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尼手機業務決定在明年3月前將4000名員工裁員一半。一些在日本的員工將被重新分配,而在歐洲和中國的員工將直接被裁員。還將關閉北京工廠,希望減低成本讓公司獲利。

  1.索尼手機業務敗退

  索尼在2月1日最新公佈的2018年第三季度財報數據顯示,索尼總體營收達到24018億日元,淨利潤爲4290億日元,同比增長達45%。

  唯獨移動通訊領域敗退的業績拖累了索尼的業界影響力。

  去年3月份,索尼預計其手機出貨量將達到1000萬部,可4個月後,又將該數字調低爲900萬部,接着,索尼再將數字降至700萬部。在過去四個季度裏,手機業務部門虧損達1010億日元。

  索尼手機業務是真的做不下去了!

  還記得2000年左右,中國年輕人手裏,最常見的手機就是夏普、索尼、東芝等等。因爲拍照性能好,而且貴,誰拿在手上就是身份的象徵。

  而現在,巨頭卻只剩下蘋果、三星、華爲、OV等在互相競爭,日本手機品牌好像已經悄悄消失了一樣。

  不止是全球市場,日本調查公司BCN,給出一份日本從2018年1月到12月的最暢銷的前十手機排行:

  前十名排行榜,蘋果佔了6個名次,第一名iPhone 8,市場佔有率是25.4%,第二名iPhone X爲6.1%。這兩款都是2017上市的老款機了。第三名是iPhone 8 Plus,市場份額佔有率4.5%。

  作爲日本的本土品牌,上榜的索尼Xperia XZ1和夏普AQUOS sense銷量,僅僅只佔到了4.3%和4.0%,在自己的日本主場本都顯得這麼不給力!

  連索尼的手機都過得不好,其他較小的日本品牌,可知有多麼邊緣化。

  這不能不讓人拋出一個問題,日本要屏幕有屏幕,要芯片有芯片,要攝像頭有攝像頭,爲什麼無法生產出世界級的手機呢?

  2.日本電子行業

  如何錯失世界的

  德意志銀行(Deutsche Bank)在2000年發表過一份行業報告,列出36家幾乎佔據全球所有手機零件生產份額的製造商,其中有29家是日本公司。

  可以說,當時日本壟斷了全世界手機零件!

  但奇怪的是,零件行業優勢這麼大,日本生產的手機只能內銷。一到國外,往往因爲性價比太低、設計另類而水土不服,打不入國際市場。

  說起來可能有人會不信,都2019年了,我們早已用上輕薄、智能化的手機,但現在還有日本企業堅持研發翻蓋機的,難道都是生產出來讓自己國內人購買的嗎?

  還有一個比手機更有代表性的是遙控器。

  日本的電視遙控器功能很強大,無論天氣,交通信息、錄播節目等等,都能在遙控器上一鍵按出來。

  然而問題也在這裏,這些功能僅限在日本用得比較多。國外地震不多,天氣交通需求可以在電臺、智能手機等方面滿足,生活習慣也沒有互動和錄播,所以很多功能鍵在國外成了擺設。

  在互聯網與新技術蓬勃發展的今天,整個世界一直以創新爲目標。在中國,各大廠商都已經轉向更簡潔的設計,並積極運用新的智能技術。

  早在幾年前,TCL就已經推出了語音遙控器,甚至還支持部分方言遙控。但直到今天,不少日本廠商仍堅持着傳統複雜按鍵樣式。

  日企或許不是不想改,但是面對島內一億人口的市場時,他們早已演進出一套能夠國內自洽、但脫離世界潮流的產品邏輯。

  就像當初日本先研發的二維碼,因爲他們的短視,錯過移動支付潮流一樣。

  越來越不願意與世界接觸,最終,錯失了世界。

  日本著名作家近藤大介在他那本《中國缺什麼,日本缺什麼》的書裏,提到了一個日本社會的通病——“逃避責任”。

  “日本病”的本質其實就是由“逃避責任”這個日本民族最大的弱點發展而來的,這個病帶到現代企業中,形成了組織結構僵化、保守化和內向化,結果就是日本企業的競爭力越來越弱,最終倒閉。

  國產手機品牌從以前被嘲笑技術不到家,直到現在的技術領先。主要是依靠國內有一羣挑剔的消費者,讓企業更關注消費者的需求,不斷改進。

  可以在國內成熟市場中廝殺生存下來的品牌,即使出了國,都能站得穩陣腳。

  日本的市場雖然不小,但還是無法和中國比較的,中國的商家有了競爭和生存的壓力,所以更會拼命發明新科技讓自己活下來。

  然後反觀日本的市場沒有一點活力,不接受外來科技,手機廠商們得過且過,而且消費者習慣了有什麼買什麼,銷售渠道依靠本土市場,完全沒有什麼危機感,不在乎用戶的體驗,自然就止步不前了。

  所以,夏普、松下、東芝、索尼這些曾經大名鼎鼎的品牌,自從進入了互聯網智能時代,日本手機廠商就造不出世界級的手機了,沒有性價比,不夠智能化,或許跟國產第二梯隊都比不了。

  日本正在衰落的不只是它的手機產業,而是整個製造業。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