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月我們就說,北大近10年沒有出現過4月對當年招生政策仍渺無音訊的情況,一定意味著一場變革即將到來。而這一切在5月18日,也就是宣講會的前一天晚上揭曉。

變革重點有四:

第一,招生流程大變革

第二,西安在職班取消,全日制中文班取消

第三,加強家庭背景、海外背景的要求

第四,學費暴漲(32.8-40.8萬,在職)

我們先來看一下官方的說明(紅色為變化的重點):

一、申請與面試

1. 註冊報考服務系統

註冊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大陸學生報考服務系統,系統網址詳見MBA官網:

gsm.pku.edu.cn/mba/inde

2. 在線申請(第一輪)

申請人在截止日期前在線提交所有申請材料,包括申請表、推薦信、榮譽證書及職業證書等其他材料。

在線填寫申請材料確認信息無誤後在線提交,提交前必須選擇申請項目,且上課地點須與面試地點一致,提交後不可修改。具體要求見申請須知及申請指南。

3. 材料初審

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將組織專家評委評審申請材料,擇優邀請部分申請人進入下一輪申請。

4. 在線申請(第二輪)

申請人在截止日期前在線提交補充材料,包括成績單、個人視頻與短文等。

5. 材料複審

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將組織專家評委評審申請材料,擇優邀請部分申請人進入面試環節。

6. 面試資格查詢

申請人可在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MBA項目大陸學生報考服務中進行查詢。

7. 面試預約

獲邀參加面試的申請人可在線預約面試時間,一旦預約成功,申請人有且只有一次機會更改面試時間。

8. 面試準備

獲得面試資格的申請人需按要求攜帶書面申請材料參加光華管理學院組織的面試。

書面申請材料包括申請表、學歷學位證書複印件(驗原件)、大學期間成績單原件(可為加蓋檔案所在地人事章或畢業院校教務章,不予退還)及複印件、身份證複印件(驗原件)、名片(請貼在申請表的證件粘貼頁上)、當前/最後一份工作單位組織結構圖及您個人所處職位和其他能幫助我們進行有效判斷的材料,比如:GMAT、GRE正式成績單或者其它語言成績證明(TOFEL或者IELTS),其他證明書(榮譽證書,職業資格證書等)。具體要求見面試通知。

9. 參加面試

非全日制MBA項目均需要參加中文面試;全日制MBA項目除參加中文面試外,還需參加英文面試。

10. 面試結果查詢

面試結束10個工作日內在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MBA項目大陸學生報考服務系統中公布。綜合申請人個人特質、材料評審、面試表現等,確定申請人預錄取或有條件預錄取資格。

如果用一句話去解釋這次改革最重要的方式是什麼,那就是把一次完整的申請,變成了兩個階段,並且只有通過第一階段,才有資格繼續進行第二階段。申請系統已經開放,我們看到在填寫內容上,基本和去年沒有任何區別。在整個申請材料準備中,所有不費時間的環節,基本都在第一環節。

在申請的第一階段,前邊的填寫只有工作職責和業績需要一定的歸納總結花時間,一般完成時間需要2個小時足矣。而第二階段的申請短文和視頻,往年申請短文一般需要15小時左右去完善,視頻製作需要超過10個小時去準備(包含寫基礎稿,寫腳本,整個視頻的圖片,PPT甚至動畫,不含後期剪輯編輯)。

方楠筆記多年來,一直在強調,申請短文重要嗎?當然重要,但這是建立在你背景基本達到學校門檻的情況下,你的短文才和別人的短文談的上比拼。在申請材料進面試環節這關上,70%的因素還是個人背景,也就是你過去30年左右的成就,凝結成1-2個小時填表需要的內容。所以我們在評估中,會篩除約80%的同學,也不會輔導他們,因為輔導主要的是第二階段的內容,第一階段我們鼓勵學員實事求是,因此客觀的填寫情況也沒什麼可太多輔導的。

這次改革,我們從幾個角度去解讀:

第一,從千萬申請者的角度,它避免了絕大多數申請者浪費自己的時間,同時也毀滅了絕大多數申請者的希望,甚至會影響他們長期角度未來的申請慾望。很顯然,你只是填寫了教育背景和工作單位,以及職位收入,就被淘汰了!學校都沒看你的職業願景,沒看你視頻的談吐表達,沒看到你發展沒么突出的解釋,就這麼直接淘汰了!這的確有點打擊人。其實第一輪申請,和方楠筆記的評估流程變成了完全一致的做法,背景評估後篩選,不在無效用戶上浪費時間,聚焦優質學員,極大的提升了工作效率。但有所不同的是,我們是市場化企業,我們的定位就是做清北人輔導,一般背景的讓他們去找類似各種對應的一般機構。而北大兼具了更多的社會責任使命,他們有責任讓中國更多的企業管理者,即使身在不甚樂觀的行業,或者身在對國家戰略很重要但個人待遇很差的行業,仍有保留夢想的權利去爭取進入中國最好的商學院之一。

所以,我個人認為,這是一次理性上選擇正確,卻未必政治正確的決定。在我過去輔導十年的時光中,我的評估打擊了超過80%的評估者,因為我會直接告訴他們你概率很低(我是幫他們省錢,也因此很多人覺的我不靠譜,或變成黑粉,或選擇其他退費保過的騙子機構)。而他們堅持申請的因素之一,也是因為無論清華還是北大,甚至所有名校,當你去詢問官方招生辦,甚至查看他們市場媒體的話術時,他們都會說,我們歡迎所有背景的申請者,只要你充分展示自己的優勢,每個人都有對應的機會。的確每個人都有機會,無非是1%,10%,還是50%甚至更高,我們給評估學員的答案往往更真實殘酷,讓他們自己去做出是否努力的抉擇。而學校應該給予每個人更多去努力的期望,這也是一種教育上應有的胸懷,不能和企業一樣過分市場化,過分聚焦強背景學生,去給予更多的照顧,也會引發教育資源貧富差距的拉大。

第二,從北大的角度,可以看到他們KPI考核的內容正在變化,領導思路正在變化。傳統招生辦的重要KPI之一,是有多少人申請,在錄取人數固定情況下,多少人申請決定著錄取比例,而錄取比例在一定程度上是人們認為這所學校好壞的標準(雖然這其實是邏輯錯誤),而這樣的情況下,招生辦把話說的更靈活無可厚非。我們都知道2年前清華開始拒絕專科生申請,這直接意味著每年大量的專科但工作背景非常突出的年齡偏大學員報考北大。招生辦每次的口風,都直接影響著申請者的多與少。而這次的流程改革,大量第一輪就被淘汰的人,未來必然知道自己差的非常多,很可能再也不會申請,人會更多的分流到人大申請。在表面的通過率指標上,明年或後年開始一定會和清華拉開差距。但這些「給外行人看的指標」,也許他們已經不這麼在乎了。

對應的是,北大在市場化變現上似乎殺伐果斷,北大多地辦學在2016年10月的文章我們已經分析出必然會出現問題,並且在2017年已經發現了其口碑下降的情況。

傳送門文章:北大MBA招生策略崩塌,「跨地域」、「待定模式」註定敗局?

顯然,我們可以看到今年西安的班徹底涼了,要知道在過去一年,北京的一些同學曲線救國,北大北京考不上去西安拿一個一樣的證是不錯的選擇,尤其北大西安的整體背景甚至低於人大。這次堅決砍掉不合適的項目,也看得出北大的市場化決心。

另有多個細節可以看出端倪,學費的暴漲(32.8-40.8)實現了向上海高校看齊,我們在公開課和去年的文章中分析過,上海地區瘋狂擴招漲價,MBA含金量已經變得很低。

傳送門文章:上海MBA的風格走勢 - 寫在復旦交大MBA宣講會之後

而北大目前的路線非常有類似的可能。在系統中已經可以看到北大最新一年的宣傳冊,上邊並沒有寫明他們計劃的招生人數,這也是過去10年從未發生過的情況!不排除放水擴招的計劃已經在路上,很顯然,西安整體的消費力很難匹配40萬的學費,拿更多的名額給北京深圳也是情理之中。不止如此,在第一輪提交材料中,家庭背景填寫成為了必填項(名字必填,工作單位級別選填,名字都填了工作不填似乎也能證明什麼)這一細微的變化,在階級逐漸固化的今天,不得不說頗有些意味深長。海外經歷也加了一條要求,填寫一個月以上的才算海外經歷,絕大多數工作性質的出差是不會達到這個時間的,這也意味著在很多年前有條件去出國留學的同學,似乎有著更好的機會和可能。

在光華高層態度轉向的同時,似乎其基層團隊也出現了離奇操作,在昨晚北大公眾號公布其改革信息後,竟然公開放出某輔導機構logo頭像評論,為某機構做了一次廣告。(該機構恰為北大mba背景學員創立,宣傳措辭中不乏材料通過率95%+,知乎有大量匿名水軍為其刷文,具體不提自行分辨),北大在官網上多年來一直宣稱獨立招生聲明,希望其口號不是一紙空文。我們期待是意外,因為這將影響的是北京MBA行業的口碑,對其他認真做事的學校、輔導班都有非常嚴重的不利影響。作為清北MBA項目,期待校方起到更好表率,樹立公平口碑,公平競爭,把目標放在趕超美國藤校MBA上。

第三,從輔導班的角度,可以說對行業會造成徹底的分化洗牌。目前在輔導班市場上,明確只做清北人級別的,只有方楠筆記一家;清北人級別背景者能達到一半左右的,不超過3家;而剩下超過20家大大小小的培訓者,都是以一般校一般生源為主。(可以自行匿名諮詢下各機構,如果你考中財對外級別、甚至更考後的學校,沒有一家機構能和我們一樣做到拒收)。

名校輔導的市場規模是非常非常小的,清北人這樣名校的競爭的申請者占不到中國MBA申請人數的1%。北京一個地區就有30多個學校有MBA項目。目前絕大多數機構雖然號稱清北輔導,但乾的基本是一般學校的輔導的事(一般校提前面試,筆試準備等),否則無法生存,其統一的培訓強度完全無法達到清北的要求。業內曾經的很多機構,已經從MBA名校,轉為一般校MBA、以及MEM、MPAcc等生源更廣大市場的輔導。

在北大新改革模式下,未來大量的機構會徹底喪失北大MBA申請者生源,輔導名校和輔導一般校的定位會區分更大。相對而言,這次招生改變對我們來講是利好,由於我們的輔導模式是選拔學員圈子互動競爭的模式,去年我們學員的平均收入近80萬,背景構成基本與清北錄取水平一致,這對於真正只想考名校的人,我們的吸引力會更強。

當然,對所有輔導班、包括我們也有不好的信息,就是學費上漲。北大的上漲無疑打開了潘多拉魔盒,清華和人大估計也會很快跟進,學費你追我趕在所難免。在當前國家整體經濟形勢下,其實今年高端人才整體的平均收入和前幾年比再下降,學費再漲會降低很多人的報考決心。報考決心的鬆動會造成更多人隨緣考,報輔導班比例會下降。這對於整個輔導行業絕不是好消息。

無論如何,對於全力以赴考的人,任何時候找輔導班都是最佳選擇,我們多次強調MBA學費平均每年漲3萬(2010年11.8萬,2020年40.8萬),申請人平均考2.x年才能考上,也就是你即使有足夠的實力自己折騰試水就是6-7萬的學費又出去了。去年有幾位全力以赴北大逆襲上位的,相當於直接省了8萬的學費!當然,整個行業渾水摸魚的情況依舊會存在,我們希望大家認真分辨行業內的很多騙局。截止目前,在自媒體平台領域,微信平台閱讀量和知乎關注數,是唯一需要手機驗證、實名驗證的真實數據。知乎存在大量水軍匿名發帖及刷贊、微博存在大量關注數瀏覽數水軍的情況,都需要非互聯網人士仔細甄別。我們微信平台公眾號關注人數超過8000人,文章平均閱讀量超過1000,遠超業內同行平均100-200的閱讀量。同時知乎關注數超過7500人,是MBA提前面試領域關注度最高的輔導者,遠超業內同行平均200-500的關注數。

招生數據解讀:

北大在宣傳冊上公開了上一年錄取學員的情況(點擊可放大)

總體來講北大的群體比清華年輕一些(即使年輕的都是全日制,在職班歲數大齡的比例也低一些),其他情況由於北大把全日制和在職班都混在了一起,很多數據基本就沒有價值了。可以看到,北大寫的畢業院校和清華不同,更多的是看最高學歷院校。此外,在平均收入60萬的情況下,有三分之二的學員收入低於60萬,如果按照今年40萬出頭的學費和其他上學費用,未來考上北大的七成的人稅後收入不夠上MBA的全部投入,今年的申請競爭不僅僅是拼工作,也要拼家底了!

另外一個值得關注的是行業配比,金融互聯網依然是大頭,但比例都在下降了!原先各三分之一左右變成了各四分之一左右,更多的諸多小眾行業都有一些學員露頭,還有值得注意的是個人收入還算很高行業的房地產,竟然排在第六位,如果按400學員計算,一屆竟然只有18個地產從業者。除了金融互聯網兩個人才聚集的行業,對其他行業申請者的要求,就是要做到行業領袖的苗子,才可能受到青睞。

後續觀察:

雖然北大這次改成了兩輪篩選,但預估第一年更多是定製度,看市場反應的概率比較大。因此大多數背景中等的人,我預估仍然會進入第二輪篩選,至少在今年,能關注到我們公眾號群體的人,不用過分擔憂。其實大家並不了解,每年都有大量年薪10-20萬,普通學歷,生活在N線城市的人不了解任何信息就申請清華北大的,這些在任何時候都是炮灰的人,只是今年更省心了。但對於背景尚可的人來講,往年靠背景一定能進面試的同學要注意,這次第二輪篩選的更精細了,直接造成投入成本會更高,更多的人會開始準備視頻,儘可能突出自己的表達能力和形象氣質(過往視頻為選擇性提供)。

針對北大全日製取消中文班,其實不難理解,目前除了北大,清華人大,甚至中財都取消了中文全日制。然而北大的中文班一直是特色,英文班基本都是老外沒幾個中國人,這次改革等於是削弱了特色,保留了自己很薄弱的項目,在全日制招生目標的話術上,相對於清華國際化的描述和願景,北大明顯顯得含蓄和信心不足。項目定位只說是全日制項目,而不是國際班項目,全球項目類似的說法,其全日制未來走勢,感覺不排除仍有變數。

此外,有一些有明顯優勢和缺點的人,未來北大可能機會更少了。其實北大以前類似逆襲的案例,是遠遠多於清華的,但這次改革後,可能形勢逆轉。比如學歷很差事業有成,或者學歷很強工作太爛,在之前可以通過短文解釋一些原因,通過視頻看到自己的素養,但現在不一定有機會了,這次改革讓這些也許有1%概率的人會更快走向放棄。

背景為王,逆襲不再的名校申請時代,也許真的到來了。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