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狼2從上映到現在已經火了快一個月了。隨著其票房的一路狂飈,連續破紀錄,其本身也從一部優秀的商業軍事動作片升格為現象級電影。所謂人紅是非多,電影紅了當然各路魑魅魍魎也開始爬出來含沙射影,吹毛求疵。以至於戰狼2的精神股東們和戰狼2黑們的網路對戰也成了戰狼2現象的一種表現。黑子們嚎叫著:若批評不自由,則讚美無意義。但問題是首先提出得是批評,其次你的批評是有思考痕跡的,不然又有什麼價值??好比一顆鵝軟石沒價值,但是用鵝軟石雕刻的藝術品就有價值。批評就是鵝卵石,雕刻就是思考。就大部分所謂的批評而言,毫無價值。說的粗魯點,這些黑的「批評」還不如屎尿,屎尿好歹能肥田。

那麼戰狼2是不是沒有缺點了呢?當然不是,戰狼2的價值是開啟了中國動作電影重工業時代,是認真做電影也會有回報甚至是意想不到的回報。但這不代表中國電影或者中國動作電影至此以後就復興了,就牛逼了,甚至都不能代表吳京導演的下部戲一定是好電影。下面由我來拋磚引玉,細數下戰狼2的缺點。

首先我們要避免噴子們的毛病:不搞清楚目標瞎噴。那是碰到銀河大爆炸也切不中重點的。

我們先要明白戰狼2是什麼類型的電影?不同的電影側重點不同,好比羅馬假日和第一滴血能比嗎?

戰狼2是一部軍事動作片,以軍事為背景以動作為買點。同類型的是第一滴血,魔鬼司令(又譯獨闖龍潭),勇闖奪命島,斷箭,敢死隊等是一個類型,和虎膽龍威,赤焰戰場等等也算近似:都是動作片。要是拿戰爭片來比較,那就是露怯了,說明你比較二,是個瓜娃子,太彪了,肚子有點存貨的都不會和你玩。

戰狼2的第一個問題就是:人設崩。人設在動作片裏是很重要的,在動作電影裏戰鬥力也相當於一種「超能力」,人設就相當於解釋了這個人物為什麼可以這樣而普通人做不到。我們先看主角,冷鋒的人設:前特種部隊戰狼中隊的隊員,狙擊手。這就解釋了為什麼吳京對武器操作那麼得心應手,為什麼能特戰駕駛。特戰隊員這個人設沒崩,崩的是什麼?狙擊手這個人設,狙擊手崇拜是一個很有時代特色也很有中國特色的。早期的時候,很多國人也很崇拜神槍手,但父母,祖父母那輩沒有狙擊手的概念,他們有的只有神槍手,出於土工一直的缺槍少彈原因,所以一直很重視射準,所謂一發子彈消滅一個敵人。我父母那會,打的準也會得到獎勵,民兵訓練的時候如果能做到5發4中或者5發5中,是可以獎勵子彈或者其他獎品的。基本上基幹民兵都是射準率很高的。而此時大家喜歡的還是李向陽式的神槍手,顯然和狙擊手沒一點關係。借著80年代,崇拜的其實史泰龍,施瓦辛格這種火力手或者加里森這種。掀起狙擊手崇拜的是兩部電影兩個遊戲和一場戰爭,兩部電影分別是拯救大兵瑞恩和決戰中的較量,彼時還很鮮嫩的範迪塞爾老大(此處有錯誤,狙擊手應該是巴里佩爾,範迪塞爾確實有參演,但是是列兵,感謝網友指出)在其中演一個狙擊手,這個射擊前要禱告的沉默殺手比馬特達蒙飾演的瑞恩要搶風頭多了,接著裘德洛的瓦西里也掀起了一股狙擊手旋風,連使命召喚都拜他所賜改了風格,在兩部遊戲裏都用了這部電影的場面。而兩部遊戲則是DF(三角洲特種部隊)和CS(反恐精英),80後應該還能回想起雪地場被巴雷特支配的戰慄,而cs的的AWP壓根不需要我多說,甩狙恐怕很多讀者玩的比我要溜的多。一場戰爭則是車臣戰爭,這次戰爭重新讓人們認識到狙擊手的價值。也是因為這場戰爭,原本算是冷清的對越輪戰的狙擊戰也是在這個時候開始火起來的,資格老一點的軍迷回想下,向小平等是不是在90年代末開始走進你們的視野的?

這些東西影響了什麼?軍事文學啊,像衛悲回的《夜色》,刺血的《狼羣》,劉猛的《最後一顆子彈留給我》,蘭曉龍的《士兵突擊》,漠北狼的《國之利刃》,流浪的軍刀的《終身制職業》還有紛舞妖姬的《彈痕》等等。現在包括前幾年熱的《我是特種兵》《火藍刀鋒》等等都是受到了前面說的那些軍事小說的影響,而戰狼只不過是這些影響的延伸。之所以囉嗦了一堆,就是讓各位明白來龍去脈,電影遊戲產生了70,80後狙擊手崇拜,這種崇拜影響了軍事小說的作者,這些軍事小說的作者又影響了軍事相關影視劇,因為不巧的是這些作者往往也是影視劇的編劇。

在看戰狼1的時候,我就有預感,這裡面一定有軍事小說的作者,還在想南京軍區,不會是劉猛又和吳京合作了吧,這貨被軍迷吐槽吐的不行了。後來一看果不其然,董羣,紛舞妖姬!難怪會起冷鋒這種中二到爆的名字,能給主角起名叫戰俠歌這種名字的,不讓他中二,纔是要了他老命了。從後來的表現來看,冷鋒根本應該叫熱炸。古龍先生的吐槽果然很有道理:人的名字是會起錯的,但是綽號不會。

為什麼說冷鋒的狙擊手人設崩呢?因為狙擊手的首要品質就是冷靜。很多人以為狙擊手就是打槍準,這個沒錯,但是打槍準只是狙擊手基礎中的基礎。因為狙擊手往往要在敵後活動,所以強大的心理和冷靜的頭腦是必須的。在敵強我弱的環境裏衝動,只能送人頭而已。而冷鋒呢?他什麼時候冷靜過?要是冷鋒人設是突擊手,那相對而言還圓的過來點。我並不是說狙擊手都是千篇一律撲克牌臉,不苟言笑的。例如《國之利刃》裏的大李低調沉穩而繼任者汪軍就是自信而高調所以外號「牛皮」。《終身制職業》裏向徵近似冷庫無情,如同機器。而《狼羣》裏快慢機就是外冷內熱。而是說他們的性格可能各不相同,但是冷靜是相同的。

當然這種中二式的狙擊手崇拜並不只吳京,董羣有,劉猛,刺血等也有。甚至我覺得國內軍事小說尤其是特種兵方面不錯的漠北狼也經常讓主角「我」(鴻飛)客串狙擊手。這個算是這個時代過來的人的通病吧。順便說個笑話:當年很多人不認識「狙」這個字,大把大把的人管它叫阻,包括很多軍人出身的作者都管狙擊手叫阻擊手。所以煮雞手這個梗也就應運而生。

主角的人設崩了,配角自然也逃不掉。首當其衝的就是大獲好評的達康書記何建國,配角的人設也陪著崩了一把。何建國的人設是什麼原昆明軍區十四集團軍某部偵察連連長,可是偵察連長的基本素質呢?門口的口袋對付小混混,個把散兵遊勇還行,一旦成規模,怎麼擋??還有你老人家去摸哨,端老窩,偵察難道是從正門硬鋼進去的嗎?後門和側翼別說警戒了,阻滯裝置了,連個警報裝置都沒有。難道你老忘記了當年解放軍特別是你們十四集團軍的偵察兵怎麼在敵人嚴密防守下滲透了???當然這個鍋不能算在吳剛老師頭上,這得算在導演和編劇頭上。

反派也是一樣,大熊力量型不談,亞裔男,莫西幹頭盒飯眾不談。先說狙擊手雅典娜,除了幹掉明的警戒哨,哪點像狙擊手了??見過狙擊手前出的比火力手,突擊手還厲害嗎??這不給熊孩子搶人頭了??

老爹從頭到底除了偷襲工廠以外,一點都不像是歐洲價最高的僱傭兵。要知道僱傭兵是用命博錢,這個當中價格最高的是吃技術飯的,比如飛行員等等,剩下能高價還是進場要冒著槍林彈雨的只有前特戰隊的人。而老爹他們人又不多,照道理來說應該是各種偷襲,陰招玩的極溜的人,可是呢老爹只會平A,沒有戰術。完全不像或者說都沒讓觀眾感覺到他是一個特戰指揮官。在這點上戰狼2的反派還不如1的。1裡面的伏擊,阻擊還是有點感覺的。

接下來是節奏,我們都知道戰狼2是一部軍事動作片,當然傻B會覺得這是戰爭片。軍事動作片的賣點主要在動作上,比如導火線,其實故事是崩的,但是打的好,所以作為動作片來說依然是好片。戰狼2雖然可以看出吳京很認真,但不得不說在節奏上控制的有點太過用力了。影片前半段並沒什麼太大的問題,基本能帶著觀眾的感情走。從醫院戰鬥開始,導演過於想把緊張刺激的打鬥呈現給觀眾,醫院,打!逃脫戰,打!工廠夜襲,打!回工廠,打!坦克來襲,打! 正反決鬥,打!每場戰鬥之間太過緊湊,類型又太過相似,都是近戰,槍戰,肉搏。而最後一場個人戰和坦克戰離開又太近,觀眾看到後面就是打,打,打,打。前面的打戲沒能為後面的打戲做鋪墊,沒有讓觀眾有感情積累。觀眾看得很累,看到後來皮掉了,哦,打贏了。武戲文做是新武俠電影以來,動作片的一大進步,每一場打戲都應該為推進服務,為觀眾的感情積累服務,這樣到了最後才能推向高潮,才能讓觀眾覺得酣暢淋漓。

第三,是內核的衝突。大家都知道動作片基本都是有點個人英雄主義的,不然沒法拍啊,戲怎麼演?而解放軍是歷來反對個人英雄主義的。這也是為什麼我對徐克的智取威虎山評價不夠的原因,他幾乎把原著作者曲波不希望出現的問題全部都整出來了。這個矛盾使得很多人看戰狼2的時候會有一種違和感,說不清楚哪兒不好,但就是看的不舒服。這就是因為我們長期以來習慣瞭解放軍的集體英雄主義。這個也許不是非常明顯,但對於吳京導演來說會是個不好處理的事,直接影響觀眾的觀感,怎麼平衡好兩者,會影響下一部電影質量的。

第四是動作的問題,大家都知道動作片也是不斷在革新的,自諜影重重之後,動作的風格更偏向寫實,而戰狼的背景是特戰隊,更加需要寫實簡練充滿打擊感的動作風格。在動作風格上,吳京雖然有很大進步,但特色感覺還不明顯。還有點放不下自己擅長的東西。個人感覺戰狼2的風格要麼偏諜影重重,颶風營救一點,讓人感覺真實,要麼偏疾速追殺,讓人覺得酣暢淋漓。2的最後一戰,我感覺有點拖沓,吳京還是想展現的東西太多。

第五是賣點取捨,究竟是更偏向動作還是更偏向軍事,這對吳京來說會是個重要的選擇。作為軍迷,當然希望出現中國的黑鷹墜落,勇者行動,零黑三零,但是純軍事片的商業價值不如動作片高,動作片的吸引路人的能力更強。

第六 是rpg的感覺太強,很多對話和鏡頭是為了推劇情而進行,比如武松和大使的對話,太過npc。為什麼只能是一個人???不能是一隊人??如果對話是我們正在組織人員,但需要xxx時間,冷鋒表示時間緊迫我一個人就夠了。是不是更加自然?不能提供武器也能提供其他諸如情報,補給,人員的支援啊。

戰狼2有不少缺點。但作為觀眾還是希望吳京導演的下一部作品能離開完美更近一點,哪怕只是比2更近一步。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