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聘中,禁止問“結了嗎?”“生了嗎?”,九部門規範招聘行爲的《通知》爲女性平等就業提供了一條金線,保障女性平等地參與發展、貢獻力量、獲得利益,女性又該如何藉此東風,充實內力,發展自我呢?

  >

  本文刊於《中國婦女》4月(上)

  女性學者說

  平等,是女性就業的金線

  馬冬玲 “女性學”博士,全國婦聯婦女研究所副研究員

  有力推進就業平等

  就業需要一條平等的政策金線,保障女性能平等地參與發展、貢獻力量、獲得利益,這是我作爲女性問題研究者多年來的體會。就業招聘時有些用人單位只要男性不要女性,或同等條件下提高對女性的要求;更有用人單位要求女性員工應聘後幾年內不準生育或排隊生育,在女員工懷孕或者生育後,對她們降職降薪或者強制調往邊緣崗位等情況並不鮮見。這些或隱或顯的女性就業歧視,阻擋了女性向前一步的步伐。

  不久前,在包括全國婦聯在內的九個部門的共同努力下發出了《關於進一步規範招聘行爲促進婦女就業的通知》。政策目標明確,配套機制完善,責任分配明晰,對國家已有保證女性平等就業機會的法律法規的重申和與時俱進的細化,在引導就業公平、實現女性平等就業權方面當起到積極作用。

  2015年習近平主席在全球婦女峯會上提出:“我們要把保障婦女權益系統納入法律法規,上升爲國家意志,內化爲社會行爲規範。”黨的十八大報告、十九大報告明確指出,堅持男女平等基本國策,保障婦女兒童合法權益。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以專章形式闡述保障婦女、未成年人和殘疾人基本權益,列專節對促進婦女全面發展作出規劃。2019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再提“保障婦女、兒童、老人、殘疾人合法權益。”特別指出要“堅決防止和糾正就業中的性別和身份歧視。”

  《通知》在正視、承認和尊重男女兩性生理差異,以及由此產生的不同需求的基礎上推動就業平等保護,是落實男女平等基本國策,落實“性別差異、婦女特殊需求”的政策創新手段。

  女性平等就業能推動婦女更加廣泛深入參加社會和經濟活動,提升社會生產力和經濟活力。

  讓女性向前一步

  在我參與的一次男女平等價值觀調查中,一些男性管理人員坦承招聘時存在思維定勢,即女性可能“麻煩事比較多,要生育、餵養、照顧家庭,出差、加班等都會受影響。”甚至女性管理人員也更傾向於招錄男性,即便是偏向於女性的崗位,唯恐女性麻煩多。

  很多職場性別歧視歸根結底,主要不是因爲女性能力不足,工作難以勝任,而是用人單位單純從效率論出發,考慮女性生育及養育給單位帶來的成本。

  作爲應對,有的女性在職業和生育之間選擇了前者,晚婚晚育甚至不婚不育現象增加,在人口老齡化的背景下,這種低生育率引起不少人的憂慮;有的女性則可能因生育,卻面臨不就業、階段性就業、低聘就業等狀況,導致收入不理想、職業理想被壓制、個人能力無法充分發揮等,這不僅是一種人力資源浪費,也增加個體和家庭應對生活危機和社會變遷的風險。

  而《通知》的出臺也有利於增強家庭承受風險的能力。二孩時代,夫妻中只有一人就業養家將是絕大多數家庭難以承受的風險。保證婦女的平等就業機會,也給家庭增加了一個支點,雙職工家庭更可能在驚濤駭浪中保持平衡,平安度過。

  生育,我所欲也;就業,亦我所欲也。生育是女性對社會的獨特貢獻,就業同樣是女性貢獻於社會的方式,二者本不應該對立。企業有用工自主權,但也有社會責任。在保障和維護女性就業與生育權利的前提下,綜合考慮單位的人員性別結構、年齡結構等,通過人性化管理收穫更加忠誠的員工。

  而女性求職者有權利,也不可不顧慮單位的具體現實,在職業發展和生育規劃方面未雨綢繆,儘量平衡好個人與單位利益,形成和諧的勞資關係。

  知名作家說

  職場長跑,需要助力和內力

  艾小羊 知名作家,情感專家

  在九部門《通知》頒佈的前幾天,謝楠主演的電影《50米之戀》上映。與丈夫吳京參演並投資的《流浪地球》票房相比,《50米之戀》的票房可以說少得可憐,謝楠在自己微博上宣傳電影,卻有人拿着謝楠的電影票房跟吳京的比,甚至有人勸謝楠“乖乖在家伺候老公兒子”。謝楠迴應說:成績差沒什麼不好意思,只是市場和票房可以量化,心裏的一口氣不能量化。

  對於一個4年生倆娃的女性來說,事業幾乎成爲她的奢望。難怪謝楠在微博裏說:每一個職場媽媽都在兩難裏不斷選擇、折騰。試圖找一個不要那麼和生活妥協的方法,還想努力一把,夠一夠那個遙不可及的年輕單身時奢侈的夢想。

  我特別理解她想要擺脫吳京的光環,爲自身職場價值再拼一回的決心。《50米之戀》是謝楠第一次在電影裏擔綱女一號,成績單確實一般。人生不是童話,開掛背後是無數次的掛了。迴歸職場競爭無比殘酷,當女性的職業生涯,因爲生兒育女、相夫教子而產生斷層,重新開始時需要得到更多的鼓勵與理解。

  在我們的讀者俱樂部裏,經常有在家帶了幾年孩子重返職場的女性,跟我感嘆,雖然心裏有一團火,想把事業做好,無奈家庭和孩子成爲負累,比生育前更艱難。我總勸她們,放下身段,把自己當新人。無論你生育前多牛,脫離後迴歸職場就意味着重啓。別說與職場連續性良好的同期男同事比,就算跟職場新人比,你過去的經驗都未必用得上。我們能拼的只有定力、耐力和勇氣,用時間和加倍努力換取好運和成績。我們身上最可貴的是“因爲失去過而格外珍惜”的那份心氣兒。

  社會上總會有這樣的聲音:當男人失敗,人們說,不怕,還有很多機會;當女人失敗,人們說,你時間不多了,趕緊找個人嫁了吧。

  作爲全球女性職場參與度最高的國家,中國有3億職業女性,其中一半是80後、90後,她們中很大一部分人都會站在“生門”前猶豫糾結,生育的壓力和後果大都壓在女性頭上。 想達到婚姻與事業的平衡,往往要付出更多。

  當網友懟謝楠,票房這麼差,還不如回家帶孩子;當男同事懟職場媽媽,放不下孩子,幹嗎還要來工作;當男性津津樂道於女人的“一孕傻三年”,我想到了一句話——如果我用你待我的方式來待你,恐怕你早已離去。

  一方面,很多人說帶孩子沒什麼了不起,另一方面,越來越多的人不願意帶孩子。即使在全球最早推出爸爸陪產假制度的瑞典,父親休產假的比例也僅僅達到30%,這個比例,最開始只有3.5%(數據來源:《大西洋月刊(The Atlantic)》)。

  在我國,一些省份規定男士可享5~25天(各省不同)的陪產假,但有的爸爸通常會以工作忙、要養家爲由,拒絕休假。職場,是大多數人一生中最重要的一次長跑,延續性比能力更重要。女人、女兒、妻子、母親,是我們女性豐富的人生角色,但每個人最真實、長久的身份,是成爲更好的自己。這不僅需要自身努力,更需要家人和社會的愛與支持。請支持每一位經歷生育、重回職場的女性,給她們時間,重新調整自我和適應新的生活模式,再次揚帆遠航。

  在社會倡導並法律法規保障就業平等、進一步消除招聘中性別歧視的利好下,女性更要修煉內力、提升能力,努力做對社會有責任、對家庭有貢獻的新時代女性。

  心理專家說

  智慧謀劃,職業形象不打折

  邱波 喜馬拉雅FM心理版塊特邀心理專家

  當女性受了良好的教育,帶着滿腔理想走向職場,卻有可能發現夢想很美好,現實很“骨感”,可能會被一些莫名其妙的原因,甚至不爲什麼,僅僅因爲你是女人而被拒於心儀的工作之外。

  自我認同並不是一種靠內循環就能完成的事情,它需要周邊環境的認可,當女性在就業時遭到不公平的待遇,肯定會影響她的自我認同。在這種情況下,要對自己的人生有一個階段性的抉擇時,應該怎麼做呢?

  首先要對自身的軟硬件實力進行客觀的評估,軟件實力是指心理綜合能力,包括心理承受力、情緒管理能力、心理適應力、抗挫能力、心理調節的靈活度、對自己和現實的接納度。例如,有的女性心理上容易焦慮不安,在承受多重壓力的狀況下,心理崩潰的可能性會增加。所以,她並不適合多線程的生活方式,更適合一段時間內主攻一件事情。在人生規劃時,先對自己的實力進行客觀的評估,對生養和撫育孩子與追求事業,進行合理的時間排序,這樣更有利於她自身的持續發展。

  當然,做出適合選擇,要清晰瞭解自己的內心需求,如果兩者不能完全兼顧,生育孩子與事業之間,哪個對“我”更重要。然後遵從內心的聲音,做出一個階段最適宜的選擇。

  在我接觸的個案中,有位37歲的女性L,她熱愛自己的工作,事業發展一直比較好,但忙碌的工作使她錯過最佳的生育年齡,不能再耽誤下去。但她並不甘心目前的職位,以她的能力三年內仍有晉升機會。是生還是升?來諮詢室時她陷入兩難的焦慮中。

  在大約十多次的諮詢中,我引導她對自己的人格特點、自身價值感、親密關係中的依戀模式等多個方面進行自我探索。漸漸地,她意識到她最大的焦慮來自於對生育能力減退的擔心,也擔心沒有孩子會對婚姻關係產生影響。

  儘管表面上看起來她是個事業型的女性,但實際上她對家庭的穩定更加看重。當她感受到家庭關係的不穩定信號時,心理天秤自然會向家庭方向傾斜,生孩子也就成了當務之急。就這樣,她一步步清晰了自己的內心需求後,更容易做出恰當的選擇。

  誰說生養孩子一定會使女性在職場一事無成?越來越多成就斐然的職業女性,也是幸福的母親。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相信每個人身邊都有,她們生活的更累?也未見得,她們往往是通過智慧的規劃,將生育的影響降到最低,將做媽媽的優勢放到最大。成熟和耐性,反而使她們事業有了風生水起的新機遇,同時也收穫了內外兼顧的家庭幸福。

  如今,平等就業的政策保障下,女性更要發揮自己內在的能量和智慧,學會職業規劃、挖掘心理潛能,實現事業與家庭並舉的滿足感、幸福感。

  在做職業規劃時,將生育孩子的時段中,適度安排一些學習、成長的項目。既可以調劑生養孩子過程中的單調和枯燥,也可以保持與社會步調一致的成長。

  返回後做好職場和生活的適度隔離,來自職場的排斥往往不是你生了孩子這件事本身,而是你的整個狀態變成了滿口媽媽經,讓人覺得你心不在焉,在工作中還是以“無孩感”出現有利於發展。

  不管怎樣謀劃,生孩子和重回職場,都要以自信的狀態出現。你的職場形象和工作能力,完全可以不打折扣。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