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不打無準備的仗」,可明明早早準備了,為什麼申請結果還是不如意?

那麼你的牛劍申請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準備的呢?

你知道你的競爭者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準備的嗎?

今天,這位牛津學霸告訴你,什麼才叫「早起的鳥兒有蟲吃」,怎樣才能在申請中做到「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學霸本尊

鄭同學本人

我是在18年寒假的時候決定下來要衝擊牛劍。那時候是我最早開始接觸牛劍筆試的時候,有做一些零星的練習,但是集中準備是從暑假開始的。

在確定了要申請的學校為牛津之後,我就去了解了牛津的申請流程,以及面試,筆試要考的內容,在申請流程和申請條件了解清楚之後,我就開始著手準備了,開始做一些課外閱讀和牛津筆試的真題。

選擇牛津

始於口碑,忠於學術氛圍

最開始想要申請牛津其實是受周圍同學和老師的感染,而且牛津大學的排名非常靠前,所以我在申請其他學校的時候也想試著衝擊一下牛津大學。

到後面有了解到牛津大學的確有很多吸引我的地方,牛津有college system和tutor system,非常適合學習,我覺得在這種模式下學習會非常高效。我個人也很喜歡這個tutor system,每個學生都要和professor交流,每周一次。

在去到牛津面試之後發現這個地方非常安靜,也非常美,特別適合學習,不是一個浮躁的地方。

學院一角

一開始也糾結過選擇牛津還是劍橋,後來在暑假定下來申請牛津,因為我覺得牛津的每一步都更穩一些。其實申請牛津更加看重筆試,在筆試這一關就會刷掉一大批人,然後再進行面試,這種一步一步申請的方式更穩更適合我。

而劍橋不一樣,劍橋在筆試之後可能很多人都能收到面試邀請,對於我來說,在筆試這方面的優勢就不那麼容易展現出來了,所以我覺得我申請牛津的優勢更加明顯。

牛津附近

專業方面我選擇了工程。其實我一直沒怎麼糾結過有沒有其他可選專業,因為我從小就一直對工程方面很感興趣,每次看到一樣東西就很想知道這背後的原理是什麼。

特別幸運的是,我在初中和高中都遇到了特別好的物理老師,對物理的興趣和信心都得到了很好的培養,而物理一直是我最擅長的學科之一,所以選工程專業也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沒有過多糾結。

等待面邀也是一次對心態的考驗

印象最深刻的是11月份筆試完等面試的那幾天,那時候已經是11月下旬了,學校其他申請工程的同學已經有人拿到面試邀請了,而我還遲遲沒有收到。

當時我也不知道面試邀請是按筆試成績發還是按依據別的什麼來發,所以心裡很慌張,心態差點崩掉了。

我認識的人幾乎都是20號左右就拿到面試邀請了,最後我是等到26號才拿到的,所以那段時間算是整個申請過程中非常崩潰的一段時間,也不知道能不能拿到面邀,但是還是要用心去準備面試,這對我的心態也是一個很大的挑戰。

鄭同學剛到牛津就遇到的雙彩虹

申請準備好,offer拿的早

之所以能被牛津錄取,我覺得得益於很多方面的準備。

首先是我每一個關卡的標化成績都達到了要求,而且我個人在面試方面比較擅長,整個面試過程也比較順利

另外一點就是,我在準備申請之前,就已經把牛津的申請流程和錄取標準了解清楚了,心裡知道每一步要做到什麼程度,達到什麼樣的成績才會被錄取,這樣在準備的時候也更加有方向。

還有一個容易被忽略的就是選學院,這個其實非常重要!當時唯尋的老師也給我看了參考數據,包括牛津各學院歷年的錄取率,我當時也研究了很多這方面的信息,然後申請了一個相對來說不是那麼難進的學院,所以我覺得這個方面也很有幫助。

學院一角

有唯尋的助力,申請更輕鬆

去年年初的時候,我在AS化學的學習方面有一些問題,就在唯尋報了一個化學補習班,當時就認識了很多優秀的老師。後來暑假裡知道唯尋有牛劍申請的項目,我覺得在唯尋應該能得到一個非常系統的學習,於是就選擇在唯尋培訓。

我覺得唯尋給我的幫助是很系統的,從8月份開始就一直在跟進我的申請,包括PS,筆試,面試,整個半年一直在跟進,我有什麼問題隨時都可以跟老師溝通。

尤其是面試培訓時老師講的知識點,幫助真的非常大!還有好幾個非常重要的題型,老師都有跟我強調過,然後在牛津面試的時候的確有問到相關聯的問題。包括之前的選學院,以及確定G5其他學校的專業的時候,唯尋的老師都給我提供了很多重要的參考信息和建議。

鄭同學修改的N版PS全家福

如果想衝擊G5尤其是牛劍的話,選擇唯尋真的會讓你省心省力,唯尋的老師真的非常負責,而且整個幫助申請G5包括牛劍的體系已經非常完善了,所以我也非常推薦學弟學妹們去參加唯尋的暑假夏令營或之後的培訓,因為如果僅僅是靠學校來幫助的話,學校可能沒有那麼多精力去對每個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幫助。

申請建議

一定要儘早準備申請!在準備過程中有什麼問題一定要去官網多查,因為很多實時的信息都會更新在官網上面,或者及時去問老師。

英語成績要儘早考出來,沒有考過也不要太著急。不過的確有很多人是因為英語成績而被沒能被錄取,所以說盡量不要把英語扔在一邊,留到最後幾個月才去考,那時候自己的壓力也會很大。

最後就是一個好的心態很重要,不要給自己太多壓力,整個過程中一定要保持良好的心態。

收穫與成長

我認為最大的收穫就是學術能力上的提升,學會了如何把課外知識往外去延展。之前在唯尋培訓的時候,老師有給我們大學的講義,我就自己去讀自己去消化,有些內容的確是很難懂,遇到不懂的地方我就去問老師或者去網上查,後來我把整個大學講義電學部分看懂之後,就非常有成就感。

另外一個收穫就是學會了怎樣合理分配時間,因為平時在學校里像高數之類的課程時間都很緊,我就要想著怎麼寫完作業,學習完趕緊回家再準備面試,所以在平衡時間安排上也有所提升。

整個申請過程雖然非常辛苦,但是自己各方面的確是提高了很多,非常感謝一路走過來幫助過我的人,我感覺這種有一個目標然後為之努力的感覺非常棒!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