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說心理學無處不在,有人的地方就有心理學,但它真正能直接起作用的情況卻又很少?心理學的解釋作用不錯,但是干預作用卻很有限。與社會學相比,心理學如何體現對社會的影響?


與社會學相比,心理學更多的是關注個體,社會學講求的是宏觀並實證地把握社會現實,研究社會運行規律,而心理學更強調的是微觀洞察人類心理狀況,變化規律等,以求通過對人的心理干預和引導等實現對人對社會的推動作用; 當然,凡是有人的地方都會有心理學,正如凡是有人群的地方就會有社會學一樣,心理學也可以跟其他許多學科結合,產生如發展心理學、經濟心理學、工程心理學等等,在各個方面去清晰地分離出心理狀況的存在以及心理學與所對應的學科的聯繫,從而通過心理學的視角對對應學科和對應社會狀況產生影響,體現心理學的作用。

還有一點明顯與社會學不同的心理學功能的體現,就是現在社會上日益興起的心理諮詢,這種針對個人的心理健康諮詢和幫助正是體現心理學微觀對應作用的最佳案例,也可以一次充分看出其與社會學的不同。

現在心理學真正起作用的地方很少是有很多原因的,其實心理學的現狀反應的是整個社會科學的狀況,心理學、社會學、人類學等等幾乎都可以這麼去懷疑:無處不在但為什麼真正起到的作用卻很少的?原因在於首先社會科學不同於自然科學如物理化學等,其研究人與社會的特殊行決定了這種科學(包括人文科學)很多時候不如自然科學那麼有生產力;其次,我國社會科學的發展一般都比較晚,學科本身並不成熟,這些社會科學學科大都起源於西方,如近代心理學是從法國馮特開始的,社會學從法國孔德開始,人類學可以看做是英國的馬林諾夫斯基之後正式發展起來的,我國心理學、社會學等其實都處於初級發展階段,跟西方成熟的學科體系相比,如法學社會學文革時期被認為是西方資本主義的東西被取消,改革開放之後才開始「補課」;最後,心理學等解釋作用很明顯,干預作用較弱,這跟人的特性很有關係,即使西方社會科學很發達的國家也存在這種狀況,只不過相比於西方國家我們的更弱一點罷了。

心理學不是大多數人理解的心理諮詢,心理諮詢只是心理學的一個很小很小的領域。

心理學有很多分支,像社會心理學、老年兒童發展心理學,教育心理學、管理心理學,認知神經科學,人因工效學、心理測量、心理學史等等。

心理學擁有更完善的哲學指導體系,既有學者認可實證主義,也有學者認可後現代主義、現象學、解釋學等。

心理學既採用物理一樣的量化研究,也採用人類學一樣的質化研究,也重視類似精神分析一樣的內省,擁有非常嚴謹的研究方法體系。在具體方法上有觀察研究、訪談、問卷、量表、實驗研究、生物反饋儀、眼動儀等,現代認知心理學更是引進了事件相關電位、功能核磁共振的研究儀器。研究方法有固定的範式,是非常嚴謹科學的。

至於心理學是如何解決問題的,舉一個例子吧:

大家參加過的中考、高考、雅思、托福、公司考核員工招聘等等,就屬於心理測量學的研究範疇,他研究我們每一個考試的信效度,採用更完善的數學模型來測量人們的心理特質,通過外在行為來測量人的心理品質。

眼動心理學研究人的眼睛的運動,比如一個廣告,人們的眼睛主要注視什麼地方,是怎麼運動的,從而設計出更合適的廣告。

所以,心理學的研究內容是從行為到品質的所有部分,是一個有著充分的哲學指導,有著廣泛的研究領域和內容,並有著非常嚴謹的研究方法的學科,而不是大多數人理解的心理諮詢而已。


心理學能夠解釋問題,卻很難解決問題。因為其充其量解決的是表面問題,我就是沒有女朋友,我就是不開心,心理學怎樣來幫助我呢,他正試圖讓我相信沒有女朋友,只是現在沒有,現在沒有,也可以有很多事情,可以獲得快樂,然後再告訴我,如果現在你不快樂起來,你就錯過很多值得珍惜的事情,甚至告訴,你不快樂也於事無補,還是身心健康有害。如此軟硬兼施,結果我還是沒有女朋友,繞了一個大圈,我覺得不快樂的時候,還是不快樂。

真正本質的問題,人在這個世界上,你到底相信什麼,你到底看什麼是永恆不變的,看什麼為你人生的意義。這些都沒有搞清楚,人的生命就只能糊裡糊塗。但是,這個問題,人自己是搞不清楚的,歷代的哲學家試圖這樣做,結果也都是失敗的。

因為不是真理丟了,人去找真理,而是人自己迷失了,真理來找人,那麼真理的本體就是神。智慧的本體就是神。
個人觀點:

與社會學相比,心理學勝在是一門嚴謹的科學。

美國律師很喜歡請心理學家到法庭作證。例如,之前心理學家通過實驗證明人的記憶是不可靠的,從而減少很多錯案。 另外,心理學影響社會大多是結合其他學科,例如心理學中的發展心理學對兒童(尤其是病患兒童)教育發展的貢獻;社會心理學對各種社會現象的有力解釋;經濟心理學掀起一股潮流;工程心理學在航空發展初期起到莫大的作用。。。 說到底,還是心理學在中國直接作用情況少,在國外運用十分之普遍。


心理學與法律有著非常共同的一個特點:你可以通過不同的關注點來嘗試證明一些東西 從而可以達到顛倒黑白的效果。雖然對一些美國的著名律師我只能做到不吹不黑,但是看看他們在很多庭上交叉質詢時所採用的不同觀察點,不得不說是嘆為觀止,完全可以把陪審團牽著鼻子走嘛。心理學在有些偷天換日的辯護中做著幫凶,因為實際上來說心理學是一門社會科學,有著很多門派以及看法。此處注意甄別心理學和神經科學的區別,前者是靠觀點和理論吃飯的,後者是靠實打實的東西。案例:美國某大學游泳隊成員性侵同學一案(這裡就不具體指出了哈 免得又去挖墳給我添堵)裡面辯護律師竟然用這個強姦犯的成長經歷 他對社區的貢獻 他自己有「收到環境影響所產生的心理壓力和施暴趨向」來辯護 EXCUSEME??難道陪審團都忽視了他是個強姦犯這個不爭的事實了嗎???我看到一審結果簡直下巴都要掉到地上了我去。的確 心理學並非偽科學,作為一名拋棄心理學專業的人來說,心理學很多方面還在成長,有些東西如果硬要作為科學論證或者判斷是非時的依據,用某一流派的觀點是無法避免被認為是投機取巧的。舉個更簡單的例子:我有沒有在正面回答這個問題了呢?我都扯到法律去了大家照樣看到了這裡還覺得說的有道理了。最重要的是,你說大家看到這裡 重要嗎?你是想說我論證的沒有道理但是我論證了嗎?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