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本人愛這套漫畫多年,沒記錯應該是17歲時就追了,現在已經是個二歲寶寶的爸爸。

好吧,進入正題,浪客行作為一個寫實類漫畫,沒有什麼招式必殺技那種叫著名字衝上去殺人的滑稽打鬥場面,如樓上的朋友所說,作者表達了一個人在躋身殺戮場上的身不由己。但作者在其中做到一點是現今漫畫大多數作者沒有考慮或者是根本覺得多餘的,那就是吉岡70人中,著重了這一部分人死去時的場景,切換到他們的日常,有家有兒。其中一個人有個不能自理的母親,武藏殺了,引申出來的就是那個老邁的婦人失去照顧最後也會無助的死去。作者很巧妙的穿插了這種最真實的情景在打鬥中,有個別吉岡門徒根本就是渾水摸魚,他們在決鬥前沒有做好準備,前一天還在和家人閑話家常,對於殺人這件事他們只是參與者不是執行者,就是70個人殺一個人,攪不好都沒去到目標身邊,目標就已經死了。吉岡剩下什麼,就是虛榮,傳統的劍道連真刀都沒有用過幾次,你叫這人拿著刀上去,他前一分鐘還覺得與我無關呢。從這個漫畫,作者用旁觀者,上帝角度,對每個場景都拿捏到位,刀斬多了,會斷,沒關係,敵人的刀也是刀,地上的泥可以阻擋視線,激戰的疲勞可以拖垮身體。這平凡的嚇人。但重點是你會覺得暴力是解決生存問題,思想上的覺悟,對生死決鬥的厭惡已經極致。往後的武藏在這點上有一個刻畫,就是畫了一個圓,森羅萬象有始有終,他開始用束縛提升自己,從有刀到無殺,再到劍連天地的無刀。這就是作者給我看到的故事。


其實在漫畫後面的篇章里,武藏的腦海里常常會浮現他曾挑戰過的每個人,不少正是成為他刀下亡魂的人,一度讓其困惑,迷茫,混亂。在成長和悟道的過程中,是一個繞不過而且必須面對的現實。相比以命相博,斬殺吉崗一門,從傳七郎到戰勝清十郎,到迎接吉崗門徒的不堪名門受辱的復仇,武藏也並非全身而退,腿上的傷一度讓其無法再度揮劍。但是擊敗傳七郎和清十郎是由野獸般本能的戰鬥升華到用心思考劍術並加以磨礪的過程,遭遇吉崗七十餘人,又退回到單純的為了活下去而戰。如同在關原之戰時為了不被敵軍殺掉,如同為了在朱實家中不被山賊殺掉,如同旅途中遇見的一次次白刃相向,目的只是要在亂世活下去,在無數次血肉模糊後,劍始終逃不脫嗜血的初衷,伴隨著對手一一倒下,武藏也始終在為了活著而斬人與為了成為天下無雙之間彷徨。殺人之劍還是強者之劍,如何抉擇,是前期作者為武藏設置的一條主線。 一人之力挑落吉崗一門,這些看似精彩傳奇的故事,在井上後來的筆墨里給武藏帶來的是長久揮之不去的困擾,如果他就此止步,逃不出這個困局,迷失在殺戮的輪迴,也許就是人們日後口耳相傳,凶暴殘忍的殺人劍。 劇情發展到後面,在寶藏院的對決、受到柳生的點撥以及後面遇見形形色色的人,甚至一度放下劍,去學習種地,體驗最平凡人的世界,接受自然的洗禮,武藏的心境得到了根本的升華,而不再是以斬殺對方至其於死地的劍客。個人覺得,這是從秀綱到石舟齋,再到武藏的一種傳承,關乎於劍道,關乎這些最後站在頂峰的求道者對劍的領悟。它包含心技體的磨練,追求。然道為本,技為末,需要全身心投入去打磨與歷練。所以,必須聯繫起來看整個漫畫的構架。這樣一種成長過程,讓我想起《一代宗師》里宮二所講的那樣:「見自己,見天地,見眾生」。 以上


從宮本武藏可以看出來日本人的實用主義,比武打死人就行,不管什麼手段也好,人多人少也好。感覺這個也是日本為什麼在亞洲起步比其他國家早,實用就好,禮義廉恥什麼的不存在的。日本在被美國丟了原子彈之後,認為美國強大,當年大量日本人去美國學習。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