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在知乎上搜香港有什麼美食,意外發現,今年八月份,蔡瀾老先生竟然還答了個相關問題!

這推薦的,就是車仔面。

在香港,一碗車仔面,幾十秒就能誕生,車仔面檔更是藏身香港的街頭巷尾,是港人鍾情許久的本土味。

最初50年代的時候,有很多小販都是推著一架木頭車、鐵皮車在街邊擺檔,車上面可以燙麵、煮熟其他配料,是一種很平民麵食,到後才慢慢入鋪,因此得名車仔面。

從蔡瀾老先生的描述中能看出來,其特色就在於可以自己選擇麵條、湯汁及配料。

麵條五花八門,有河粉、公仔麵、烏冬和米線等,湯汁可以選擇腩汁、清湯和咖喱汁等等,車仔面的靈魂在於配料,從前就有「車仔餸」的叫法,配料不外乎是魚蛋、豬皮、蘿蔔和豬大腸等,集合成一碗獨一無二的美味車仔面!

一碗車仔麵大大碗,管事這些配料就能鋪滿整個碗,豬紅蘿蔔豬皮牛丸魚蛋牛肚腸仔……缺一不可,而且全部都是平民化的吃食,最貴的就是牛腩、魷魚,全部配料一起豐富又好吃!吃的時候一定要加腩汁或者咖喱汁!

但就像蔡瀾老先生說的,隨著生活水平改善和衛生要求提高,街頭巷尾的熟食販賣漸漸消失。那些以前街邊擺攤的車仔檔,變成了有固定店面、專售車仔面的專門店,大街小巷,熱鬧地段,或是離島山村,都可見到。

曾經,也有美食家津津有味地描述上世紀50年代吃車仔面的情景:

「如果你曾經活在那個時空,你至少試過一次顫顫顛顛的手持一個碗口有少許磨損崩裂的描花公雞碗,碗中有一堆還未熟透的淡黃色粗面,幾粒咖喱魚蛋、幾塊豬皮加幾段鹵腸、半束韭菜。

你就像突然在鏡頭前做了主角的臨時演員,尷尬地站在那裡,因為你根本沒筷子。老闆剛問你要不要加塊蘿蔔卻又聞風『走鬼』去了,小販管理隊和街頭小販在追趕跑跳碰。」

儘管如今的車仔面已然變得高雅體面,可能從氛圍上來說,不再像原來一般熱火朝天,但看起來味道依舊值得人們一試。畢竟推薦它的蔡瀾先生,可以說是如今全中國最會吃的文化人了!記得關注我微「掌柜工作室」!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