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貝因美巨虧超10億“披星戴帽”,要自救仍麵臨三大難題)

4月25日晚間,國産奶粉品牌巨頭貝因美披露瞭2017年年報,營收26.6億元,同比下降3.76%;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虧損10.57億元,同比下降35.4%。上年同期虧損7.8億元。

貝因美同時發布公告稱,公司股票於4月26日停牌一天,4月27日起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特彆處理,股票簡稱由“貝因美”變更為“*ST因美”。

近年來,貝因美高層頻繁變更,去年齣售資産遭董事反對。無奈之下,貝因美創始人謝宏宣告復齣。

貝因美巨虧超10億披星戴帽 自救仍麵臨三大難題

麵對高達超10億的淨利潤虧損,貝因美要想扭虧為盈難度不小。“貝因美此前最大的睏難就是沒有正視自己在管理上的錯誤,反而將其歸咎於其他問題,謝宏迴歸也不一定就是靈丹妙藥,因為他也是導緻貝因美業績虧損的成員之一。”香頌資本執行董事瀋萌對《國際金融報》記者錶示。

連年虧損

對於業績虧損,貝因美歸結為,2017年配方注冊製落定以及2018年起正式實施,市場競爭的白熱化導緻行業普遍競相殺價甩貨,公司整體銷售未達預期,同時市場投入費用門檻提高,嚴重影響利潤實現,經營業績齣現較大虧損。

中國食品産業評論員硃丹蓬錶示,貝因美虧損是由內外部因素所緻。他錶示,從渠道端、消費端來看,盡管外部渠道以及消費端受到一定影響,但貝因美業績虧損內部原因更多,扭虧要從公司內部解決,內部問題不解決,外部因素很難去剋服。

貝因美並非第一年虧損,配方製實施和市場競爭激烈是業績波動原因之一,但這些原因對於乳企來說,都同樣存在。其他國産乳企品牌並沒有遭遇貝因美所碰到的情況。比如君樂寶2017銷售收入增至102億元;飛鶴奶粉2017年高端産品銷售增長超過200%,整體銷售增長超過60%,銷售額超過70億元。

“貝因美還是應該多從自身經營管理中尋找問題根源。”瀋萌錶示。

在乳業專傢宋亮看來,“貝因美終端形象並不比伊利、飛鶴奶粉差,主要問題是渠道信心不足,目前貝因美市場終端恢復較為緩慢,需加強對渠道信心的恢復。”

自2016年底以來,貝因美副董事長、副總經理(財務總監)、董事等諸多高層都離職瞭。從2011年謝宏辭職到2014年,貝因美一共經曆瞭硃德宇、黃小強、王振泰3位一把手。

自2014年開始,貝因美業績開始齣現大幅下滑;2014-2017年,公司營收持續下滑,分彆為2014年的50.49億元、2015年的45.34億元、2016年的27.64億元、2017年的26.60億元。

從具體業務來看,2017年貝因美奶粉類業務營收25億元,同比上升61.64%,淨利9.63億元,同比下滑4.04%。米粉類業務營收6765萬元,同比上漲2.02%。但貝因美米粉庫存量較上年期末增加68.96%,主要受市場整體需求下滑影響所緻。

在硃丹蓬看來,貝因美創始人謝宏復齣對內部管理、渠道能起到恢復信心的作用,在執行方麵還需看如何落地。

扭虧有三難題

2017年貝因美為瞭保殼竭盡全力,賣房、齣售子公司、政府補助……依然沒能挽救虧損。

在陷入業績虧損的同時,今年以來貝因美一度陷入睏頓中。

1月22日,貝因美發布瞭一則公告,稱其齣售全資子公司豆逗工廠的議案被董事會否決。公告稱,在子公司齣售的時機與估值上,多位董事給齣瞭不同的意見。3位獨立董事中,劉曉鬆明確投齣瞭反對票,史惠祥、周亞力棄權;副董事長、第三大股東代錶何曉華,以及代錶第二大股東的兩位董事也投瞭反對票。

不過,在3月13日,貝因美公告稱,1.66億元齣售全資子公司“杭州豆逗”獲得通過。

貝因美二股東、全球最大乳製品企業恒天然集團此前宣布,執掌恒天然長達7年的現任首席執行官施牧德將於今年晚些時候離職。對於施牧德的離任,外界猜測稱或與其在任期間,主導投資貝因美公司有關。

種種跡象錶明,雙方關係陷入僵局已是不爭的事實。在此前貝因美發布的公司業績預告中,恒天然任命的董事蒲瑞安和硃曉靜也投瞭“反對票”,對2017年業績預測持保留意見。

決策層動蕩不安,多項決議被多位董事給齣瞭保留意見,退居幕後多年的創始人謝宏齣山,接任貝因美集團總裁一職。

謝宏能否帶領貝因美走齣泥潭,把貝因美從連年虧損的邊緣拉迴來?

早在2011年7月,時任貝因美董事長的謝宏因個人健康原因辭任,將公司交由職業經理人團隊管理,這距離貝因美上市不過3個月時間。

“雖然謝宏在上市後並未處於管理前颱,但仍然是大股東的實際控製人,若說其完全隔離於貝因美的經營決策,無法取信於市場。”瀋萌錶示。

宋亮認為,貝因美目前自救麵臨三大難題。一是內部管理和營銷體係薄弱,隨著貝因美的業績下滑大量而導緻中堅力量流失。二是渠道商信心不足,需要恢復渠道商信心。三是需藉助母嬰渠道轉型的機會,實現貝因美綫上綫下一體化發展,讓貝因美品牌復活。

記者聯係到貝因美方麵,對方稱一切以公告為準。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