載入超時,點擊重試

弦音 -風舞高中弓道部-:第1話 少年在射箭場

一場大雨過後,迎來了京阿尼10月新番《弦音 -風舞高中弓道部》,在眾多十月新番已經演到第二集甚至第三集的時候,弦音姍姍來遲。晚上泡了一杯茶,坐在電腦前,點開b站(第一集不用會員),關上彈幕,於是開始品嘗這部充滿霓虹文化風情的新作品。說實話,本人對於基番從來不感冒,也不在乎動畫銷量這些東西,我看這部動畫,就是想看看日本弓道文化如何融入進京阿尼慣有的細節中,看完第一集,我就著自己對於弓道的了解,解析一下這部動畫。第一集給我的觀感,很不錯,人物登場也好,感情鋪墊也好,最重要的是細節,弓道是一門充滿儀式感的運動或者你可以說弓道發展到今天就是給人觀賞的儀式。好的弓道手,能從弦音判斷出你的水平如何。而充滿儀式感的東西,往往與人的精神狀態息息相關,即使你有技術,但是對於自己的「心」無法把握,那麼也是惘然,第一集的京阿尼充分演繹了這一點,心與身的結合才是弓道。

air夏季篇

弓箭這種武器最早出現於什麼時候,現在已經不可考了。不過我相信它出現的時間非常早,恐怕與人類開始使用長矛的時間一樣。因為如果不考慮其他因素的話,弓的製造極其簡單,只需要一段有一定彈性的木頭和有韌性的材料(如皮革或較堅韌的植物纖維)就完成了。而箭的製造就更簡單了,只需要把箭桿削尖就可以形成殺傷力。因此弓的出現,最起碼也和人類最早使用骨、石制武器的時代差不多,甚至更早。這種簡便體現在京弓第一集中就是教練說的那句話,弓道需要三洋東西,弓和箭和手套。如此簡單的東西,卻並不能容易操作,這也是弓道的精髓。

說來京阿尼並不是第一次在動畫中提到弓箭,早在air夏季篇中就有射箭的身影。但是與京弓不同,如我前面所說,弦音中的弓箭已經不是作為武器來使用,而是一種儀式。而作為儀式充滿了各種細節,這需要京阿尼去高度還原。

弦音 -風舞高中弓道部-:第1話 少年在射箭場

首先,我來說說弓的種類

弓的形制,分類有多個標準,是比較複雜的一個系統。並不是三言兩語可以說明白。

如果從弓體製造方式看,可以分單體弓和複合弓兩個大類。單體弓,自然是指弓體是完整的,並由單一材料製造,通常材料為木或竹。複合弓,是指弓體有幾個部分組合起來,通常材料會不一樣,如用木材和動物筋、角組合,或木材、竹子、動物筋、角甚至再加上金屬組合而成。

從蓄能角度看,由於材料的關係,一般在大小一樣的情況下,複合弓蓄能要大於單體弓,簡單說就是射程更大。而單體弓為了克服這個缺陷,通常尺寸會造的比較大,這樣就可以更多地蓄能來增加其射程。大尺寸的單體弓通常是長弓,著名的英格蘭長弓和我國的圖瓦弓,就屬於此類弓。以前長弓長度多為1.5米以上,有的甚至可達2米,現在我們通常把大於1.6米的弓稱為長弓。當然長弓也有複合的,並非一定是單體的。

長弓通常是無反曲的,前面說的英格蘭長弓和我國圖瓦弓都是單體木製無反曲弓。

以上只是弓的一些大類,還有很多分類。如按弓梢的長短來區分的話,短梢的有斯基泰弓、土耳其弓、韃靼弓、韓弓等,長梢弓則有匈奴弓、匈牙利弓、波斯弓、埃及弓、印度弓等。這些弓再歸納一下的話,大致也就是土耳其弓、匈牙利弓這幾大類了,因為有些弓的差異很小。

現在習慣上把很多弓都歸進了土耳其弓系,簡稱土弓。另外有一些比較特殊的弓,如我國的「清代弓」、青海弓、蒙古弓,它們雖然形制不完全一致,但卻有著很多顯著地共同特徵:它們都有弦台,也就是上弦後在弓的一側會有一個小突起,把弦頂離弓體。本質上,這類弓都可以歸入蒙古弓。

目前的射箭運動中多將弓歸納為土弓、匈(匈牙利)弓、蒙古弓、韓弓、長弓以及和弓這幾類。這種分類,是把弓形和射藝綜合在一起考慮的結果,而其中的韓弓及和弓,又是有最完善射藝體系的2種。

那麼下面我們看看弦音中的和弓有什麼特點吧。

如果按照長度來計算,和弓標準是2.2米,從動畫中我們可以清楚的看到,人背弓的情況下,弓身要遠遠超過人。我用一張俯視圖來呈現一下,和弓的長度。從製造方式來看,和弓屬於一種複合弓,下面我會說為什麼。從蓄能角度開看,是無反曲弓。

弓身與人

總結一下和弓特點。

日本和弓按之前的弓分類法,屬於無反曲長弓,材料是竹子,長度在2米以上。

和弓是一種很特殊的弓,首先是因為它的弓體不對稱。如果將弓的握手部位視為中心的話,那麼和弓的上端要遠遠長於下端。這種弓形,在世界範圍內也是比較罕見的,目前所知,只有我國古代的匈奴弓及西域的洋海弓等少數弓是這樣的弓形,但匈奴弓和西域洋海弓都是有一定程度反曲的複合弓。

和弓的另一個特殊之處,是它雖然主要用竹子製造,但卻是由幾層竹子組合起來的。一般來說,它的弓體分為3個部分:弦側的內竹、中間層的中打、外側的外竹。因此,和弓是一種複合無反曲弓。

當然,任何東西都有其發展過程,日本的和弓也不是自古就是單一材料製造的。

和弓

我國史書《三國志》的東夷傳里記載,倭人「兵用矛,木弓,木弓短下長上,竹箭或鐵鏃或骨鏃,所有無與儋耳、朱崖同」。看見漢魏時的日本人用的是木弓,且已經是長上短下的不對稱弓形,同時也說明這種弓是日本本土武器,未受外來文化影響。日本人把這種弓稱為「丸木弓」。

到了10世紀前後,日本出現了用木材和竹子混合製造的「伏竹弓」,其後又於12世紀發展出了3層竹木結構的「三枚打弓」;至15/16世紀,日本人開始將竹子包裹在木芯上,造出來「四方竹弓」;而到了戰國末、江戶初,製造工藝複雜、以竹子為主材料、每層工藝和製造方式不一的「弓胎弓」終於完成,這也是現在日本和弓的。

現在日本弓道所用的和弓尺寸,是按江戶時期「7尺3寸的標準」製造的,約為221厘米,號稱世界上最長的弓。其握手部位位於弓的1/3處,處於弓體下端。

這種上下不一樣長的弓,比之一般的弓要難學得多。如果沒有經過長時間的系統訓練,不但容易傷到自己,還不能獲得高的命中率。另外,由於弓體長度異常大,在攜帶和射擊姿勢上要求都比較高。然而遺憾的是,這種弓的殺傷力並不理想,甚至很難貫穿日本自己造的大鎧。因此日本弓在古代戰爭中,並沒有得到大規模的發展。最後還因其難學難練,以及保養費用高等各種因素,成為了一種更注重形式,儀態及精神文化含義的貴族運動用具。

弦音 -風舞高中弓道部-:第1話 少年在射箭場

下面介紹一下日本弓道。

日本弓道,是目前世界上擁有最完整體系的射藝活動,日本人自己說這一體系受中國文化影響甚重。同時它也是世界上擁有最龐大成員的射藝運動,其註冊的正式會員有12萬人之多。所以動畫中弓道部會有那麼多人。

日本射藝從用途上分,有「禮射」(或叫「文射」)及「武射」這兩大類,分別注重於儀式性和實戰性。從形式上分則有三類,為騎射、步射、堂射。

騎射,是武士騎在馬上於行進中進行射擊,其儀式和競技項目計有流鏑馬、笠懸、犬追物,統稱騎射三物。其中的流鏑馬禮法,據說最早是896年(寬平八年)由天皇制定的。後來到德川幕府時期,又由弓道家族小笠原家參考家傳弓道書,於1724年和1728年重新制定了規範。現在成為了日本各地神社舉行儀式時的重要項目。

步射是相對於騎射而言的,起源於戰爭中步弓手們的射擊,因此更注重於射擊技術,相比之下,儀式性很少。

堂射這一形式,起源據說是1156年,有一位武士在京都蓮華王院三十三間堂的地方,一箭從南到北射通整個場地(約121米)而中靶,此後就常有射手在三十三間堂進行射力比試,這種比試被稱為「通し矢」。後來這種比賽蔓延到各地,著名的場地有東大寺西迴廊(約106米)、江戶三十三間堂(約122米)等。之後,又發展出了各種比賽項目,如連續一晝夜看誰射通箭數多的「大矢數」,千箭或百箭中看誰射通數量多的「千射」、「百射」等等。

到了江戶初,因為德川幕府推行的參勤交通制度,使各藩的弓術家也經常有機會在京都和江戶三十三間堂進行這種弓術比試。而在江戶三十三間堂如果能奪取第一併保持最高記錄,則能獲得「江戶一」這個稱號,這使得當時的參賽者絡繹不絕。

而現在於京都三十三間堂舉行的成人禮儀式,就是從堂射的「通し矢」發展演變而來的,堂射這種活動,對日本射藝的發展起了相當大的作用。

在動畫中,明顯是堂射,而且根據經驗我目測,京弓中的距離大約60米,不可能有三十三間堂那種規模。

總結來說弦音中的弓道是比賽性質的充滿儀式感的堂射。所使用的弓是長弓無反曲複合弓,屬於現代日本和弓範疇。

堂射

最後來說說第一集最後部分,即弓道的步驟,我覺得很多人都聽說過,那就是「射法八節」。第一集動畫最後鳴宮湊按照「射法八節」來演示是肯定的,但是行家能看出來,鳴宮湊由於自己的精神狀態並沒有完整體現,射法八節,這八部的精髓。

【足踏み】足踏

在射位上持弓待射時,面向靶子、兩腳分開站立的階段。這一階段,注重腳下。這個階段的規範針對左手持弓的形態,持箭右手距離腰部多遠,兩腳之間的距離、呈多少度角,腳趾抓地的力度和方式,還有「一足開」、「二足開」的過程等等。這些均有極詳細的要求,因此我在這裡只是簡單地介紹「射法八節」這八個過程的大致情況,學習真正的弓道,難度是非常大的。動畫中的鳴宮湊並沒有嚴格遵循弓道,他只是禮儀式的走到那裡而已。

【胴造り】構身

做完足踏後,開始進入穩定和調整上半身姿勢的階段。同時把弓下端提到左膝位置,弓體引向正面。這階段的注意點在上身。

【弓構え】上箭

張弓引箭,射擊前的準備階段。這個階段,由分為「取懸け」「手內」「物見」三個部分,同時還分禮射系的「正面構」和武射系「斜面構」兩種形式。

【打起し】舉起

將箭搭在弦上,雙手高舉。這裡有延續「正面上箭」的「正面舉起」,及延續「斜面上箭」的「斜面舉起」兩種形式。

【引分け】拉開

開始將上了箭的弦拉開,伸展雙手,把箭放到視線位置。拉開有三種形式,其中正面舉起之後2種,分別源於禮射和武射;斜面舉起後依然是單獨一種。

【會】集中

拉開完成後,開始進入瞄準狀態。箭貼右頰,位於鼻子和唇間。京阿尼注意了貼這一細節。在動畫中只有一秒時間,不清楚觀看動畫的人是否都注意到京阿尼這一細節。

【離れ】分離

將箭射出。我國習慣上稱為「撒放」。

【殘心】殘心

箭射出後的狀態。這個時候要以一定姿勢保持幾秒,做到心身一息。此刻的精神狀態叫「殘心」,身體狀態叫「殘身」。因此,這一階段實際更注重的是射擊發生以後射手的心態和精神面貌—我個人認為這是異常重要的階段、也是弓道精髓之一。

真正的殘心可以看瀧川雅貴的示範(夜多之森弓道場),他的動作符合弓道規範,而我最開始說了,這不僅僅是一個技術問題,也是一個心態問題,鳴宮湊缺少的是「心」,所以不能算完整的弓道。

走筆至此也大約能猜出京阿尼怎麼演了,接下來會圍繞尋找心的過程,最後讓主角達到弓道,甚至更高的境界。而這些屬於感情戲部分,我覺得弓道這種題材適合京阿尼,先不說劇本如何,單從弓道需要高度細節還原,也就京阿尼作畫有這種耐心,再加上京阿尼的作品本身融合了日本文化,加上高中生社團題材,都是京的強項。京阿尼回到自己的王道—校園,還是期待一下。弓道題材的動畫不多,我以欣賞弓道的心情來觀賞這部番。希望京阿尼帶給我一點驚喜。

編者按:

我好憧憬水瓶姐姐啊。水瓶姐姐有一個私人貼吧:長門有希的水瓶。歡迎愛書的朋友們去到這個不可多得的片隅曬書、交流讀書體會!原文鏈接通向此吧此文之帖。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