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和银连酱聊天时,有聊到说

偶尔会有明明是第一次听的歌曲或是第一次看见的景象,

却感觉之前就已经听过或看过了

这样的经历。

 

我记得心理学上有关于这个现象的解释。

于是,今天就稍微查了查。

 

当然,物理学上,也有空间混乱(平行世界)的说法,

但,毕竟,是否存在平行世界还是比较悬乎的一件事。

所以,我还是觉得心理学上的这些解说更有说服力。

 

手机理论: 分散的注意力

人因其他事分散注意力时,下意识地会注意到周围的事情,

尽管我们并未意识到自己已经注意到,

或真正地将它记录下来。

然后,当我们能够专注自己正在做的事时,

会觉得很熟悉这些周围的东西。

 

比如,第一次进入一个房子时,却又似成相识的感觉。

可能在实际观看房间之前,边走边和主人交谈时,

大脑已经在视觉/味觉/声音

处理过它。

因此当真正看它时,就有种曾经到过的感觉。

 

全息摄影理论

记忆就像全息摄影的观点。

这意味着我们可以根据整体的任何片段重新建立完整的三维图像。

而片段越小,最终图像就越模糊。

当我们当前环境的某些细节与过去的某些残余记忆类似时,

就会产生幻觉记忆。

 

如,小时候曾到过类似,但不同的地方。

长大后,记忆已经模糊或不记得了,

去到相似的地方,

就会产生熟悉感。

 

双向处理: 延迟视觉

大脑颞叶会接受同一个信息两次。

一次是直接的。

另一次则是拐到大脑后半边之后。

如果两次传输的相差时间延迟了稍长点的时间,

大脑可能会给这个信息加上错误的时间,

将它当作以前的记忆,

因为它已经被处理过了。

 

其他来源的“记忆”

对阅读过或见过,但却没经历过,的事情有很强的记忆,

并且随着事件的推移,这些记忆会在头脑里重现。

当经历与其相似的事情时,幻觉记忆便会产生。

 

预知梦境

研究发现梦境与未来所发生的事有10%的相似。

而且,幻觉记忆经历本身通常是世俗的日常生活事件。

因为越令人兴奋的事,越可能被记住,

成为幻觉记忆的可能也就越小。

 

 

除了双向处理理论外,

其余的理论可以简单的解释为,

 

幻觉记忆就是

我们曾经在梦里、小说、电影,甚至是亲身经历过,

但是不够深刻得让我们意识到的细微记忆。

当我们遇到类似的场景或片段时,

我们无法详细记起那段记忆,

只感觉到似成相识的熟悉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