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桐花季走了一趟十一指古道,遍地鋪滿油桐花,腳步捨不得踩下去。今年桐花季走一趟位在十一指古道附近的大艽芎古道,桐花美得令人捨不得眨眼,古道綠石上像下雪般的白,心裡不禁要問,桃園的桐花都是這樣美的沒天良嗎?……

往慈湖方向前進,在加油站旁沿著路標右轉,因為是非假日,沿著往大艽宮的方向開上山。(其實十字路口的告示是對的,山上路幅不寬,距離古道入口也不遠,還是將車停在十字路口附近比較好)

將車停在半途的一處空地,空地邊種植了幾株李子樹。

李子樹上青澀的果實和葉子顏色相近,如果沒有靠近看,還不容易發現。不過果實已經不小,差不多接近成熟的階段了。


路旁空地除了種植李子樹之外,也種了幾株櫻花,如果櫻花樹也多種一些,賞完櫻花就接著賞桐,這裡可就要熱門非凡了。

沿著道路繼續往上走。如果是假日來,這段路的路幅不寬,再加上車多,開車上來難保不會遇到會車的麻煩。

道路邊上有著不少的桐花痕跡,抬頭仰望,原來一株高大的油桐樹矗立在路旁的樹叢裡,桐花開滿樹冠上。


道路上來往的車輛頻繁,以致留在路面上的桐花不多,倒是道路的兩側和路旁草地上,堆積了不少的桐花。

接近道路的終點處,路旁像是小梯田般的三處停車場,停車場地不大,非假日都停滿了車,若是假日應該更是一位難求。

停車場對面有座簡易的洗手間,走上了大艽芎古道後,一路上都沒有洗手間,為了避免路上的麻煩,還是在這裡預先清理一下。

停車場一帶的路旁,也有不少的桐花,有些人已經被這些桐花吸引,迫不及待的在路旁和桐花玩起遊戲來。

彎進了停車場看看,停車場旁的樹林間,桐花把山頭鋪蓋成了白色的世界。

兩隻狗狗半躺在停車場的地上,看起來個性很溫馴,狗狗對桐花沒興趣,也不不會向人要東西吃,看不出來牠們心裡在想什麼。

路旁一道階梯,就是往大艽芎古道的入口。

大艽芎古道全長一公里多一點,算是很輕鬆的行程。

過門而不入,先繼續走完道路,等一下再來走回古道去。道路的末端處是一塊小空地,也可以做為停車場用,不過面積實在也不大。

道路的末端處一座小廟,大艽宮,所以在山下只要沿著往大艽宮的路標方向,自然就可以抵達大艽宮和大艽芎古道入口。

登上大艽宮的階梯旁一座簡介,說明大艽宮源自清光緒年間,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土地公廟。

在山上無人居住處,一座紅色鐵皮建築的的土地公廟,讓人覺得一股溫馨的氣氛由此散發開來。

大艽宮旁的樹林,樹稍上滿是桐花白。

大艽宮旁的擋土牆上立了一支路標,標示著大艽芎古道支線入口由大艽宮旁通行,下次再來一探究竟。


大艽宮前晃了一圈,再回頭走到大艽芎古道入口處的階梯來,正式開始邁入今天的大艽芎古道桐花之旅。

走上了階梯,階梯的頂端轉為泥土路面,路面上到處是白色的油桐花。


沿著泥土路面往上走,路上全是油桐花,不過今天天氣不錯,陽光很熱情,桐花被曬了一天,大部份都是奄奄一息。


一小段泥土路面後,古道開始進入不平整的路面,但是路面上的桐花始終是處處堆積如山。


路旁有道絹細水流,水中的桐花不怕太陽曬,展開雙臂快樂的在水面上四處游盪。


有些桐花玩水去了,有些桐花則喜歡遊山,路旁沒有人干擾的地方,就堆疊著一層厚厚的桐花。


大艽芎古道的初始路段,實在聞不太出來它是古道的味道,不過凋落的桐花多到使路面呈白色,說它像下雪一點也不誇張。


步道上放眼望去,方圓百里內地上全是桐花。




這是一處叉路口,不論往哪個方向看、不論是哪一塊地上,全都被白色的桐花所覆蓋。




如果分割畫面視覺上不易聯想整合,那麼就換個角度,看看整個叉路口全是白雪的場景。

這種大範圍、大面積壯觀的五月雪畫面,其他地方大概難以找到和大艽芎古道上相匹敵的。


在叉路口逗留了一陣子,繼續沿著古道上坡而去。


古道的地面大小石頭凹凸不平,但是桐花卻是很熱鬧、很精彩。


大艽芎古道上的桐花樹都太高大了,高大到抬頭看不到花,如此高大的桐花樹,難怪會開出這麼多的桐花。


剛好有一株油桐樹位在古道的路上,走過桐花樹旁,不由的對它說了聲謝謝,有它們開了這麼多雪白的桐花,才能造就成這麼美麗的古道景觀。


過了油桐樹後,一小段的古道上沒有桐花蹤跡,但是卻有保存下來的古道遺跡。


遺留下來的古道遺跡和新闢的階梯互相排列並行,古道是以大石塊鋪成的階梯道。

在這一段沒有桐花的路途中,路旁換成一排山香蕉來相伴。山香蕉長出的香蕉不好吃,只有一些野生動會食用。

而在山香蕉旁的一小段路上,水流流過了階梯,階梯有些濕滑,小心通行。

才揮別山香蕉,桐花又現身來接棒。


綠色的石階配上白色的桐花,色彩簡單卻是很優雅,古樸的古道散發出了新的活力美。


而新步道和舊古道並行,不用踩踏古道的石階,古道上的桐花不受干擾,更讓人覺得它和綠色石階自然的融合在一起。


每個石頭和石頭的交界的縫隙處,無不是堆滿了新舊交疊的桐花。



走在大艽芎古道上,一路上就好像是踩踏著雪堆中而過。


即使是被上上下下、來來回回的遊客踩過的階梯,階梯上的桐花依舊又白又亮的閃閃發光。


這些美麗的桐花場景都是出現在下午,已經在太陽下曬了一天,多少難免暗淡了些,若是早上就來大艽芎古道報到,桐花美的程度必然數倍於此。


古道的沿途上,不論是舊石階或是新步道,桐花總是令心眼睛忙碌,忙著將雪白的桐花景象收入眼裡。




古道全長一公里,距離不算長,但是被桐花所吸引,走這段不長的古道卻要花很長的時間。


一路上坡,坡度時而和緩、時而稍陡,但是以欣賞桐花的緩慢心情漫步,卻是一路輕鬆自在。


由古道入口處到現在的路段,除了山香蕉路段的幾個階梯之外,古道上桐花未曾缺席過。


所以來大艽芎古道賞桐,根本就是一趟奢侈的浪漫之旅。


古道上除了有桐花,部份路段還留存著古道的遺跡,又是另外一種自然與先民智慧之美的表現。


古道崩落了一小段,崩落的路面以木塊銜接兩端,說它是木橋也好,說它是木棧道也好,總是讓古道又得以通行無礙。


過了木橋後,一路上仍然是桐花灑滿了古道的路面,說桐花有多熱情就有多熱情。


古道石階與新闢的路面並行,走古道賞桐花,不必踩著古道石階而過,不必小心翼翼的擔心踩壞了古道,可以用力的走、放心的看。


路旁的低矮草木上,不論是草或樹,在這個時節油桐都強迫它們開出桐花來。


古道旁一條叉路,叉路的路面上真是誇張的白色一片,已經看不到路面上的泥土。


想要拍一下綠色蕨類植物上擺著白色的桐花嗎?不用找,也不用自己動手去擺上桐花,到處都是現成的。


受不了叉路上桐花的誘惑,彎進了叉路來看看桐花,不過還是只有遠遠的看它,不忍心走近踩壞了桐花。


離開叉路回到古道上,古道再登上幾階的階梯後,階梯的頂端是一座小平台。

階梯的頂端處,地上遍灑桐花。


登上了平台,平台上放眼所及之處,全都是白色的桐花。


平台連接多條步道,四通八達,真可說是一處重要的交通樞紐。


突然間不知由何處走出了一隻貓,尋尋覓覓的樣子似乎肚子餓了,身上沒有任何的食物,只能對牠說很抱歉,幫不了牠的忙。

看看路標上所寫,距離似乎都不遠,每一處也都很想去走走,但是走下去之後要如何回到停車處呢?沒有攜帶雨具,萬一半途遇到下雷雨可就麻煩,所以只好先放棄,改天再來嘗試吧。

在平台四周走走,看看附近的油桐花。


山下的池塘中,有座水中土地公,等一下下山時再去看看。


附近的山頭上一片白,油桐花這麼多且密集,難怪古道上沿途會有那麼多的油桐花。



在平台上停留片刻後,循著原路下山去。


雖然是回程,沿途仍然無法忘情這些桐花,緩慢的步伐下,邊與桐花作親蜜接觸。


這個季節裡大概是油桐花的天下,不論什麼樹都能開出油桐花來。

如果你也喜歡遍地桐花的美和浪漫,大艽芎古道會是一處很好的選擇。


大艽芎古道的沿途,桐花之多多到令人難以想像,走一趟回家後,做夢夢裡也會笑。



綠色的石階古道,灑滿了白色的桐花,白綠兩相襯托,加上石階的古樸,美得令人目不轉睛。


一公里的路程並不長,有充裕的時間,恰好可以緩慢的悠遊在桐花古道上,可以盡情沉浸在桐花和古道之美裡。


路旁有水流,又彎進了樹下,和桐花一起戲水。


走回古道上,大艽芎古道或許可以說是三義挑炭古道和老梅石槽的綜合體,和挑炭古道一樣都是以大石頭鋪成的古道,但是石頭卻有如老梅石槽般的鮮翠綠。


上山容易下山難?也不竟然,大艽芎古道下山也不難,一會兒功夫又接近山下來了。



下山來到叉路口,滿地的桐花,忍不住又在叉路口逗留了下來。



看看地上雪白一片,也抬頭仰望開在高處的桐花,不過油桐樹實在是太高了,看看地上凋落的花容易,看樹上的花有點難。


一路下行回到了道路上,結束了大艽芎古道的桐花之行,真是滿心歡喜,滿心收穫。



離開大艽芎古道後,來到附近的香光山寺。

來到香光山寺,怎會房子裡都暗然無光、大門深鎖,而且不見信徒也不見師父呢?原來佛寺還在後面。


香光山寺的庭園,雖然不是很奢華的講究,但是整理的很清爽,處處翠綠的扶疏花木,處在這個環境,令人靈魂有如沐浴在一股清新的朝陽中。



香光山寺每天開放時間為上午九點到下午五點間,如果想進來參觀,要注意時間。


進來到香光山寺前,仍然是一片柔軟的翠綠,有種說不出的舒坦氣氛。


香光山寺位在平地上,並不是在高海拔的山上,視野卻一望千里,而寺前的環境,整理得翠綠舒適。


據香光山寺說,香光山寺是「修復民宅成寺舍。香光山寺不建大片屋宇,願由教育文化提取佛法的原汁原味,樹立清淨、永續的修行叢林;期以戒香與心光的莊嚴修行,栽培每位人間菩薩。」


也不知道為什麼,來到香光山寺就覺得很親切、很隨和,不自主的隨意在寺院裡四處走動。


庭院旁一座香草園裡,種植了許多種的香草植物。

香草園的角落上,一株開滿白色花朵的樹,正在看不懂那是什麼樹時,師父告訴我,那是澳洲茶樹。

庭院邊的馬櫻丹開得艷麗無比,不知道是不是因為也受到佛法的洗禮,花朵一朵比一朵大。


樹下一片金針,金針花季節時,這裡不知道會不會也很熱鬧。

如果覺得這些金針規模太小,一旁師父們又種植了更大面積的金針,新種的金針面積可比樹下的大上許多倍。

除了金針之外,也種植了許多的蔬菜,只是這些蔬菜似乎都是剛種不久的小苗。

讓蝴蝶蘭附生在樹幹上,蝴蝶蘭也開出了又白又大的花朵。

香光山寺沒有華麗的建築,卻處處充滿著樸實又簡單秀麗之美。

香光山寺的願景,除了說明香光山寺的過去和未來之外,其中還有一項:「我們將隨順天地自然的節奏,尊重花草樹木、山林生態;依循佛陀古樸的教誨,深化僧團多年來對佛教教育與文化的耕耘,延續大乘佛教的世界觀與信願,以積極的精神落實佛法於現代的實踐。香光山寺,是選佛塑佛的修行道場,是每一生命夢想的壇城,是眾生永恆的修學家園。」雖然我不是佛門弟子,看了仍然會感動。

香光山寺的建築物,感覺就像寺裡的師父般的親切,樸實而沒有距離。


香光山寺不定期的舉辦活動,活動海報也很精緻。

字太小看不清楚嗎?那就放大一點,若有興趣自己來報名參加。



香光山寺前綠意一片,加上視野廣闊,往遠處眺望,令人心胸舒暢。

耕雲講堂,建築物一樣是泛著一股簡單的精緻美。

耕雲講堂前的陶缸裡,香水蓮花已經冒出花苞,即將開花,陶缸把蓮花襯托得真漂亮。

香光山寺裡也種了一株小葉子的楓樹,這株楓樹不知道和福壽山上的楓樹是否同樣的品種。

楓樹正在抽芽長葉,不論是鮮綠的嫩葉或是鮮紅的新芽,都可愛到令人無言以形容。


離開了香光山寺,猛然的想起忘了水中土地公,又折回往大艽芎古道的路上來。水中土地公就位在路旁的池塘中。



池塘邊的樹林中有一大片的桐花,往山上看,山上的桐花更是壯觀。


當年水利會要擴建池塘時,村民在別處為土地公蓋了一座華麗的廟,要請土地公搬到新廟去,但是土地公堅持留在原來的小廟裡,所以施工單位只好以水泥建了一座小島,將土地公廟留在池塘中,形成了水中土地公。


水中土地公必需要搭船才能到島上去,所以只能遠觀而無法近看。

水中土地公就成為今天大艽芎古道賞桐的句點,離開水中土地公後,結束半天的大艽芎古道之旅。


(本篇同時寫於中時部落格:http://blog.chinatimes.com/akao_chen/archive/2012/05/06/2168896.html

 

2011年5月,大溪十一指古道的油桐花也很精彩:

 十一指古道桐花驚艷

 

其他的賞桐行程記錄,請看:

 與桐花有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