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時報【文╱邱琮皓】

一般人對消防的印象,就是救災,而火災鑑定也只是找尋起火原因、判定責任歸屬,但台北市政府消防局火災調查科專員林如瑩充分發揮了女性堅毅、專注與細心的特質,不但有效整合火災調查、證物鑑定,將調查結果有效回饋火災預防,更進一步透過科學證據,達到向民眾宣導、廠商預警的效果。

走進台北市消防局的電氣實驗室,琳瑯滿目的各種「燒毀家電」就是各種起火原因,舉最常見的「除濕機自燃」案例,林如瑩解釋,一開始沒有人相信除濕機會自己起火,但隨著案例增加,實驗室拆解每台起火除濕機,不但找到原因,更說服經濟部標準檢驗局要求廠商召回檢修,以免造成更多事故。

她進一步舉例說,政府希望能把用在天然氣的瓦斯流量計裝在液化石油鋼瓶上,透過流量方式來計價,但卻出現瓦斯流量計因未經過耐高壓檢驗,導致洩壓口爆開、讓桶裝瓦斯外洩、接觸到火源而爆炸的意外事故。她說:「有時候連標檢局也不懂,但透過事故,可以找到原因,進一步達到補救、預防更多災害的效果。」

林如瑩從中央警察大學消防系畢業後,分發至台北市政府消防局火災調查科,從一開始深入火場殘跡的現場調查、實地勘察起火真相,那種找到起火的證據、釐清真相時的成就感,讓她對這工作深深著迷,就此展開長達十數年的火調人生。

為推動精進火災調查技術,林如瑩自行研發鑑定方法,成功找到自然發火的證據。她回憶,那是一件洗衣店的起火案例,放在塑膠洗衣籃裡面的SPA店送洗毛巾,居然「自燃」。她去深入研究這些毛巾上的殘留物,因為SPA的按摩油品中含有不飽和脂肪酸,在洗烘之後,堆疊的毛巾開始慢慢蓄熱、最後自燃冒煙。

林如瑩解釋,很多火災調查,就會發現推論出「應該這原因」,甚至會被判定為「無名火」,就是因為沒有科學證據支持,這樣也無法說服民眾、其他公部門、甚至是廠商,但運用實驗室的科學儀器,把「發火物」跟「著火物」連連看,就更有說服力。

為發揮科學證據的精神,林如瑩致力於實驗室認證工作,2009年8月讓火災鑑定實驗室成為第1間通過ISO認證的「火災殘跡」火災鑑定實驗室,以科學證據證實,2014年更完成實驗室通過「碳氫化合物燃料」增項認證,成為全國擁有雙項認證的火災鑑定實驗室。

已是火災調查的翹楚,對未來職涯的期許,林如瑩還是相當謙虛,因應未來科技進步,各種電子產品精緻化,她希望能從火災調查領域出發,在廣大的科學知識中,不斷精進實驗方式、擴充鑑定範圍,繼續透過連結起火原因,找尋預防方法、或提供更即時的預警,達到保護民眾與企業財產及人身安全的效果。

達人小檔案

年齡:39歲

星座:獅子座

學歷:台北科技大學有機高分子研究所畢業、中央警察大學

消防系畢業

經歷:台北市政府消防局火災調查科鑑識股股長、消防局火

災預防科危險物品股股長、消防局火災調查科科員

現職:台北市政府消防局火災調查科專員

獲獎:2017年鳳凰獎消防楷模

達人座右銘

專注、執著沒有做不到的事情

對事情追根究柢、緊咬疑問不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