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9-06

高齡化社會「虐老」案增加 疏於照顧、棄養也涉虐

〔記者吳亮儀、楊綿傑/綜合報導〕台灣正逐步邁向高齡化,「虐老」案件恐逐漸增加並出現更多樣態,虐老除了真的被暴力對待外,疏於照顧、照顧品質不佳、棄養等也都涉及虐待;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副主任張筱嬋警告,就長期照顧者的角度來看,長時間照顧老人的確會產生很多負面情緒,若沒有適時抒發和排解,有可能會出現暴力行為。

張筱嬋舉例,有一名個案是商業界女強人,後來母親因患失智症且身體行動不便,她辭職回家照顧母親,她原本自負在職場能帶領這麼多部下,照顧一個母親絕對不成問題。

張筱嬋說,但後來女強人面對失智症母親每天生活起居,狀況百出手忙腳亂,例如剛換好的衣服馬上就弄髒、要帶著上廁所、要照顧媽媽起伏的情緒,導致自己情緒常失控,「有時候一生氣,手就向媽媽揮過去了」,子女照顧者一定要學會適時排解壓力。

社會環境改變 啃老虐老樣態多元

伊甸基金會副執行長何天元也說,隨著社會環境改變,虐老的樣態情形變得更多元,一般有因長期照顧不堪負荷,而與老人有所衝突,還有因「啃老」依賴父母照養而發生的虐老、財產分配不均發生孫子輩虐老,或是外籍看護因為溝通不良的虐老行為等。

照顧長輩責任大 衍生棄養等問題

何天元說,現在社會老化程度越來越高,日後很有可能走向「老人照顧老人」,會造成照顧品質相對不佳的情形,青壯年必須扛下更大的撫養責任,經濟能力的下降、陪伴時間減少的同時,有可能演變成對老人的疏於照顧,進而甚至將老人棄養或送到安養中心就不管了。

長照保險+居家服務 分攤壓力

要預防這些狀況,何天元認為,一定要推動「長照保險」,讓老年人有更獨立且自立自足的照護資源及人力安排,但目前相關配套跟執行方式都還不夠明確;政府也應更積極宣導「居家服務」,透過運用政府及民間機構資源,讓家庭老人的主要照顧者可以獲得喘息空間,也應針對外籍看護人員進行更嚴謹教育訓練,有助減少文化差異及心理不平衡的情形出現。

  • 台灣正逐步邁向高齡化社會。 (資料照)

    台灣正逐步邁向高齡化社會。 (資料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