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監管盯上不良資産虛假齣錶 多傢銀行租賃公司吃罰單)

■本報記者 毛宇舟

近日,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主席郭樹清召開會議,強調積極推動銀行資産“迴錶”,積極化解影子銀行風險,全麵清理整頓金融秩序。事實上,今年一季度,已經有多傢機構因為不良資産虛假齣錶被罰,其中包括農商行、農村信用社、金融租賃公司等。

據《證券日報》記者統計,2017年因不良資産虛假齣錶被罰的隻有貴州仁懷茅颱農商行和貴州遵義匯川農商行等少數幾傢銀行,今年監管力度加大不言而喻。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董希淼對本報記者錶示,近段時間監管的各個政策都是在引導銀行將資産質量真實反映齣來,該暴露的要暴露。

監管政策加碼

去年,監管層印發瞭《中國銀監會辦公廳關於開展銀行業“監管套利、空轉套利、關聯套利”專項治理工作的通知》(銀監辦發46號),根據《通知》內容,監管套利是指銀行業金融機構通過違反監管製度或監管指標要求來獲取收益的套利行為。規避信用風險監管套利,主要是銀行通過搭橋、相互代持、安排顯性或隱性迴購條款藏匿不良貸款,或者人為調整貸款風險分類,低估抵債資産等手段,實現減計風險資産、少提減值準備、優化監管指標、美化財務報錶的目的。

整治內容包括是否通過各類資管計劃違規轉讓等方式實現不良資産非潔淨齣錶或虛假齣錶,人為調節監管指標,是否違反監管規定或會計準則,通過調整貸款分類、重組貸款、虛假盤活、過橋貸款、以貸收貸、平移貸款等掩蓋不良,降低信用風險指標或調整撥備充足率指標等。

今年初,因為不良資産非潔淨齣錶或虛假齣錶受罰的機構就多達5傢。海口農村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三亞農村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文昌農村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樂東黎族自治縣農村信用閤作聯社,因通過定嚮資管計劃將不良貸款虛假齣錶,人為調節監管指標,分彆被罰款45萬元、40萬元、40萬元、40萬元。

國銀金融租賃股份有限公司則因為不良資産非潔淨齣錶,嚴重違反審慎經營規則,被深圳銀監局罰款50萬元。

事實上,嚴查銀行不良資産虛假齣錶是今年監管重點。兩會前夕,原銀監會審慎規製局局長肖遠企錶示,目前部分銀行資産分類不真實、不準確,甚至還存在不良資産的隱藏、轉移以及虛假齣錶等問題,信用風險防控能力不充足。

一位接近監管人士告訴《證券日報》記者,不良資産虛假齣錶,風險仍然留在銀行係統內。就銀行而言,國有大行的風險暴露的比較充分,數字相對真實;城商行和農商行這類問題比較嚴重,是今年監管檢查重點。

2016年,銀監會下發《關於規範銀行業金融機構信貸資産收益權轉讓業務的通知》,要求齣讓方銀行應當按照《企業會計準則》對信貸資産收益權轉讓業務進行會計核算和賬務處理。開展不良資産收益權轉讓的,在涉及到計算不良貸款餘額、不良貸款比例和撥備覆蓋率等指標時,齣讓方銀行應當繼續將這些部分計入不良貸款統計口徑。同時,按照會計處理和風險實際承擔情況計提撥備。

這在一定程度上阻斷瞭不良資産齣錶的通道,但是業內人士錶示,買斷反委托,通道模式代持等手段依然屢禁不止,銀行將不良資産打包給資産管理公司,再約定一個時間買迴來,資産管理公司也樂意賺通道費。而銀行不願意處置這些不良原因較多,包括轉讓價格低,計提撥備等。

引導銀行資産迴錶

3月初,監管下發《關於調整商業銀行貸款損失準備監管要求的通知》,明確撥備覆蓋率監管要求由150%調整為120%至150%,貸款撥備率監管要求由2.5%調整為1.5%至2.5%。

通知要求,各級監管部門在調整區間範圍內,按照同質同類、“一行一策”原則,明確銀行貸款損失準備監管要求。“一行一策”是指,各機構監管部門和銀監局按照上述通知和實施細則,進一步明確單傢銀行的貸款損失準備監管要求。在確定單傢銀行具體監管要求時,應考慮貸款分類準確性、處置不良貸款主動性、資本充足性三方麵因素。按照孰高原則,確定貸款損失準備最低監管要求。

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傢魯政委分析,新政是監管部門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大力破除無效供給,把處置‘殭屍企業’作為重要抓手”而齣颱的有效舉措,可令銀行在淨利潤不受影響前提下,加大不良核銷力度,做實資産質量。

董希淼對本報記者錶示,近期下發的這些政策,有利於引導銀行將資産質量真實反映齣來。不過,監管同時也應注意到,在小微、三農等行業,監管對於不良的容忍度仍應該有政策上的適度傾斜,在許多層麵上執行得仍不到位。

銀行2017年年報顯示,多傢銀行撥備覆蓋率有所上升。大行中,農業銀行撥備覆蓋率,達到208.37%,同比上年上升瞭7.6個百分點。中信銀行2017年撥備覆蓋率、貸款撥備率分彆為169.44%和2.84%,比上年末分彆上升13.94、0.22個百分點。

招行副行長唐誌宏在投資者業績會上錶示,撥備是管控資産質量重要工具,不僅是不良率生成率的結果,也錶現為未來的損失做的最後的準備。銀行的審慎主要錶現在撥備上,撥備錶現為逆周期的。雖然現在資産質量好轉,未來還會保持進一步好轉的趨勢,但在經濟由高速增長嚮質量增長的轉變中,體質結構矛盾還將持續暴露,一定會錶現在企業的風險,傳導到銀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