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瑞華 - 文化與經濟

 

經濟學家ask公私領域的分界(P&S history 文章?)

人們對於經濟活動公私領域的分野,來自於文學」而非經濟學。

 

價值v.s.價格 (h.w.找出個人的珍藏並為其定價)

市場的價格是由個人價值的判斷所造成的結果,而非個人價值的來源。

沒有價格之前先決定價值→新創產品

(經濟學尚未提供這方面的思想因為不確定而未寫進教課書中)

Richard Caves產業價值鏈(生產過程的程序決定價值)

生產能創造物品而價值由我們所定義該如何定義價值?

 

 

經濟學:研究該如何選擇(choice)資源有限慾望無窮下,理性(rational)的人做出的抉擇。

 

對於經濟名詞的解釋,為什麼如同書上記載的而沒有其他抽象的可能?

稀少性(scarcity):是相對的概念水與鑽石的矛盾什麼樣的狀態才是稀少?

理性(rational:經濟學中最重要的前提,為什麼一定要理性?

柏拉圖最適(Pareto efficiency):在整體社會選擇的最終結果之下,是有效率的。

定義:不增加一個人的效用(utility)而去減少另一個人的效用

反義:inefficiency(不夠效率):增加一個人的效用而不影響其他人的效用。簡言之,浪費(不知在何處發生)。

 

代價

1.cost成本(有生產活動而獲得產品)(生產者)

2.price價格(無生產活動而獲得產品)(消費者)

 

生產與交換

用來解決經濟問題(scarcity)

 

價值與規範

價值的創造過程必須直接的面對價值,而非判斷產品數量多寡。

經濟學為了避免價值的判斷,而創造了效用函數U(X1,X2,X3,….,Xn),其中x為影響效用的因素,我們注重的是效用函數裡面的因素

2.png

涉及價值的判斷邊際替代率(MRTS12)=MU1/MU2

經濟學面對價值的判斷並非好壞而是與數量有關。

因為經濟學判斷的是整個社會,而非個人。

經濟學並非討論效用是什麼,而是討論什麼會影響效用。

 

現實社會中,影響選擇的代價為成本(進貨價格)

經濟學前提假設:所有可以解決經濟問題,實現消費目標的項目皆可從市場上得到。

若市場上價格分歧很嚴重,此時我們面對的代價(Pi)不只是商品的價格,還包含搜尋成本。

 

外部性(Extanality):假設社會中有兩個人皆做出理性選擇然而最終結果並非最適選擇因為B做的選擇會影響A的效用。

1.png

透過主觀的認知,會影響價格的判斷:資訊(information)、人際的互動(social interaction)、制度的規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