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題材一直都是遊戲界的常青樹,各類作品層出不窮。戰爭向的遊戲可謂是五花八門,數不勝數。前有年貨召喚重回二戰,後有戰錘全戰再起風雲。市面上琳琅滿目的戰爭作品總有一款屬於你的菜。

畢竟無論是身臨戰場第一線突突突的爽快感還是精彩直觀的大片向故事都賦予了該題材長久不衰的生命力。戰爭題材從來都是塊香餑餑,不管烹沒烹熟,至少好萊塢式的打開方式早已深入人心,成爲業界標配。廠商們總是願意在更大的戰場,更多的敵人,更精彩的故事上下個功夫來討好玩家。

但11bit就持不同看法。2014年的某一天,這家波蘭遊戲開發商就發售了一款另類的戰爭題材遊戲——《這是我的戰爭》。 當戰爭爆發後,無關功名利祿,無關口號響亮,無關孰是孰非。在光鮮戰爭背後,總有一羣無家可歸的普通人蜷縮在廢墟中充當血淋淋的底色,卑微的看着人性與生命慢慢消逝...

《這是我的戰爭》 活下去纔是硬道理

畫面

遊戲整體色調是黑白風格,強調戰爭時期不管哪裏都是一篇狼藉,色彩斑斕的世界已然不在,只剩下廢墟,白色的手色調貌似告訴玩家希望都在這裏,要想生存就必須看清楚每一樣可以利用的物品,這裏的色調分明也是很好的詮釋了遊戲的主旨。主角在遊戲中根據在門邊窺視和聆聽都會清楚看到對面的形式,紅色的聲音提示是告訴玩家這裏有什麼,緊張的氣氛運用的很好。

《這是我的戰爭》 活下去纔是硬道理

音效

這款遊戲的音效分爲白天和黑夜兩種,白天的音效平和且單調,給人一種在絕望中努力活下去的音樂,似乎每一天都有可能死亡,在製作出收音機後有一些古典音樂,吉他製作後讓一些人去彈奏。這些都算是爲爭中增加一點升起色彩,

而到了晚上出去搜尋物資的時候音樂則變的緊張和緊湊,貌似告訴玩家時間不多,場景內危機重重,如果想活下去就必須要做些什麼。整體來說音樂的運用恰到好處,烘托出末日的氣氛。

紛爭之下的平凡人生

沒有驚心動魄的戰場,沒有激動人心的戰役,只有一幅鉛筆畫渲染風格的冷酷世界,低沉憂鬱的BGM中夾雜着不時傳來的槍炮聲,我們的生活開始了。遊戲首先會讓玩家選擇扮演3位沒能及時撤出城市的倖存者,以一間充當臨時家園的小破樓爲據點,艱難的度過每一日,直至戰爭結束。

儘管遊戲中玩家扮演的倖存者都是些普通人,但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技能,有人擅長砍價,有人擅長做飯...如何最大化分配好所有人的能力,將好鋼用在刀刃上更輕鬆的度過這個艱難時期,是每個玩家需要考慮的事情。

收集、交易、搶掠!然後...活着

遊戲開始提供的小破樓就是玩家的基地了,從玩法上更像是一款生存類的模擬經營遊戲。玩家需要根據遊戲過程中各類突發事件靈活分配諸如食物、水源、藥品等有生資源。也要通過收集、交易甚至是偷竊掠奪來獲取其他必要資源來餵飽角色,強化住所。

戰爭期間,貨幣已經失去它原有的價值。人們心照不宣採用了最古老的交易方式,以物易物。隨處可見的商人,急需物資的人們共同構築了整個遊戲的交易網。絕大多數玩家獲得物資都是通過公平交易和拾荒獲得,但不妨一些玩家歪腦筋,做一些巧取豪奪的事情。

顯微鏡下的人性;一個艱難的決定

當玩家決定做一些不道德事情的時候,遊戲這部分內容就變得醜陋起來。因爲當你的人深受重傷,或是飽受飢餓的時候,是否洗劫一對苦苦哀求的年邁夫婦就成了一個艱難的選擇。類似的情況還有是否趁火打劫被炮擊的醫院,哪怕醫院的傷員早已岌岌可危;爲了生計去出賣給你提供救濟物資座標的鄰居,僅僅爲了軍隊許諾的救命食物;或是殘忍拒絕爲自己病重母親上門求藥的孩子們,也許我們的人會更需要它們。在大多數時候,玩家都會感性的去拒絕這些暴行,但很快殘酷的死亡又會逼迫他們去重新思考這杆天秤的價值。

當然,玩家也可以毫不留情的拒絕他們或是硬着心腸拿走自己需要的東西。遊戲畢竟是遊戲,不是每個人都會代入其中。遊戲中也不會有什麼東西對你的行爲作出實質性懲罰,當然心情繫統是個例外。做壞事會傷心,做好事會滿足,這種心情即便是沒有直接參與抉擇的隊員也會共享。一味對弱者進行凌虐只會讓角色更快崩潰,從而引起自殺的連鎖反應。而玩家做的每個決定,都是無法挽回的,究竟該怎麼做,每個玩家心中都有自己的一杆秤。

愚蠢的敵人AI;毫無風險的刺殺投資

如果說白天的《這是我的戰爭》是生存模擬遊戲,那麼夜晚,遊戲就是一款橫版冒險遊戲了。安排好守夜休息探索的人員後,玩家就迎來了夜晚行動時間。和白天狹小的室內經營不同,夜晚是一個機遇和危險並存的收穫之夜。

玩家既可以選擇安全的殘垣斷壁搜索物資,也可以前往各大交易點進行交易。而玩家遇上敵對倖存者時,往往戰鬥就無法避免了。這裏就不得不吐槽一下《這是我的戰爭》的戰鬥系統了。

切換戰鬥模式,選擇目標,抄起武器,這是該遊戲戰鬥最直觀的說明,接着就是一場人數裝備的比拼。但面對成羣的敵人,這種冒失的行爲無疑是自尋死路。這時遊戲場景中那些討巧的掩體就派上了用場,玩家躲在掩體中可以安逸的刺殺敵人,而敵人愚蠢的AI即使看到同伴的屍體,也會無動於衷,繼續被玩家故技重施依次暗殺。對一個老手玩家來說,通過掩體系統襲擊軍隊哨站這種高回報無風險的事幾乎就是穩賺不賠的買賣,大大降低遊戲難度。

令人沮喪的重玩價值;輕鬆愉悅的休假生活

當進入到多周目,早已熟悉套路的玩家知道該何時放置什麼設施,該何時搜索什麼物資的時候,遊戲設計的弊端就暴露無遺了。輕鬆的暗殺可以讓玩家們前期就可以得到極高的報酬,此時遊戲搖身一變成了一個不折不扣的模擬休閒度假遊戲,大家吃好喝好,心滿意足,甚至備好了無數NPC可能會來索取的物資,以及大量等待強盜夜襲盡地主之誼用的槍械彈藥。

戰爭不屬於孩子,但他們別無選擇

人性的艱難抉擇一直都是《這是我的戰爭》的拿手好戲,在DLC《小孩子》加入後,這種來自良知的拷問令人更加窒息。這種情況不單單是孩子在佔據一個倖存者位置的情況下,無法履行像成年人絕大多數的職能,更是在一些抉擇時刻體現的淋漓盡致。

僅剩的食物是留給對整個團隊頗有用處的成人,還是留給奄奄一息的孩子?藥品同理,玩家或許可以麻木的看着一個成人死亡,但他們卻無法殘忍的拒絕孩子。既要兼顧孩子的身心健康,又要頂住整個團隊的生存壓力,這無疑是件值得挑戰的事情。

令諾瓦玲最深刻的莫過於是在遊戲中教孩子捲菸草,孩子對這種刺鼻的氣味無法理解,當大人表示可以用這個換很多有用的東西的時候,孩子第一反應往往是能換更多的玩具。這就是天性,小孩子的天性,成年人思考問題永遠是複雜、理智的。而小孩子的天性不會因爲殘酷的戰爭有任何改變,他們餓了會抱怨,生病會求助,受傷會質問,所以我們要做的就是如何讓他們健康安全的活過戰爭。

遊戲性

我的戰爭整理遊戲時常大約6小時,一共40多天,存活完整的時間適中,基本上這種遊戲就是一玩下來就停不下來那種,每次都想再來一天,每天都是新的劇情,這種隨機的事件很吸引人關注,特別是不同的人物有不同的劇情,每次玩的時候都會體驗新東西,就連外面的世界也是會變化,比如教堂沒被佔領前有神父在,佔領後一片廢墟,有強盜在。都是新的挑戰。

《這是我的戰爭》 活下去纔是硬道理

概述

總體來說這款遊戲雖說很早出的,但是其遊戲性是特別的高,加上獨特的DLC系統,會讓玩家有更多的新鮮玩法。加上現在steam上這款遊戲正在促銷,是一款不可多得的遊戲,當下優惠價格20元,一盒冰淇淋就可以玩一款遊戲,值!

部分素材來自網絡 如有侵權 請聯繫刪除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