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年,國產動畫電影颳起了一陣「大」字風。

從15年的《大聖歸來》開始,之後的《大魚海棠》到去年的《大護法》,國產成人向動畫巧合的通過「大字系」闖出了自己的一番小天地。

而在今年,又有一部「大」字系列的國產成人動畫上映。

相比前三部,這部國產動畫的畫風更加粗放,內容甚至更加少兒不宜

它就是——

大世界 Have a Nice Day

《大世界》原名《好極了》,電影上映之前便已備受影迷期待。

早在2017年初,電影便入圍了柏林電影節的主競賽單元,成為第一部在三大電影節(戛納、威尼斯、柏林)主競賽單元亮相的華語動畫長片。

也是繼宮崎駿《千與千尋》之後,21世紀第二次有亞洲動畫電影入圍柏林電影節主競賽單元。

導演劉健,就這樣憑藉一人之力改寫了中國電影史。

柏林之後,電影又入圍被譽為「世界動畫最高榮譽"的法國昂西動畫電影節競賽單元。

結果卻在賽前被中國官方要求退賽,理由是未獲得出口許可。

幾經波折之後,電影終於在去年的第54屆臺灣電影金馬獎上最終拿下了最佳動畫長片的殊榮。

然而即使有著國內外重量級獎項加持,但電影上映之後的票房卻依然慘淡。

單日排片不足2%,截止目前票房只有兩百多萬

評分方面更是不樂觀,豆瓣評分只有7.2分,相比之前打《大護法》的7.8的評分分要低出不少。

要說這部電影,就得先說說它的幕後創作者導演劉健。

在成為一名動畫導演之前,劉健一直有一個藝術家的身份。

國畫專業出身的他,投身動畫行業純粹是半路出家。

劉健第一次接觸電影還是在2001年,當時是為馮小剛的賀歲電影《大腕》製作了一段過場動畫。

但一直到2007年,他才開始真正成為一名專職動畫導演。

劉健的創作方式和別的動畫導演完全不同,他習慣單打獨鬥——

處女作《刺痛我》前後耗時三年,他獨力完成了影片的導演、劇本、原畫到動畫各個環節的創作。

這部電影雖然沒有在電影院上映,但是,卻讓劉健在動畫界聲名大噪。

並作為中國第一部獨立動畫電影,在國際上入圍了15個電影節,並最終斬獲了12個大獎。

《刺痛我》之後,劉健繼續追尋著一個人的動畫電影夢。《大世界》作為劉健的第二部動畫長片,同樣花費了他3年的時間。

從編劇到分鏡圖,從動畫製作到剪輯,劉健再一次幾乎一個人包攬全部的工作。

牛逼不牛逼?

不僅一個人畫完了整部電影,還親自為電影中的三個角色擔任配音甚至還為電影寫了一首主題曲。

相較於不算成熟的處女作《刺痛我》,劉健的第二部作品創作野心要更大。

《大世界》在故事上選擇的是國產動畫電影比較少見的現實題材動畫,畫風粗糙偏重寫實,但在風格上卻略帶荒誕戲謔的超現實主義感。

電影的劇情並不複雜,一句話概括下來就是:

一百萬元引發的血案。

故事背景與前作《刺痛我》一樣,也被設置在了南京,這個劉健最熟悉的城市。同樣也是發生在城市邊緣的故事。

電影開始於一場搶劫案。

工地司機小張,為了帶整容失敗的女友燕子去韓國重新整容,一時衝動之下搶了工程款100萬。

然而卻沒想到風聲走漏,這場搶劫案引發了連鎖效應。

在小張逃離的過程中,幾股勢力紛紛對小張展開追逐。

地產大佬劉叔殺手瘦皮民間科學家黃眼、夢想去香格里拉的殺馬特情侶……

原本沒有關係的他們,命運產生了交集。

在一番陰差陽錯、啼笑皆非的交手之後,他們迎來了意想不到的結局。

最終在春夏之交的一場暴雨中,一切都灰飛煙滅。

導演劉健用獨特的畫風和多線式敘事手法描繪了發生在一天之內的黑色幽默故事,讓本來並不複雜的一件件小案環環相扣,最終變成一件大案。

從故事結構上來說,導演劉健應該是好萊塢的昆汀·塔倫蒂諾或是蓋·裏奇的粉絲,所以影片在敘事節奏上是非常緊湊的。

短短70分鐘的故事,被導演劉健講得懸念和意外叢生,讓觀眾拍案叫絕。

正如美國著名電影媒體IndieWire評價得那樣——

如果昆汀拍動畫片的話,大概就是這樣吧!

不僅如此,《大世界》試圖帶給觀眾的是一種從未有過的國產動畫體驗。

劉健筆下的動畫人物,沒有尋常動畫角色的浪漫可愛,角色線條簡單,畫風生猛卻極其寫實。

黑色幽默加上荒誕、犯罪的元素,同時聚焦低端邊緣人羣,展開對人性和慾望的思考。

電影從第一幕開始,用異常寫實的畫風為觀眾還原了中國現代化城市的另一個角落:

城鄉結合部。

煙塵四起的工地,空曠的道路與破敗的樓房,隱匿在街邊的蝸居平房、網吧、小旅館等,構成了導演劉健眼中的底層浮世繪。

無數的細節告訴我們——

這就是一個真實的世界。

在這裡生活著的都是小人物,可他們內心嚮往追求的卻是遍佈浮華的大世界。

影片的英文名是Have a Nice Day,整部電影的故事都發生在一個晝夜之間。

司機小張搶劫的目的只是為了能早點和女友完婚,殺手痩皮走上亡命之路是為了供養孩子去美國讀書,撞球攤上小情侶整天做著去香格里拉的白日夢……

就連混跡於網吧裏的兩個醉酒大學生,也口口聲聲的喊著要創業,可惜沒有錢。

這些形形色色的小人物的背後,代表的是——

那些回不去家鄉但是又進不去城市的邊緣人羣。

每個人都想改變命運,但對於大多數底層人羣來說,限制他們命運的枷鎖,只有一個:

金錢。

雖然題材稍顯壓抑,但導演劉健卻時不時得為電影注入了一些黑色幽默的元素。

比如:

電影中展現角色遐想的時候,就直接插入了一段有關香格里拉的MV。

強烈的色彩與略帶鬼畜的畫風,搭配上八十年代的復古節奏音樂,彷彿導演故意給觀眾開得玩笑。

最令婊姐印象深刻的一段臺詞,是電影中間工地保安和朋友喝酒時的關於自由的一段討論,看似荒謬卻透著深深的無力感。

第一等自由是菜市場自由,可以在菜市場胡買;第二等是超市自由,在超市胡買;第三等是網購自由,清空購物車。

但無論你是實現了「菜市場自由」、「超市自由」還是「網購自由」,都不如「知足常樂的自由」。

主角小張身上的道德困境,其實代表了很多和小張一樣處於困境中的某類年輕人。

一邊是希望你儘快結婚生子的母親,一邊是整容失敗急需錢的女友,當100萬元觸手可及,如果你是小張又會如何抉擇?

這大概是每一個人會深思的問題,所以這部電影本質上是一部講述人性與選擇的電影。

導演劉健始終在以一個「現實人」的角度審視世界,進而用手中的畫筆去還原自己在現實中觀察到的種種扭曲的想像。

就像電影的開篇一樣,引用託爾斯泰《復活》中的句子:

儘管好幾十萬人聚居在一小塊地方,竭力把土地糟蹋得面目全非,儘管他們肆意把石頭砸進地裏,不讓花草樹木生長。儘管他們除盡剛出土的小草,把煤炭和石油燒得煙霧騰騰,儘管他們濫伐樹木,驅逐鳥獸,在城市裡,春天畢竟還是春天。

這段話點明瞭影片的主題——

在這座城市裡,無論發生了什麼,都會被吞噬,最終消失無蹤。

可能一場大雨之後,一切又會恢復原來一樣的模樣。

如此周而復始,儼然成為很多三四線城市的小鎮青年們的人生寫照。

從這個角度來說,《大世界》的荒誕恰恰源自於它骨子裡的寫實和批判。

但也並不意味著這是一部完美的電影——

《大世界》有著強烈的導演個人美學風格,但這種風格化的藝術表達無疑為影片設立了一定門檻。

另一方面,影片最大的問題還是製作層面的捉襟見肘

儘管婊姐被導演劉健一個人創作完成整部電影的精神所感動,但必須承認影片作為一部院線動畫電影,顯然技術水準不夠達標。

尤其是作為一個動畫電影,整部電影就幾乎沒有動畫(沒有動態畫面效果)。

受限於成本,導致全片都是大量的靜幀動畫畫面充斥著電影。

畫面在很多時候只是不停的維持著主要人物的眼睛和嘴巴的動態效果,以至於全片看下來都像是一部很廉價的PPT。

此外,還有令人齣戲的配音

電影中的配音都並非由專業配音演員完成,並不專業,很多時候都像是毫無感情的念對白,齣戲感相當強。

總體而言,《大世界》是一部瑕不掩瑜的作品。

它在有限的成本內完成了國產動畫的另類嘗試,也許註定難以為大眾所接受,但在拓展成人動畫電影類型方面,無疑有著「里程碑」式的意義

婊姐打分三星半7分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