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新辦昨日(26日)召開的新聞發佈會上,中國高鐵控制技術領軍人物之一、中國工程院院士丁榮軍透露了一個大消息——

400公里時速的變軌距列車正在開發、600公里時速的下一代磁浮列車也在進行研究!

“未來高鐵”暢想圖

高鐵肇始於日本、發展於歐洲、格局大變於中國。如今,中國高鐵實現由“追趕者”到“引領者”的角色轉換,成爲了中國發展的“加速器”。在丁榮軍的描述中,我們看到了一幅“未來高鐵”暢想圖。

人均能耗比“和諧號”降低17%、84%的技術標準按照中國標準生產、1000多項發明專利構成技術體系……丁榮軍介紹,目前我國在高鐵領域的研究正駛入創新的“無人區”。

“現在大家坐上‘復興號’,不僅更寬敞明亮舒適、速度更快,在車上打電話的信號也更好了,這些都是能感受到的變化。”丁榮軍說,“我們正在研究怎麼接入媒體,讓視頻也能到車上去。未來大家坐上高鐵,希望能像在家庭影院一樣,窗口都變成電子屏幕,大家一上去之後就忘記旅途的疲勞。”

當中國高鐵遇見“人工智能”,科技感十足的智能高鐵正加速駛來。“我們由原來跟隨到現在並跑,不久的將來肯定可以引領。”丁榮軍表示,永磁驅動系統已經裝車、正在考覈,未來還將在自動駕駛和無人駕駛等技術領域發力。

我國在多領域成全球創新引領者

飛速發展的高鐵技術是近年來我國科技創新取得一系列斐然成果的縮影,也是我國“集中力量辦大事”的體現。

同樣是在昨天的發佈會上,科技部部長萬鋼表示,黨的十八大以來,科技創新實現了歷史性、整體性、格局性的重大變化,我國已成爲一個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大國。我國科技創新水平加速邁向國際第一方陣,進入了“三跑並存、領跑並跑日益增多”的歷史性新階段。以蛟龍、天眼、悟空、墨子、慧眼等爲代表的重大創新成果相繼問世,基礎研究的國際影響力大幅提升,在若干領域開始成爲全球的創新引領者。

數據顯示,2017年,全社會R&D(研究與試驗發展)支出預計達到1.76萬億元,比2012年增長70.9%,企業投入比例多年來一直超過75%。國際論文總量和被引用量居世界第二位,發明專利申請量、授權量都居世界前列。研發人員全時當量人數居世界第一位,科技進步貢獻率從2012年的52.2%升至57.5%。國家創新能力排名從2012年的世界第20位升至第17位。

萬鋼表示,我國科技創新有力支撐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民生改善,實現了全面融入、主動引領經濟社會發展的歷史性跨越。比如,可再生能源的裝機量、發電量居世界第一,電動汽車、新能源汽車的產銷量和保有量均佔全世界50%以上;再如,人工智能、大數據、雲計算等引領數字經濟、平臺經濟、共享經濟快速發展,有力地帶動了經濟轉型升級和新動能成長。

此外,我國科技體制改革向系統縱深推進,科技管理格局實現了從研發管理向創新服務的歷史性轉變。企業創新主體地位進一步增強,全社會研發投入、研究人員、發明專利佔比均超過7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