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太鞍其實不是一個地名,馬太鞍是阿美族稱呼一種樹豆的名稱,跟著我念「FATAAN」,這種樹豆阿美族人將其視為吉祥物隨身攜帶,到處播種,馬太鞍這一帶即以「長滿樹豆的地方」得名的啦。 生態園區位於花蓮光復鄉馬錫山下的沼澤濕地,三面環山,占地面積近百公頃非常的大,是全台灣阿美族最大的社區部落。來到花蓮馬太鞍走走,光復糖廠吃吃冰,而且濕地的生態保持的非常好夏天的夜晚還可看到不少螢火蟲,除此馬太鞍更是賞鳥的天堂,當地也有解說員可以為你服務. 是不錯的景點

交通:由花蓮往南(或台東往北)走循 9 號省道,經光復車站後上橋後不久即可見到左邊有台糖加油站,於台 9 251.7 公里處加油站對面有條路右轉即可見大全街約 5 分鐘即到,標示明顯亦找。如果您再找不到,到光復之後用講巴一問就懂了,以欣綠農園為目標即可~

如果你有看到一個停車場表示您找到了,在停車場右邊有一個公廁往裡面走會看到一個自行車道,馬太鞍溼地就在眼前

入口旁有一個親子戲水區,很好玩哦!!


看他們玩的多高興


延著步道走,愈走愈漂亮,天空沒那一層霧,很像讓人吸不到空氣,到這裡空氣是那麼的清新,每一口都清神百倍,

在中央山脈的佑護下,馬太鞍的生態保育的相當好

 

木棧橋下就是芙登溪孕育著溪裡的各種魚類,如吳郭魚、土虱、鰻魚、泥鰍、溪哥、草魚、鯽魚…蝦等。,層層疊疊的山巒,清澈優雅的芙登溪,感覺就像人間仙境,

 

溼地區生態資源豐富,各式的鳥類如:黃小鷺、白腹秧雞、環頸雉、班文鳥等鳥種皆在此地區出沒

看流星耶!@#$%^^小朋友來這裡可以放心讓他們奔跑,這裡沒有車,做父母的可以暫時不用說:不可以,,不可以...

走累了有檳榔樹幹搭的茅草屋的可以休息,

順著木棧橋一直走下去兩側有各式各樣的水生植物,每年7-8月間,15公頃的荷花田裡,濃綠層疊的荷葉間盛開著嬌嫩、清秀脫俗的朵朵蓮花

如果說花東縱谷的大山大河是壯闊的交響樂,馬太鞍溼地就是一段美麗的奏鳴曲,跳動其間的音符,是一口口源源不絕的地下湧泉。

木棧橋上有路標告示牌,往溼地展示館的方向走會看到一座鵲橋(其實向上看就知道在那了)每年都會有不少活動

這是從鵲橋上照下來的馬太鞍溼地







阿美族人特有的生態捕魚法─Palakaw
阿美族人千百年來以生態法來捕魚,在阿美族中稱為Palakaw,意指「讓魚棲息的魚塘」。他們採用一些自然素材如九芎樹枝等,建構三層結構式魚的家,供牠們棲息繁衍。最底層讓無鱗類的魚棲息如鰻魚、鱔魚、土虱等,中層是小魚小蝦,最上層才是魚。每個魚塘都留有進出水口,讓魚蝦自由出入。

當族人想要捉魚的時候,只要在池塘的出水口放著漁筌,防止魚跑掉,再把池塘的水放掉,就可以很輕易地捉到魚了!

這間茅草屋裡面有一些設施可以讓你親自體驗阿美族的生活方式(現在他們應該也是住水泥房了)


馬太鞍溼地生態館有一些生態模擬區提供互動式的生態教學,小朋友超愛

馬太鞍入口處有二家農場都可吃到道地的天然野味。這些天然野味全取材自馬太鞍濕地,如芙登溪裡現撈的魚蝦、濕地裡現採的各種野菜。香噴噴的的紅糯米飯及鹽烤帶鱗的新鮮吳郭魚是欣綠農園的招牌美食。

「葛仙米」又稱為「上帝的眼淚」是阿美族人喜歡的野菜之一,要吃到這種菜不容昜,因為它是在大雨過後較陰濕的地方才會長出來,但遇陽光時二、三天後,水份就蒸發而乾掉。阿美族人認為這是上天的憐憫,留下的一滴滴眼淚,變成葛仙米給阿美族當食物。 我都想哭了,八寶菜是以多種野菜煮出來的湯,養顏美容,有益身體健康,這些野菜大都含有苦味,但苦後卻都會回甘,看倌們是不是餓了

趕快洗洗手大快朵頤了

酒足飯飽後肚子如果還有空位不防到光復糖廠吃冰,糖廠建於民國2年歷經80年的製糖業務,終於在91年4月2日包裝完最後一包糖後,畫下休止符。有人說:二次世界大戰末期製糖工廠,遭轟炸幾成廢壚,但沒被打倒,卻被WTO所打倒,讓人不勝唏噓。雖然製糖部分關閉,但卻留下許多具80年歷史的製糖產業文化,藉著這些深具歷史的製糖設備、日式宿舍建築及老倉庫等歷史空間再利用,發展為富歷史、教育、文化等功能的觀光休閒景點,轉型為觀光糖廠。

糖廠的魚池,這些鯉魚可是吃冰長大的

糖廠的民宿,日本式的房子,冬暖夏涼哦!!



如果糖廠大排長龍,到光復市區的冰舖可以吃到相同味道的冰



馬上找相關

光復鄉公所http://www.guangfu.gov.tw/

光豐地區農會http://www.kffa.org.tw/life.htm

拉藍的家http://www.lalan-unak.com/

欣綠農園http://www.uhome.org.tw/xin-lu/xin-lu-one.htm

光復糖廠http://www.hualiensugar.com.tw/index.php
 

最後我想問各位看倌 一個小小的問題"荷花和蓮花那裡不一樣??"知道的請告訴我們!!謝謝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