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久天長的,

是永不遂人心。

失獨之殤

今年的柏林電影節,

影片《地久天長》

一舉登頂影帝影后雙寶座,

這份華語電影

頭一遭的榮譽爲其增添諸多光環。

上週,影片終於正式上映。其實,作爲一部電影,《地久天長》並沒有讓人驚喜之處。導演王小帥一如既往操持着他擅長的“把電影當電視劇拍”的手法。

影片的主題也一如第五代、第六代導演慣常走的路子——以個人瑣碎爲點,牽扯出宏大的時代悲劇。

《地久天長》同樣如此,藉助三個家庭的生活變遷,描繪出橫跨三十多年的中國動盪史詩,從知青返城,到計劃生育,再到國企改革、下崗大潮。

但拋開這些大格局的主題,聚焦小格局的家庭生活,《地久天長》很好哭。說它好哭,並非是濫煽情,導演王小帥就在朋友圈聲明道——“不是哭戲、不是哭戲、不是哭戲,重要的事情說八遍。甚至不是電影,就是好長一段生活。”

三小時的時長真的爲我們展現了“好長一段生活”。這段很長的生活是關於失獨家庭。

耀軍和麗雲、英明和海燕,還有新建和美玉是三對要好的朋友,耀軍家的兒子星星和英明家的浩浩也是親密的兄弟。

一次,兩個孩子在水庫玩耍,星星不幸溺水身亡,致使兩個家庭捲入了漫長的傷痛之中。

雖是喪子的大悲之殤,

但電影通篇沒有嚎啕大哭,

從頭至尾都很平靜。

這樣的處理方式讓我們

在觀看事件發生鉅變時不會感到太激動,

反而是那些很平常很平靜的畫面下

卻蘊藏着巨大的感染力,

非凡君的十次眼淚都在毫無防備下,

奉獻給了這十個“小場景”。

01

新建和美玉是對新潮的情侶,但在那個年代,享樂主義被壓制。黑燈舞會被視爲聚衆淫亂,新建因此入獄。

美玉和兩對夫妻前去獄中看望新建,耀軍打趣道,“你這樣終於看着像個好人了”。幾個人都笑開了花。

有趣的是,以新建的視角我們看到幾個人彷彿也在牢獄中。也許每個人都身處牢籠,社會規則下的籠子,還有自己畫地爲牢的籠子。

曾經他們快樂地過着平淡的生活,而經歷了星星之死後,他們的快樂也被鎖在牢籠之中,不見天日了。

02

趕上了計劃生育的年代,麗雲和耀軍的二胎來得很不是時候。海燕是當時主抓計劃生育的幹部,爲了工作,她強行帶麗雲去墮胎,導致麗雲大出血,終身不孕。

那時候端着鐵飯碗的工人顧及到工作只能順從這項殘忍的規則,可沒多久,國企改革、下崗潮隨之而來。

麗雲的犧牲仍是徒勞,她沒了孩子也沒了工作。

03

失去獨子星星後,麗雲和耀軍的生活失去了所有意義。

在小年夜這天,外面的煙火熱鬧得很,而冰冷黑暗的屋內,煙火閃過麗雲的臉,那是一張毫無生氣的人皮面具。

正如魯迅所說:“人類的悲喜並不相同,我只覺得他們吵鬧。”

04

星星死後,麗雲和耀軍不願和任何人往來。他們害怕別人的同情、小心翼翼,也着實沒有力氣去交際。

在過年闔家團圓的日子裏,這邊海燕一家和美玉、新建在熱鬧地聚餐,而另一邊,麗雲和耀軍在寒冬深夜裏,悄悄搬走。

他們想離開這座飽含痛苦的城市,去到沒人認識的地方。麗雲最後看了一眼屋子,像是在和兒子告別。

05

離開老家後,麗雲和耀軍來到一個小漁村。他們收養了一個跟星星長得很像的男孩兒,麗雲對他呵護備至,無限寵溺。

但男孩兒失去了自我,以星星的名字、身份活着,他愈加叛逆、孤僻,和養父母衝突不斷。

一次在他逃跑後,夫妻倆四處尋找無果,返回家時,屋子被海水倒灌,夫妻倆默默地收拾。兩人相顧無言時,他們和星星照的全家福藉着水波從櫃子底下漂了出來。

親子不在,養子也留不住。他們註定是對沒有子女福的父母。

06

養子決定要回自己的身份,離開養父母。麗雲不忍,耀軍對她說,“都這樣了,我們還有什麼不可以面對的呢?”

離開時,叛逆的養子看着失落的麗雲,想着這個養母給予他的寵溺溫柔,給她跪下磕了個頭。

誰都沒有錯,只是無論多少個孩子也替代不了逝去的孤靈。

07

英明的妹妹茉莉一直仰慕耀軍。她在出國前來到小漁村,和耀軍發生了一夜情。本以爲是再也見不到面的最後一次錯誤,可命運再次荒誕至極,茉莉有了身孕。

她想爲耀軍和麗雲生下這個孩子,但耀軍害怕麗雲受刺激,“我跟麗雲現在是爲了對方活着,已經經不起折騰了。”他決定還是讓茉莉打掉孩子。

做出決定後耀軍在貨車裏痛哭,這一生,他註定與孩子無緣。

在時代的裹挾中,這一代人們大多都經歷了失去身份的焦灼,下鄉失去城市青年的身份,返城失去知青的身份,下崗又失去工人的身份。

而壓垮麗雲和耀軍的最後一根稻草是,他們被剝奪了最後一層身份——爲人父母。死去的星星、被強制流掉的二胎、養子、茉莉懷上的私生子,他們一一失去。

08

二十年後,麗雲和耀軍回老家看看。飛機上偶遇氣流,顛簸中,兩位老人嚇得一哆嗦。

麗雲笑着看着耀軍,“真可笑,我們居然還會怕死。”孩子死後,陰間也成了父母的嚮往之地。

09

浩浩在星星死後被嚇得一直有心理陰影,因爲是他在玩鬧中推了星星一把。海燕和英明對麗雲和耀軍一直有愧。

而之前又因海燕,麗雲終身不孕,所以失去星星後,這個家庭也意味着徹底失去希望。雙重內疚下,讓海燕一直揹負着重擔。

在她患病臨死前,已經神志不清的海燕對麗雲說,“別怕,我們有錢了,可以生了。”

海燕一直活在麗雲被墮胎的歲月裏,走不出來,直到死亡。

10

麗雲和耀軍在告別海燕後,來到星星墳前。耀軍喝着白酒,麗雲喝着礦泉水。這時浩浩來電告訴他們,他的兒子順利出世,夫妻倆很高興。

但鏡頭一轉,兩人倚靠着星星的墓碑,望着成片的墳墓,那是難以言喻的孤獨。

如果星星還在,這時,他們也應該有孫子了。每一個孩子離世後,父母不過是兩尊活着的墓碑。他們無牽無掛,只等待着死亡的日期。

整部片子沒有大起大伏的悲傷、痛恨,

它們都被拆散成了漫長日子裏的慢性折磨。

沒有地久天長的相伴,

有的是永不遂人心。

失獨的父母既是後半生彼此唯一的依靠,

但也無時無刻不在提醒對方喪子之痛。

時代洪流中,有千千萬萬個這樣的家庭。

一場汶川地震,增添了3700多個失獨家庭。這是受地震創傷最深的一個羣體。

他們大多都是跑到孩子的學校,看着一片廢墟,看着子女滿口砂礫的屍體。母親傅蓉看着女兒的屍體,痛到失去了反應。她麻木地過着行屍走肉的日子。

生活的一點一滴都和女兒相關,甚至洗澡時看見自己的剖腹產傷口。

從前,女兒從這個傷口而來,而地震後,女兒只留給他們幾萬塊撫卹金。住在用撫卹金安置的新房裏,父親王苓更難過,“什麼都是女兒給我們拿生命換來的,我們在這兒享受。誰能接受?”

這些失獨家庭都有同樣的經歷,有人無法再生育,有人夫妻關係惡化、離婚,他們反覆自責,如果那天沒有催促女兒早點去學校,如果兒子想轉學自己沒有因爲不捨而阻攔,結果就會不同。

有人領養了孩子後,都會無法剋制、近乎病態的寵溺,他們害怕再度失去。

有幸運的母親生育了二胎,他們除了爲了填補空寂的生活,也爲了能有後代記住第一個孩子,每逢忌日,每逢路過埋葬孩子的學校時,他們都會告訴幼兒,這是你的姐姐,你的哥哥曾在這裏念過書。

心理治療的專家說,這些失獨母親“不斷治療,不斷產生希望,不斷失望,好像被反覆灼燒。”

回到影片《地久天長》,導演爲麗雲和耀軍安排了一個大團圓的結局——養子帶着女友回到養父母的身邊,他叫着爸媽,說星星迴來了。

這樣的結局對於一部電影來說

無疑是畫蛇添足,很失敗。

但對於觀衆來說,它未嘗不是一種安慰,

麗雲和耀軍終於找回爲人父母的身份,

養子雖放棄孤兒的身份,

但也迴歸到溫暖的家庭。

生活終將是失望不止,希望也不止。

人們反覆被灼燒,也反覆被生活眷顧着。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佈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