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大概是在《進擊的巨人》中最為現實的角色,他代表了一眾本來希望苟安於高牆之內但是卻不能為最終不得已奮起反抗的人。一開始的讓一心想要往牆裡走得越近越好,深信士兵訓練只是通往牆內安定生活的途徑,但是在唯一理解他的摯友馬爾科不幸慘死之後,為了給他報仇,他決心加入了調查兵團。

需要知道的是,同樣是為了給他人復仇,艾倫和讓是完全不一樣的。相比艾倫的更為決絕,讓在抉擇之時展現出了常人應有的猶豫,他在篝火前一直握著自己顫抖的手,他很恐懼巨人的威脅,但是最終他還是戰勝了自己的恐懼。

因為他的猶豫不決,我一度對這個角色感覺平平,但是縱觀全劇,讓是一直有在成長的,對於觀眾而言一直成長的角色魅力是要大於一開始就有獨特特點但是此後一成不變的角色的。

如果要提到才能的話,讓也是有著劇中同期生所沒有的獨特才能。他不像男主角艾倫一樣一開始就有嚮往牆外自由的意志,不像三笠和兵長一樣擁有生來過人的武力,論智謀也不如阿爾敏一樣在任何情況下都能做出最正確的選擇。

但是他有著無與倫比的領導力,以及在關鍵時刻做出最優選擇的臨機應變。例如在第二次巨人破牆時果斷帶領大家飛上城堡獲取補給,他因為自己的普通人身份,同樣也能切身體會到周遭普通人的感受,也證明了他其實是最適合擔當領導人的角色。


在巨人這個充滿了怪物和非正常人類的世界,讓是少有的極為接近我們普通人的角色。讓,作為一個凡人,他沒有艾倫那樣的巨人之力,沒有三笠那樣的血統優勢,也沒有團長那種冷酷的決斷力。但他依然在關鍵的時刻戰勝了恐懼,用自己渺小的力量為團隊作著力所能及的貢獻。

一、體察人心,洞若觀火的讓

第一季最初的讓,一直被我們一種自私自利的感覺,當艾倫滿腔熱血的說要驅逐所有巨人時,唯有讓在一旁潑冷水,並大言不慚的說自己只是想進入憲兵團,過優越的生活。

讓在最開始,只是一副富家子弟自私自利的樣子,但是在接下來的戰鬥中,貌似自私自利的讓卻逐漸戰勝了恐懼,並成為了兵團中少有的智將。

讓在托羅斯特區攻防戰中體現出了他的足智多謀,正是他的足智多謀使得隊友們順利到達了補給區,贏得了生機。關於讓的優點,馬可評價的很中肯。

讓正是由於自己是普通人,所以才能體察普通人的心理,才能更準確的看清現狀。而反觀艾倫,雖然作戰英勇,一腔熱血,但是他無法體察別人的心理,不善於顧忌別人的感受,正是由於他自己太過英勇,所以反而無法無法體諒他人的退卻。一個連自己生命都不在乎的人,又怎麼能指望他做出讓大家損失最小的選擇呢?艾倫不行,但讓可以,所以讓是更為出色的指揮官。

讓另一個體察人心的表現就是在大家剛到調查兵團時,公然說出了大家的疑慮,以求讓艾倫做出保證,讓大家團結一致。

讓說出了大家擔心被艾倫不經意打死的擔憂,並希望予以保證從而穩定軍心。

而在第二季結尾,他再次做出了合理的推測,從而再一次教導艾倫他責任的重要性,某種程度上講,讓就好比艾倫的人生導師,總在艾倫遲疑的時候予以開導。

在王政篇中,讓也做出了正確的選擇,比如留了希琪和馬爾洛一名,為調查兵團探知到真相奠定了基礎。

二、從自私自利到戰勝私慾,奉獻團隊,讓的蛻變

前面說過,讓在開始是以一個自私自利的形象登場,但是隨著戰鬥的繼續,尤其是馬可的死,讓意識到了戰鬥的必要性以及自己的重要性。從馬可的死中,他終於明白了自己戰鬥的意義。並開始發生了徹底的轉變。

在選擇兵團去留上,讓明明有資格進入憲兵團,但他依然咬著牙選擇了調查兵團,選擇了命懸一線的生活,他不願身邊的朋友像馬可一樣死去,他要為他們做出力所能及的貢獻。在這一刻,讓徹底拋卻了自己的過往,得到了最終的升華。

與戰友嬉笑怒罵、同生共死,這才是讓想要的人生。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