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rayark

根據同名IP改編的玄幻大劇《將夜》已經上線13天了,很顯然它還是沒有迎來預期中的爆發。

儘管豆瓣評分7.1分好過了大多數同類型男頻大劇,但堪堪破10億的播放量,和不溫不火的話題討論,都讓這部號稱投資近5億的玄幻大IP劇,有些尷尬。

這也是近兩年來井噴的男頻IP劇面臨的集體困境,這些動輒擁有千萬乃至上億閱讀量的神級IP,在經由大投資大製作包裝成影視劇後卻集體失語。不僅未有預期中的爆款出現,反而在口碑和反饋上不盡如人意。

另一方面,主宰這些IP版權的閱文集團,今年8月剛與老牌影視集團新麗傳媒完成全資收購協議,向影視化運營邁出至關重要的一步。而《將夜》的遇冷,對於這個關口的閱文集團,並不是一個什麼好信號。

口碑不俗流量不佳,將夜的冰火兩重天

在《將夜》成為超級網劇前,它是閱文集團旗下起點中文網大神級人物貓膩的玄幻大作,擁有超過6000萬閱讀量。

而超過5億投資,集合了陳飛宇、胡軍、黎明、鄭少秋等主創團隊,《將夜》在未開播前便已足具話題和關注度。

事實上,這部講述小人物寧缺與侍女桑桑一路修行升級守衛蒼生的故事,在影視化呈現後,製作與內容上頗為可圈可點。大量的實景拍攝,摒棄了令人齣戲的棚拍虛景,讓整部劇的質感落了地,尤其是開篇沙漠實景拍攝氣勢相當恢弘,打鬥戲份拳拳到肉,在拍攝上做足了誠意。特效方面摒棄了過往玄幻IP過於華麗浮誇的夢幻效果,更講究細緻樸實,反而收穫了不少好評。書中幾個大場面,譬如春風亭一戰被還原得相當到位,看得出來,劇組花了不少時間與財力,在拍攝上用足了心。儘管幾位年輕主演在演技上不夠細膩,但勝在年齡小少年氣足,倒也與書中的少年主角設定頗為匹配。而鄭少秋、黎明、胡軍等幾位實力派助陣,讓整部戲的表演風格有了主心骨,令人放心。

在內容製作上的用心倒是讓這部劇在豆瓣上得到了不少好評,7.1分的成績在同類型劇已屬高分,更難得的是該劇還得到了不少「挑剔」的原著書粉的認同。

但口碑的走高,卻並未給《將夜》帶來預期中的成績,開播至今近半個月,劇情播畢三分之一,這部大成本投入的大IP的點擊量僅僅突破了10億。而頗具對比的是,同是騰訊視頻獨播網劇,以「低成本」、「輕鬆言情」、「輕IP」為標籤的《雙世寵妃2》同樣播到了20集左右,但點擊量已經突破20億,後者是前者的2倍,這樣的對比可謂尷尬。

而在話題度上,除了開播初期,集中於男主角陳飛宇身上「陳凱歌兒子」、「演技稚嫩」等八卦議題和爭議評價曾帶來些討論度,此後關於該劇的輿論關注一直不溫不火。

屢屢碰壁,男頻IP為什麼難紅?

《將夜》的遇冷似乎又再度帶起了一個業內討論已久的話題:男頻大IP到底什麼時候能爆?

在《將夜》之前,同類型IP劇在衝擊「爆款」的道路上屢試屢敗。僅僅是今年便集中播出了《莽荒紀》、《武動乾坤》和《斗破蒼穹》等玄幻IP大劇。

這類影視劇都擁有類似的設定:有著龐大的原著小說粉絲基礎,有業內封神的IP作者,同樣的玄幻修行升級故事,以及影視化改編後製作投資龐大,演員都為話題性鮮肉流量。

儘管集合了諸多有利因素,但這些劇的結果卻都不怎麼樂觀。《莽荒紀》被詬病演員年紀過大不符合角色設定,特效雷人遭遇吐槽,豆瓣評分僅有3.1分。而有著大導演小鮮肉加持的《武動乾坤》,儘管分為了上下兩季,但仍逃不過撲街的命運。而《斗破蒼穹》同樣也是不溫不火,豆瓣評分也未達及格。

男頻IP的頻頻失利,似乎與它天然的基因有關。

所謂的男頻IP,即以男性讀者為主要受眾群的小說,類型多以玄幻、魔幻、修仙類型為主。與女頻IP主要以言情撒糖為主的風格不同的是,男性向IP多以一個普通男性視角展開,多講述一個小人物在「異世界」修行打怪升級,結交朋友,逞強除惡守護蒼生,在他們的世界,燃和成長比戀愛和發糖更為重要。

而這類IP在改編成影視劇後,面對觀眾群體,卻仍然是女性為主導的電視劇觀眾群體,而不是男性書粉。對於大部分沒有接觸過這類IP小說的女性觀眾,想要通過電視劇去理解「九州」、「永夜」、「鬥氣」等玄幻世界觀,並不是易事。

以《將夜》為例,在正劇前此番兩分鐘「世界觀」先導片,顯然是為了那些從未看過原著小說的粉絲準備的。但寄希望於兩分鐘的時間就讓這些觀眾理解這個故事的邏輯,仍然有些力不從心。

而在網劇分分鐘棄劇的時代,甜寵虐戀的輕鬆言情劇更容易俘獲女性觀眾的注意力,而這種只有小鮮肉顏值,但劇情複雜世界觀龐大的玄幻劇往往令人望而卻步。

這似乎也註定了為什麼這些動輒投入幾個億的玄幻IP大製作,往往敵不過那些小成本製作,節奏快到飛起,內容簡單粗暴的爽劇,來得更有關注度。

「半壁江山」閱文的前路漫漫

儘管男頻大IP屢戰屢敗,卻仍有源源不斷的同類型IP正在被改編拍攝的路上。由劉昊然主演的九州系列大IP《九州縹緲錄》已拍攝完畢,預計將於明年播出,同是貓膩創作的高人氣小說《慶余年》也已經枕戈待旦。

而這些男頻大IP的背後都有著閱文集團的身影,作為國內網路文學IP的半壁江山,閱文集團旗下擁有多個文學網站,內容覆蓋女頻、男頻等多個方向。

今年8月,閱文集團與新麗傳媒達成全資收購協議,這樁交易最終以155億完成。之所以選擇新麗傳媒也有跡可循,此前雙方合作改編了的《斗破蒼穹》已經播出,而之前也就《慶余年》確立了「五年三季」的開發計劃。與成功推出過《我的前半生》、《如懿傳》的老牌影視公司新麗的合作,這也意味著閱文集團在繼續深耕IP影視化運營。

這樣的決策似乎並不難理解,此前曾有財經媒體公開報道解讀稱,閱文集團今年的付費閱讀用戶同比去年出現了下滑,這對一直依賴在線閱讀收入為主要支柱的閱文集團來說,並不是一個好消息。轉向開發前景更為寬廣的IP版權運營和影視化開發,也似乎成了閱文集團解決問題的必然選擇。

但此前閱文也曾推出過《楚喬傳》、《扶搖》等針對女性觀眾市場的「大女主劇」,成績頗為亮眼。

雖然女性IP以目前的收效反饋來看,更為適合影視化改編,但閱文似乎更為主動地在推動男頻IP的影視化改編。

原因並不難理解,以起點中文網為主力的閱文集團在男頻IP儲備上本就佔有優勢。貓膩、唐家三少、我吃西紅柿等大神級作家的IP版權此前曾屢屢賣出天價,更是彰顯了這類IP在市場上的受寵程度。與小體量的女性IP相比,男頻IP往往擁有宏大的世界觀和更為龐大的小說粉絲基礎,在影視化改編上更具想像空間,更容易得到影視公司青睞,和更大的製作資本投入。

除此之外,這些有著完整虛擬世界觀的IP,更有利於向遊戲、周邊、動漫等領域延伸,更有利於圍繞著IP進行全產業鏈的全方位開發,這對於手握IP版權的閱文集團而言自然更具誘惑力。

萬事俱備,問題似乎只有一個,在這些男頻IP改編成影視劇後,面對影視觀眾,次元的壁壘似乎依然未能被突破。

這也是橫亘在這些動輒破億的玄幻大製作、影視公司、版權開發者面前的一道難題。

這對閱文而言自然也是急需突破的瓶頸,此前收購新麗傳媒時,閱文集團曾在短期內出現了股價不穩市值蒸發近150億港元的陰影仍在,未來它仍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