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太陽又掉線了

《流浪地球2:小行星撞地球》劇本

我叫劉星,出生在2077年,按照現在的說法,是後太陽時代的人。

的確,我從出生起就沒見過太陽。「白天」、「黑夜」對於我來說,完全是歷史辭彙。聽爸爸說,太陽是在我出生的前一年正式爆炸的,氦元素的巨變在很短的時間內傳遍整個太陽內部,一瞬間,水星、金星和火星都被迅速氣化了。月球也是一樣,這顆伴隨地球上億年的衛星,終於也和太陽一樣同歸於盡。

而此時的地球,已經脫離軌道三十多年,全功率開動地球發動機,使地球加速到逃逸速度,飛出太陽系。

據說在太陽爆炸的當天,地球上的所有地下城都直播了整個過程。無數人落下了眼淚,甚至有的人選擇在當時已經距離太陽30億公里的地球上自殺,彷彿失去太陽就失去了自己信仰。不過,爸爸說他十分敬佩這些人,因為這五十多年來,地球上擁有信仰的人已經越來越少。

人們剛開始建設地下城的時候,還是設有電影院、圖書館以及各種宗教的教堂的,但是隨著地下城的逐漸發展與自然資源的逐漸減少。人們越來越趨於功利化。外加聯合政府的強制干預,所有的與藝術、哲學相關的建築物,都被改成了學校和醫院,至少官方層面上是這麼說的。其實,越來越多的只是工廠與科研機構。

並且,從我上學的十年前開始,所有地下城的學校教育,都開始只教授理工科,很多學校甚至停止了語文、英語、音樂、美術、地理、歷史等課程。當然,唯獨政治還是要學的,通過政治課,我們堅信聯合政府會通過「流浪地球」計劃,把地球帶到一個新的家園環境中去,延續人類文明,從而實現人類社會的偉大復興。

儘管如此,仍然有人在堅持從事藝術與哲學。我的同學小柯就是其中一位,小柯說他的爸爸認為,如果人類在這一時間段,丟棄了自己引以為傲的藝術與哲學,那也就丟掉了人類最重要的人性。即使幾千年後我們最終活到了最後,到那時再打開幾千年前存下的經典電影與世界名畫,我們還會欣賞嗎?

小柯說他最喜歡看VR電影,由於全球影院數量的急劇減少,目前全世界僅存的幾家電影公司,已經只能拍攝小成本的網路VR電影,現如今,騰訊已經成為了全球最大的VR網路電影供應商,排在迪士尼和網飛之前。

但的確,這是人類最忙的時代。每個人都有一份工作,換取的只是一份口糧,然後繼續住在政府統一搭建的膠囊旅館中。隨著地下城資源與住地面積以及公共資源的緊缺,所有人的生育都被嚴格控制。如果想要生育,必須得獲得聯合政府計劃生育委員會的審查通過,才能獲得每年抽籤生孩子的機會。

即使是像我爸這樣,有著北京市終身榮譽市民稱號,也只有到了40多歲,才抓到了生孩子的簽,最終才有了我。

對了,我爸叫劉啟,他目前已經60多歲了,是拯救地球英雄劉培強的兒子。

隨著高等學府的相繼關門,現如今人類的高等教育入學率下降到了不到1%,他們都是成績特別突出的尖子生。而大多數人,都在高中畢業後被送往職業學校,學習發動機的基本維護、維修、運營常識,成為一名普通的發動機工作人員。

的確,全球有100萬座發動機,每座發動機日常都需要1萬多人的基本工作人員,而赤道轉向發動機則需要5萬人的規模。全球35億人,僅僅在發動機上,就付諸了10%的人力。

而我在高中畢業後,成為了一名軍人。由於不錯的出身以及遺傳的高超駕駛技術,已經升職到了少校軍銜。

在前太陽時代,軍人的職責就是保家衛國,抵抗外族入侵。但是隨著99%的人類都搬入地下城,聯合政府的成立,人類也就隨即共享了所有的軍事技術。

對於已經內鬥長達上千年的人類來說,一致對外的決定,尤為不易。

但是外又是誰呢?這又不是《獨立日》,沒有強大的外星人侵略。

於是,軍隊被大量裁軍。大部分軍隊都被改編成了赤道轉向發動機的工作人員。但是地球仍需要小部分的常備軍來應對不時之需。

只不過,絕大部分情況,我們要面對的仍然是自己人。不少城市有時候會發生暴亂:有些不同意「流浪地球」計劃的人會結合成立叛軍佔領市政府,並向聯合政府抗議。但是他們終究是小打小鬧,幾天後就會被軍隊鎮壓下去。因為每個城市被限定在50萬人口以內,城市之間的人口流通又被嚴格限制,反抗軍們註定無法統一聯合戰線。

說迴流浪地球計劃,雖然按照地球科學家最初的演算,預計要500年才能最終逃離太陽系,進入太陽系外尋找半人馬星系。但是經過全球1%科學家們在太空站科學站的不懈努力,終於鑽研出了最新的發動機技術以及硅聚變2.0技術。隨著地球上的科技也在不斷的進步,在點燃木星後的十年內,地球已經更新換代了全部的發動機,地球的速度也達到了光速的百分之五,這個將計劃逃離太陽系的時間,縮減了90%以上。

這一天,是穿越海王星最後的一天。今晚過後,地球將正式進入流浪時代。擺脫了海王星這個大冰球。然而,在太空站上的檢測員突然發現,海王星背後,數以萬計的小行星正在朝地球襲來。

地球上的人類這時候才反應過來。我們軍方迅速討論出兩種解決辦法,一是需要用武器炸毀這些向地球襲來的小行星。第二種方法,就是改變地球航向,避開這些行星。後來發現,行星帶只要三天就會撞擊地球,這時候改變地球的航向已經根本來不及了,當時設計流浪地球時,就只是在北半球和赤道安裝了發動機。要在幾天之內改變航向是不可能的任務。

所以,最終只剩下了用導彈擊毀小行星帶這一種辦法了。雖然地球上已經長達五十年沒有再研究導彈軍事技術,但是通過歷史資料顯示,運用庫存在地底10%的戰略導彈,就可以徹底在大氣層外,擊碎這些撞擊地球的隕石。

然而,在我們準備下命令發射全部導彈攻擊隕石的一瞬間,所有發射器的攻擊命令被叫停了。系統顯示:MOSS不同意發射,如果發射,會造成地球的毀滅。

作為聯合政府輪值主席國,北京目前是聯合政府軍隊的臨時總指揮基地。

然而目前,軍事基地中的所有對外命令,都已經被MOSS鎖死。就在我們都以為MOSS已經被所謂的人工智慧替代,準備放棄地球,繼續保住空間站中的人類火種繼續航行時。終於從空間站傳來了一位法國科學家的聲音。

他向我們坦誠,放棄攻擊隕石,是在太空站上所有科學家們一致研究後的成果。

「可是他們的家就在地球上,就這麼等待被毀滅嗎?」我大聲的向他質問道。

原來,雖然地球的科學技術在不斷的進步,但是地球的資源總量是有限的。目前地球上的煤、石油、天然氣能源基本已經被消耗殆盡,只剩下我們賴以生存的石頭。按照目前的燃燒與逃離速度,地球上的石頭,只夠人類使用200年。200年後,地球將會變成一座水球。但是地球是需要近千年才能到達半人馬星系的新家園。哪怕未來技術提升了,使速度提升,所需的能源也會更多。

但是突然,科學家們通過對這一行星帶隕石進行了採樣分析,發現這一太陽系外的隕石,並不是簡單的石頭,而是一種類似釩金屬的稀有能源,具有比石頭、甚至石油更高的使用價值,如果加以有效利用。足夠讓地球繼續使用上千年。可見,讓隕石撞擊地球,獲取隕石資源,似乎是唯一的對於地球未來的好處。

根據數據演算,這些小行星帶如果撞擊地球,並不會導致地球太大的航向轉變或者導致地球毀滅。雖然至少會摧毀上千座地下城,造成上億人的死亡。但是沒有被殃及的人類,會繼續存活,並且擁有了更大存活的機會——他們可以通過回收這種隕石,達到能源的利用最大化。並且,人口的減少,對於目前各種食物、資源都已經極度匱乏的地球來說,也是解決了燃眉之急。

並且,科學家們向我們保證,通過計算,北京並不在此次被隕石擊中的範圍之內。軍部的所有人都可以放心。

可是,良心並不能容許我這麼做。最終,我在李一一大叔的幫助下,成功破解了MOSS的技術封鎖。按下了發射全部導彈的按鈕,擊毀了全部的隕石。

而我,也踏上了飛船,與我爸劉啟、姑姑韓朵朵、李一一大叔、小柯等人組成了新的團隊,一同飛向行星帶駛來的方向。既然這種隕石是一種高效的能源,我們就去自己發掘,自己尋找。犧牲無辜民眾換取地球的事情,也是只有人工智慧能做出的事情。

我們能成功嗎?踏進了太空休眠艙前,我問爸爸。

「地球,值得更好的結局。但是首先,我們得配當更好的人類。」

「本故事純屬虛構,如有雷同純屬巧合,請勿跨省!敬請期待《流浪地球3:尋找新家園》」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