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選課一時爽,final火葬場。”如何順利選到心儀的課程,如何保證能順順利利的畢業呢?關於“美國選課那些坑”,就讀於哥倫比亞大學統計學專業的學長顏嘉銘深有體會,”什麼叫選課的坑?比如說我這學期五門課,那個老師他就寫板書,當然好多數學課老師喜歡寫板書,國內也是這樣,不要緊。第一他的板書特別輕,全班我覺得有一半同學看不見。然後講課就是抄教材,一模一樣的。還有一點他的助教從來不回郵件,感覺課完全沒有必要上,這就比較坑。因爲我覺得我自己看教材一樣,照這個東西來抄,我有什麼問題你也不怎麼回答,尤其是我本身不怎麼喜歡問問題的一個人,我一學期給他發了一個郵件,他沒回我,我覺得算了。”很多留學生也都掉進過這些坑裏,基於哥倫比亞大學選課的機制,顏嘉銘學長教大家如何繞開這些選課的“坑”。

授課類型的研究生和以研究爲基礎的研究生不一樣。授課類型的研究生以學分爲導向,學夠了學校要求的學分就可畢業。哥大的最低要求是30學分,包含四個必修,六個選修,每門課是3個學分,也就是說十門課畢業。針對國際學生有最低要求,比如每學期至少要修到三門課,才能維持F1簽證。新生入學的時候,關於orientation相關的問題會有專門的老師進行輔導。

然後是關於課程容量的問題,有些學校是按照學分收取學費的,這樣的話可能不涉及課程容量的問題。還有一些學校是按學期收費,比如哥倫比亞大學,每學期要註冊一個RESIDENCEUNIT,簡稱RU。RU分爲一整個RU,1/2RU和1/4RU,每個容量能裝的課不一樣。比如說一個完整的RU能容納20學分的課,如果一門課是3學分的話,也就是說差不多是6門課到7門課左右。所以學生可以選一些自己喜歡的課,只要畢業時能達到學校畢業的要求就可以。

需要注意的一點是選課的時間,在選課的預選時間一般是選不上課的,但是可以加入自己的waitlist。Waitlist裏面會顯示人數或者有一些標準,比如有的課程容量是80,現在有85個人,你可能在waitlist裏面排第五。Waitlist一般按照時間順序安排進課,如果waitlist裏面人數太多,可以考慮放棄或者給這門課的老師發郵件表示特別想上這門課來申請加入。預選時間過了之後就是正選時間,開始正式選課。退課時間一般是在選課開始之後兩週左右的時間,學校給學生兩週的時間去體會一下這門課和任課老師。注意“passor fail”,它主要是把百分制或者是ABCD檔的評分標準改爲Pass or fail,如果你改成這個的話,你的成績單上就看不見分數和等級,只寫P和F。這個的主要用處就在於可能這門課比較難,改成這樣它就不會影響GPA

關於選課的數量和難度。一個研究生課程如果選五門的話壓力會比較大,基本每週一個並不是很好寫的作業。這樣的話五門課每週就差不多五個作業,如果一個作業寫一天的話,一週就佔掉五天,而且不包括上課的時間。這樣的話,一週的時間都會排的非常滿。顏學長說“我們學校選超過五門課需要經過導師的批准,之前不是很理解,後來理解了,因爲可能第一是數量問題”。所以選課應該“難易搭配”,統計學或者數理類的類專業,課程難易差別比較大,老師的教學水平也參差不齊。在選課之前可以在選課網站上查看老師的信息,把老師的名字打到谷歌裏面,查看老師的履歷,研究的課題,包括網上對這個老師的評價,這樣對老師有一個初步的判斷。有個網站叫ratemyprofessor,好多老師的資料都可以在上面找到,幫助選課。包括之後申請PHD,跟老師做research或向老師要referencie,都跟老師本身有很大關係。也可以通過詢問上過這門課的學長和同學,更直接靠譜。關於任課老師的國籍是一個很重要的事。顏學長分享自己的經歷說“之前我沒太在意,開始我特別怕聽到印度英語,但後來聽習慣了,我覺得印度英語還是比較好聽懂的。我個人認爲最不容易聽懂的是阿拉伯人說英語,他們舌頭永遠是打卷的。我覺得中國籍老師我不算太喜歡,講課比較無聊,而且他不會用中文給你講課,也不會因爲你是中國人網開一面。”

選課最後一點是要根據自己的興趣和工作來選課。學生首先要清楚自己喜歡什麼方向的學科,研討型還是實踐型。然後要明白自己需要什麼,將來的發展方向。北美找工作有一個渠道叫領英網站,上面每天會po出來好多職位,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和方向,在上面查看相關職位的任職要求。比如一個數據科學家,可能要求統計的基礎知識比較豐厚,或編程語言,一般就是R編程,寫learning的話要求會寫排擋或database方面的需求。根據嚮往職位來查看學校有沒有這方面的課。

想了解更多的留學生活?快來關注#啓德留學海星匯#!在這裏,您將認識到來自世界TOP100強的名校學子,聽他們講述海外學習、生活、實習、就業的體驗與經歷。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佈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