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位媽媽留言問我,說「我們家爺爺奶奶特別喜歡用玩具獎勵孩子,吃個飯獎勵一根棒棒糖,上一天幼兒園獎勵一輛小汽車。現在孩子變得很貪心,做什麼都要講條件,條件低了還不行,這可怎麼辦呀?」

這位媽媽問的問題特別典型。小樣媽身邊就有不少父母,對獎勵這種方法是又愛又恨。

愛它是因為這個辦法剛用的時候真的特別有效。一個總是不肯好好吃飯的孩子,只要用糖果誘惑一下,就能立刻吃得又快又好,真是超省事呢。

說恨它,是因為很多爸爸媽媽已經體驗到了獎勵的副作用。

經常用獎勵這一招,孩子會變得特別勢利,做什麼事都要談條件。明明吃飯、上學、寫作業都是他自己的事,怎麼還要我們求著他做呢?

其實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獎勵確實是有效的。只是很多人不清楚獎勵背後的機制,用的方法不對,所以才會出現孩子做事沒動力,越來越貪心的情況。

今天,小樣媽就來和大家聊一聊獎勵背後的秘密,分享幾個真正能激發孩子內部動機的獎勵辦法。

為什麼獎勵會讓孩子變貪心?

在回答這個問題前,先請媽媽們想像一下。你在家辛苦帶了一天孩子,還要買菜做飯。好不容易老公下班回來,你想坐下來和他聊聊,說說今天都做了哪些事。

結果你正說到一半呢,老公卻掏出錢包,拿出一百塊遞給你說,「老婆辛苦了,這是獎勵給你的。」然後就走開去做別的事了。

我相信這個時候,你不會為這一百塊錢開心,而是會生氣地對他說,「我對這個家的付出,對你的心意難道就只值這一百塊錢嗎?」

這其實就是心理學裡著名的「德西效應」。

我們人在做事情的時候,會受到兩種動機的影響。一種是內部動機,也就是我們自願去做一件事。比如孩子玩遊戲就是因為喜歡、感興趣,不用別人要求,他也會主動地去玩。

還有一種動機叫做外部動機,就是由外界的獎勵、懲罰來驅使我們做一件事。比如我們給孩子一塊糖,讓他去刷牙,這時孩子就是受糖的驅動去做事的。

我們當然希望孩子能受內部動機的影響,主動地刷牙、睡覺、寫作業。可是「德西效應」告訴我們,內部動機和外部動機是不兼容的。外部動機常常會取代內部動機,讓人失去做事的主動性。

就像我們做家務,老公獎勵100塊的這個例子。原本我們是心甘情願付出的,因為我們愛孩子,愛老公,我們想要的不過是你能看到我的付出,給我一個肯定而已。

但當老公掏出這100塊錢時,我們就會不自覺地去衡量我們的付出和這100塊錢是否匹配。如果我們認為自己的付出遠遠超過100元,就會很生氣,因為我們被低估了。

但如果老公給的是1萬元呢?我們會有一點賺到的感覺對不對?

可是很遺憾,這種賺到的感覺是不會持久的,我們會很快適應它,然後又萌生出被低估的感覺。只有老公不斷地提高報酬,我們才能維持做事的動力。

同樣的道理,當我們用物質去獎勵孩子時,一方面會剝奪他做事原本的樂趣,另一方面,還會讓孩子變得貪心,越來越沒有努力的動力。

看到這裡你一定想問,不是說獎勵有效果嗎?不能給物質獎勵,那要給什麼獎勵呢?

下面小樣媽就用心理學的理論,給大家出幾個點子,讓孩子主動、自願地去做事。

01 真正有效的獎勵不用花錢

前面提到過,物質獎勵會削弱孩子做事的內部動機,所以我們盡量不要用零食、玩具、錢這些物質的東西去獎勵孩子。

這些花錢就能買到的東西雖然獎勵起來很方便,但也正因為方便,所以在孩子心裡沒什麼價值,很快就會厭倦。

真正有用的獎勵,其實是那些花錢也買不到的精神獎勵。

對於年齡比較小的孩子,精神獎勵可以是一個微笑,一個大大的擁抱,一個肯定的眼神,一句鼓勵的話。

比如孩子今天刷牙很配合,我們不要簡單地誇一句「你真棒」,這樣的話孩子多聽幾遍就免疫了。

我們可以發自內心地肯定他,「媽媽好開心,你今天刷牙很積極哦。我們來照個鏡子,看看你的牙多白,多閃亮。」

這樣走心地稱讚一下,他明天就會很有動力繼續刷牙了。

除了上面提到的微笑、擁抱,獎勵的內容還可以是多陪孩子看20分鐘的繪本,玩15分鐘的遊戲,或者給孩子一些選擇的權力。

比如小樣有的時候不肯刷牙,時間又很晚了,我就會對他說,「刷牙積極的小朋友,可以選擇睡覺的位置哦。」

小樣一聽,就會馬上放下手裡的玩具,躺到床上來讓我給他刷牙。刷完後,他會很開心地說,「我是刷牙積極的小朋友,我今天要睡中間。」

就這樣,不用嘮叨,也不用發火,小樣就在獎勵的吸引下,開開心心地把牙給刷了。

02 獎勵不能一成不變,對孩子胃口才有效

看到這裡,一定有家長會說,「這個辦法我試過,沒用呀。」

大家會有這樣的體會很正常,因為每個孩子都是不同的。要想讓精神獎勵發揮效果,有2點很重要。

第一,獎勵的內容要有變化。

第二,我們要了解孩子的喜好,用最吸引他的東西去獎勵他。

還是舉刷牙的例子。可能這一次,我會用選睡覺的位置來獎勵小樣。過一陣子,我又會用玩遊戲來獎勵他,「你和爸爸比一比,誰的牙齒刷得更乾淨,我就陪他玩小實驗的遊戲。」

對小樣來說,小實驗遊戲是他最感興趣的,而且媽媽總能變出新的遊戲來,所以這一招很有效。

類似的,我們還可以獎勵孩子去博物館、動物園參觀,獎勵他和爸爸玩超人遊戲、吹氣球遊戲。

只要獎勵的內容經常變換,又很符合孩子的興趣愛好,就一定會比小汽車、冰淇淋更有吸引力。

03 幫孩子找到做事的樂趣

雖然今天的主題是要和大家分享獎勵孩子的方法,但還是想和媽媽們說,再好的方法,如果只用這一招,也會很快失效。

我們可以在孩子偶爾鬧脾氣,沒有動力做事的時候,用獎勵的方法推他一把。但真正要讓孩子持久、主動地做事,還是得激發他的內部動機,幫他找到做事的樂趣。

比如刷牙的樂趣可以是看到自己的牙齒又白又亮,沒有蛀牙。

好好吃飯的樂趣,可以是經常給孩子量一量身高,讓他看見自己長高了。

收拾玩具的樂趣,可以是帶他感受一下玩具收好後,客廳整潔、乾淨的樣子,還有找玩具變得很方便。

小樣的貼紙本

除此之外,還有一個很好用的方法,就是獎勵貼紙。這個方法特別適合給孩子培養習慣。

具體來說,就是準備好一張行為記錄表,貼在牆上。然後和孩子約定,當他完成了某件事,就可以領到一枚貼紙,貼在記錄表上。

比如訓練如廁的時候,小樣在小馬桶上排便一次,就可以領到一枚貼紙。類似的,想讓孩子養成刷牙、收拾玩具的習慣,也可以用這個辦法。

每次孩子完成任務領貼紙的時候,我們一定要肯定他的進步,「和第一枚貼紙比起來,小樣進步好多哦,現在不用媽媽提醒,就會自己坐小馬桶了呢。」

我們還可以把集滿貼紙的記錄表寫上日期保存起來,隔一段時間就拿出來和孩子回憶一下,提醒他有多棒。

行為記錄表

還可以用集點的方式,把孩子的努力成果「變現」。

比如3枚貼紙可以兌換一次小實驗遊戲,5枚貼紙可以自由安排晚上的時間,10枚貼紙可以換一次博物館參觀。

還有一點特別重要,就是當孩子已經慢慢把習慣建立起來的時候,我們要變換獎勵的內容,提高獎勵的難度。

本來是每次都獎勵,現在就改成完成3次,獎勵1次,獎勵的內容也有所升級。這就像我們玩遊戲一樣,如果一直贏的很容易,就沒什麼意思了。

獎勵貼紙的方法重點其實不是獎勵,而是讓孩子通過行為記錄表,看到自己的堅持和進步。如果我們又和原先一樣,用物質獎勵孩子,這個方法的效果就會大打折扣了。

今天和大家分享了幾個獎勵孩子的方法。只有抓住孩子的興趣,用精神獎勵代替物質獎勵,才能讓孩子主動地做事情。

希望媽媽們能用好這些方法,讓帶娃變得更輕鬆。

喜歡我的文章,就轉發支持我吧。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