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末期,中國陷入海外諸般蠻夷的入侵。一位來自廣東省的醫師糾集有志之士,打著恢復中華的旗號,並經過數次的武裝暴動以後,終於在取得長江中游的軍隊支持後推翻清朝,成立民朝。

民朝成立後,為了爭執領導權,廣東醫師的組織與支持民朝成立的清朝軍隊間產生了極大的摩擦,某些將領因此憤而脫離民朝政府,自此民朝政府陷入嚴重的分裂。

而廣東醫師在失去民朝的領導權後,只能回到廣東,卻在獲得蘇俄蠻的支持下,開始建立屬於自己的武裝力量。

經過數年的努力,廣東醫師不幸去世,他的黨人,一位來自浙江的鹽商繼承他的軍隊,並開始往北展開中國的征服之旅。

浙江鹽商利用蘇俄蠻的力量,與數位其他地方將領的合作下,擊敗了不願合作的將領,統一了中國。

但是在原來廣東醫生一黨中,有一位湖南農夫因為與浙江鹽商的理念不合,只好帶領部分黨人離開,前往陜西北部發展。

這時,本來盤據在東北關外的大和蠻突然循著當年多爾袞與順治帝的進軍路線入侵中原。

由於大和蠻早已經歷工業革命的洗禮,對於還在適應熱兵器時代的民朝政府而言,自然陷入一路挨打的困境。

而當民朝政府一路退卻到四川,準備效法劉邦與劉備盤據四川再圖中原的辦法時,實力強大的大和蠻卻為了在太平洋上的利益而與美利堅蠻展開戰爭。

由於大和蠻對美利堅蠻實力的計算錯誤,再加上美利堅蠻開發出原子武器,大和蠻的國土反而遭到美利堅蠻的佔領,而原來大和蠻準備在中國建立的和朝自然失去母國的支援而煙消雲散。

此時,退守重慶的民朝政府,與湖南農夫在陜西北部建立的共朝政府,趁著大和蠻退回本土的空檔,各自將手中留存數年的精銳部隊四出佔領中國各省土地。

由於民朝政府有美利堅蠻的撐腰,所以一下子就佔領了絕大部分的中國國土。

只是民朝政府在一連串的錯誤決策下,反而讓原本實力相對微小的共朝政府逐步坐大,甚至有爭雄天下的實力。

經歷數次重大的戰役以後,共朝軍隊不斷的打敗與收編民朝的軍隊,4年間,就是在民朝政府推翻清朝,成立38年後,共朝政府已經擊潰民朝政府的所有軍隊,並在清朝滅亡後38年間第4度統一中國。

此時浙江鹽商一黨的殘餘軍隊,在接收並鎮壓住清朝時代割讓給大和蠻的臺灣島住民後,將剩下的資本全部轉移到臺灣島。

而浙江鹽商一黨此時效法明朝末年的鄭成功,宣稱民朝正式政府依然存續在台灣島,並且不斷放話準備要再度渡海奪回中國大陸的控制權。

而共朝軍隊雖然經過多次努力,卻無法攻下擁有海峽天險的民朝政府最後根據地。但這卻無損於湖南農夫正式在清朝的紫禁城即位的事實;是為共朝太陽帝。

自始民共兩朝並存,並各自宣稱自己為中國的唯一正統合法繼承人。

後來經過30年的鬥爭,共朝獲得蠻夷聯合會的承認,取代民朝在會中會員地位,並讓民朝對失去對諸蠻夷貢賦權。

當然,共朝政府也多次希望透過蠻夷聯合會及其中諸蠻夷會員的力量來迫使民朝投降,只是諸蠻夷忙著打架吵鬧,懶的理會兩朝的紛爭。


話分兩頭:

數十年後,浙江鹽商跟他的兒子相繼死亡後,民朝的領導階層經過數次慘烈的內部鬥爭後,竟然被所壓制的土著所擊敗而失去對民朝的領導權。
此時民朝內部對於浙江鹽商一黨一直秉持的中國唯一合法繼承人的價值觀出現了分裂的態度。
因為原來被壓制的土著認為當中國的繼承人不一定有多大的好處,並抱持一人一家祖先牌位隨人設立的態度,希望以臺灣的名義建立屬於自己的國度...


而共朝在歷經多次地位的爭奪鬥爭後,將原來整套抄自蘇俄蠻的統治方法,逐步滲入美歐洲蠻的方法,自此,經濟狀況逐步改善。
但是共朝領導人沒料到經濟除了改善以外,竟然還會發生過熱的問題。
而在這種經濟過熱的發展衝擊下,卻因而產生令人頭痛的貧富對立與區域發展失衡的嚴重社會問題...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