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湖村老舊房屋。  本文圖片均來自上游新聞

富豪建別墅贈鄉親背後:揭祕北大"豬肉王子"的官湖村計劃

3月27日,一則《看呆!湛江富豪捐2億建258套別墅贈鄉親,房子卻送不出去!》的消息迅速刷屏。衆網友、讀者在感慨、議論官湖村這個貧困村莊的"暴發"尷尬同時,也想知道這位"兩年不願回村"的鄉賢是誰。

他名叫陳生。

陳生是誰?3月28日,上游新聞記者趕到了湛江遂溪縣官湖村,寄望於通過實地探訪首先爲網友和讀者還原善舉背後的陳生模樣。

陳生

吃飯喝啥?天地壹號

單論陳生這個名字,或許大多數網友和讀者如上游新聞記者一樣,對他是陌生的,更談不上了解。但是,有一句電視廣告語,曾經伴隨情景電視劇《家有兒女》而佔據銀屏,甚至成爲一些人的口頭禪。

吃飯喝啥?天地壹號!

這句由宋丹丹、張一山等《家有兒女》五位明星代言的產品,其幕後老闆就是陳生,天地壹號飲品的締造者、廣東天地食品集團總裁、董事長。

上游新聞查詢工商登記資料顯示,廣東天地食品集團,是一家創立於2004年,位於廣東省廣州市天河區體育西路103號維多利廣場。產業涉及飲品、土雞、土豬,市場覆蓋廣東、海南、廣西、江浙、港澳及東南亞。

而陳生本人,則是廣東湛江人,北京大學經濟系1980級,清華大學EMBA,曾任職於廣州市委辦公廳和湛江市經委。10多年前,放棄了公務員職務毅然下海,成就了百億身家,更榮登廣東省十大經濟風雲人物。

官湖村老舊房屋。

北大"豬肉王子"

其實,這一次陳生是因爲"修別墅白送鄉親送不掉"而成爲媒體關注的焦點。在此之前,陳生也因爲一件事兒讓全國的媒體爲之追逐。那就是他與另同門師兄弟,北大才子陸步軒當屠夫的新聞。

因爲這一舉動,陳生身上有了"北大'豬肉王子'"、 "北大豬肉佬"、"廣州豬肉大王"等名號。

2016年3月,陸步軒在做客《魯豫有約》節目中談到了師兄陳生。" 像是香港電影裏典型的說着港普的大老闆。"兩人先後出生於上世紀60年代,在80年代自我實現通道極少的轉型社會裏,從封閉的農村考上北大,在大衆還沒能接受"北大學生賣豬肉"的觀念時,錯位地出現在媒體的視野裏。

對於養豬賣豬肉,陳生在2014年接受羊城晚報專訪時有過一段自述:

陳生說:"當初我想賣酒的時候遇到了醋飲料的契機,全國沒有人做這個飲料,我果斷放棄賣酒,去賣天地壹號,現在天地壹號佔據了醋飲料市場46%的份額。最開始,我想賣雞的時候,遇到了禽流感,幾十萬只雞都死了。2006年,我轉農貿市場發現,市場裏有湛江雞、清遠雞、陽江雞等品牌,豬肉卻是沒有品牌的。於是開始嘗試做中高端品牌豬肉壹號土豬。"現在(2014年)壹號土豬進入北上廣深有800多個網點,年銷售30萬頭。

陳生爲村民修建的別墅。

既激進,又保守

陸步軒和陳生,一個來自陝西關中農村,一個來自廣東湛江農村;一個畢業於北大中文系,一個畢業於北大經濟系。因爲根源都在農村,求學都在北大,因此有着許多相同的特質。

藉助陸步軒的《北大"屠夫"》一書,我們可以更進一步瞭解陳生其人。

在許多訪談中,陳生都評價自己既激進又保守。

生活中陳生顯得懷舊,永遠穿着一雙兩百多塊的球鞋,和優衣庫買的純棉衣服。他不抽菸不喝酒不打高爾夫,平時的運動就是和妻子互相督促着走路和跑步。

在2015年之前,他用的手機還是十幾年前兩百多塊的按鍵機,因爲要關注生鮮的電商,纔不得已換了臺iPhone。

陸步軒說,他與陳生的相識卻是因爲自己喝酒喝大了。2008年,一個同學打電話告訴他,有個北大學長在廣東跟他做同樣的生意,邀請他來廣州認識一下。陸步軒酒一喝多就豪邁,一口答應了下來。

那時陸步軒才發現,陳生師兄不是一個賣豬肉的小老闆,而是有着4家公司,有接近2000個員工的大老闆。後來經過兩年多的往來,陸步軒爲陳生的屠夫學校寫出了14萬字的教材,還親自授課,有了榮譽校長的新身份。

" 錢對我只是數字符號"

官湖村這場激進的建設資金投入達3個億--建別墅1個億,建豬欄羣、闢荔枝園1個億,其它公用設施1個億。官湖村的傳奇式鉅變,離不開村中外出傳奇商人陳生的一擲數億金。

2014年12月19日湛江日報曾面訪陳生,詮釋他爲何"一擲億金"。

" 在廣州,我個人每天花不了200塊,吃自家菜,很少外出吃飯,喝個早茶也就30來塊。這幾個億放在我口袋裏只是一個數字符號,實在沒有多大用場,比不上放在村民身上的邊際效益大。"

然而,當時在接受採訪時,湛江日報記者描述的情形是,陳生用的手機,僅僅是一部市價299元的按鍵機。同時,他爲了每瓶醋飲料幾分錢的成本差異,曾將生產企業從湛江遷至江門。

與之相反,陳生在做善事時,卻是豪氣驚人。

當時,陳生對官湖村的規劃是:"修別墅所需資金投入,部分來自這些年企業的分紅,未來兩三年,在不影響企業經營的情況下,我還會動用分紅來扶持家鄉。我的目標是,4年之內讓村民每戶年收入達到20萬元--現在大部分村民在外務工,拼死拼活也就掙個幾萬塊一年,扣除花銷存個兩三萬塊一年。"

" 我知道窮的滋味"

湛江日報發佈於2014年12月19日,也就是官湖村別墅開工之時的這篇報道,還揭祕了陳生的家庭狀況。1980年,考上北京大學經濟學院的陳生,將離開這條貧困偏僻的小村時,家人一度爲籌集買火車票的費用犯愁。

最終是村民鼎力相助,其中一名村民一次資助了21元。"這21元錢,在當年相當於國營職工一個月的收入。"多年來,陳生一直熱心扶持家鄉官湖村,並對家鄉村民的生計如數家珍或也源於此。

陳生曾對湛江日報記者有過如下這一樣一番話:

" 我們這代人是從計劃經濟年代過來的,知道窮的滋味--30年前,遂溪很少姑娘肯嫁官湖人。我讀北大時,當時的政策是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至今,村裏富起來的也就七八戶人家。我感到我該乾點事,雖然改變不了很多,但有能力改變一條村子。農民面臨太多的現實問題,歸結起來就是貧困。在農村,一場病會毀掉一個家庭;建一幢房子便耗費農民半生的精力。"

2014年12月,當陳生在家鄉官湖村宣佈,掏出2億元給鄉親修別墅的時候,當地媒體就曾報道他是"有錢任性"、"老夫聊發少年狂"。

陳生的美好願望

陳生給村民別墅,顯然考慮到村民現實的心理需求次序,有了房子可安居,下一步便會考慮子女教育問題。

官湖村的村主任陳春強說,陳生致富後一直沒有忘記家鄉。爲了實現村民共同致富,陳生在官湖村開設了較大規模的生態養豬場,爲村裏100多戶村民提供了就業機會。

豬苗、飼料、疫苗由公司統一提供,按標準出欄後統一收購,按每人500頭豬飼養量,一年收入可以達到10萬元左右。這些投資讓官湖村脫離了"貧困村"。

由於擔心村民收入不夠,陳生還出錢收回了村裏早前出租的山地,統一種植好荔枝樹,每戶村民可以分配到5畝這樣的荔枝林。

對於送別墅,實際上陳生本人也曾料到"滋養懶人",爲此還制定了系列計劃:

陳生在官湖村別墅項目開工之初就曾公開表示:"光有別墅還不夠,起碼還要有錢交水電費,所以我考慮了很久,必須讓村民樂業,所以給他們荔枝園用地,給他們建豬舍。我仔細盤算過,農技水平培訓後,種荔枝畝產高的可達8000到9000斤,低的4000到5000斤,按這幾年優質品種最低收購價每斤2元算,怎麼也不會虧。至於養豬,我的企業負責供豬苗和技術並收購成豬,按這些年看,好的時候養豬每頭賺100元,平時一般能賺80元,差的時候基本不虧,由企業補貼點'辛苦費'。一般情況下,一年下來,每戶大概也有10多萬元的收入。"

拳拳苦心遇尷尬

陳生,對村民脫貧可謂苦心拳拳。但在2014年12月19日,湛江日報在報道的最後,曾有過一段警示,如今看來可謂意味:

" 官湖村的試驗,會沿着陳生的設想發展嗎?村民得了別墅和生產資源,會否成爲出租資源的'懶人'?一切,尚待時間來驗證,這也是這場試驗的更深層意義!不管如何,這場大量'輸血'的試驗,將給村民的生活帶來巨大的改善。陳生的激情試驗,也將載入鄉村扶貧的青史。"

對於2018年3月27日曝出的官湖村別墅,第一期別墅共69棟、138戶,完成內部裝修、配套綠化、優化排水、鋪設地下電纜後,在2017年底基本可以交付使用了。但別墅卻送不出去,還遭到了破壞。

本是扶貧濟困的善舉,最後卻遭遇尷尬,以致這位鄉賢連續兩年不願回鄉過年,"一回去,每個人都提出各種問題和要求,所以我乾脆就不回去了。"

2018年3月28日上午,上游新聞記者聯繫上陳生,希望他能就此"尷尬善舉"做一些迴應,但陳生的助理以"陳董現人在澳洲"爲由代爲回絕,只是留下了上游新聞記者的聯繫方式。

遂城鎮:爭取月內拿出新分配方案

3月28日,陳生助理給上游新聞記者發了一份遂城鎮、官湖村就此事的最新處置意見。

遂城鎮黨委副書記林雲衝告訴上游新聞記者,建好的別墅沒有分下去,也有實際的情況。"籌備組按當時登記了戶數,並以此規劃爲每戶建一套別墅,但是具體分配方案卻一直沒有確定下來。時隔幾年,隨着村裏人口的增長,一些村民的兒子也陸續結婚成家。所以纔有個別村民根據自己需求提出意見,希望多分房子。"但林雲衝也表示,大部分村民還是支持善舉的,希望能早點分到房子。

林雲衝稱,目前遂城鎮政府已經成立了專門的工作組,協調官湖村的別墅分配工作。在未來一個月裏,工作組將通過走訪的方式,收集官湖村每一戶村民的意見;同時跟捐贈的企業家溝通,尊重其意見完善分配方案;最終爭取在一個月內確定方案,把現有的別墅分下去,讓公益行爲圓滿落地。

針對別墅分配後,村子未來戶數增長產生的住房需求,官湖村支部書記許守榮表示工作組將計劃在村裏重新規劃出一片土地,提供給之後新成家的村民建房,解決村民住房的後顧之憂。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