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爾蘭小說家詹姆斯·喬伊斯的《尤利西斯》這部巨著向來以晦澀難懂著稱於世,以至於中國著名的作家和翻譯家蕭乾先生在40年代就將其稱為「天書」。長篇小說《尤利西斯》是一個平凡的小人物一生中平凡一天的記錄,即主人公廣告經紀人利奧波德?布盧姆在1904年6月16日一天的活動。喬伊斯在本書中將象徵主義與自然主義鑄於一爐,借用古希臘史詩《奧德修紀》的框架,把布盧姆一天18小時在都柏林的遊盪比作希臘史詩英雄尤利西斯10年的海上漂泊,使《尤利西斯》具有了現代史詩的概括性。《尤利西斯》以三個人物為主,除代表庸人主義的布盧姆外,還有他的妻子、代表肉慾主義的莫莉以及代表虛無主義的青年斯蒂芬·迪達勒斯。小說通過這三個人一天的生活,把他們的全部歷史、全部精神生活和內心世界表現得淋漓盡致。

這是一本「奇書」,也是一本「天書」,1994年的中譯本裡面僅注釋就有5991條,其晦澀難懂指數可想而知。《尤利西斯》這部小說中主要描寫了三個人物:布魯姆、斯蒂芬和布魯姆的妻子摩莉。小說中的三個主要人物儘管是在人物的意識流動中呈現在讀者面前的,給人的印象似乎是有點撲朔迷離,但其形象卻是具體而鮮明的。


喬伊斯在寫作《尤利西斯》之前已經是一位小有名氣的文學作家,他在一戰前兩個星期出版了《都柏林人》,趕上戰爭爆發,可想而知書的銷量如何慘淡,據說1915年全年的銷量只有三十多本。此時《一個青年作家的肖像》剛開始連載——那個時代的很多作家都是通過連載作品為人所知,喬伊斯之所以在出版《尤利西斯》之前為眾文藝青年崇拜,跟這種分期連載的形式有關。

《尤利西斯》斷斷續續寫了七年,而且在此期間,喬伊斯經受了幾度流亡生涯,從家鄉都柏林,攜家帶口搬遷到的里雅斯特,後轉移到蘇黎世,最終聽從老友龐德的建議定居到了法國巴黎,《尤利西斯》都是創造於流亡途中。流亡當然只是其中一個困境,要知道喬伊斯這一生也算波折多難,窮困潦倒,流亡總是伴隨著失業,失業困頓還不算,他還身患眼疾,差點失明,對一個作家而言,可想而知有多麼痛苦。

對比傳統的現實主義作品,《尤利西斯》是一本晦澀的作品。它的晦澀之處就在於,喬伊斯用他的寫作開始了現代主義寫作的一系列實驗,用文學批評家喬治·斯坦納的話說,喬伊斯是莎士比亞之後,文學中偉大的語詞美食家。他的作品,超過了彌爾頓以來的任何作家,為英國人的耳朵召回了豐厚的遺產,在想像力需求的壓力下,他的作品集結起語詞的大軍,徵召長期睡眠或生鏽的語詞重新入伍,同時還吸收了新的語詞。在《尤利西斯》中,喬伊斯發起的語言實驗幾乎容納了所有的文學形式,換句話,他的小說觸及了我們平時的小說寫作不敢觸及的隱秘之物。

這本小說之所以聲名遠播,喬伊斯在出出版之前已經被譽為與莎士比亞比肩的作家,還與它的連載形式有關。很多讀者都從《小評論》上讀過部分的章節,用這種形式,喬伊斯已經培養出了一個恆定的讀者群,他們膜拜喬伊斯,無數文學青前往巴黎朝聖,整日聚集在莎士比亞書店,等待一個與文學大師偶遇的機會。所以,《尤利西斯》出版後,無數美國和英國的讀者也通過走私的方式從巴黎購書,莎士比亞書店的訂單源源不斷。

在20世紀的英語文學史上,《尤利西斯》從誕生到封神之間,經歷了無數波折,這些文學之外的公共事件給我們提供了一個清晰的認知視角,讓我們認識到,一本名著的誕生絕非是作者本人可以把握的,它的出版史,傳播史,評論史,這些都是一本名著誕生的必要環節。而《尤利西斯》更為重要的地方在於,它恰好誕生在現代主義成型之際,它的出版和傳播正好為現代主義提供了一個典型性的文本。所以說,《尤利西斯》是否過譽,其實與它在那個時代出版有關。只有了解到那個時代的文化環境,我們才能明白為何大眾會對這樣一本晦澀難讀的書感興趣。


是否過譽,要看什麼人來評價。

《尤利西斯》最初以連載的形式,於1918至1920年間在美國一家雜誌上刊出,全本初版1922年在巴黎出版。初版發行之前的1921年,這部小說就已經在美國吃上了官司,罪名是內容淫穢不堪。之後的十多年時間,小說一直在美國、英國及作者喬伊斯的祖國愛爾蘭被禁,不得見天日。

那些攻訐《尤利西斯》的人若活到現在,耳聞目睹學者專家們對小說的好評和粉絲們對小說的喜愛,肯定要氣得暈過去。過譽? 對那些人來說,那是一定的。

另一方面,隨著時光的流逝,人們對《尤利西斯》對評價也越來越高。

詩人艾略特認為《尤利西斯》是他那個時代最重要的文字表現,「我們都受惠於這本書,無人能從它那裡逃離」。艾略特甚至說,喬伊斯「用一隻手就把整個19世紀幹掉了」。

與名人同樣熱情的是大批的小說粉絲。每年6月16日,小說內容描寫的那一天,全世界的《尤利西斯》粉都會集會慶祝以小說主人公命名的布魯姆節。

千禧年前的1998年,美國現代圖書館組織專家評選出20世紀百佳英語小說,《尤利西斯》榮登榜首,

對於這些專家名人以及普通老百姓來說,這部小說被過譽了嗎,當然不。

(圖片來自網路)


《尤里西斯》是《奧德修斯紀》的拉丁文譯法,《尤里西斯》的靈感也部分來自《奧德休斯》,這本小說可以說是一次試驗,把一部精神流浪史詩融於一天之內,而且有很高的完成度,所以我覺得並沒被過譽,被詬病的主要原因可能在於故事性和古文字。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