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事情在生活中是時常會發生的。就比如我們家,做什麼事妻子總有理,能夠有理到什麼地步?舉個例子,讓她去買雞蛋,雞蛋碎了兩個,能夠回家抱怨我,說我不該讓她買;比如說扔垃圾卻把家中的菜扔掉,這也是我的錯,說我才沒放在正確位置等等,反正她就是「總理」總有理了。後來我發現有很多家庭會發生這樣的故事,總結之後我得出一個概念,因為男性和女性的思維方式不一致,一個是理性,一個是感性,出發的角度不一樣,怎麼能指望別人聽得懂呢?後來我就找到一句話來安慰自己「受傷」的心:家是個講愛的地方,不是個講理的地方。估計這句話就一直要陪伴我終身了。

除了出發點不一,我們還會發現溝通中我們沒有讀懂對方的感受,其實是我們自己的溝通方式出現問題。就像你舉例的,她問你周末能陪她逛街不。你回答,周末我要加班。她還是會繼續問,周末能陪我逛街不。你感覺有點懵,繼續說我要加班啊。她會說,我知道,那你能來不嗎?從這句話中,你一直在重複自己的意思,而她為什麼卻還是要反覆追問呢?是不懂你這句話的意思嗎?我想不是的。關鍵是你沒讀懂她為什麼強調要你過去。是不是發生什麼事情需要得到你的支持和理解之類的。如果你追問一下需要你做什麼事,我想就改變這樣的狀態了。

三是雙方的關注點不一。你在說行為的公正性,她對你說事情的合理性。雞對鴨講,大家都在說著自己的言語,怎麼能夠指望別人聽得懂呢?

四是她根本就沒在聽你說話,她只不過是在想自己的心思,或者敷衍了事。你只是在對著空氣講,想想對方聽得見嗎?

當我們發現溝通不暢時,想想改變一下方式和角度,看看對方的狀態,再決定自己是不是採取什麼方式方法來溝通了。


有的真是理解能力的問題。如果面對的是豬??,那就得用??的溝通方式,讓他理解。如果是選擇性的聽不懂,聽不見。那就是別人有意識的去忽略了。


或許不是別人有問題,是你自己的溝通方式有問題,你得知道有時候,你看別人很不順眼時,別人也不一樣看你順眼呢,再就是不同地區的語言習慣不一樣,別人聽不懂,你也沒有必要去損別人,因為他們要是飆兩句自己家的話,你也不一定能聽懂。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