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控殺害中國訪問學者章瑩穎的前伊利諾伊大學學生嫌犯克里斯滕森的律師稱,

  在章瑩穎失蹤前三個月,克里斯滕森曾經因爲有自殺和殺人的想法而尋求幫助,但大學的心理顧問沒有給予他足夠的照顧和及時的疏導。

  倘若學校當時及時幫助他走出心理誤區,是不是這一切就不會發生呢?

  根據辯方律師提交的文件,現年29歲的布倫特·克里斯滕森(Brendt Christensen)曾於2017年3月21日走進校園諮詢中心,他說自己一直有殺人的想法,

  “反覆思考如何殺人,然後‘逃脫懲罰’。”

  作爲一個物理專業的學生,他甚至購買了一些殺人和處理屍體的道具,但後來又把它們退回去了。

  (圖源:ntdtv)

  辯護律師希望聯邦法官允許臨牀心理學家,同時也是該校的心理諮詢師蘇珊·佐林出門作證告訴陪審員,“克里斯滕森先生當時的治療……不符合適用的護理標準。”

  檢察官則希望法官禁止心理學家佐林作證,稱這些指控不準確、不相關,只會讓陪審員感到困惑。

  對疑犯克里斯滕森的審判定於6月3日開始。

  (圖源:新浪)

  伊利諾伊大學在週二的一份聲明中表示,他們無法就針對個別學生的治療發表評論。

  不過,據報告說,伊利諾伊大學諮詢中心的工作人員“接受過提供護理服務的培訓……符合全國精神衛生保健的最佳做法。”

  檢察官在文件中辯稱,此前並沒有任何跡象表明學校諮詢師在對待克里斯滕森時存在疏忽,指出他“將自己殺人的衝動描述爲一種幻想,並一再淡化這種幻想。”

  他從未指名道姓地公開威脅過章瑩穎或其他任何人。

  (圖源:Washington post)

  正在尋求死刑的檢察官表示,克里斯滕森於2017年6月誘騙受害者章瑩穎上車,當時她正準備在校外簽署一份公寓租約,之後對她實施了虐待和殺害。

  三週後,克里斯滕森被逮捕,但章瑩穎的屍體一直沒有找到。

  (圖源:微博)

  辯護律師解釋道,他們沒有將章瑩穎的死亡歸咎於學校的不作爲。

  但當他們努力說服陪審團不要將判處死刑時,他們想要將克里斯滕森如何尋求幫助但沒有得到他需要的幫助這一過程展示給公衆。

  文件顯示,克里斯滕森還告訴學校的諮詢師,“處方藥和酒精正在毀掉我的生活。”。

  他說,他的妻子說她要離開他去找另一個男人後,他變得非常沮喪。而放棄博士學位轉而接受了碩士學位對他來說也是一個打擊。

  (圖源:twitter)

  辯護文件中表示,“他自願尋求治療……而且他所申請的幫助與死刑審判中的許多問題高度相關,包括他的性格、犯罪前的情況、他的康復潛力和未來的危險性等”。

  文件稱,沒有得到幫助的9天后,克里斯滕森又去了學校的心理諮詢中心,告訴另一名心理諮詢師,他願意接受有人評估他對自己和他人的風險。

  而該中心“未能制定出足夠的治療和安全計劃”,“未能爲進一步治療提供適當的轉介”,“以及未能與曾在其他地方治療過他的精神病學家充分協調。”

  (圖源:dailymail)

  檢察官在他們的文件中提到伊利諾伊州的法律,稱沒有義務要求諮詢師“對治療中所做的陳述做出迴應,除非患者對特定的、已確認的受害者做出特定的威脅。”

  根據美國政府的規定,在死刑案件中,其他法院“通常拒絕讓死刑犯提出減輕罪責的證據,因爲這些證據只能把罪責推給另一方。”

  (圖源:環球網)

  關於嫌犯克里斯滕森的精神狀態問題以前也曾出現過。

  去年宣佈他們正在尋求死刑的時候,檢察官說克里斯滕森此前曾表達過他“想成爲一名殺手而被人熟知”的願望。

  2017年的指控文件稱,他的手機也瀏覽過一個名爲“綁架101”的論壇。

  爲自己的委託人辯護是律師的本職工作沒錯,但是一句“曾經有過殺人的念頭想尋求幫助但是被拒絕”就能爲綁架殺人開脫嗎?

  如果可以這樣,那這個國家還有什麼正義和法律可言?

  希望案件早日水落石出,讓罪犯得到相應的懲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