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這個問題之前要先描述一下個人對伊麗莎白一世女王的印象:冷酷無情,意志堅定,謹小慎微,目標明確,……可以說,伊麗莎白一世「天生」就是一個偉大的政治家,是她那個時代最傑出的國務家。

作為一位偉大的國務家,她的婚姻和她的國務活動是緊密聯繫在一起的。伊麗莎白一世雖然「僥倖」逃生,「幸運」的繼承了英國王位,但並不代表她的王位就很鞏固。在她剛剛即位的時候,她面臨著內外交困的局面。

首先,當時英國國內環境對女王非常不友好。一方面,她的姐姐瑪麗女王在位期間的言行已經增加了英國國內對女性擔任國王的疑懼,因此伊麗莎白一世作為女性,雖然是作為王位順位繼承人登上王位,但用現代的話來說,本應該支持她的新教眾中對她的疑慮還是比較大。另一方面,經過了她姐姐瑪麗女王在位期間的推動,英國國內天主教勢力增強,終伊麗莎白一世在位期間,天主教勢力想要推翻她的陰謀從未間斷過。在這種環境下,一方面她要恢復英國國教的地位,另一方面又不得不應對天主教勢力的威脅,同時還要承受因為女性而產生的壓力。在這種情況下,她不論是與天主教徒還是新教徒聯姻,都會削弱她的地位。

其次,從國際環境看,歐洲大陸兩大強國西班牙和法國都對英國虎視眈眈。當時腓力二世(她姐姐瑪麗女王的丈夫)的西班牙正處在權力巔峰,腓力二世也以天主教信仰的保護者自居。因此,一旦英國恢復新教,必然會與西班牙產生不可調和的衝突。雖然,伊麗莎白一世在恢復新教問題上,採取相對保守審慎的政策,但在她治下的英國毫無疑問正朝著新教國家方向前行,英西矛盾不可避免。在這種情況下,與腓力二世聯姻不符合英國利益,也是她從情感上、信仰上不能接受的。但如果與一個新教徒聯姻,又不能不考慮西班牙腓力二世的態度。另外,她的表侄女,蘇格蘭女王瑪麗(也有英國王位繼承權),是一個天主教徒,嫁給了法國王太子,法國和蘇格蘭也對英國王位虎視眈眈。

這種嚴酷的國內國外政治環境使得她必須首先考慮鞏固王位,而非個人婚姻。可以說,她的青少年時期的遭遇(父親的冷漠、姐姐的仇視,在姐姐瑪麗在位期間長期被監禁,隨時都可能送命的現實)使她學會了隱忍,並以單身作為籌碼,在國內外各個勢力之間周旋。換句話說,她利用自己未婚身份,在各個勢力之間周旋,態度曖昧,讓所有人都心存希望又有所顧忌,這樣英國的安全得到了保障,她的王位也隨之鞏固。

從另一個角度來說,伊麗莎白一世不是沒有機會找到一個能夠鞏固她的王位的丈夫,但個人以為她青少年時期的遭遇使得她沒有安全感,她的母親,她的姐姐都是婚姻的犧牲品。因此她不願意與人分享權力,這可能會使她喪失掌握自己命運的能力。大概這也是為什麼她沒有結婚的內因吧。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