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偶然,湖北紅安的小夥王斌(化名)成爲了中華骨髓庫的入庫志願者。時隔六年,當一個素不相識的重度地中海貧血患者與他配型成功時,捐獻時間卻與自己的工作發生了衝突。面對事業和救人,王斌該如何選擇呢?

在湖北省武漢市中心醫院造血幹細胞採集室的病牀上,29歲的王斌顯得十分平靜,看着血液一點點從身體流出,造血幹細胞在採集袋裏一點點留下,他覺得自己做的一切都是值得的。六年前,在一次無償獻血中,王斌成爲了一名造血幹細胞捐獻志願者。今年1月,他接到了湖北省紅十字會骨髓庫工作人員的電話,得知自己與湖北一名兩歲重度地中海貧血女孩配型成功。
造血幹細胞捐獻者王斌說:“能夠有機會挽救一個鮮活的生命,我覺得很有意義。”

可計劃不如變化。2018年3月18日,按照勞動合同約定,正在某私營公司任見習項目工程監理的王斌,需要去外省對一項重大工程進行施工監理。但由於患兒肺部感染病情加重,無法在原定時間內進行骨髓移植,時間必須推遲,這與公司要求的上崗時間恰好發生了衝突。情急之下,王斌請求延遲上崗,卻被公司拒絕了。
造血幹細胞捐獻者王斌表示:“纔開始有一點點猶豫,最後想了想還是救人重要,工作可以再找,但生命只有一次。”
最終,王斌選擇留下來捐髓救人,但卻因“違約”失去了這份收入頗豐的工作。爲了不讓遠在紅安的父母擔心,王斌沒有告訴他們骨髓捐獻的事情,每次來醫院,他總是一個人。
造血幹細胞捐獻者王斌:“他們就認爲在你身上抽血不好嘛,對身體不好,所以一直沒告訴他們。”

據瞭解,在我國捐獻造血幹細胞志願者中,每年都有20%的志願者放棄捐獻,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來自身邊家人朋友的阻攔,擔心捐獻影響身體健康。對此,湖北骨髓分庫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每150毫升造血幹細胞懸液就可以挽救一個人的生命,對於正常人來說,捐獻造血幹細胞不會對身體造成損傷。


武漢市中心醫院血液科主任王紅祥解釋:“我們做幹細胞移植已經有十幾年的時間,這麼多志願者捐獻,沒有發現任何因爲捐獻幹細胞造成身體損傷的案例。”

經過四個小時的造血幹細胞採集,王斌捐出的“生命種子”在當天移植到患兒體內。雖然不知道這名小女孩是誰,但王斌精心爲她準備了一顆水晶球作爲禮物,祝福她早日恢復健康。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