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徽宗上面的人物畫像,是一位君王,他就是宋徽宗——趙佶。趙佶作為宋代的第八位皇帝,命運與李煜十分相似,同樣的亡國之君,同樣的才華橫溢。宋徽宗在軍事政治方面建樹不大,但是他的詩,書,畫堪稱三絕。宋徽宗的書法自成一體,自稱「瘦金書」,後人有稱「瘦金體」或「瘦筋體」。

無意間看見宋徽宗的瘦金體之後,我就感覺瘦金體太妙了,它是怎樣做到結字至瘦而頗具筋力?!它是怎樣做到運筆直來直往,飄忽快捷,似行如草,流暢勁逸?!它又是怎樣做到筆道細瘦峭硬,挺勁犀利,無滯澀現象?

見識淺薄的小編真的震驚了,我想我一定要把我看到的整理分享給大家,讓你們也感受一下瘦金體的魅力!穠芳詩帖

宋徽宗《穠芳詩帖》,楷書,27.2×265.9cm, 絹本,卷,後期風格,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宋徽宗《穠芳詩帖》大字楷書,每行二字,共20行。這是趙佶瘦金體的代表之作。清代陳邦彥曾跋趙佶瘦金書《穠芳詩帖》:「此卷以畫法作書,脫去筆墨畦徑,行間如幽蘭叢竹,泠泠作風雨聲。」既是對這一詩帖的評贊,也是對「瘦金書」的藝術效果的很好概括。

蠟梅山禽軸

宋徽宗《蠟梅山禽軸》,楷書,絹本 ,軸, 後期風格,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此圖畫一株臘梅枝幹略彎而勁挺直往上伸,極富彈性,互相交錯而有變化。枝頭幾點黃梅開放,臘梅枝頭上的一對山雀相互依偎均向著左側畫面,將觀者視線引向畫外。刻畫工整細緻,富有生活情趣。臘梅枝幹以勁細墨筆鉤勒,再用水墨渲染;山雀、萱草均用水墨畫出。筆墨地細粗、乾濕配合協調和諧。左下有畫家以瘦金書的題詩一首:「山禽矜逸態,梅粉弄輕柔,已有丹青約,千秋指白頭。」宋徽宗牡丹詩帖

宋徽宗《牡丹詩帖》,紙本墨筆,縱34.8厘米,橫53.3厘米,後期風格,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牡丹詩帖》是趙佶的詩兼書法作品。詩作品內容主要是讚頌牡丹花。而作為書法作品,全部用趙佶獨特的「瘦金體」寫成,是難得的精品。該作品華麗富貴,疏密自然,用筆洒脫,線條粗細有致,筆勢圓轉流暢,書寫時以手腕為軸心,少了點剛硬,多了些柔和,充分表現出了瘦金書體的婀娜之美,可能原先配有一幅雙色牡丹圖,作品參差錯落,一氣呵成,表現出了作者高度的藝術修養。

欲借風霜二詩帖

宋徽宗《欲借風霜二詩帖》,楷書,紙本,早期(傳29歲書)作品,台北故宮博物院藏。這幅詩帖,就是展現了宋徽宗「瘦金書」神採的精品之一。帖上的每一個字都細瘦、挺拔,筆劃舒展、遒麗。在轉折處,都明顯可見書家刻意將藏鋒、露鋒、運轉提頓的痕迹保留下來,形成橫畫收筆帶鉤,豎畫收筆帶點,撇似匕首,捺如切刀,豎鉤細長而內斂,連筆似飛而乾脆等特點,通幅極具精神。這幅詩帖是由兩首七言與五言律詩合併而成,也名為「欲借、風霜」二詩帖。

題歐陽詢張翰帖後跋

趙佶《題歐陽詢張翰帖後跋》,楷書,紙本,早期風格,北京故宮博物院藏。《張翰帖》也稱《季鷹帖》,記張翰故事。唐代書法家歐陽詢作品。宋徽宗趙佶在賞鑒之餘寫下的心得。他評此帖:唐太子率更令歐陽詢書張翰帖。筆法險勁,猛銳長驅,智永亦復避鋒。雞林嘗遣使求詢書,高宗聞而嘆曰:「詢之書遠播四夷。晚年筆力益剛勁,有執法廷爭之風,孤峰崛起,四面削成,非虛譽也。」並指出歐陽詢「晚年筆力益剛勁,有執法面折庭爭之風,孤峰崛起,四面削成。」題李白上陽台帖

閏中秋月詩帖

宋徽宗《閏中秋月詩帖》,楷書,紙本,後期風格,北京故宮博物院藏。《閏中秋月詩帖》為「瘦金體 」的典型作品之一,這是一首七言律詩,用筆勁健挺拔又不失嫵媚,加之緊密而婀娜的結體,不但襯托出詩句本身的意境,也讓人體會到濃艷而優雅的氣氛。筆畫帶過之處,如遊絲行空,纏綿飄逸,是「瘦金書」中偏於柔美的風格,在宋徽宗的書法作品中,堪稱代表。夏日詩帖

宋徽宗《夏日詩帖》,楷書,紙本,後期風格,北京故宮博物院藏。《夏日詩帖》是書於政和年間,經典瘦金名帖代表作,流傳九百餘年,至今保存完好,現珍藏於故宮博物院。是瘦金小楷的一塊玲瓏剔透光芒四射的完璧!古人評論瘦金體云:「橫畫收筆帶鉤,豎畫收筆帶點,撇如匕首,捺如切刀,豎鉤細長而內斂,連筆飛動而乾脆」,是對瘦金書特色的高度概括。又有贊云:瘦金書「金鏤之妙,細比毫髮,殆與神功鬼能,較奇逞並於秋毫間。」對瘦金體書法的高度藝術成就推崇備至。上述特點在此貼中可謂體現的淋漓盡致,毫無遺憾可言。祥龍石圖

宋徽宗《祥龍石圖》,楷書, 絹本,設色 ,後期風格,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