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劃在科創板上市的北京石頭科技股份提交的業績報告顯示,自有品牌佔整體營收的比例已超過五成,該公司屬於小米生態鏈企業,回顧起此前已上市的華米也可以看出一直都在努力推動自有品牌的發展,爲何這些小米生態鏈企業在依託小米迅速成長後卻試圖去小米化?

  過度依賴小米的弊端

  小米在2014年成爲國產第一、全球第三大手機企業之後,表示要投資100家企業,將小米手機取得成功的模式複製,以取得更大的成功,隨後在數年時間其投資的企業就近百家,這些企業均被成爲小米生態鏈企業。

  藉助小米品牌的聲譽以及小米在互聯網渠道的優勢,多家小米生態鏈企業迅速發展,更有數家企業年營收迅速從零增加至超過十億元,這無疑進一步提升了小米的名聲,但是隨着小米生態鏈企業的成功,一些質疑也伴隨而來,擔憂它們過於依賴小米將難以持續發展壯大。

  以小米生態鏈企業的典範--華米爲例,2015年、2016年來自小米的收入佔其營收的比例超過九成,而淨利潤分別爲-0.38億元、0.24億元,到2017年、2018年來自小米的收入佔比降低到八成以下,其淨利潤分別提升至2.305億元、4.748億元,華米也不忌言淨利潤的增長主要是由於自有品牌Amazfit業務發展所取得。

  對比之下,可以看出華米雖然依賴小米貢獻了大部分收入,但是小米方面帶來的淨利潤較低,而它在2017年、2018年取得淨利潤的大幅增長主要來自於拓展自有品牌業務。已申請在科創板上市的石頭科技同樣顯示出類似的情況,2016年其營收主要依靠小米而淨利潤爲虧損1123萬元,到2018年其自有品牌業務營收佔比超過五成,淨利潤也迅速提升至3.08億元。

  生態鏈企業努力去小米化

  從華米和石頭科技的發展可以看出,小米確實爲生態鏈企業的發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但是小米一直強調的硬件業務低利潤卻不利於這些生態鏈企業的發展,畢竟小米方面雖然爲它們貢獻了大量營收,帶來的利潤卻相對有限。

  對於一家硬件企業來說,如果沒有利潤很難維持良性的發展,業界都知道對於硬件企業來說只有持續創新才能形成自己的競爭力,而要實現持續的創新就要不斷的進行研發投入,可是沒有利潤的話又如何有資金投入研發?沒有自己的競爭優勢,企業就只能陷於價格戰當中,最終可能導致企業經營不善。

  小米生態鏈企業顯然明白這個道理,如此也就不難理解爲何它們在依靠小米成長後,都極力推動自有品牌的發展,以提升利潤,而華米和石頭科技的業績也顯示出它們在推動自有品牌發展後都迅速提升了利潤,擺脫了此前依賴小米導致利潤低微的局面。

  小米自身的手機業務也顯示出類似的問題,其創始人兼董事長雷軍一再強調自己的硬件業務不賺錢,導致其創新乏力,在近幾年來華爲在手機芯片和拍攝技術上不斷推陳出新,OPPO和vivo也擁有自己的獨有創新技術,這讓它們均在國內市場取得了持續增長,而小米手機則在2017年和2018年上半年在國內市場取得增長後,到去年下半年再次陷入衰退,這凸顯出一家企業依靠價格戰是很難長久的。

  小米對生態鏈企業並不擁有控制權,這些生態鏈企業的創始人得以按照自己的意願發展企業,最終它們取得較爲豐厚的利潤回報而小米自身手機業務利潤低微,柏穎科技認爲或許這纔是正確的道路。

  小米生態鏈企業通過發展自有品牌業務,堅持獲得合理的利潤方式值得小米手機思考,硬件業務不賺錢給並非長久之道,小米手機或許也應該改變自己的經營理念,否則繼續目前這種手機業務經營一遇阻滯就進行企業經營架構調整的方式未必能真正挽救小米手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