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去來兮,田園將蕪,胡不歸?新作《歸來》登上大銀幕,張藝謀真的「歸來」了嗎?

中國第五代電影人被譽為是中國迄今為止最為輝煌的一代,他們以新奇的思想和敏銳的藝術手法創作的一部又一部經典電影在上世紀90年代馳騁國際、名揚四海。但新世紀以來,第五代的名號似乎大不如前。作為代表人物之一的張藝謀,他的創作由極具人文氣息的藝術電影轉向商業大片,其創作的電影打進了國際市場,贏得高額票房,不僅招來了一片又一片的質疑之聲,更一次又一次與國際電影節的獎項失之交臂。特別是奧斯卡的獎項一直是他的一塊心頭肉。11年的作品《金陵十三釵》請來了好萊塢大腕克里斯蒂安.貝爾以及在北美髮行配合了奧斯卡的評獎,可是再一次征奧失敗對張藝謀來說無疑是當頭棒喝。之後,張藝謀不惜選擇了和帶其走上商業大片之路合作多年的張偉平分道揚鑣,他說其目的是為了自己的電影創作不受束縛,想回歸自己的藝術電影之路。

離開之後的張藝謀選擇加盟樂視影業,在樂視宣稱不干擾其創作的條件下張藝謀也帶著嚴歌苓的小說《陸犯焉識》作為大禮回饋,並在電影拍攝時改原作名為《歸來》,最初發行時曝出主題為「歸來」的概念海報,電影的故事是其之前多次掌控並創作出經典之作《活著》的文革題材故事,電影更是邀請了老搭檔鞏俐、陳道明和郭濤等出演,引來一片嘩然。電影《歸來》從立項、開拍到製作發行,都打著「歸來」的主題引領大眾的種種猜與測輿論。在得知斯比爾伯格看哭和李安大讚後,又一次掀起了關於張藝謀是否真的「歸來」了的期待與臆測。神秘的《歸來》一步步浮出水面之後,又掀起了大眾對其「歸來」的評判。有人特別是年輕觀眾認為其沒能入圍新一屆戛納電影節便可以看出張藝謀已「走得太遠無法歸來」,有人特別是中老年觀眾則認為電影真實感人是張藝謀的「歸來」之作。滿懷期待的我在5月16日首映日走進了電影院,全場只有六個人---我和三個同齡朋友、一個中年阿姨和一個白髮老奶奶。

從電影本體來講,《歸來》的視聽語言都能給觀眾極大的震撼。時代氣息極具的房舍、街道、服裝、火車、歌聲等元素都在平穩的鏡頭裡展現著文革前後的大背景,細節也通過畫面語言刻畫得細膩而豐富,色彩的控制和畫面的把握也在4K的新技術支撐下極具張藝謀特色,再加上《漁光曲》的襯飾更為電影增色不少。對電影的本體的掌控,可以說張藝謀從未離開過,更是在電影里處處彰顯著獨特的張氏特色。《歸來》的故事雖顯老套,但在表面愛情的描摹里卻表達著導演傳遞的思想深度。故事講述的是和我後排老奶奶同齡的愛情故事,雖然為了電影的商業成功跳過了小說中文革前的婚姻史和文革之中的囹圄慘狀,且劇情的前半段似乎比後半段更有情緒與張力,但這些依然沒能影響老奶奶的泣不成聲和中年阿姨的嚴肅沉思,這和我們不痛不癢的感受似乎大相徑庭。為什麼會如此呢?電影跳過了小說中文革前的婚姻史和文革之中的囚牢遭遇,而在男主人公陸焉識平反後回到家裡,女主人公馮婉瑜卻失去對陸焉識的記憶,不僅是對文革殘酷的表現,更是對當代社會「遺忘」的一種隱喻,喚起當下對時代的記憶。這個時代因為文革成為禁區,新的一代對其接觸較少甚至沒有,在電影中沒有呈現出來某些橋段的情況下,我們這一代年輕人在隔代年齡差異和時代背景的「遺忘」下只能從愛情故事和電影本體來看待電影,對電影傳遞的時代思想和情感的理解和領悟肯定便會大打折扣。所以我認為這是一部年輕人不妨一看而中老年人不容錯過的佳片。

新作《歸來》曝露著張藝謀的歸心似箭已無需多言。余華曾經說過,張藝謀在拍《活著》時改編了小說的某些敏感元素,對審查通過胸有成竹,但結果眾所周知,雖如此但卻創作出了一部公認經典佳作。《歸來》也改編了小說許多東西,然今天欣然在影院和大家見面,觀眾卻在質量認同上各執一詞。雖然這兩者沒有什麼必然的聯繫,但不難發現張藝謀的新作《歸來》是沒能超越《活著》的。不過從《歸來》我們也不難發現張藝謀正在改變、努力,也在急切的正在往回趕。故事裡,陸焉識千方百計一直想回到家裡,回到馮婉瑜身邊,可是在各方的阻撓下他遲遲不能回家。可當他回到家時,卻已經回不到從前,他只能一步步找回從前的感覺,並在努力下在漫長的時間裡和家人一起找到一個新的「家」。這完全是張藝謀自身的隱喻和寫照。因此,我們更毋須步步緊逼,給他繼續創作的時間,給他輿論鬆弛的空間,相信他的歸心似箭會轉化為動力,我們的期待也會轉化為鼓勵,也許就在下次、下下次,他就會給我們帶來一部煥然一新的作品。

縱歸心似箭,然來日方長,等他慢些「歸來」!

文/影行人


我把這部電影定位為「傷痕文學」,即揭露文革給人民(民眾、百姓)和國家造成的創傷的文學藝術作品。「傷痕文學」是從一篇叫做《傷痕》的小說命名的。

《歸來》所揭示的,是丹丹的青春與才華、馮婉瑜的丈夫——一個博學多才的典型「舊知識分子」、馮婉瑜的愛情與人生,都永遠回不來了!

原著嚴歌苓、導演張藝謀,他們都是對文革還有話要說的人,於是一拍即合。 張藝謀還真是拍電影的,影片中的《紅色娘子軍》比樣板戲和春晚的《紅色娘子軍》還要拍得好看——閃耀著那種蒙昧的偽崇高之美,因此丹丹的青春追求就是要跳這部革命樣板芭蕾舞劇的主角。這很真實,青少年極易被崇高裹挾。後來與影響她實現這一「革命理想」的反革命父親劃清界限並揭發他脫逃,讓勞改農場把他抓了回去,這也很真實,文革中有揭發親人的「反動言論」,把親人送上了刑場的。

文學藝術曾經力主把文革破壞的世界尋找回來,把被顛倒的世界再顛倒回來,當時有部熱播的電視連續劇就叫《尋找回來的世界》。

陳道明演繹了「舊知識分子」的習於內省不善言談和不以外物而喜悲的清高,用「不表演」來表演陸焉識這個已經消逝的社會角色,實屬難能。我尤其佩服他說「丹丹」時不像所有淺薄愛俏的演員一樣第二個字念輕聲。

鞏俐的戲十分吃重,但也表現得非常精彩,可以說漸漸爐火純青了吧。 鞏俐之所以吃重,是因為馮婉瑜的遭遇不具備典型性,中國知識分子家庭的遭遇不是她那樣的,失憶症是西方病,中國知識分子的抗擊打能力很強,要麼直接自殺,長期做賤民的他們,精神沒那麼嬌氣——因此陳道明、鞏俐和張慧雯的表演似乎又都找不到生活氣氛和心理的依據,比較難於表演。

網上批評編劇「單薄」,我以為「失憶症」是原因之一,因為不是典型,所以無法豐富,眾多條條框框,又妨礙了他的深入。

在「傷痕文學」之外,我以為編劇還有象徵的構思,這一點一些觀眾尚未認識。 最後一個鏡頭——特寫的一塊用毛筆書寫著「陸焉識「三個大字的紙牌,不知是否給觀眾留下了深刻印象——我想這是編劇和導演的預期。 尋找陸焉識,尋找知識分子。 馮婉瑜的眼裡,都是方師傅;連陸焉識也在尋找陸焉識。

斯皮爾伯格說他看這部電影的時候哭了一個鐘頭,中國人不相信。 「科學智能」總是樂觀向前,「文學智能」老是悲觀向後,人的處境,人文關懷的思考和表達應該比不計後果的高科技開發對千瘡百孔的地球更有益吧?

回首全片,倫勃朗油畫一般的光線和畫面,二戰影片一般的敘事風格,三十年代老電影《漁光曲》的旋律。 在不時尚的建築和有保溫瓶、收錄機的簡陋的房屋裡,是一個被消失和遺忘的時代,那時人們還在追究和追問,還有著看不見的生活——精神生活,還有鋼琴和芭蕾舞,還有一生一世的愛情,強大的文革並沒有將它們徹底摧毀。 小說原作《陸犯焉識》其實在歌頌紳士的精神勝利,不是簡單地揭露文革罪惡。粗鄙因其愚昧無知從來不會自慚形穢,但在紳士眼裡,它永遠失敗——儘管這未免阿Q,很不實用。


很多評論都談到原著小說。我沒看過《陸犯焉識》,而且我一直認為電影與原著應割裂開,視為兩部不同作品。因此此處不論原著。先說優點。鞏俐好演技!明叔好演技!鞏俐出場的第一個鏡頭就讓我嘖嘖稱奇。這兩位的演技使影片沒有淪為「狗血純愛片」。相比之下,張慧雯還稚嫩了些,她慣用的「瞪大眼睛倔強表情」看多了有些審美疲勞,以至於一回想「丹丹」,我的腦海中便浮現「大眼睛」...電影的感情表達壓抑克制,我很喜歡。多年前《集結號》和《唐山大地震》上映,我陪老媽去電影院,那真是...當頭一記催淚彈啊!!電影院里哭成一片,我一直給老媽遞紙巾。現在回想,馮小剛的煽情手段太「硬」了,就像直接伸手掐觀眾淚點。自從年紀大了(咦?),我一看到「一把鼻涕一把淚,吊著嗓子哭號」的橋段,太陽穴就突突亂跳。觀看《歸來》前,我先給自己打了一針心理預防針,實際觀看後覺得這種感情表達方式很好。火車站抓捕算最煽情的一段了,背景音樂一響,我的心理預防機制自動啟動:「哦來了來了,催淚彈來了!」後面倒沒這種煽情橋段,一切都挺平淡,老謀子刻意做去高潮化處理。倒是配樂比劇情煽情...單從「技術」表現來看,張藝謀是中國最優秀的導演之一。在全片去高潮化處理下,影片節奏不疾不徐,不拖不趕,將故事娓娓道來,而且能吸引觀眾不走神,可見功力所在。前段時間看的另一部文藝片(姑且這麼稱呼吧)《白日焰火》,節奏太「拖」了,刁亦男在「技術」上還有待磨練。提一下《歸來》中我喜愛的兩段:一個是陸焉識第一次回家,視角在陸焉識,馮婉瑜,丹丹,監視者之間來迴轉換,節奏依然穩而不亂,各條線交代明晰。另一個是穿插在主線劇情中,丹丹對父親的感情由對立隔膜至和解的轉變,寥寥數筆,情感轉變水到渠成。相比一直原地轉圈的主線劇情,這條發展的副線能讓觀眾一抒胸中鬱氣。


《歸來》是2014年張藝謀導演的文藝電影,改編自嚴歌苓小說《陸犯焉識》,由陳道明、鞏俐、張慧雯主演。

上世紀70年代初,勞改犯陸焉識因思念心切逃跑回家。「政治正確」的女兒想方設法阻止母親馮婉瑜與父親陸焉識相見,結果夫妻倆近在咫尺,卻只能相隔天涯。

文革結束後,陸焉識平反,卻發現家中的一切已物是人非——女兒丹丹放棄了芭蕾夢想,成為一名普通女工;他深愛的妻子馮婉瑜,因患病已然不再認識眼前的他。

陸焉識決定把他和婉瑜的過去從「演」一遍,喚起婉瑜的記憶。

《歸來》於2014年5月16日在全國上映,截止到6月30日該片在中國內地收穫了2.95億票房,刷新國產文藝片票房紀錄。

張藝謀再一次證明了自己在文藝電影上的超強把控能力。

由於同樣是嚴歌苓小說改編的電影,《歸來》非常容易被拿來和馮小剛的《芳華》進行對比。

張藝謀只選了《陸犯焉識》的幾頁,拓展成111分鐘的影像。

馮小剛則是刪減了《你觸碰了我》的部分內容,儘可能還原了整個小說的故事。

個人覺得,《芳華》由於承載了太多的內容,人物刻畫非常表面化。

何小萍的多處情節轉換非常生硬。

有網友評價說:何小萍突然就瘋了,突然就好了,莫名奇妙。

《歸來》由於只選取了小說中的幾頁進行改編,因此在人物刻畫上細膩飽滿,邏輯和走向流暢自然,陳道明和鞏俐每一次隨著情節推進而說出台詞給出的反應都合情合理。

應該說,《歸來》是近年來完成度非常高的文藝電影。


看這部電影,已經是四年前的事情了。感受到很強的人物和故事衝擊力,簡單談一下自己的理解,側重故事本身和演員兩方面,希望對題主有幫助。


歸來,是影片的中文名。兩個簡單的漢字,卻包含了很多細膩又複雜的意義。 歸,現在有返回的意思,比如歸國、歸省。那麼「歸來」的意思,應該就是「回來」吧。可是,到底是從哪來、到哪裡去呢?以中國人傳統而又天然的鄉土情結來看,似乎答案總是呼之欲出甚至獨一無二的,那就是回家。但是,如果「歸來」就是「回家」,那為什麼不直白一點、親切一點,而用了「歸來」這個有點文、有點雅,但確有點遮遮掩掩、欲說還休的意味的詞呢?

也許,歸來,不僅僅是回家,或者說,回家,不一定是歸來……

影好像一個慢條斯理的老人,他背著手、皺眼微張,慢慢地、零散地把故事講給路人。好像要讓大家跟他一起靜下來、耐下心來,像溫水煮茶一樣,徐徐散出些醇熟味道。

很開心,看到電影能在故事的斷層開場,把一個個情結銜接、勾勒地那麼自然,就像最完美的裸妝,不著痕迹地完成了最妥帖的塑造與裝點。一個以愛情為支柱的故事,就這樣幾乎將愛的花期略過,但卻把余香漫延了一生之久。

對她而言,這余香是一句看似簡單的話:「焉識說的,就是對的。」這是她的信條,也是她唯一的愛的宣言。在她的生命里,彷彿只要有這句話,就足夠支撐起整個生命,甚至整個家庭。

對他而言,這余香是無數滿懷情絲的文字。從最痛苦的離別到失去身份的陪伴,他以信為媒,字字句句,傳達著讓她依戀的一切。看不到你,就把我的一切說給你,彷彿每一個字里,都有你的笑意;看得到你,眼睛就把我的世界,充滿了你,我就把你,暖在心底。

這樣的情意,總是讓她的所有者們,那麼容易地打動人心。甚至是手指的輕微顫動、眼神里的隱隱閃爍,都透出一種刻骨銘心。想說說主人公的性格,但希望避免劇透,所以著重說演員好了。

我的一位編導老師曾經問我,覺得鞏俐怎麼樣,漂亮嗎。我當時看的電影還不多,腦子裡只是飄出些」漂亮媽媽「、」秋菊打官司「里的情節。很快就說不覺得她漂亮,對她的演技也沒什麼感覺。即使後來看了」大紅燈籠高高掛「、」紅高粱「、」黃金甲「,心裡對她還是沒有什麼特殊的印象。這次再看她的電影,真有點被驚艷到了。不管是對人物的把握、還是與不同人物的對戲,都給人一種將戲演活的感覺,尤其是細節的處理,實在讓人覺得她就是婉瑜,婉瑜就是她。

陳道明的氣質,不管多狼狽的造型也沒辦法遮擋。他做陸焉識,做得讓人想和他溝通。看到他喊婉瑜馮老師,一次次想方設法地接近她、幫助她,總會覺得,這個丈夫真是太可愛了。他的行為有時也許有點滑稽可笑,但是,卻讓人笑得心疼。

張慧雯,眼睛好有神的女孩。舞技卓然、演技也十分可圈可點。和那麼多元老級演員在一起,雖然確實會漏些青澀,但她一言一行中閃爍出的光芒,還是總會給人眼前一亮的感覺。丹丹是個年輕單純的人物,適合她作為起點、繼續成長。

回到篇名,想說,「歸」在《說文》里是「女子出嫁」的意思。這對婉瑜來說,應該是對「歸」的完美釋義。她包含了一個女子對愛人、對家庭最自然而持久的歸屬感。婉瑜出嫁,嫁給了她的信念,為之守候一生。焉識回家,回到了他最愛的女子身邊,給她最溫暖的呵護與陪伴。

電影很好,裡面的愛很好。希望所有人都擁有如此這般的愛。


《歸來》是張藝謀2014的電影,張藝謀導演對於畫面的功力絕對遠遠高於對於故事的掌控力,所以這部電影毫不意外的,還是改編自文學作品。而且這部電影是張藝謀加盟樂視影業後的第一部作品,被編劇鄒靜之譽為苦心之作。拋開原著小說不談,只談電影。

一開始,打成右派發配遠方的父親,留守持家的母親,被時代灌輸思想長大的女兒。父親偷偷跑回家想看看妻子和女兒,卻被女兒告發。陳道明演得極好,他是沒辦法怪女兒的。影片開頭的半個小時里,鞏俐演的極好,她用精確到背影、手指、下巴、腮幫子的演技,只幾場戲便醞釀出排山倒海的情緒,絕對是世界級的表演。緊接著,故事跨越時間,陸焉識終於平反回到家。卻發現,當然為了自己的芭蕾前途告發他的女兒並沒有跳舞,而是一個普通的工人,而妻子竟然已經得病不認識自己了。但是她記得等他,每個月的5號都去車站街他,一接就是幾十年,也沒想過離開。那麼他也等她,每天守候在最近的地方,想方設法喚起她的記憶,等她認出來他的那一天。這段對愛情的歌頌,其實正是這部電影對重要的部分,張藝謀將時代的元素弱化,重點放在對愛情的歌頌上,母親雖然不記得父親,卻還記得當初女兒對父親的背叛,不讓她回家。愛情在這裡高於了親情。這和中國人的價值觀甚至不符,但是張藝謀這樣做了,這是對愛情的歸來。


張慧雯在《歸來》中飾演丹丹,這是她最感恩的一個角色。

在深度人物訪談《星月對話》中,張慧雯曾談及該話題。

如今的張慧雯比之前更放鬆、更隨性,在表演上動了腦筋,收放自如,也事半功倍。「比如之前拍哭戲,我就是想辦法哭,醞釀情緒,但是現在就會先把人物找准,把自己放進角色里。」以前她拍戲時會特別緊,總想著一定要把台詞背好,提前預想好到現場該怎樣做,而如今她說對手戲演員怎麼演都行,「你演吧,我接著。」張慧雯很享受這個過程。

張慧雯不是科班出身的演員,剛出道時這對她來說還算得上是小小的心理障礙,可隨著這些年的錘鍊,她也已經發現了自己的不可替代性,「我的優點就在於感受力比較強,還有一種不服輸的勁兒。」她堅持讓自己接地氣,一個人跑去電影院看電影,出門打個車和司機師傅聊聊天,去感受真正的人情味,特別難得,她說只有這樣演戲才容易真實,「才會有人味兒」。

如今提到張慧雯,「謀女郎」仍然是一個排名靠前的關鍵詞。對她而言,這更像是一個幸運的代名詞,更多人因此認識了張慧雯,但其餘的更多還是靠自己,「幸運背後肯定要有努力付出吧,這世界上沒有完全光幸運的事。」至於常有人說她是「混得最差的謀女郎」,張慧雯毫不避諱,她直言:「誰能用三五年就來定義一個人呢,山路還十八彎呢,路還長!」姑娘眼睛裡透著一股子自信,她很清楚自己的實力,所謂的成功也不在一朝一夕。

問她至今為止最滿意哪個角色,她沒有給出一個具體的答案,「每個角色都在當時那個階段是最滿意的吧」,而談及最感恩的是哪一個,張慧雯毫不猶豫地講,是張藝謀導演的《歸來》。

她和張導一直保持著聯繫,張慧雯覺得張導很了解她,表演和挑選角色上面的一些問題也都願意去請教他。包括這次拍《琅琊榜2》,「當時直接把劇本前幾集給他看了,然後他就會大概和我講一下這個人物,演完之後也去跟他聊了一下我的心得,他就說,開竅了。」


《歸來》是人性在現實里的掙扎,不要說感情總是那麼的虛無縹緲,我們一直走在自己的靈魂世界裡卻沒有把這個世界真正讀懂。

陸焉識,馮婉喻在彼此的世界裡默默觀望,尋找著他們各自的期望,也在渴望著有一個零距離的交集點。

你在你的世

界里堅守,我在我的夢裡追尋,匆匆一瞥,只是看見了彼此的目光,卻又這樣的遙遠遙遠!!!

心有時就是用來傷感的嗎?淚水卻是可以滋潤感動的。

陳道明,鞏俐,在不動聲色之間就讓一個時代歸來!


《歸來》

歸來是張藝謀2014年拍攝的劇情文藝電影,改編自嚴歌苓的陸犯焉識的尾點,由陳道明、鞏俐等領銜主演。

該片的時代背景是文化大革命,講述了在那個大時代下知識分子陸焉識和妻子馮婉喻的情感變遷故事,這部片子里是沒有任何商業廣告植入的,雖然沒有很絢麗的畫面,也沒有很華麗的辭藻,但是只有鏡頭前蒼涼荒蕪的景象,給人特別壓抑的感覺。彷彿回到了那個文革的年代。

我覺得這部劇主要針對的受眾人群還是中老年人,他們可以回想起那個時期,從而感同身受,而青年人則很少能靜下心來去欣賞這麼一部電影,也不能很好的理解張藝謀導演當初拍攝歸來的意圖

這部電影是根據小說改編的,縱觀整個電影,其實能明顯感受到導演的誠意,很多東西還是最大程度上還原的,從而吸引了一部分的原著讀者,但是因為電影是根據導演和編劇的個人感受進行拍攝,所以肯定不會滿足所有人的觀影需求,畢竟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哈姆雷特。

對於陳道明和鞏俐這兩個老戲骨的表演更是入木三分,表演的很到位,充分演繹出了那個年代知識分子的內心情感,能讓我看到哭的電影很少,但我看歸來確確實實落淚了

  借用胡性能影評中的一段:「一個人在精神深處期待著陸焉識能夠回到她的過去;另外一個人在現實里守候馮婉瑜能夠回到他的當下和未來。彼此的堅持恰恰讓兩人無法在清醒的現實中重逢,這是兩條鐵軌相互守望的愛情,感人卻又無望……沒有山盟海誓,沒有玫瑰花,也沒有卿卿我我的境頭,刪繁就簡的情感呈現是那樣的含蓄內斂,中國式的愛情以及思想的中國式表達,讓簡約的劇情分泌出巨大的能量,直到演職人員的名字出現在黑色的銀幕上,我依舊被摁牢在座位上,被故事的餘味所控制」。

  沒有比這段話能更表達我此刻的內心,所以幾乎全部搬來。但是,我不同的是,儘管我的眼淚從影片開始一直流到結束,但是,我的眼淚不是悲傷,而是感動和欣慰,感動欣慰於他們對彼此的執著和不放手。

看過歸來,會明白許多,也許這就是張藝謀導演所想要傳遞出來的吧

如果您覺得我的回答對你有所幫助,那就麻煩動動小手給我點個贊吧,愛你么么答


十幾年沒有正經看電影了,很多電影經常是看一半就撂下了,再回過頭來就不想看了。前一陣閑極無聊在網上搜電影看,無意中打開了張藝謀拍攝的電影《歸來》,一下子就被深深的吸引進去了,我不知道這是由小說《陸犯焉識》改編的,以後一定要買本看看,這部電影充分展現的大導演和老明星的真正實力,以前看商業片時總覺得陳道明演戲做作,演個壞人也高傲的不行,但在這部片中真是演技大爆發,只可惜由於一些不能言明原因,很多年輕人根本不了解四十多年前那段殘酷的歷史,所以也沒有興趣看這類影片,讓這部這麼好的片子叫好不叫座。這部電影讓我們回憶起過去那段瘋狂的年代,為了一個角色,就能出賣自己的父親,那些政工人物卑鄙的威逼利誘,充分揭示了人心的陰暗,一個好好的家庭,因為一場運動,支離破碎,陸焉識用鋼琴喚起婉瑜的記憶那場戲讓我淚流滿面,但是最後還是無功而返,電影結尾,婉瑜還是要去火車站接陸焉識,讓我們在絕望中感到美好還是有可能實現的。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