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地球可以流浪到其他行星系尋找別的恆星,要是其他行星系的外星人也把他們的星球推到我們的星系會怎麼樣?


會變成社會學+10

以上是抖機靈,以下是編年史,編年史內容為腦洞產生,無事實依據。

===流浪外星球編年史===

前災難期

公元100年左右:東漢史料曾記載了一次疑似超新星爆發的事件,按照文獻的描述,早春的天空中突然出現了一顆奇怪的「客星」,在「客星」出現期間其亮度高到甚至可以在白天就能一睹它淡藍色的光彩。在文明未開化的早年,這顆突然亮起來的星星一時震驚了朝野,即便大規模的祭祀活動不斷被舉行,百姓暴動的頻率還是開始顯著增加。

公元150年左右:「客星」的亮度開始逐漸增大其光芒由白色漸漸轉變為淡藍色,在這同時一種叫做「星鬼」的疾病開始不斷蔓延。患者在發病的早期除了身體無力以外沒有任何癥狀,但隨著病症的發展,有的患者身上會突然生長出一些奇怪的肉瘤,而有的患者雖然沒有長出肉瘤但是身形會逐漸變得枯槁。絕大多數患者在病情惡化不久之後就會因疼痛主動停止進食,並且開始徹夜嘶吼,繼而口吐血沫,病重而亡。更可怕的是,史料稱那段時間有很多新出生的幼兒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畸變,有的新生兒長出了四條胳膊,有的新生兒沒有頭顱,還有的娃兒就只是一個長了五官的肉球。當時的人們普遍認為朝廷治理不力惹惱了天神降下災星懲罰眾生,因此社會矛盾不斷被激發,帝國政權開始動蕩。不過根據現代科學的分析,此次天災的原因應該是超新星爆髮帶來的伽馬射線暴導致的細胞癌變幾率急劇增大。

公元200~250年左右:客星光芒逐漸暗淡,最後消失,同時消失的還有稱為「星鬼」的疾病,但是其他天災卻接踵而來。首先來到的是頻繁發生的大地震,緊接著氣候發生劇變,史無前例的寒潮開始席捲各地。糧食減產,起義不斷,戰亂頻繁,人口縮水三倍。自此,這場災難前後席捲了整整一百五十年,這段恐怖的時期史稱「三國時代」。

前災難期-完

接觸期序幕:

公元1944年,南太平洋赤道附近某群島:自從上個月負責保護他們聯隊的航母被美國海軍的轟炸機編隊摧毀之後,駐紮在島上的五千名日方守軍就再也沒有得到過任何補給了。很快,隨身攜帶的乾糧消耗殆盡,一群飢腸轆轆的年輕人趁著夜色正暗溜出了地下工事帶著電台跑到遍布著鋼鐵殘骸和腐爛遺體的海邊。隨行的一名士兵偷偷打開了電台並且將頻率調整到了加密頻段,和往常一樣求援未果後,這群面帶愁容準備返回的士兵突然收到了一個有規律的信號。電台再次被打開撥到突如其來信號的頻段,奇異的說話聲開始響起,這音色聽起來像一名垂暮的老人,但是和細聲細語的老年人不同是,這個人似乎在以一種極其恐懼的情緒用未知語言嘶吼著,彷彿在訴說著一種更為恐怖的事情。「彷彿在哪裡聽到過」,負責操控電台的士兵松崗一木聽著這聲音開始進行快速的回想:

那是他剛應徵入伍的第一個月,在一次日常巡邏的夜晚,他和往常一樣站立在東京街頭,靠在一輛三式重戰上,無聊地打量著月光下熙熙攘攘的人群。儘管現在在進行燈火管制,但是他還是望著眼前和睦的光景出了神,他在那一刻好像忘記了自己正身處一個戰火蔓延著整個世界的時代,一切都是那麼的平和......

一輛卡車拉著一群奄奄一息的士兵從眼前駛過,他不由得伸出手來揉了一下眼睛,這使得他懷中的百式衝鋒槍猛地一沉,他迅速的握緊了冰涼的槍把,警覺的他向昏暗的牆角觀望,但是牆上卻只有一幅幅印有「一億玉碎」字樣的紙報。

本以為今晚也會如往常一樣渾渾噩噩而過,但是就在他發獃的時候防空警報聲突然響起。東京都區域的最後一點燈光也悉數熄滅,就在他聽到了隱隱約約的轟鳴聲不久後,美國海軍的轟炸機就不知道從什麼地方鑽了出來。一注注高爆榴彈炮從這片黑暗裡升起,徒勞的刺向更高處的那片更廣闊的黑暗中去。轟炸機編隊的聲音掠過頭頂,此起彼伏的爆炸聲由遠及近,爆炸產生的氣浪席捲著各個街區,一束束火龍捲嘯叫著裹挾起一群群奔逃的失敗的人群,撕開了一座又一座工廠,短短几分鐘之前還一片平和的城市就變成了地獄般的某樣。

就在松崗跑進牆角以嘗試著躲避火龍捲的時候,一枚由B29重型轟炸機投下的凝固汽油砸在了他附近那一輛三式重戰坦克的炮塔上。迅速回過神來的他發現他身邊不遠處一名探出頭來的坦克的身上已經沾滿了粘稠的燃燒劑,被火焰吞噬的這名士兵從燃燒著的坦克車體上滾落下來。這時除了他以外,灣區街道上的一切都在燃燒著,那名跌入滾燙地面的著了火的士兵對著他死命的嘶吼著,強烈的求生欲刺激著那個倒霉的「火人」向著路旁邊排水溝翻滾而去。終於,那個被烈火吞噬著的可憐坦克兵用盡了最後一絲力氣將自己投進了翻湧著的污水裡。液體沸騰的聲音從排水溝中爆出,撲面而來的灼熱水汽中摻雜著一股瘮人的烤肉香味。浮著油渣的水面漸漸平靜,那名可憐的坦克兵再也沒有發出任何一點聲音。

坦克兵死了,但他臨終前的嘶吼聲卻永久的烙印在了松崗的腦子裡,而此時大腦中的回想嘶吼聲正似這個奇異電波另一邊人發出的聲音!駭人的回憶使得這名電台兵開始手忙腳亂起來,就在隊伍中的其他年輕人同樣聽著這鬼哭狼嚎的聲音面面相覷,一聲巨大的爆鳴從電台另一邊傳出。嘶吼聲戛然而止,留給這些年輕人的,只有吱吱啦啦的背景雜訊。就在這群驚魂未定的士兵準備返回坑道的時候,美軍飛機的轟鳴聲從頭頂上響起,隸屬於企業號航空母艦的二十多架」F4F」戰鬥機在一輪掃射之後將一枚枚進百磅重的凝固汽油彈丟到了他們剛剛出來的坑道附近......受到更大的驚嚇的士兵們決議在天亮後投降。

前接觸期

公元1969年:科學家使用了最新的射電望遠鏡在天津四方向發現了一個穩定的伽馬射線源,初步推斷這個伽馬射線源的發出體是一個未知的密度極大的奇異星體,但是這項觀測結果很快就被重大的歷史飛躍所掩默——阿波羅十一號在當年成功載著兩名宇航員登陸了月球。

公元1985年:伽馬射線的來源被基本斷定,天津四方向110光年外的一個行星狀星雲是這個射線的發出地。抱著「下一刻中子星就會在那裡被發現」的期望,大量研究人員將視線聚焦向了天津四的方向,但進一步的研究表明星雲核心處並沒有一顆剛被確定模型的緻密中子星。在一系列模型被推翻之後,相關研究人員開始將希望寄予新發射的哈勃太空望遠鏡,希望接觸它的幫助獲取那個星雲更多的信息。

公元1986年:美國國家宇航局挑戰者號太空梭起飛時發生爆炸事故,即將參與維修哈勃太空望遠鏡反射鏡的七名宇航員當場犧牲,自此奇異星雲的探索計劃因此暫時被擱置。

公元2001年:哈勃太空望遠鏡傳回了奇異星雲的高清紅外圖像,但是科學家們卻發現了一些詭譎的現象:按照正常的情況,超新星爆發產生的星雲應該為放射狀、而此星雲呈現出來的樣子則是一個細長的標槍形,在這個誕生只有兩千年的星雲一端的角落裡,望遠鏡觀測到了三顆再以同樣的方向高速移動中的新生白矮星——星系的爆炸的背後可能有一個詭異的推手。在奇怪的事實面前,天文界一片嘩然。

公元2016年:中國貴州FAST巨型射電望遠鏡落成。

公元2025年:FAST在完成一系列科學觀測後開始針對天津四方向的奇異星雲進行探索,傳回的觀測數據被輸入天河三號超級計算組進行計算。計算結果認為這個恆星系的毀滅的原因是一個體積遠小於被毀滅的恆星,而速度接近光速的物體撞擊所導致的。更多的超級計算機和觀測設施加入了研究,根據進一步的計算表明,這個令人恐懼的未知推手利用相對論效應將這個神秘撞擊體的質量增加到了接近太陽的八分之一,撞擊直接導致了那顆倒霉的恆星被撕扯成了三塊——這次恆星爆炸很有可能是一顆高等文明的武器轟擊導致的。在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調查委員會向全世界公布結果的一年內,全世界的平均犯罪率激增了27%,而每十萬人口的平均自殺率則激增了372%!

公元2027年:由中國牽頭主導的主導的月背射電望遠鏡矩陣項目正式立項,同年在海南文昌發射中心,三枚長征九號運載火箭分別將月球基地組合體和乘員艙送入近地軌道,在十五名中國航天員的努力之下,月球基地樞紐模塊成功被安置在月球背面。

公元2031年:月背射線望遠鏡組正式開機運行,它的任務是實時監測那顆在兩千多年前就已經炸為灰燼的行星狀星雲。

公元2033年:人類通過射線望遠鏡組在天津四的方向,位於太陽系外緣距地球幾百個天文單位的距離上的奧爾特雲內發現了一個神秘的暗淡球形物體。本來這種暗淡的物體是不會被察覺到的,但是它表面散發的強電離輻射暴露了它的存在。同年,中美俄歐日迅速牽頭組建了未知天體應急研究組。

公元2037年:人類建造的月球極地軌道空間觀測站投入使用。在望遠鏡的注視之下,一顆拖著淡藍色光弧,散發著有規律的電磁信號的,直徑1.4萬公里的類地行星出現在人類各大媒體的頭版頭條。之前觀測到的異常背後的事件漸漸明晰,這顆通過人為操控航行在奧爾特雲的巨大星體證實了人類在銀河系中並不是唯一一個擁有智慧的物種。

公元2038年:聯合國安全理事會全票通過第12451號「太陽系聯合海軍」決議,該決議旨在聯合地球上的全部國家建造足量可以容納一千人的恆星級宇宙飛船以應對未知流浪星球危機。

公元2039年:聯合國安全理事會通過第12552號修改憲章決議,該決議通過後,絕大多數人類國家間的戰爭行為將被視為非法。

公元2040年:絕大多數國家都將「人類命運共同體」寫入了自己國家的憲法。

前接觸期篇-完


中接觸期

公元2048年:耗資接近一萬億美元的「赤道1000」星港一期落成,這是人類建造的第一個永久性的近地太空船塢。星港由一個可以容納三百人的模擬重力居住模塊,兩個計算機組模塊,六個資源存儲模塊和兩個干船塢組成。

公元2049年:在奧爾特雲內以光速0.8%進行慣性滑行的流浪行星的亮度突然增大到夜晚肉眼可見的2.3星等,全球的觀測者們都將視線調集到了那顆未知文明駕駛者的神秘行星上。進一步的觀測表明,行星上升起了一千多道等離子體光束,這些光柱噴出的物質使得流浪行星的速度開始逐漸減慢。科學家們堅信,這次行星異動由未知文明所操控,通過類似剎車的制動以方便他們的母星可以安全泊入太陽系。

公元2500年:流浪行星的亮度持續增加,到了2500年夏天,其亮度已經增加到了-3.1星等,很多視力較好的人在白天就能看到這顆淡藍色的星體。行星表面等離子體光束的數量和一年前比增加了十五倍,光譜分析表明等離子體光束中含有大量的鐵元素,相關科學家推測流浪行星推進採用的是重聚變發動機技術。

公元2052年:歐洲高能物理研究中心重聚變反應堆試驗堆激發器發生嚴重的失控事故,核爆炸摧毀了方圓150平方公里內的一切,人員傷亡達到五位數。

公元2055年:三月,「赤道2000」星港二期落成,可容納1500名工程人員的永久居住倉被搭載入空間站模塊。六月,五百米長的星艦「領航員級」一,二號艦的建造工作開始進行,模塊化鋪設艦船龍骨的任務由六百多名航天工程師負責。

公元2058年:新的重聚變反應堆實驗堆穩定運行了半年後安全關機,實驗圓滿成功。

公元2061年:觀測到流浪行星的等離子體光束由藍色變為橘紅色,而星體的亮度則再度上升到堪比月亮的-7.1星等。此時的流浪行星已經航行到了奧爾特雲內圍,天文學界推斷流浪行星將會在110年後駛入海王星軌道範圍內。

公元2063年:在引力波被證實的快50年之後,引力波探測技術得以成功應用,人類建成的引力波探測陣列投入使用。

公元2064年:引力波探測陣列發現流浪行星後方几百個天文單位的距離上有一個高速移動的神秘引力場發出物,按照引力強度推算,其質量和月球相當。

公元2065年:引力發出物證實是一顆岩質矮行星。

公元2068年:矮行星追上了流浪行星並且超過了流浪行星所處的位置向太陽系核心處飛來。

公元2069年:矮行星的亮度驟然提升,表面升起的大量藍紫色等離子體光束證明了它開始了泊入太陽系前最後的剎車工作。

公元2071年:矮行星的發動機關機,亮度恢復到了即便使用先進光學望遠鏡也很難觀測到的狀態,計算結果證實,它將於40年後駛入海王星軌道範圍內。

公元2072年:領航員級一二號星艦建造完畢,星港開始進行三四號艦的建造。

公元2073年:流浪行星駛入柯伊伯帶外圍,在半年內其97%的表面推進式行星發動機關機。很快流浪行星在太陽的引力牽引下開始滑行,並且速度逐漸增加。

公元2074年:流浪行星的亮度再次小幅度提升,這次亮起的是其位於赤道附近的轉向發動機,行星開始有了自轉活動,但是自轉活動很快就再次停止。

公元2075年:矮行星的發動機再次開機,軌道發生變化。研究結果證實它在轉變軌道後將會於60年後和木星交會。

公元2077年:人類探測到了流浪行星散發出的有規律的無線電波,全球的語言學學者開始根據電波的內容研究其可能包含的外星文明的信息。

公元2078年:承擔外星球殖民任務的領航員一號星艦駛入火星軌道後,成功貼合在了火衛二表面,同年領航員五到十號艦開始進行建造工作。

公元2079年:外星電波的用途被得到了合理的解釋,它的主要作用是對周邊的空域進行廣播通知,但是進一步的研究表明這些電波是由機器自動產生發生的。

公元2080年:領航員一號觀測到有一個三公里長的狹長金屬物體以極高的速度飛往火星方向,太陽系聯合海軍隨即做出決定,委派裝載著重聚變發動機和電磁軌道炮的領航員二,三,四號艦直航前往火星方向。

公元2081年:領航員一號艦開始嘗試與未知金屬物體建立聯繫,剩下的三艘武裝齊全的領航員星艦則開始以全功率航向未知航天器的未知。在幾十次回應未果後,聯合國決議人類進入緊急戰備狀態。

公元2082年2月:未知金屬物體在經過了兩年的航行之後,進入了三艘領航員星艦的空域識別範圍,而他的形狀也暴露在所有人的視野之內,這是人類第一次近距離的接觸到外星文明的工程產物。這是一艘長度相當於十艘遼寧艦,散發著紫色光芒的,但是看起來卻異常破敗的恆星際飛船。

公元2082年3月:三艘領航員星艦從三個不同的方向駛入了這艘外星星艦一萬公里的範圍內進行伴飛機動,光學監測表明這艘星際飛船的破敗來源於它曾在兩千多年前遭受過的高能粒子流的轟擊。太陽系聯合艦隊在伴飛期間曾數次嘗試對這艘龐大的飛船進行通信,但是均依舊沒有得到回應。

公元2082年4月:接近火星引力範圍的未知文明星艦在亮度突然增加的同時速度開始變緩,領航員艦載的引力波探測裝置發現未知星艦後方出現的強引力場在牽扯著這艘沒有推進器的老舊的飛船進行減速機動。同時三艘伴飛的領航員星艦也在重聚變發動機的幫助下執行減速機動。

公元2082年5月:進入火星引力範圍內的未知文明星艦的相對速度已經降至每秒二十三公里。

公元2082年6月:在沒有任何徵兆的情況下,未知文明的星艦在進入環火星軌道的時候突然停止了一切機動進入自動滑行狀態,同時領航員艦隊監測到未知星艦表面穩定發出的電磁輻射和強引力波也都消失不見。短短兩天之後,在全世界人民驚愕的注視下,這艘破敗的星艦徑直撞入了火星赤道的水手峽谷內。

中接觸期篇-完

後接觸期

公元2084年1月:火星上的塵霧逐漸散去,在四艘領航員星艦的護送之下,一支由兩百人組成的搜救隊奉命突入火星表面執行搜救任務以探明未知外星文明的真相。探險隊分為十組,負責同時對一萬平方公里的殘骸散落區進行實地考察。

公元2084年2月:考察結果有了突破性進展,科考隊在一片殘骸中找到了一台依舊可以工作的類計算機設備。和人類的計算機不同的是,這台計算器的各個部件都由有機物組成,部件內充斥著一種微小的由蛋白質包裹著的電解質管道負責傳輸電位信號。掃描顯微鏡下電解質管道組合成了邏輯「與」「或」「非」門,更多的與或非門則組成了類似於觸發器,堆棧解碼器,加法器等的複雜結構,而各個部件之間I/O介面則由一種類似於「神經突觸」的結構所組成。部件之間充滿著多種遊離的蛋白質激素:激素用來傳遞電位信息,而多種蛋白質保證了這台計算機的I/O操作可以並發執行。科學家將這種有生物特性的計算機命名為「神經網路計算機」。

公元2084年3月:貯存有大量木乃伊化外星生物遺體的冬眠倉被考察隊發現,隨隊生物學家認為這些外星生物在幾百年前就已經死於飛船能源枯竭導致的冬眠倉電力設備關機事故。進一步的解剖結果證明這一未知族群的外星生物是一種類似於恐龍的爬行類脊椎動物,和地球上的爬行類動物不同的是,這種智慧生物的細胞內缺乏一種叫做「線粒體」的結構,並且和人類相比他們的DNA中含有更多種類的鹼基對。同時語言學家成功翻譯了外星生物遺體上貼身粘合的神經網路計算機上的象形文字,這些外星生物自稱「秘密觀測者」。

公元2084年4月:人類從「秘觀」文明的神經網路計算機的資料庫里獲取了少量信息。據密觀文明相關文獻記載,在突如其來的星際戰爭中,一個名為「肅正協議」的高等機械文明使用「光粒」武器,通過撞擊摧毀了秘密觀測者文明的母恆星。兩千年五百年前,面臨危機的密觀文明將星系內的三顆宜居行星的表面分別建造了兩萬座推進式發動機。猛烈的撞擊將最後離開的行星撕成了碎片,而本次航向太陽系的,則是第二顆起航的被密觀文明稱為「蓋亞二號-圍牆花園」的宜居類地行星。

公元2085年5月:火星上的考察任務再度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神經網路計算機的通信模塊被破解,破解結果證實了密觀人使用的是科技含量極高的量子通信技術。

公元2085年7月:密觀星艦中央控制室殘骸被整體拼合完畢,殘骸中保留的數據被科學家悉數調出。這艘飛船是密觀蓋亞二號星的引導船,主要擔任的任務是為流浪行星凈空前方空域並且提供預警服務。很不幸的是,即便使用了核聚變技術,這艘引導船還是在一百多年前因為能源枯竭失去了能夠穩定維持生命系統能力,其上搭載的一萬名艦員大多都活活被憋死在冬眠倉里。而在最後的計算機自動著落階段,最後一絲能源也被引力場發生器使用殆盡,這才導致先導船墜入了火星大氣內。

公元2085年9月:被用於播放密觀人相關三進位視頻資料的全息投影儀研製成功,密觀文明幾千年前那一場駭人戰役的圖景展示在人類面前:幾千艘銀白色的密觀文明十字塔狀星艦各自相距幾十公里鋪成了一副壯麗的圓形平面巨幕,這幅巨幕很快就牢牢的貼合在了一顆直徑兩千五百公里的矮行星的表面,所有貼合在行星表面的星艦在校對完坐標系後開始同步開啟引擎,推動著這顆沒有自轉活動的岩質矮行星向被肅正協議佔領過的行星做加速運動。短短几周后,矮行星被加速到相對目標一百公里每秒的速度,幾千艘星艦也開始了脫離機動。脫離了矮行星表面的密觀星艦開始利用強大的艦載武器攻擊剛剛依附在的地方,這是一種被密觀人稱為「光矛」的武器,儘管看起來這給個武器的主要射出的是等離子體流,但是進一步的研究發現等離子體流只是副產品,真正起到破壞作用的是「光矛」武器所激發的定向引力波束。在複雜引力波束的撕扯之下,矮行星表面升起了大量五到十公里的星體碎塊,而幾十億平方公里的熔岩流則遍布其間組成了一道猩紅色的「大網」。撞擊如期發生,首先矮行星徑直撞上了被「肅正協議」所佔領的行星,猛烈的撞擊使得矮行星裂解後直接融入了目標行星的內核,再之後這些殘骸以熔融態從行星的另一面湧出,幾億億噸粘稠的鐵鎳熔漿被噴涌到距離地表數十萬公里的高空——如果還有地表的話。而僥倖逃脫的肅正艦隊很快就被緊隨其後的」大網「所覆蓋,十幾萬度的熾熱金屬漿砸在另一個強大文明艦隊的艦體上,而不甘失敗的肅正艦隊使用另一種稱為」反物質激發器「的武器還擊,但是鋪滿了整個天幕的熔岩流終究還是吞噬了這支倒霉的宛若神明的入侵艦隊。

公元2086年:在目睹了利用宇宙規律進行戰爭的場面之後,群眾們對於目前位於冥王星軌道不遠處的「蓋亞二號」流浪行星的恐懼感持續加重。就在恐懼醞釀的時候,蓋亞二號的亮度再次提升,儘管種種跡象表明它只是在微調軌道,但是它的「常規異動」在世界各地都引發了大規模騷亂。這次亮度提升持續了僅僅一個星期,但是這一個星期之內各大醫療機構統計精神病就診人次上升了620%。

公元2087年:「聯合國」更名為「人類聯合政府」。同年,聯合政府通過決議「重聚變行星發動機」建造工作,發動機的建造工作會同時在「穀神星」和「木衛四」上進行。這兩顆行星將會搭載足量的備用生活空間以及配套的各種設施。據軍方人士透露,如果飛往太陽系的「蓋亞二號」流浪行星上的文明圖謀不軌,在最壞的情況下,這兩顆人工改造天體中的一顆可以保證在地球被毀滅之後人類和「密觀二號蓋亞」同時發生毀滅,而另一顆可以攜帶足夠的人口飛往新的恆星系以延續人類在銀河系的繁衍。

公元2088年:來自火星殘骸的科技「人工引力場推進技器」開始試車,但是最強大的重聚變反應堆的功率也不能滿足大型星艦持久使用人工引力進行推進,世界各主要國家開始投入大量預算研究更強力的穩定能源來源以及更輕巧的材料。

公元2591年:對「密觀人」知識資料庫進行破譯的成果非常顯著,科研人員得到了大量實用性「重反物質」的製備和貯存相關的技術資料,各國研究機構取得了一致的論證結果:應用正反物質中和進行能源輸出,大型星艦進行高功率人工引力場進行推進以及密觀人「光矛」武器成功的可能性可以大大提高。

2093年:「可充能型反物質電容」開始量產,這種電容依靠功率低下但是能源產生穩定的重聚變反應堆獲取製備反物質的能源,正,反物質在成功製備之後可以存儲在電容之內以備使用時進行快速湮滅。

2095年:艦載定向引力波武器「光矛」複製成功,和密觀人不同的是,人類複製的「光矛」儘管全部由反物質電容供電,但是工藝的差距使得人類無法像「密觀人」一樣將所有的能源集中一次釋放。最後,一個妥協版的「十連發光矛」上艦。

2096年:光矛武器測試在小行星帶進行首次試驗,前五發艦載引力波束都準確的擊中了同一顆三十公里長的小行星,五次強烈的轟擊將這顆倒霉的小行星撕扯成了一坨熾熱的熔漿。隨即,粉碎後的小行星開始向四處飛散的高達幾百萬度的高速熔漿噴流,儘管測試艦和小行星隔著兩千公里的距離,但是最後還是因為躲閃不及被一股噴流正中艦尾的能源模塊。失去了保護的艦貯反物質迅速轉化為純能量,艦上的幾百名官兵和測試戰艦一起被吞沒在駭人的光輝中,幾百萬公里以外的一艘執行其他任務「領航員級」科考艦也難逃波及,大部分事故時不在居住艙段和艦橋的艦員因強輻射當場死亡。距處在地球上人們的描述說,他們度過了一個奇怪的夜晚——在一片漆黑中天突然毫無徵兆的亮了,頭頂的藍天上突然出現一顆很小很小卻很亮的太陽,而那個太陽整整亮了三個小時才消失。

2097年:聯合政府宣布新開發的下一代星艦繼續使用重聚變發動機作為主要動力,每艘星艦僅搭載一台小功率引力波推進器用來微調姿態或者應急機動,而反物質主要用來給武器系統供能。

2098年:小行星帶的實驗意外並沒有阻止新武器測試的步伐。一月,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巨像級」行星際戰艦首艦在環月國際空間港下水入列,這艘飛船長度為650米,核准載員367人,艦測搭載了一組「十連光矛」定向引力波武器,兩組「粒子束」武器和六組電磁軌道機關炮。儘管武器繁多,但是粒子束和電磁軌道炮的目標卻是光矛武器射中目標後隨機飛向戰艦的灼熱物質碎塊。

2099年:大量工程機器人忙碌了十五年之後,穀神星表面的四百台推進式行星發動機建造完畢,轉向發動機,地面星港和地下居民區的建造開始如火如荼的展開。

2100年:第30艘「巨像級」行星際戰艦交付英國皇家海軍。

2101年:沉寂已久的矮行星突然開始急劇增加亮度,矮行星經過制動後不再朝向木星,而是飛向海王星二十年後所處在的地方。

2102年:第一支由二十五艘「巨像級」戰艦,四十艘「領航員」工程/人員運輸艦組成的聯合艦隊離開國際空間站月球港泊位,朝向穀神星開始為期半個月的加速,在艦隊加速期間,處在低緯的人們在白天就可以看到六十五顆清晰的藍色星星掛在天幕中的奇觀。本支艦隊的主要目的是輸送多達七萬名聯合太空軍的去穀神星表面執行行星發動機試車任務。

後接觸期篇-完

未完待續......


太陽系邊界有一大批的天體。。。他們沒事就會來內太陽系晃悠一圈

有的不再回來可能會去其他地方串門子

有的會一次又一次經過太陽

其他恆星可能也有類似情況

以及。。。你以為現在沒有來以前就沒有么??

還知道水星是經歷了什麼只剩下一個內核不??

還記得太陽光譜里發現的原本應當屬於熱木星的特徵元素不??

金星又為何是個逆向旋轉並且自傳慢成這樣的不?

原始地球是和誰生下的現在的地球和月球么

又是發生了什麼天王星變成了躺著自轉

海王星有一顆衛星完全是反著走這又是發生了什麼

以及,海王星並不大,光靠他(的引力)是不能讓柯依伯帶天體這麼散的,而第十大行星(習慣性稱呼)至今依舊沒有發現,這又是因為什麼??

以下是腦洞時間

太陽系在早期發生過非常可怕的天地大碰撞,一顆熱木星(或者更多)被太陽吞噬(是不是太陽的崽不清楚)

水星的外層被剝離只剩下內核

金星被撞得方向和速度變了

原始地球生了兩個崽

天王星躺了,海王星的衛星方向變了

第十大行星被甩出去流浪了

而這都是一個開著他們整個恆星系跑路的外星人引起的交通事故

正所謂道路千萬條,安全第一條啊

腦洞結束

第二個腦洞

還記得火星和水星么?

地球和金星約等於是雙子星,兩個情況類似

水星情況特殊約等於只剩下內核

而火星何德何能?

有一種說法,太陽系的行星都是成雙成對出現的,比方地球和金星,木星和土星,天王和海王

為什麼到了火星就搞特殊化呢??

其實早期發生了一次非常恐怖的天地大碰撞,水星丟了外層保了命,他兄弟被太陽吃了。火星從衛星升級成行星,他的母星一部分氣化了,一部分變成了一部分小行星帶天體,火星經過漫長的姿勢調整成了現在的軌道,又在軌道上捕獲了塵埃和更小的天體,最後增肥成了現在的樣子,至於他的兩個衛星,你們不覺得和月球比起來太小太不規則了么??其實他們是火星人當年自救時候發生的飛行器啊。。

至於奧林匹斯山,你不覺得它太大太高了么??它就是發動機啊。。一個佔地面積很大的發動機啊,當然已經被塵埃和沒用的廢料的凝固體給覆蓋了。當年給它輸送燃料的地方還在,就是開發火星時候大家老惦記著的那個熔岩通道

至於火星的生命,還記得當年的水道事件么??他們沒有翻譯錯,就是水道,那個時候正好是雨季(這裡使用了地球上類似的說法),適宜火星人活動。現在條件變了,火星人就回到了休眠狀態了。

腦洞完畢。

雙子星的說法來源於我在中國國家天文里看到的一篇文章,很有意思


宇宙第三區宜居帶恆星群即將發生集體崩壞,數以億計的青銅文明聯合借用了最強王者文明的蟲洞傳送技術,紛紛來到了距離太陽系的4.2光年的坐標。

王者文明表示拜了個拜您嘞,其實恆星根本不會崩壞,只是騙你們的而已,終於送走你們這批像餐蒼蠅一樣的文明了。從此星系清靜,百姓安定,於是他們二話不說就把蟲洞程序關閉了。

被忽悠的幾億顆行星突然發現自己來到了一個鳥不拉屎的三星系統邊上。

三體人突然看到遠處密密麻麻,來了一群不知道什麼鬼,於是打招呼:

「嘛呢??聚眾看球呢?」

「三體人你們好,我們是青銅聯合星系,共計3 5050 6331個行星,正在尋找宜居帶。請問們有什麼推薦的星系么?」

「噢!這樣啊。」

三體人邪惡的笑了。

「我們知道一個星系,叫太陽系,離這裡4.2光年,但容不下你們那麼多,大概只能再放幾萬個進去,先到先得啊。」

於是這些青銅文明紛紛給自己裝上了行星推進器,把到達太陽系當做了一場行星馬拉松比賽,只不過距離是4.2光年,不是42km。

大家你追我趕,沒幾千年就齊頭並進一起到了太陽系。(其實很多弟弟文明利用引力跟在後面划水)

地球那天正好飛到柯伊伯帶,突然看到遠處出現一個星系,繁星點點美不勝收。

「卧槽!這尼瑪天空是不是張雞眼了?怎麼大晚上這麼閃啊?」

「卧槽,怎麼一群行星在往這裡飛啊!!」

「卧槽,太陽被這群行星吸過去了!!」

地球於是發聲了……

「嘛呢?」

眾行星:「宇宙馬拉松呢。」

「玩嘛馬拉松呢你們?太陽被你們吸過去了,你們還往這邊飛?」

眾行星:???

「快掉頭!!太陽被你們巨大的引力吸過來了!!」

眾行星:什麼??往哪兒跑??

地球人突然邪惡地笑了。

「你們哪兒來的就掉頭回哪兒去,我們跟著你們。」

眾行星:「轉向回半人馬!!」

幾千年後,三體人看到一群行星拖著一顆快要炸了的恆星來到了自己星系。

眾行星:「三體老鐵!給你帶了個禮物hh」

「一顆恆星。」

三體人:「mmp,我們最不缺這種東西」


15000年前,一顆流浪行星在行星推動器的推動下闖入了這個原本具有9個行星的星系。流浪行星的目標是切入這個星系的三號行星內側軌道。

這個具有九個行星的星系便是流浪行星的目標

然而出乎意料的是,這個星系的三號行星(質量為流浪行星的81倍)具有磁場,對含有大量金屬成分的流浪行星造成了擾動,流浪行星在經過三號行星時被它的引力所捕獲,形勢危急。

三號行星的磁場

流浪行星的大氣開始被三號行星的引力所捕獲,並將在189個小時後到達洛希極限。流浪行星各種嘗試逃離的辦法均告失敗。

流浪行星正在接近三號行星

在這千鈞一髮之際,流浪行星上的科學家利用光譜分析發現三號行星表面的的氣體主要是氮氣和氧氣,而氧氣是反應活性很高的氧化劑,於是,流浪行星動員了所有可以動員的力量,將在流浪行星地表層中備用的氫氣燃料釋放出來,它們迅速地被三號行星所捕獲了。

流浪行星的儲備燃料——氫氣被三號行星所捕獲

流浪行星發動機將三號行星上的混合氣體點燃,利用爆破的衝擊波推動流浪行星成功擺脫三號行星的引力。

被點燃的三號行星表面

由於氫氣和氧氣燃燒,造成了三號行星上史無前例的大暴雨,轟擊形成了覆蓋半個星球的大洋,大暴雨和流浪行星遠去的引力造成全星球範圍的大洪水。在三號行星的古籍中,有著「伏羲女媧」、「諾亞方舟」等諸多洪水神話,這便是對於這一殘酷經歷的口口相傳的回憶。

三號行星上由於氫氣燃燒形成大量的水化為史無前例的大降雨

另一方面,流浪行星也由於爆炸衝擊波的轟擊,變得千瘡百孔,只得啟動減速程序,在三號行星的引力作用下就近切入其軌道。在距離三號行星4萬公里的軌道上,轉向發動機將流浪行星進行調整,使其達到面對三號行星潮汐鎖定的效果,以便進行登陸和觀測。

正在切入軌道的流浪行星

流浪行星向巨大的蔚藍的三號行星派遣出巨大的探測隊伍,發現這個星球上的生物圈還相當落後,在大洪水後存活的生物中,只有一種猿類具有比較高的智商,但也僅僅限於使用石塊、木棒等簡單的工具,過著集體打獵的生活。

三號行星上的猿類動物正在捕獵

流浪行星人對這一物種非常好奇,對其進行研究後發現他們的基因是由體內細胞的鹼基對所控制的,所以對他們的基因與其它動物的基因進行了不同的剪切和拼接,從而製造出不同的物種,並在外形上向流浪行星人自身靠攏,這是因為考慮到外貌的相似可以大大降低這個野蠻猿類物種對自己的敵意。在三號行星的上古史料中,猿類的後代利用「女媧造人」、「上帝造人」等神話保留了對於這一龐大基因工程的原始記憶。

伏羲女媧造人圖,手中的尺規象徵基因工程儀器,是猿類的後代對於高科技的理解

上帝說:「我們要照著我們的形像、按著我們的樣式造人,使他們……」 從三號行星現存的這一段文獻可以推測,被猿類奉為「上帝」的流浪行星人和後來成功存活的改進型猿類的外觀應該是類似的。注意這裡的措辭是「我們」,證明了「上帝」不是單獨的一個人,而是一群基因工程師

這些改進型猿類有些成功了,有些在歷史長河中漸漸被淘汰了,而這些失敗的改進猿類,存在在今天三號行星的神話中。刑天(Blemmyes - Wikipedia)就是其中傑出的代表,直到公元前600年到公元3世紀他們依然被記載生存在三號行星的非洲蘇丹地區。

已經滅絕的改進型猿人

在進行基因工程的過程中,由於新引進的基因表達不穩定,改進型猿類經常性會出現「返祖」現象。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流浪行星人對三號行星的猿類進行了跨物種雜交、自交、回交等培育,最終使得改進型猿類的基因穩定了下來。這些在他們的後代看起來屬於「有違倫理」的行為,也被上古文獻忠實地保留了下來。

三號行星的上古文獻中,天空之神烏拉諾斯自從出生起就沒日沒夜地與自己的親生母親蓋婭進行交配和生育,是猿類對於基因工程中基因回交的原始記憶

三號行星的上古文獻中,眾神之王宙斯化身為天鵝與海仙之女麗達進行交配並生下兩個雙黃蛋,反映了猿類對於基因工程中同胞進行雜交的原始記憶。事實上,流浪行星人在基因工程中為了篩選最佳的基因組合,將猿類與天鵝、海豚、狼、羊等上百個物種進行過雜交

最初,在流浪行星計劃啟動的時候,行星上的人分為了兩派,一派強烈要求放棄行星,利用飛船逃離,被稱為「飛船派」;而主張利用行星進行逃離的「行星派」佔了上風。在長期的被打壓的情況下,飛船派轉入地下組織,並異變出不同的政治理念,意圖報復行星派。雖然利用行星進行流浪已經是既成事實,但是他們作為反社會異見派,大量吸收在社會運作中位於底層的個人,單純地一直策劃毀滅流浪行星文明。在三號行星上,潛藏在探測隊伍中的飛船派發生了叛亂,製造了一大批基因改進型猿類,進攻行星派。經過激戰,行星派再一次打敗了飛船派。三號行星最大板塊上的猿類們憑藉著自己初級的理解,把行星派的兩個領導人尊為黃帝和炎帝,並給失敗的飛船派首領取名叫「蚩尤」。

黃帝(行星派)和蚩尤(飛船派)部落正在激戰

這一上古的戰爭所留下的文獻漸漸遺失,但是當時星球派和飛船派所使用的鐵甲人之間的戰爭中90%的猿類都作為炮灰被屠殺,鐵甲人所表現出的驚人戰鬥力給猿類的後代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直到一萬多年後它們仍然被作為戰士的圖騰,在三號行星最大的大陸上誕生的始皇帝在統一了大陸一隅後所做的第一件事便是「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陽,銷鋒鏑,鑄以為金人十二」,期待這樣的圖騰能夠震服治下的民眾。

在激戰中,飛船派率先使用了鐵甲人。三號行星史籍記載:蚩尤兄弟八十一人……銅頭鐵額,食沙石子。證明了蚩尤部落的鐵甲人是流水線作業的產物,利用重核可控聚變技術(燒石頭)作為驅動力

咸陽城牆上的十二金人之一

在高烈度的戰爭中,流浪行星的全部行星推進器被飛船派摧毀,留下了千瘡百孔的眾多環形山。行星派對受傷的流浪行星進行了規模浩大的修復,由於工程量巨大,流浪行星人徵用了眾多改進型猿類作為勞工。猿類的後代對於工程的原始理解被彙集成「女媧補天」的故事流傳後世(由於流浪行星懸在它們頭頂,就像天一樣)。這裡的女媧,就是之前進行猿類基因工程的女媧,是猿類對於流浪行星人中的工程師的統稱。

大戰之後千瘡百孔的流浪行星。由於流浪行星在當時僅僅距離三號行星4萬公里,所以在三號行星上看起來就像全部的「天空」

「女媧」正在補「天」

為了重建文明,勝利的行星派給改進型猿類教授語言,傳授他們基礎的知識,希望他們能夠參與到重建流浪行星文明的工作中來。在這一時期的猿類們利用流浪行星人帶來的先進知識,參與協助了遍布三號行星的許多流浪文明復興的基礎建設工作。這一時期被稱為「流浪復興時代」,三號行星的文明達到了一個鼎盛時期。

三號行星猿類正在協助流浪行星人建造宇宙強電磁發射塔

三號行星上正在進行建造的紅外預警型石甲人

和平的日子裡也伴隨著硝煙,不甘失敗的飛船派殘存力量組建了游擊隊。在一次對行星派的圍攻中,他們偷去了數十艘核聚變戰鬥機作為武器,給流浪行星和三號行星造成了巨大的損失。戰鬥機巨大的光芒和熱量染紅了天空,給行星派庇護下的猿類造成了極大的恐慌。但是,由於寡不敵眾,這一次游擊也被鎮壓了,行星派在三號行星的最大的大陸板塊上的防備力量使用高能激光炮將核聚變戰鬥機一一擊落。猿類的祖先目睹了這場戰爭,稱這種先進的武器為「后羿」。

飛船派的核聚變戰鬥機正在圍攻流浪行星,戰鬥機的高溫染紅了天空,像同時出現了十幾個太陽一般

「后羿」激光炮正在射擊叛變的核聚變戰鬥機

「流浪復興時代」中,流浪行星人和三號行星上的改進型猿類達到了蜜月期一般的友好關係。在流浪行星人的不懈教導下,三號行星上的改進型猿類獲得了全方位的文明提升,在建築學、天文學、物理學、核動力學、生化環材勸退學等領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作為回報,改進型猿類幫助流浪行星人在三號行星上建造了據點、工業設施以及研究所。

流浪行星人與改進型猿類在三號行星上共建的殖民據點

流浪行星人主持、改進型猿類參與工程建設的三號行星植物研究所。流浪行星人對於能夠進行光合作用的植物非常感興趣,但這些研究並沒有吸引到對光合作用型植物司空見慣的猿類,因此對於內部進行的研究猿類並不了解。它們只是遠遠地稱這些巨大的建築為「空中花園」

三號行星上一支自稱「瑪雅」的猿類所作的壁畫中,保留了對祖先所參與建設的航天工程的原始記憶

由於流浪行星人給猿類篩選了三號行星上最好的基因,導致它們的學習能力異常高超。只經過幾代人,它們在航天工程學上便達到了與流浪行星人類似的研究水平,這一切是以「巴別塔航天中心」的建立為標誌的。巴別塔航天中心是由猿類獨立設計、獨立施工、獨立完成的。

由三號行星上改進型猿類獨立設計和建設的巴別塔航天中心。從這裡出發的飛船最快能夠加速到光速的1%,並有在數小時內直達4萬公里以外的流浪行星的直航飛船,儘管這些航班很快被流浪行星人以「潛在影響基地安全」的理由而停運了

儘管大部分流浪行星人對自己的基因改進和教育成就感到欣慰,但這也引起了流浪行星人中一些人的警覺,他們認為猿類是一種低級的帶有野性的生物,任其文明無限制發展下去會對流浪行星的文明最終產生威脅,尤其是在它們居然能夠輕易到達流浪行星上的基地的情況下。作為初級的制約手段,流浪行星人決定強制停運了巴別塔航天中心,並將猿類中這一決定的反對者以及猿類的航天工程師共計50餘萬植入不同的語言系統,流放到三號行星的各地秘密關押,使它們不能相互聯合,從此猿類的航天事業嚴重倒退並發生停滯。

耶和華說:「看哪!他們成為一樣的人民,都是一樣的言語,如今既作起這事來,以後他們所要作的事,就沒有不成就的了。我們下去,在那裡變亂他們的口音,使他們的言語彼此不通。」於是,耶和華使他們從那裡分散在全地上……那城名叫巴別。——三號行星上古文獻。圖為被廢棄的巴別塔航天中心

由於受到流浪行星人的啟蒙,改進型猿類也涉足了基因工程並且研究頗有成就。在索多瑪基因工程中心和蛾摩拉生物研究所,猿類發現兩性生殖並不是繁衍的必須條件並初步實現了基因克隆技術,猿類社會紛紛流傳著只要單性別就可以無限繁衍的傳聞。這也引起了流浪行星人的深深憂慮,因為下一步如果猿類掌握了基因編輯,那麼他們的智力、體力會無限提高,其文明發展可能會進一步加速。

猿類獨立建設的蛾摩拉生物研究所

索多瑪基因工程中心正在進行的克隆研究

儘管有內部的反對聲音,流浪行星人最終還是集體決定將代表猿類頂尖基因工程技術的索多瑪基因工程中心和蛾摩拉生物研究所摧毀,以防它們發展出威脅自身的技術。對於猿類,則告誡它們,只有兩性生殖才是被允許的,這兩座城市的人因為「同性繁殖」(後被訛傳為同性濫交)而被毀滅。這場災難造成了200多萬猿類生物工程精英的死亡。

流浪行星上的定向核聚變武器正在摧毀索多瑪基因工程中心。三號行星的上古文獻記載:耶和華說,索多瑪和蛾摩拉的罪惡甚重,聲聞於我……當時,耶和華將硫磺與火從天上耶和華那裡降與索多瑪和蛾摩拉,把那些城和全平原,並城裡所有的居民,連地上生長的,都毀滅了。

由於迅速地引入大量高級科技,猿類致力於在流浪行星人的指導下發展技術,加上資源的豐富能夠滿足所有猿類的需求,導致其社會形態與之前共同勞動、平均分配的形式相比並沒有顯著改變,這也意味著社會科學的停滯。所有的資源分配、輿論媒體都被流浪行星人所控制。所以這些毀滅和制約猿類科技的行為,通常都被流浪行星人找到冠冕堂皇的借口,或者乾脆從媒體上一筆抹去了。

建設在流浪行星上的流浪中央廣播台。廣播技術基於被猿類稱為「天使」的短波加密無線電,每當「神」有想告訴猿類的消息時,便會向下界派出「天使」。遍布全流浪行星和三號行星的所有「神諭」都是從這裡發出的

可是,高科技帶來的思想覺醒似乎是不可阻擋的。隨著流浪行星人對與猿類「制約」的事件越來越多,流浪行星人擔心的事情終於發生了:猿類中不斷地出現質疑的聲音。儘管起初改進型猿類與流浪行星人有過蜜月期,但是隨著一代代繁衍,這些蜜月期的友好故事似乎越來越只存在在故事中,猿類的後代開始懷疑自身的處境和流浪行星人的統治合法性,甚至自發形成軍事組織,用於針對「神」的「自衛」。這一時期被稱為「流浪對峙時代」。

猿類在三號行星上修建的最大的軍事基地——亞特蘭蒂斯軍港一隅。三號行星文獻記載:在那裡(亞特蘭蒂斯),文明的發展程度令人難以想像。有設備完善的港埠及船隻,還有能夠載人飛翔的物體……他們架橋建塢,將各個海島上的城邦連為一體……他們還在石牆外層包上名副其實的「銅牆鐵壁」

猿類在依傍著最大大陸的次大陸上建立的馬亨佐達摩軍事堡壘。猿類在這裡仿製了流浪行星人的星際核導彈,當地的古籍《摩訶婆羅多》中這樣描述它的試射:太陽團團打轉,大地為這種武器散發的熾熱所烤焦,在高熱中震顫…屍橫遍野…(它)好像一支巨大的鐵箭,使人感到好像是死神派遣來的巨大使者

看到自己一手培育的猿類開始懷疑自己,流浪行星人震怒了。他們勸誡猿類放棄軍事工業,和流浪行星人共同「和平」發展,並輕易通過鏈式核武器摧毀了馬亨佐達摩軍事堡壘作為警告。在文明代差的對比下,猿類的堡壘未曾來及做出反應便被團滅,共有500多萬猿類在這次對抗中死亡。

馬亨佐達摩軍事堡壘被流浪行星人夷為平地。「閃光的炮彈像一團火一樣被發射出去,濃霧一樣的東西突然包圍了軍隊……城市在這時開始燃燒起來。它在爆炸的一瞬間,天空中明亮得好像有一萬個太陽。」——三號行星當地上古敘事詩《馬哈巴拉塔》

在對猿類進行威脅並通報馬亨佐達摩軍事堡壘的毀滅後,無線廣播信號全部被流浪行星人停止和屏蔽,猿類社會陷入恐慌。各大軍事組織各自為戰,嘗試破壞流浪行星上的設施和人員。其中最為成功的是亞特蘭蒂斯據點的高軌重氫導彈,將流浪行星面對三號行星的一面幾乎融化,形成了500多萬平方公里的大平原。這一次攻擊導致了125名流浪行星人工程師的死亡。對峙時代結束,流浪行星人和猿類進入「全面衝突時代」。

從亞特蘭蒂斯據點發射的高軌重氫導彈成功擊中流浪行星,將其面對三號行星的一面融化。猿類後代稱這種武器為「長蛾」

在進行了初步激烈卻又看上去勢均力敵的對抗之後,流浪行星人利用行星核心內的中微子行星發動機,將流浪行星通過橢圓軌道調整到了距離三號行星大約38萬公里的高空軌道上,由於航天技術的缺失,這個距離超出了大部分猿類的打擊武器的射程,猿類對此一籌莫展。軌道變換的引力引起三號行星的超大潮汐,將亞特蘭蒂斯據點連同150萬猿類武裝人員完全淹沒。

流浪行星人建立在行星內部的中微子行星發動機,他們的噴吐中微子可以輕易穿過行星地殼,從而達到從行星內部加速行星的目的。自從叛變的飛船派對行星表面的發動機進行破壞之後,行星派便致力於設計和建造中微子發動機,由於它們處於地下的全封閉空間,更加難於被滲透和破壞

被海水永遠吞沒的亞特蘭蒂斯據點遺址。「眾神之王宙斯一夜之間將地震和洪水降臨在大西島上,亞特蘭蒂斯最終被大海吞沒,消失在深不可測的大海之中。」——三號行星古代文獻《對話錄》

在這個高度的軌道,流浪行星人利用宇航核武器打擊了三號行星的所有據點,核輻射造成三號行星上大量生物變異。由於之前流浪行星人對於猿類基因和生物工程進行了破壞,導致猿類對這些變異無可奈何。大批大批的猿類在核輻射中飽受痛苦而死去,三號行星上充滿了前所未有的變異生物。

一隻變異後的蜥蜴重達26噸,正在破壞猿類所建造的城市

三號行星上異獸分布示意圖。這些遭受輻射而變異的動物現在大多滅絕了,只存在於三號行星的上古記錄中

殘存的幾萬猿類躲入了地下基地,在那裡苟且偷生。猿類所不知道的是,流浪行星人內部也發生了劇烈的分裂。儘管主流的意見是對改進型猿類進行滅絕,但是一大部分參與過三號行星建設以及與猿類共事過的流浪行星人還是對猿類保留了相當的同情。飛船派的殘存人員與這些「同情派」漸漸走在了一起,他們與流浪行星統治階級主張滅絕猿類的「滅絕派」的衝突愈演愈烈。

世界上僅存的猿類放棄了反抗,把主要活動轉入了地下,以躲避地面的高能核輻射和變異動物的襲擊。由於物資的缺乏,他們衣不蔽體,只能以培育蚯蚓為食。但是與地面上荒蕪而危險的世界比起來,這裡又十分安全。多年以後,它們稱這個地下基地為「伊甸」

流浪行星人的滅絕派對三號行星上的猿類在地下苟延殘喘的消息有所知悉,但是他們也對地下的猿類無法形成有效打擊;另一方面,出於對於三號行星需要長期利用因而不能過度破壞的思考,他們派出強大的艦隊飛往三號行星對猿類進行最後的剿滅。

意圖滅絕猿類的艦隊正在臨近第三行星

沒有想到的是,在艦隊出發後,同情派在流浪行星發動了叛亂,這一次,他們對流浪行星人的劣根性徹底失望,因此,戰爭的烈度高過了以往的任何一次叛亂。殘留在地面上的少數猿類目睹了這一場慘烈的戰爭。

同情派聯合飛船派正在和滅絕派激戰,烈焰染紅了整個流浪行星。「…他們彼此不再寬容體諒或互助,手足相殘、父子成仇,在醜陋的競爭中互相殘殺……天空中發出血般暗紅的光,把天空和大地染成一片深紅,戰場上立著的身影已寥寥可數…」——三號行星上古文獻《諸神黃昏》

聯合了飛船派的同情派具有相當的實力,而支持滅絕派的主力艦隊在征服猿類的途中未能及時返回。戰鬥持續了38個小時,長期執政的滅絕派陷入重圍。在絕望中,他們將所有行星發動機的聚變控制器關閉,所有的重核在一瞬間失控並被全部點燃。流浪行星文明在衝突中迎來了末日。失去了指揮的艦隊也因為缺乏能源的調配而成了三號行星軌道上的宇宙墳場。

流浪行星內部的重核被全部點燃。三號行星上古文獻《諸神黃昏》記載:在紅蓮般的熊熊烈焰之中,「中庭」已成一片火海,烈火柱貫穿宇宙,濃煙捲沒山頂,支撐宇宙的世界之樹也被火焰吞沒而崩倒,整個宇宙轟然毀滅……宇宙間只剩下一片死寂的大沉默和永劫的黑暗。

在地下基地的猿類對發生的一切一無所知。由於工業設備的老化,加上地下資源越來越匱乏,他們的數量在不斷減少,每天在懷疑流浪行星人會對它們進行最後滅絕的恐懼中度日。在經歷了幾代猿之後,它們的數量只剩幾千。它們不記得為什麼要躲在地下的「伊甸」,每天以地龍干為食,在經歷了絕望的大饑荒之後,它們忘記了祖先的訓導,它們很想去地面上看看……於是它們這樣做了……於是它們看到……

……

第一批回到地上的改進型猿類決心和它們一起複興猿類文明。它們設計了龐大而周密的復興計劃:「倉頡」計劃,在200-250年的時間裡,在猿類中普及文字,使文明能夠連續傳承;「神農」計劃,在200-400年的時間裡,對地上植物進行分類,復興全部猿類的農業;「緇衣」計劃,在200-600年的時間裡,消除猿類衣不蔽體的現狀;「精衛」計劃,在500-800年的時間裡,將大洪水淹沒的土地進行恢復;「有巢」計劃,在1000-2000年的時間裡,全面恢復上古傳說中的建築技術;「燧人」計劃,在2000-5000年的時間裡,復現上古傳說的可控核聚變技術……

這些肩負使命的復興者們,學著上古傳說中神的樣子,稱他們自己為「人」。

(已完結,謝謝觀賞,如果覺得好請點贊或留評。寫作過程參考了《流浪地球》、《人是太空人的試驗品》和諸多知友評論,在此鳴謝!)

安利我的另一篇6k+贊架空世界圖文並茂小破文,原回答由於敏感被摺疊,備份在文章里了:

Saknralin:第三次世界大戰會在 50 年內爆發嗎??

zhuanlan.zhihu.com圖標

流浪地球:新恆星紀元

「您好,非飛魚先生,我是您的智能管家小明,現依據程序設定,合法將您喚醒。」

一段柔和的人聲從耳邊傳來,我仍處在一片混沌的狀態之中,只是聽到聲音,卻不大理解這段語音的含義。但是大腦已經開始艱難的驅使每條神經去與全身的肌肉取得聯繫。

心肺在此之前已經提前復甦,而後最開始接受大腦召喚的,是我的眼皮。

我勉強的慢慢睜開雙眼,才眯出一條縫,就感到有股綠色的液體直接湧進了眼眶之中,本應該下意識的緊閉上眼睛,可是由於沉睡太久,發射神經還未完全建立,我還是將眼睛完全睜開來,任由著綠色液體洗涮眼珠。

但是並沒有想像中液體對眼球的刺激,反倒是覺得異常的舒適,好似這液體於我本是一體一般。緊接著,表皮神經也開始恢復了工作,將體表的信息源源不斷的輸送到我的大腦,漸漸的我的意識開始恢復清晰。

能明顯的感覺到自己被浸泡在一個全透明的灌裝的綠色液體中。

「非飛魚先生」人聲再一次傳來,「現在已經進入流浪地球減速紀元,已經進入新恆星引力場之內,我們預計會在1年後泊入新星系,到達其最外圍行星軌道。現根據您此前設定,第5次將您喚醒。目前正通過系統,恢復您的生理能力,請稍等。如有任何疑問,小明都將替您解答。」

我本是迷迷糊糊的聽著,但大約5秒鐘過後,眼前的綠色液體中好像被注入了其他顏色的東西,我看得很模糊,異樣的顏色在眼前急劇擴散,但又瞬間消失,好似全部進入了身體之內。下一秒,感到整個人的感官和肌肉都被最大程度的激活了,我在一瞬間重新掌握了自己的身體。

與此同時,灌內液體也幾乎是在瞬間消失不見,卻是又變成了一張不透明的薄膜,覆蓋在身體除頭部之外的地方,像是一件衣服,非常合身,體感也非常的舒適。

但失去液體浮力的我並未迅速下落,則是從灌底直接升上來一張椅子,正好將我托住。「我不是在冬眠艙里嗎?這是什麼東西?還有你是誰?」我斜躺在椅子上,一邊試探的性問著,一邊打量了一下四周,這是一個很小的密閉空間,與印象中進入休眠時候的冬眠艙完全不同,而且燈光很暗,看得不清,可能是怕稍微強點的光都會刺傷到許久未感光的眼睛。

「您好先生,我將逐條回答您的問題」,柔和的女聲再次傳來,好像來自四面八方「第一,因為技術進步,傳統低溫休眠模式已經被淘汰,改用目前生物休眠模式。能夠使您的新陳代謝達到極低的水平而不會中止。第二,這個罐體就是生物休眠艙。第三,我是第77代智能管家,小明。通過您之前智能系統『星盾』自動進化而來,並且已經經過您的授權。」

聽到這我好像隱約記得在上次休眠前好像簽署過管家自動升級的協議。

「嗯,小明你好。那現在是什麼時間,我們大概處在什麼位置?」我繼續問到。「現在是流浪紀元345年1月14日,我們據目標恆星系還有1個單位距離?」

「怎麼這麼快?根據原計劃,不是需要大概2000個子陽年嗎?」我有些驚奇的問到,但又覺得不是那麼不可思議。

「因為在您休眠10年後,星球出現技術爆炸。當前技術足以使整顆星球在1年之內進入目標恆星軌道並正常運轉。」

「原來是這樣」我點了點了頭,可又覺得哪裡不對,便繼續問到「可星球不是剛體,如何能承受住這麼強的推力?還有現在整個星球已經損失了多少質量?此前計算是要估計達到百分之20左右。現在是不是地表早就用光了?」好奇心驅使我一下問了好多問題,一向對科學保持敬畏的我,迫切想知道在我沉睡的這段時間裡發生了什麼。

「您好,先生,我將對您的問題逐條解答。1.整個星球在150年前已全部完成改造,目前星球已經由硅氧元素基質進化成為鐵元素基質。星球整體為超密度中子骨架結構支撐,地心為大型反物質能量堆,其餘為超強度合金的全機械星球。雖然保留了百分之20的地質元素,用作日後新恆星紀元生活使用。但整個星球強度足以應對當前星球前進的強大推力。2.由於星體改造,目前星球質量較出發前質量增加百分之5.65。3.在改造期間,星球便可以捕捉其他小型或中型星體,作為改造原料和能量來源。目前多餘的質量都來自於其他被捕捉星體。另外由於重聚變技術已經被停用,目前也不在消耗山脈。沒有被消耗的山脈已經被完整保存,供日後使用。」

聽完這些之後,我不由得感到一陣眩暈,我甚至懷疑自己是不是還在休眠,這些不過是夢境而已。我能預料到在流浪期間地球技術會進步,但遠遠沒想到技術會進不到如此令人恐懼的地步。我現在所處的已經是何等的文明了?既然如此流浪計劃是否還有繼續下去的必要?

我端坐在椅子上,慢慢的平復著自己的心情之後,再一次問到:「目標恆星系現在情況如何,根據此前的推算,在如此宜居的情況下,有很大幾率會誕生文明。還有就是,技術如此發達,流浪計劃還要繼續嗎?」

「在據目標星系2個距離單位時,捕獲到了該恆星系向外發出的飛行器,通過全面解析後,已經完全掌握該星系及其文明情況。」小明說著,就在我眼前展開了一幅全息影像,上面展示了恆星及其行星的情況,「該文明處於新恆星系的第三顆行星上,目前仍處於低等文明程度。另外,儘管技術高度發達,但經過3輪的民意投票,仍決定繼續流浪計劃,為我們在宇宙中找一個新家。」

「是這樣啊,我也覺得一直流浪不是個好想法。哎!那這應該就是目標恆星系的星圖吧」,我的目光一下子被這副全息星圖吸引過去,因為它完全不像是我的母星系,它只有一顆恆星,這感覺很奇妙,遠去了母系的太陽,少陽和子陽,漂泊許久,終於要迎來了我們的新家。我又仔細看了看小明所說的低等文明所在的星體,「是那顆藍色星體嗎,它真漂亮。」但突然覺得有些揪心,連忙又問「它該不會也被我們捕捉消耗掉吧。」覺得這樣美麗的東西在茫茫太空實在罕見,就此毀掉有些可惜。

「的確如此,它很漂亮,所以聯合政府決定不對此行星進行捕捉,屆時我們將把第四軌道的行星和我們行星一併推進到第三軌道,進行殖民改造。」

我長舒了一口氣,「那就好。如果可以的話,我想親自去看看。」

「當然沒問題。」小明語氣依舊語氣平和的回到。

分割……………………………………………………………

說實話,雖然是學理工科的,對物理有點皮毛的認識,但是對天體物理是幾乎是毫無了解。最近開始抽時間補習下相關基本知識,爭取早日寫出地球線!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