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球大戰》是電影史上的一個奇蹟,總票房已超90億萬美元。2017年,新拍出的《星球大戰8》全球總票房亦達16億美元,位列電影史第5.

  1977年,首部《星球大戰》公映,到今天已過去42年,在兩代人心中掀起波瀾。在此過程中,郭敬明、天仙妹妹、芙蓉姐姐等先後跌下神壇,令人感慨:在IP操作上,我們確實差了不止一個量級。

  不否認,《星球大戰》更完整、更復雜,但它遠遠談不上深刻,它初期也很粗糙,很多意義是觀看者賦予的。從某種意義上說,《星球大戰》是一個平臺,可以將觀衆的創造與想象聚累起來,使自己變得深不可測。正因雙方良性互動,《星球大戰》本來的缺點反而成了優點,這其中暗含着品牌操作、輿論操作的深刻智慧。

  所謂“其進銳者其退疾”,暴紅之後難免會暴衰,但專業化操作可以讓這個過程變得更長,這其中有太多值得學習與思考的東西。

  陰陽師不是一個好工種

  日本史:《發現陰陽道:平安貴族與陰陽師》

  作者:(日)山下克明

  出版: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日本的文學與漫畫中多鬼神,名目繁多,令人歎爲觀止。一般認爲,這是受神道教影響,其實還有陰陽道的因素。

  神道教是日本本土信仰,85%的日本人信仰它,因地理懸隔,它在數千年中幾乎保持了原生狀態。陰陽道則不同,它受中國讖緯學說影響,對日本貴族階層影響甚大。雖然神道教與陰陽道都有神祕主義色彩,但陰陽道本出自中國的五經博士,更爲積極,更主動地區干預神祕世界。陰陽道來自貴族,有比較完整的方法論與解釋系統,而神道教信仰初期只是山精鬼怪,怪談多而條理差。

  陰陽道法師必須具備多種技能,不僅要懂天文、地理、數學等知識,且能驅使鬼神,還要對詩歌、文學、音樂有所涉獵。

  公元7世紀時,陰陽道在日本的影響力達到頂峯,當時宮廷設立了專門的陰陽寮,陰陽師負責曆法制定,占卜國家大事,並主持祭祀,此外他們還可以召喚“式神”,以辦理各種事物。

  後因天皇權力下降,陰陽道漸流入民間。到德川幕府時,爲強調自己統治的合法性,陰陽道中五行興替的說法再度受到重視,但已是風力之末。到明治維新時,陰陽道被視爲迷信而被禁。

  從表面看,後來的陰陽道與神道教非常近似,但神道教的儀軌不同,此外,神道教也吸收了陰陽道的一些元素,從而使二者難分彼此。

  近年來,因動漫文化流行,陰陽道又重新振興,其中的“二次元”因素得到了年輕人的追捧,本書試圖還原陰陽道的真相,以及它對日本歷史曾產生的巨大影響。陰陽師雖貌似瀟灑,但在歷史上,他們的職位並不高,不過是一種使用工具而已,一旦不好使,馬上就會被拋棄。“二次元”雖絢爛,但靠它吃飯,也不是件輕鬆事。

  他們不小心觸動了歷史的機括

  現代史:《北洋軍閥》(全兩冊)

  作者:蔡登山主編

  出版:當代中國出版社

  “算我倒黴,當你的部下。旁人都起來了,都是督軍了。我不但沒有督軍,還是在你底下當個副手。可是你被你爸爸壓着,我可倒黴了。”張學良回憶郭鬆齡時,想起郭曾這麼對自己說。二人因同學關係,一度非常密切,但張作霖不信任郭鬆齡,加上郭鬆齡性格剛愎,與奉系核心人物楊宇霆不睦,最終選擇了起兵造反。

  “郭鬆齡之反”影響了中國歷史走向,因郭鬆齡的部隊皆是精兵,加之當時奉系主力在關外,關內部隊難以抵擋,不得不求助日軍。日軍一直在做張作霖的工作,張作霖陽奉陰違、虛與周旋,此時事急,不得不全盤出賣東北利益。日軍迅速出兵,致郭鬆齡慘敗,日軍爲抵擋北伐軍進攻,還在濟南製造了慘案。“濟南慘案”一度被寫入教材,相關日期被列爲“國恥日”。

  成功平定“郭鬆齡之反”後,張作霖繼續延宕與日合作,遂有“皇姑屯爆炸事件”,而張學良上位後,選擇與蔣介石媾和,通過“東北易幟”,徹底動搖了日本在東北的利益,日本軍國主義分子趁機發動“九一八事變”。

  可見,歷史是由一個個選擇拼成的,在大多數情況下,這些選擇只對個體有意義,然而,流砂之下,終有一顆會引發崩潰效應,一旦整體坍塌,後人所見則只有必然性,因爲每個人都必須承擔它的後果,都受到它的牽連。

  本書通過一個個案例,展現了個體選擇之難——他們都是平常人,在爲自己的利益而博弈,卻意外觸動了歷史的機括,他們因此而被動在其中充當了一個角色。

  爲何說二戰是一場不必要的戰爭

  二戰史:《第二次世界大戰回憶錄》(兩卷本)

  作者:(英)丘吉爾

  出版:中國畫報出版社

  完整的《第二次世界大戰回憶錄》多達17卷,細緻而全面地展示了丘吉爾在二戰中面臨的困難與抉擇。丘吉爾語言風格華麗,滔滔不絕,雖評論精當,但普通讀者閱讀起來非常困難。

  丘吉爾自詡有軍事才能,但軍方對他頗爲不滿,第一次世界大戰時,他的錯誤指揮造成英軍在伊斯坦布爾附近的慘敗,在第二次大戰中,丘吉爾也有很多這樣可笑的判斷失誤,被公認爲“判斷力太差”,所以在回憶錄中,丘吉爾不斷爲自己辯解。丘吉爾傾向於認爲,自己有足夠的遠見,只是執行者太差,或者別人掣肘,使他錯過了正確的時間。

  此外,當時英國高層派系林立,丘吉爾不得不花費大量精力來平衡各種關係,而他本人又特別喜歡炫耀自己的解決技巧。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回憶錄》中,涉及了大量的地名、人名,丘吉爾曾從事新聞工作,所以對細節極爲專注,很容易寫成長篇大論。

  精簡本的優點在於保持了丘吉爾獨特的歷史思考,他認爲,“二戰”是一次不必要的戰爭(事實是,除了相互傷害,誰也沒從中獲益,它並沒帶來積極結果,也沒能終結戰爭),是人性愚蠢與失敗治理的產物,要避免重蹈悲劇,必須從根本做起。精簡後的《第二次世界大戰回憶錄》更爲清晰流暢,有助於讀者從整體上把握“二戰”的過程,並從中獲得教益。

  孟德斯鳩,他爲萬國立法

  傳記:《孟德斯鳩》

  作者:(美)斯克拉

  出版: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

  孟德斯鳩是“法蘭西啓蒙三偉人”之一,和另兩人一樣,他也性格怪異、執着。與伏爾泰、盧梭不同,孟德斯鳩有貴族背景,因此厭惡民粹,他更傾向於理性的解決方案,他的《論法的精神》成爲現代治理的基礎,他因此被人們稱爲“萬國立法者”。

  在《論法的精神》中,孟德斯鳩提出“歷史三段論”(即古代、中世和近世)的假設,該學說對當今歷史研究仍有影響,比如日本學者提出的“唐宋之變”,即是對假設的迴應。

  孟德斯鳩認爲,自古至今,政體分三種,即共和政體、君主政體、專制政體——共和體制是全體人民或部分人民擁有最高權力的體制;君主政體意味着只有一個人統治國家,只不過遵循業已建立和確定的法律;專制政體則由一人按照自己的意志以及變化無常的情緒領導國家的一切。

  每種政體都會有相關的法律,也都有各自的原則,而政體原則是政體行爲的關鍵。共和政體的原則是品德,君主政體的原則是榮譽,專制政體的原則是恐懼。孟德斯鳩認爲,每一種政體都會產生腐化現象,但腐化總是源於原則的腐化,由此帶來政體的消亡。

  本書作爲學術著作,除了討論生命歷程對孟德斯鳩的影響之外,具體討論了孟德斯鳩理論的形成與對後世的價值,以及這些理論創造與修正過程,以讓讀者更深入地理解這位“萬國立法者”的思想與人生。

  沿着樑思成先生的腳印走去

  建築史:《得乎檐角樑柱間》

  作者:連達

  出版:北京時代華文出版社

  本書是一本有趣的田野調查,作者在山西民間尋找傳統建築。山西是相關保存最豐富的地區,我國明代之前的大木架建築中,70%保存在山西,作者通過圖繪、文字介紹等方法,讓讀者領略到中國古建築之美。

  本書很容易讓人想到當年樑思成、林徽因的奮鬥,他們也曾深入山西,留下大量一手調查報告。中國建築史》有山西應縣佛宮寺釋迦木塔的圖像與建築剖面圖,也有五臺山佛光寺祖師塔、太原天龍山北齊石窟等多處記載。林徽因曾記述應縣之行,稱:“思成和這塔的姻緣也可稱圓滿。”

  與樑思成、林徽因先生不同,本書作者專注于山西鄉間的民間建築,它們可能不太起眼,但在檐角樑柱間,同樣蘊含着傳統文化的韻味。

  正如本書序言中所說:“連達號稱‘破廟專業戶;,他無意履跡釋迦木塔、祖師塔這類聲譽流播、遊人如織的名勝,而是一心要往稀罕之地。因此這書宗旨是‘尋訪晉南鄉野古建‘’,扣的就是‘鄉野’二字。現如今純粹的鄉野其實是沒有的,也不會有樑、林當時聽聞公路通了、終於可以去山西了的格外的喜悅,但也有跋涉,也有周折,還有在蚊蠅飛繞的野地,或臭味熏天的豬圈旁邊作畫的尷尬。”

  比起地方誌的材料回顧,本書的零散口述擁有更多的生活氣息。

  大轉型前苦悶的歐洲精英們

  歐洲史:《皇帝的圓舞曲》

  作者:高林

  出版:東方出版社

  歐洲因啓蒙主義而令人神往,但啓蒙主義帶來的大革命卻讓歐洲人恐懼,徹底失序使人性惡的泛濫,而歐洲政治版圖又過於複雜、多元和破碎,影響了統治者的行政效率——他很難獨力去解決問題,他不得不接受方方面面的掣肘。

  在啓蒙主義大潮下,貴族階層感到迷茫,一方面,他們不認同發展超越一切的觀念,不肯放棄曾珍重的文化傳統;另一方面,他們意識到這些文化的魅力遠遠無法與革命的魅力相提並論。

  於是,貴族們加倍沉浸在這些文化中。與啓蒙主義同時發展的,是歐洲宮廷文化的精緻化,它似乎在和革命對抗,但事實上,只是爲了麻醉貴族們,覺得這些精緻還有進一步發展的潛力,它可以超越革命。

  於是,皇帝的圓舞曲成了“皇帝的新裝”,人們參與其中,卻又深懷不滿,人們在固守中猜疑與猶豫,結果呈現出來的卻是死氣沉沉的末世圖景。

  本書精描了中世紀歐洲貴族文化的華麗退場,它爲歷史留下一個巨大的參照物:舊時代離開時,總是充滿溫情和感傷,但它會以加倍腐朽的方式來挽救自己,結果反而徹底窒息了拯救的可能。

  如何打造一個超級IP

  科幻史:《星球大戰如何征服全宇宙》

  作者:(美)克里斯·泰勒

  出版:後浪·北京聯合出版公司

  對於科幻迷來說,《星球大戰》是不可超越的經典,它奠定了科幻創作的諸多原則,這些原則至今被奉行。當我們想象太空旅行時,必以黑夜中羣星閃爍爲背景;駕駛艙的結構、飛行器的外形,乃至外星球的大概地理環境等,其實都來自《星球大戰》,它爲我們確定了想象力的邊界。

  其實,《星球大戰》剛誕生時,內部審片會的專家們幾乎一致認爲這是一部爛片,只有兩三人表示,它也許可以作爲商業片,在票房上做到持平。考慮到《星球大戰》當時的導演喬治·盧卡斯等人幾乎沒拍過賺錢的電影,發行公司不得不採取保守的推廣策略。

  幾乎所有專家都忽略了,《星球大戰》提供了一個完全異端的世界,它的故事未必最好,表演也未必有趣,但它的“異世界”爲紓解現實壓力提供了可能——當人們活得越來越相同時,就需要一個能讓自己不同的故事,使人能進入其中,通過扮演其中一個角色來釋放自己。

  在今天看,《星球大戰》的佈景、故事、表演等相對粗糙,但在當時,它已超越了人們意識中對真實的認定,當大家都相信“這個可能是真的”時,一個超級IP就橫空出世了,它最大的魅力在於,提供了小人物一夜成名、迅速翻盤的樣板。

  《星球大戰》成功煽起了人們的好奇心,從而形成了傳播學中的“流瀑”效應,而此後的專業操作尤其值得今天人們學習。“一聲震得人方恐”之後,專業操作可以讓這回聲更加綿長,從現象升格爲永恆。

  文/唐山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