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悉尼大學法學院號稱「南半球」最強法學院之一,今天Billable Hours帶你感受一下在這所世界第12名法學院讀JD的真實體驗,並分享學習經驗。

近4年QS法學院排名 - 穩穩的T14

2019年在QS法學院排名上位列第12名

2018年在QS法學院排名上位列第14名。

2017年在QS法學院排名上位列第13名。

2016年在QS法學院排名上位列第11名。

不要拿美國T14的排名問我悉尼大學為什麼不是T14。

QS畢業生僱主歡迎度排名 - 穩穩的T6

找工作是每一位畢業生既興奮又頭疼的事情。悉尼大學的畢業生可是在世界範圍內非常受僱主歡迎。悉尼大學法學院又是悉尼大學的王牌專業,那畢業生的就業能力自然不容小覷。

2019年QS畢業生僱主歡迎度

2018年QS畢業生僱主歡迎度

2017年QS畢業生僱主歡迎度

JD有什麼課程?

貼張JD課程安排,直觀明了。

第三年除了學習Private International Law A以外,還要從上百門選修課中選出7門課來學習(選修課清單太長了,給你們貼了鏈接,感興趣的請走傳送門)。

  • 選修課清單1:

sydney.edu.au/handbooks

  • 選修課清單2:

sydney.edu.au/handbooks

悉大法學院的課程安排在其他普通法系國家得到官方認可。比如:

  • 香港 - 悉大JD畢業申請攻讀香港PCLL課程,一般只需再考4門香港法律課程(conversion exam)就可遞交PCLL申請(相比之下一般英國法律本科畢業生要再考8門香港法律課程才能遞交申請)。
  • 美國 - 悉大JD畢業可以直接申請紐約Bar (NY Bar)的考試。
  • 英國 - 悉大JD畢業可以申請參加QLTS考試。

學習壓力大不大?

可能你對悉尼大學法學院有什麼誤解,要使用問句,畢竟我們是

學習 - 真實體驗與經驗分享

Reading是真的真的多,多到你懷疑人生。引用某JD畢業生的原話:

Reading是真的很多,我試過了,就算每天看書看到凌晨1點第二天6點起來繼續看,也是看不完的。舉個 吧,在正式開學之前,所有JD的同學都要上一門叫Foundation of law的課程,該課程只有3個星期,但光是閱讀材料加起來就有900+頁,而且不光是英文阿,還有法官最喜歡用來裝逼用的拉丁單詞,最簡單且最常見的一個單詞就是bona fide - 真誠的。除了拉丁單詞,法官最喜歡的還有長難句。他們的writing style有兩個目的:一是不可能讓你輕易看懂,二是萬一你看懂了也讓你看的心服口服。有一天上完課,發現明天上課前要看的資料有100多頁,深刻記得老師下課前用迷之語氣對我們說:你們在回家的車上開始做今天的reading都晚了。

沒錯,這們Foundation of Law只是3年JD的第一門開胃菜,如果你來悉大讀JD,多半會是下面這位笑容可掬的Fady大神給你上這門課。

這門課雖然僅僅只有3個星期,但是居然有期中考試和期末考試。

  • 期中考試考選擇題,考的不是「太難」,就是你要把近1000頁的閱讀資料都讀完記住,然後Fady就會從中找出一些知識點考你,考試的內容可能涉及history of law, philosophical questions, Australian legal system, interpretation skills and mechanisms, stare decisis, hierarchy of court system等等。
  • 如果是期中考試還可以靠擲硬幣來懵,那期末考試你連擲硬幣的時間都沒有了。期末考試一般是2個小時開卷,閱讀2-3個長長的你絕對沒看過的真實判決書,讓你回答很多個很多個你都不知道自己寫的對不對的問題。開卷也不能白讓你帶書和準備notes,再給你一個essay題目,可能是critically comment on sth或是critically evaluate sth或是critically discuss sth。而這sth所代指的,就可能是過去3周里老師上課討論的講的,近千頁閱讀材料里的內容等等。

這門課勸退率很高,高到課程結束,開始第一年法律的學習,第一天第一節課你走進大lecture room,發現上個月你心中暗自計劃該如何去撩的很多小哥哥小姐姐不見啦。這些現在離去的多半是自我感覺掛了或者發現讀Law不是自己想要的,太苦太累何必為難自己而自願離開法學院,因為這門課的分數是在第一學期所有課程結束之後才公布。沒錯你沒聽錯,是在第一學期其它3門課程結束之後才公布。這意味著你只有當交了一學期的學費(近10萬軟妹幣),耗費了一學期的時間和頭髮,才能知道自己能不能進入下一學期學習。

而掛科在悉大意味著經濟和時間的巨大損失,因為悉大掛科要重修,僅僅重考不能解決問題。重修意味著你要再交一門課的學費(2萬多軟妹幣)plus你的一學期時間plus再考不過的風險。確實是肉體、靈魂和錢包的三重打擊。

據說,某屆JD第一學期結束之後,走了近1/3的學生。

經驗1:一定要讀判決書

澳洲是普通法系國家,讀法學院繞不開讀厚厚的判決書。粗略統計,每門課有幾百頁甚至上千頁要讀。當然,在真正學習的時候可以有的放矢的閱讀。

  • 根據自己的經驗和老師的講授來判斷哪些需要多讀,重點讀,哪些可以掃著讀或者不讀。
  • 當判決書讀多了,你會發現其實法官寫判決書是有套路的,哪些地方是法官在掉書袋給你梳理某個issue的判決歷史和觀點展示,哪些地方是法官在給你詳細介紹案情,哪些地方是法官在陳述自己的觀點和辯駁別人的觀點,哪些地方是這個判決書的ratio。當你讀多了,自然就有一個本能的反應和判斷。

剛才說的是在一份判決書中如何閱讀做到遊刃有餘,選擇讀哪篇判決書也是個技術活。由於澳洲是普通法,是判例法國家,針對某一issue,茫茫多的判例大致可以分為有約束力的判例,沒有約束力但有說服力的判例和沒有約束力沒有說服力的判例。腦中有這個概念,我們就知道了最應該讀的是有約束力的判例,其次是沒有約束力但有說服力的判例,而沒有約束力沒有說服力的判例如果時間不夠可以選擇不讀。事實上,老師在布置reading list/case list的時候也經常是按照這個標準來區分compulsory reading和further reading。所以那些對於某個Issue現在有約束力的判例一定要仔細閱讀,可以多讀幾遍,領會法官是怎麼進行邏輯推導的,怎麼apply law to facts。一份現在有約束力的判決很可能是推翻之前某個判決,那麼要仔細閱讀兩篇判決書,找出他們之間distinguished facts。因為法律很大程度上是fact決定的,某一個fact有區別,就會導致法官給出的判決不一樣,而這也是如何獲得考試高分的法寶。很多時候,期末考試出題人就會在problem question里的facts安排這些distinguished facts來讓你引用被推翻的判例和有約束力的判例來討論問題。事實上,這些推翻加有約束力的判例就構成了針對某個issue的line of cases,把握這條線可以幫助你更好的記憶law,更好的回答考試題目。

經驗2:Textbook加速學習

閱讀textbook也是一件必不可少的工作。如果說閱讀判例是第一手的資料閱讀工作,有助於訓練自己的法律思維。那麼閱讀教科書,可以幫助你迅速掌握某塊知識,某些知識點以及某些rule和principle。閱讀教科書對於提高分數以個人和同學的經歷來說是非常有幫助的,因為法學院的考試主要是以problem questions的形式出現,在回答這些問題的時候,如果要想得到不錯的分數,你必須先要知道正確的law/principle/rule是什麼,才能知道怎麼應用這些law到具體的problem question的facts上。相比於從判例中自己提取這些最硬核的law,閱讀textbook可以讓你迅速完成這項工作,製作自己的notes。但是,根據經驗,如果要想得到高分textbook就是不夠的了,因為教科書一般只告訴你了主流觀點是什麼,它很少像判例一樣給你完整的reasoning,而且不能完整進行觀點展示,更為重要的是textbook不能像判決書一樣教會你如何把law應用到具體的案例中,所以要是想獲得高分的同學還需要多讀判決書。

教科書也分很多種,盡量可以在開學之初就諮詢一下授課老師和學長學姐,看看有哪些教科書可以選擇。然後建議等開學1-2周,這門課學習了一些內容之後再決定使用哪本教科書,因為這個時候你可以到圖書館或書店認真的讀讀這些可選的教科書,然後挑一本與自己課程安排和內容聯繫最為緊密的一本書。選定了一本教科書,最好可以讓它一直陪伴著你,保持閱讀的連貫性和知識邏輯框架完整。

經驗3:Notes很重要

Notes是法學院學習必不可少的秘籍。準備自己的Notes對於較好地掌握一門課的知識和框架,應對考試是非常重要的。Note的來源主要有:自己製作,學長學姐,專門出售note的網站。建議可以將三者融會貫通,如果學長學姐的note質量很高,在仔細閱讀理解的基礎上還應該根據自己所學將其進行增補和刪減,這是因為每學期學習的內容會有差別,並且法律是在不斷更新的,很可能上半年的法律法規下半年就被修改了或者上個月的判例這個月就被推翻了,並且每學期老師的授課重點也會有所不同。這樣自己重新整理的好處是在這個過程中自己可以是真正把全部知識複習一遍。並且由於根據自己熟悉的邏輯框架、語言風格和排版風格組織的note,這樣在使用note的時候也會有撲面而來的親切之感,自然可以幫助你提分不少。網上售賣的Notes一般質量參差不齊,價格也是不菲,小夥伴可以考慮團購購買,多買幾份不一樣的,交叉閱讀,按照上面說的自己根據實際所學整理出自己的一份Note。

對於開卷和閉卷的Note應該在準備的過程中有所區分和使用不同的策略。對於閉卷的考試,notes的使用場景是在考試前自己複習記憶知識的時候,所以notes推薦短小精悍,抓住主要的內容和精髓,並且最好是在notes上就把考場上需要寫的話先準備好,這樣可以極大地減少複習的工作量和記憶的負擔。如果是開卷的考試,notes有兩種流派。

  • "全真派「 - 此派的策略是把所有知識點,重要的閱讀資料,相關的判例的主要事實,邏輯推導和結論等其他內容一併放到note上,做成一本厚厚的,集課程內容於一身的寶典。
  • 「小抄派」 - 這個流派的note比閉卷的note內容要更加詳實和全面,但是不如全真派的note。這個流派的note力求把開卷當成閉卷,在考試前就把要寫在卷子上的語言和內容都準備好,考試現場就是抄抄抄。兩種流派各有優劣,身邊都有很多案例證明都可以取得好的分數,所以你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和複習時間來決定製作哪種notes,帶著哪種note去考試。

經驗4: 上課去不去?

因為悉大法學院很多課程大到lecture小到seminar是有官方課程錄音的,所以有些人就選擇不去上課,自己在家聽錄音學習。這種做法好處是可以按照自己的節奏來學習,聽不懂或者沒聽清楚可以拖拽播放器進度條來重新聽,保證聽清老師上課說的每一個字,尤其是對於非英語母語的學生來說這是一個好方法。同時由於省下了不去上課的時間,可以省下時間多聽幾遍錄音。不好的地方也是非常明顯,聽錄音和聽老師現場授課的感覺是不一樣的,比如老師的風采你就沒法感受。所以在這裡還是推薦大家即使某門課程有錄音也應該認真去上課。上完課回來可以再花時間聽錄音,自學。而且經驗是自己上課聽一遍現場版,再回來聽錄音版,其實效率會增加不少,而且記憶會更深刻。

上課也要多思考,跟著老師和同學討論問題,敢於張口說話。其實很多時候,母語英語的學生只是比非母語英語學生語言更勝一籌,說的更加流利,但是內容和質量不一定好。老師欣賞的不是機關炮一樣說個不停,說不出個所以然,把別人的說話發言的時間都佔用了,而是鼓勵每個人都參與進來,說的言之有物的同學。並且根據我的觀察,老師對於非母語英語的學生髮言會非常鼓勵,常常流露出慈愛的目光和欣喜之色。

在《在世界第12名法學院讀JD-下篇》中,我們將介紹悉大法學院的豐富社交活動和畢業生就業去向/案例,敬請期待!

掃描下方二維碼關注」Billable Hours", 獲得更多實用的律界資訊,了解頂尖英美外所。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