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3月份快要結束的時候,最新一期的中保研C-IASI安全測評結果又一次出來了,相比於之前一期層差不齊的表現,此次碰撞測試的結果卻讓我們大吃一驚,某些本來在很多人的印象中那種一碰就散的車型,反倒是獲得了不錯的表現;而那些自稱安全性表現很好的車型在中保研的嚴苛測試之下,變得不堪一擊。而我們更加的關注的問題在於,到了當下,汽車產品的安全性進步到底有多大?或者說中國汽車產品在安全性可可靠性表現方面的不足和當下的汽車市場有沒有聯繫?

首先讓我們看一看此次中保研測試的結果吧,有十一款車型參與測試,這些車型並非是廠商送檢,而是中保研通過市場渠道購買的量產車,所以不存在碰撞測試“特供車”情況的存在,因此,中保研的測試結果公信力相對更強,而中保研之所以做這樣的測試,目的之一就是爲了權衡各個車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以此評估這類車型車險的費用比率和出現事故傷亡的比例。所以整體的可信度和實用性都比較高!

中保研一碰之下幾乎全軍覆沒,自主品牌安全性爲何越來越差?

那麼我們看到這張表格上有四個類目,分別爲耐撞性與維修經濟性指數、車內乘員安全指數、車外行人安全指數、車輛輔助安全指數。其中耐撞性和維修經濟性,代表的就是低速碰撞成績,主要考量的是車身覆蓋件在碰撞時的破損程度,以此來判定廠商在車身件方面的配件質量和設計是否足夠安全和有品質。

中保研一碰之下幾乎全軍覆沒,自主品牌安全性爲何越來越差?

車內乘員安全性指數,也就是在多個方向的碰撞下,車內乘員的受傷程度。該測試項目幾乎和美國IIHS的測試標準一致,包含了25%的小重疊偏置碰撞、側面碰撞和車頂靜壓,幾乎涵蓋了車型多個層面的碰撞表現,這也是中保研C-IASI測試最看重的部分。

車外行人安全指數,其實就是發生碰撞時,車輛對車外行人的碰撞和保護程度。

車輛輔助安全,主要指汽車電子化的安全配置,包括主動剎車、自適應巡航等,但是這些配置本身不作爲必測項目,有些車型本身沒有搭載,可以忽略不計。

那麼我們可以看看這一期的安全測試成績,其實相比於第一期碰撞測試,本次碰撞測試的成績整體比較差,但是合資品牌的一汽豐田奕澤表現優異,四個項目都在良好和優秀評價之上,有着非常好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表現。

中保研一碰之下幾乎全軍覆沒,自主品牌安全性爲何越來越差?

上汽斯柯達和日產西瑪的整體安全性表現也還不錯,在四大項目中分別都得到了一個“一般”評級,但是其餘三項全都是優秀,整體表現尚且不錯。

中保研一碰之下幾乎全軍覆沒,自主品牌安全性爲何越來越差?

我們關注的重點是,其實這一次中國品牌參與測試的新車幾乎全軍覆沒,其中表現的最好的竟然是衆泰T600。除了耐撞性評價“一般”和沒有搭載安全輔助系統,車內乘員安全性指數和車外行人安全性指數的評價都是“優秀”。之前幾年,因爲在產品外形設計方面有山寨嫌疑的關係,很多人對於衆泰T600的安全性評價一直不高,但是在這次C-IASI的測試當中,卻幾乎是自主品牌中表現最好的,實在是有些打臉。

中保研一碰之下幾乎全軍覆沒,自主品牌安全性爲何越來越差?

中保研一碰之下幾乎全軍覆沒,自主品牌安全性爲何越來越差?

本次C-IASI測試表現最差的是比亞迪宋MAX,耐撞性和車內乘員安全性評級都是“較差”,並且從碰撞現場的圖片來看,車內完全氣囊沒有彈出,正面碰撞得分僅爲6分,要知道這一項的滿分爲30分,宋MAX的表現實在太差,而尾部碰撞的情況也不樂觀,滿分30分,也僅僅得到了16分而已,所以整體來看,比亞迪宋MAX的碰撞表現相當的差。

中保研一碰之下幾乎全軍覆沒,自主品牌安全性爲何越來越差?

中保研一碰之下幾乎全軍覆沒,自主品牌安全性爲何越來越差?

而通過橫向對比,我們發現,除了衆泰T600,此次參與測試的剩餘中國品牌產品的耐撞性和維修經濟性指數評級均爲“較差”,也就是低速碰撞下,閉合件/下車體的質量普遍較差,不堪一撞。

車內乘員安全項目中,衆泰和傳祺GS7的得到了“良好”的評價,剩餘中國品牌全是“一般”評價,結合耐撞性評價,中國品牌在此次碰撞測試中整體表現非常之差。

中保研一碰之下幾乎全軍覆沒,自主品牌安全性爲何越來越差?

之前我們曾經有一個論斷,隨着中國汽車品牌越來越多,中國品牌汽車產品的品質一定是在走下坡路的,可能很多人對於這一點不太理解,認爲參與競爭的車企越多,那麼就會督促車企優化產品質量,使得安全性和可靠性更好。但是問題在於,目前國內的乘用車品牌實在太多,大家的競爭手段幾乎全部一致,就是堆配置和比價格,因爲價格戰的關係,各個廠商推出新車的速度都非常之快,因此很少有車企能靜下心來進行長時間的研發和測試,大家都在拼新車上市的速度,都在致力於打造爆款,所以在需要大量測試和研發才能做出來的安全性,就很難保證了,所以我們認爲當前中國汽車品牌的整體安全性沒有質的提高,主要原因就在於中國汽車品牌實在太多,白熱化的競爭讓更多的中國品牌車企沒有時間去做一個長線品牌,大多數中國品牌都處於在車市寒冬中力求自保的狀態,所以出現這樣的碰撞測試結果,其實一點都不稀奇。

中保研一碰之下幾乎全軍覆沒,自主品牌安全性爲何越來越差?

中國品牌幾款新車在C-IASI測試中幾乎全軍覆沒,其實是很能說明問題的,隨着碰撞測試的日益嚴苛,很多中國品牌產品在這些新標準面前不堪一擊,淪爲最不安全車型,當然在我們看來,並非中國品牌陣營沒有優秀的汽車品牌致力於安全性質的提高,而是實在太多的汽車品牌雲集在已經被合資品牌佔據大半市場份額的夾縫中求生存,激烈的競爭不會給哪個車企太多做成百年品牌的機會,所以提高中國品牌汽車質量的方法不止通過硬性條件保證基本的安全性,而是應該放棄對某些中國品牌的保護,讓這些品牌今早被淘汰,將市場還給真正努力造車的車企,或許中國品牌汽車產品的安全性纔能有質的提高。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