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丁傲西

  北京時間2019年4月10日晚9點,全世界的天文學家破天荒的召開全球新聞發佈會,宣佈經過長達數年的努力,第一次將黑洞的照片拍攝下來。爲了得到這張照片(實際上還有多張照片仍在處理中),天文學家使用了分佈在全球的8個毫米/亞毫米波射電望遠鏡。在發佈會上,天文學家把這8個望遠鏡組合叫做“事件視界望遠鏡”(Event Horizon Telescope,EHT)。它們分佈在美國、墨西哥、智利、法國、格陵蘭島和南極,每年採集海量數據,利用後期處理最後勾勒出黑洞的模樣。

  Credits: baidu baike

  黑洞是怎麼形成的?

  黑洞雖然叫做黑洞,但是它並不是黑色的,也不是一個洞。實際上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黑洞一直存在於理論計算中,並沒有人能真正發現它。一般認爲,黑洞是恆星演化到末期的產物。我們知道,所有的恆星都是由氫元素核聚變所形成的,隨着聚變反應的不斷進行,恆星也在不斷向外釋放能量,同時在內部形成更重的元素。隨着恆星內部核聚變的不斷進行,恆星也將從幼年期、青年期、中年期一直向老年期發展。我們的太陽屬於中年期階段(也叫主序星),還可以繼續燃燒最少50億年。而一旦恆星走向死亡,就會根據恆星的質量生成三種不同的星體。

  Credits: baidu baike

  像太陽這樣的恆星(一般0.3-8個太陽質量)由於質量較小,死亡後會緩慢拋灑自身物質(行星狀星雲),同時核心將會變成白矮星。而像參宿四(獵戶座最有名的紅巨星)這樣的質量大於太陽8倍以上的恆星,則會在死亡前激烈的拋灑自身物質(極其猛烈的爆炸),形成新星或者是超新星現象。而剩下的核心則會因爲引力而坍縮成中子星,自身密度極高。而如果中子星自身還會高速旋轉,則會成爲宇宙中不斷髮射信號的“燈塔”,也被稱爲脈衝星。

  如果恆星的質量急劇增大,甚至在激烈的爆炸後核心仍能存在10倍於太陽質量的物質,那麼這團物質將會因爲引力過大而成爲黑洞,不僅自身發出的光和熱無法逃脫,就連周圍的恆星物質也會被不斷吸收到黑洞內。由於黑洞本身不發出光和熱,單純使用望遠鏡並不能看到黑洞本身。

  黑洞永遠不能被“看到”

  那麼我們真的能“看到”黑洞麼?答案是否定的,黑洞本身是無法被看到的。以這次公開的M87星雲中的黑洞圖片爲例,黑洞位於距離地球5500萬光年的另一個星系室女座星系團中。由於這個黑洞的質量破天荒的達到了65億個太陽質量,強大的引力會對黑洞周圍的物質產生巨大的影響。

  Credits: Event Horizon Telescope collaboration et al.

  我們知道,一個物體從高處墜落,重力勢能會轉變成動能,最終體現在物體速度的提升中。如果黑洞周圍存在星際物質,或者有顆伴星非常靠近它,那麼黑洞強大的引力就會把這些物質吸過來。這些物質會環繞黑洞運動,形成一個環形的物質區域(學名叫吸積盤)。而物質被黑洞引力吸引,掉進黑洞的過程,正是動能急劇增加,摩擦力不斷增強的過程。劇烈的摩擦使物質溫度急劇增加,向外輻射出巨大的能量。同時由於黑洞自身強大的磁場作用,這些能量會沿着黑洞的磁場方向運動,最終從垂直於吸積盤的方向發射出來。一般來說,這部分能量會以X射線的方式射出,最終穿越數千萬光年的距離被地球上的探測器“看到”。

  NASA’s NICER Mission Maps ‘Light Echoes’ of New Black Hole

  https://www.nasa.gov/feature/goddard/2019/nasa-s-nicer-mission-maps-light-echoes-of-new-black-hole

  不難看出,人們所拍下的黑洞照片,實際上是黑洞引力範圍內吸積盤所產生的輻射能量照片。而黑洞本身由於不發生光和熱,所以無法在照片上成像。根據推算,照片中黑色的區域仍比黑洞實際的大小要大得多。真正的黑洞長什麼樣可能我們永遠也無法得知。

  發現黑洞有什麼用?

  無論如何,這是人類第一次以照片的形式將黑洞存在的形式拍攝下來,這顯然是一個重要的時刻。可能有人會問了,黑洞離我們如此遙遠,研究它有什麼用呢?

  實際上,黑洞作爲廣義相對論推導的產物,本身就有着極高的理論研究價值。在證明黑洞存在後,科學家可以利用黑洞周圍的引力場研究時空彎曲現象,找到引力和時空之間的聯繫。雖然在短時間內,這些研究並沒有太大的價值。但是隨着理論數據的積累,未來何嘗不能成爲穿越時空的理論基礎。宇宙是廣大的,僅靠化學燃料的推動只能實現小範圍的活動。如果可以打破時空的限制,利用“蟲洞”實現星際範圍的穿越,那麼人類的活動空間將會有着本質的改變。我們正處在一個知識大爆炸的時代,理論的積累和實踐的突破都將會在很短的時間內到來。不妨拭目以待,也許科幻片中的未來就是我們的明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