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精和雞精,因其特別的鮮味,已成為每個家庭及所有餐館不可缺少的菜肴鮮味劑。如果科學的食用味精,雞精,對人體的傷害還不是很大,若不正確的食入,可能會對人體產生各種危害,甚至成為致癌的誘因,先了解一下它們的基本常識。

味精的化學名稱叫谷氨酸鈉,是以糧食為原料,經過發酵後提純的結晶產品,吃適量的味精是有一定的好處,除增加鮮味,促進胃酸分泌,提高食慾外,在胃酸的作用下還會分解為谷氨酸,而谷氨酸是人體需要的營養物質,是合成蛋白質的原料之一。

雞精是一種具有雞肉風味的複合鮮味劑,它的主要成分也是谷氨酸鈉,再加上肌苷酸二鈉,烏苷酸二鈉和雞肉粉而成,雞精中的雞肉粉是用酵母等特殊的發酵工藝,從雞肉,雞骨,雞蛋中提取的汁液,再將這種汁液濃縮加工而成。其鮮味可以是普通味精的20到30倍。

如果味精,雞精使用不當,也會產生不良反應,如果吃得稍多,就會出現口乾,頭痛,乏力,甚至感到噁心,胸悶,四肢麻木,腹脹,嗜睡,肌肉痙攣等一系列不適癥狀。谷氨酸還可以有血液中的鋅結合,生成不能被人體利用的谷氨酸鋅而排出體外,導致人體缺鋅。因此嬰幼兒和正在哺乳期的母親,應該不食或少食味精和雞精,日本研究人員認為,長期過量食用味精,可以導致視網膜變弱,視力下降,甚至失明。

在烹調過程中,由於味精雞精不耐高溫,烹調的溫度若超過130℃,其中的主要成分谷氨酸鈉就會轉變成焦谷氨酸鈉,不但失去原有的鮮味,反而會變成一種致癌物質。所以一般在起鍋前再加入味精或雞精比較合適。每道菜中加雞精或味精,要低於0.5克,以免其中的鈉攝入過多,增加高血壓病,心腦血管疾病的風險。


味精是調味料的一種,主要成分為谷氨酸鈉。味精的主要作用是增加食品的鮮味,在中國菜里用的最多,也可用於湯和調味汁。谷氨酸鈉(C5H8NO4Na)是一種氨基酸的鈉鹽要注意的是如果在100℃以上的高溫中使用味精,經科學家證明,味精在100℃時加熱半小時,只有0.3%的谷氨酸鈉生成焦谷氨酸鈉,對人體影響甚微。(肉類中本來就含有谷氨酸,與菜肴中的鹽相遇加熱後,自然就會生成味精的主要成分——谷氨酸鈉)

而雞精則是在味精的基礎上加入化學調料製成的。由於核苷酸帶有雞肉的鮮味,故稱雞精。雞精的主要成分是味精,其他成分是核苷酸、食鹽、白砂糖、雞肉粉、糊精、香辛料、助鮮劑、香精等,雞精含核苷酸,它的代謝產物就是尿酸,所以有(心臟或者免疫系統疾病或皮膚病,肝病)患者做飯決不能放雞精。

想比較而言雞精的成分更加複雜,不僅有味精也有化工合成的核苷酸和香料,也需要適當添加防腐劑(絕大多數是靠鈉鹽)防腐,食用需要注意的地方更多!

最後,經由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審批合格的人工食品添加劑並不是毒藥,在正常攝入量數十倍範圍內都做過實驗證明無害,嚴格意義上來說其部分有害成分的積累速度遠低於正常人體的代謝速度!所以它們在常規攝入量下都是完全無毒的!


谷氨酸鈉,只要不加熱過度,沒有任何危害。谷氨酸鈉又不是合成的,全部都是純天然的。哪個對身體都沒有任何傷害,谷氨酸鈉對心臟有好處,但是不要過度加熱!過度加熱會變成焦谷氨酸鈉。致癌的。關火放最好!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