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市民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全科大夫“結對子”,綁定信息提供日常就診服務;

對陌生病患的問診時間要達到15分鐘,即使是老病患也要達到8分鐘;

未來,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還可以直接下單,用物流配送將藥物直接送到百姓家……

北京日報(ID:Beijing_Daily)記者獨家從市醫改辦、市衛生計生委獲悉,目前,本市正在研究醫改系統的“方莊模式”,通過引入大數據、人工智能(AI)和信息化等模式及多項軟性服務,爲老百姓提供日常的就診和健康服務。

問題:基層診療能力有待提升——破題:引入人工智能大數據輔助診療

經初步統計,2017年,本市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一級醫院就診人次達到6823.4萬,佔全市總診療量的28.57%。和前年同期相比增長約2.32個百分點。

市醫改辦相關負責人表示,越來越多的百姓習慣到社區和一級醫院看病,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需要有足夠的能力去支撐。

根據調研結果,本市部分基層醫療機構仍然存在4個“不”:診療能力不強、醫護人員不足、人才留不住、與患者需求不匹配。

最先要解決的是基層醫療服務能力不強的問題。在市醫改辦調研過程中發現,方莊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已經採用了一套智能化門診系統,系統中一套臨牀決策知識庫,通過人工智能算法幫醫生診斷。

在使用這套系統時,基層醫護人員只要輸入患者症狀,系統自動會跳出下一步診療建議,並根據檢查結果計算出診療方案,並直接給出用藥建議。

據介紹,使用這套系統之後,更有利於醫生確診,同時,這套系統還能評估出同時服用的多種藥是否有衝突,給出更合理的用藥建議。

豐臺區衛生計生委負責人表示,下一步,經過論證後,這套系統有望得以推廣,給更多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提供技術支持服務。

現狀:大醫院候診等太久——破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要推“就診一刻鐘”

雖然本市大力推廣多種方式“預約掛號”,提升管理服務水平,但是由於患者太多,“排隊兩小時,看病兩分鐘”的現象仍然在一些三甲醫院存在;爲了讓簽約市民更樂意去基層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看病,本市考慮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推廣“一刻鐘”問診模式。

市衛生計生委相關負責人說:“未來,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中,計劃將按照服務1名患者需要15分鐘、對熟悉患者也需要8到10分鐘的標準進行排班和預約安排,切實體現簽約患者便利就診、優先就診的特色。”

在方莊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試點過程中,老百姓通過電子化簽約和固定的醫生進行綁定。當老百姓掛號時,系統會自動將患者分配給簽約醫生,並在診療結束後預約下一次就診。

方莊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院長吳浩說:“對於患者來說,能及時得到固定的家庭醫生精細化健康管理,當出現常見病、多發病時,不必盲目地去大醫院排隊就診,大夫熟悉患者病史,也更能提供有針對性的診療。”在方莊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中,每1名全科醫生都和1名護士綁定組成一個管理團隊,負責社區中800到1000名簽約居民連續性的健康管理。其中,醫生主要負責常見病、多發病的診療,護士則要協助醫生做好隨訪、評估、健康教育等工作。

這種緊密的醫患關係,讓老百姓和醫護人員更加了解。吳浩說,自建立全科醫療規範化診療流程5年以來,中心沒有一起針對全科醫生和護士的投訴。

困境:社區藥房地兒太小——破題:第三方物流直接送藥到家

從去年4月8日開始,作爲一項優惠政策,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可以爲老百姓開設長處方,一些符合條件的高血壓、糖尿病等四類慢病患者,可以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開出最長兩個月的藥品。(相關鏈接——今天起,在京看病有四大變化——)

但是,自從這項優惠政策開始,就不斷有“長處方難開”的反饋。

在市醫改辦近日的一場調研中,發現了問題癥結之一:社區藥房太小,藥品難以配齊。

“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一般有600種藥,而三甲醫院一般存有2000種藥;前者是後者的三分之一。”相關負責人細數,社區業務用房有限導致存放空間不足,社區擴充用藥品種後,藥品仍然難以配齊。同時,對老百姓來說,實行2個月長處方後,老年患者需攜帶大量藥品,行動不便。

而在下一步的推廣過程中,本市力爭爲老年、行動不便的患者提供藥品配送服務。

今後,有需求的老百姓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開藥之後,不用再掏出袋子將一盒盒、一包包的藥劑拎回家,而是回家坐等物流配送體系將藥品配送上門即可。

在方莊模式中,醫院通過第三方直接從政府採購藥物配送點出發,免費配送長處方藥品到患者住處,在居民手機APP上可實時查看、全程追溯配送流程,還可通過手機對患者進行用藥指導和服藥提醒。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