豆瓣7.3分。

入圍戛納主競單元,並拿到最佳導演獎的《刺客聶隱娘》,豆瓣7.2分。

其他在三大電影節出風頭的影片,大概也在7分作用,上分的很少。

你要說跟《葯神》《紅海行動》比,這個7.0確實給低了,低太多。

你要說跟爛番茄89%的新鮮度,mc88分的評分比,當然是低太多了。

但是你要是跟這些真正的藝術電影比,大概還是同一個水平。

我個人感覺是略有低估吧,如果不這麼營銷,本片票房大概是1日游,撐死一千萬,但評分應該是《路邊野餐》水平,7.5左右。

所以你就知道豆瓣人的審美了哈哈哈


說實話,這片子的水平還是超出豆瓣用戶平均的欣賞水平了。所以豆瓣用戶評價這個片的時候內心活動是這樣的:

「它看起來很厲害,我也確實知道它很厲害。但是我不喜歡,起碼我的直覺告訴我我沒那麼喜歡。分數給低了顯得我沒水平,給高了顯得我附庸風雅。所以我就給個中檔的分數。」

豆瓣用戶對這片的評價是端著的。前也顧慮顧慮後也顧慮,不端著不行。所以原先預期的兩極分化現象沒有在豆瓣出現,你會看到大多數是三星四星的評價。

如果是我評分,我肯定直接給五星,我反正沒有這個心理包袱。反之,如果是讓題主評分,那肯定也就是兩星,也是沒什麼心理包袱的。你能我也能,人家豆瓣用戶未必能。

我認為,不管是貓眼的2.9,還是豆瓣的6.9,都是正常現象。雖然參考價值都不算高,但也不能說什麼參考價值都沒有。它起碼真實地反映了某個人群對這部影片的看法。

最後多嘴幾句,敢於挑戰權威(豆瓣也不算權威)、不盲從潮流(潮流也沒說這電影好)是好事。但是如果僅僅因為與自己意見相左,就懷疑對方有鬼。那未免顯得太輕浮。也太把自己當回事。

我也不講什麼「要包容」這種不咸不淡的話了。我直說,就算你心裡打了小九九,就是因為意見相左想要栽贓他人,也得拿出壓得住稱的砝碼。這種沒根沒據的懷疑,我只能說「很不好」。原諒我找不到其他什麼適當的詞了。


豆瓣可以看,我從不信貓眼評分,相比豆瓣,貓眼感覺商業操控的空間更大,每次評分貓眼能看?你去看一場電影是信貓眼還是豆瓣?


一張圖,了解一下。

貓眼評分就是個。友誼度。


謝邀。豆瓣用戶的平均智商和欣賞水平顯然遠高於貓眼。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