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作爲皇帝或者國王的女人,既有高貴的身份,也有着享不完的榮華富貴。但古代因女人而滅國的皇帝有不少,當然也有皇帝因爲女人差點丟命亡國。比如唐玄宗當皇帝,只因迷戀兒子老婆楊玉環,後來納爲貴妃,唐玄宗也失去了以往的鬥志,天天沉浸在溫柔鄉里,使唐朝也開始走向衰弱。

與楊貴妃同命運的王后,最後走上斷頭臺依然高傲,她因何被殺?

當時唐朝民衆就傳頌着李隆基與楊貴妃的故事,甚至把楊貴妃描述成一個奢侈無度的女人。的確作爲皇帝寵愛的女人,她享受的東西的確奢侈。那一句“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便是人們眼中奢侈的楊貴妃。安史之亂髮生後,唐玄宗在逃亡過程中,還捨不得拋棄楊貴妃,如果不是手下人殺死楊貴妃,不知道以後唐史會是什麼樣?

與楊貴妃同命運的王后,最後走上斷頭臺依然高傲,她因何被殺?

同樣,國外也有一個與楊貴妃相同命運的女人。她從公主到一國王后,後來因奢侈無度,以及被民衆傳聞不斷混亂的宮廷生活,最後走上了斷頭臺。這個女人就是法國歷史上有名的路易十六的王后安託瓦內特。不過她不是路易十六的兒媳婦,她是一國公主。她名聲比楊貴妃還要差,當時法國人稱她是“無恥王后”、“敗光國庫的女人”,反正這位王后名聲很差,但那這位法國王后真是因爲奢侈無度而走上斷頭臺的嗎?

與楊貴妃同命運的王后,最後走上斷頭臺依然高傲,她因何被殺?

豪門習性

瑪麗王后原來是奧地利公主,作爲一個貴爲公主的女人,她從小就生活就很優越,比楊貴妃的出身要強多了。但瑪麗王后嫁給路易十六後,是一樁政治婚姻,根本談不上愛情。當時法國與奧地利還是敵對國家,爲了和平纔有了這樁政治婚姻,雖然法國與奧地利因爲這場婚姻而短暫實現了和平,但在法國人眼中,他們瞧不上這位奧地利公主。

瑪麗王后從小長在深宮大院,她嫁法國國王,又嫁入深宮大院。因此在瑪麗王后眼裏,她享受到一切,都是自己的特權,一切都理所當然。但作爲一個女人,她對當時的政治形勢不瞭解。因此法國大革命前期,正是法國民衆思想的躁動期。因爲法奧曾有仇,因爲民衆對奧地利沒有好感,更不會對奧地利公主有好感。

與楊貴妃同命運的王后,最後走上斷頭臺依然高傲,她因何被殺?

法國是一個很有意思的國度,該國民衆很早就有一種不平的意識。他們對瑪麗王后更多是一種羨慕嫉妒恨,而且不斷揣摩這個從豪門又到豪門的女人生活。於是關於瑪麗皇后奢侈的傳聞就增加了。這種傳聞從最開始的獵奇性,到最後演變成傳聞又夾雜真假難辨的事情,就把民衆的怒火勾起來,因此法國民衆對瑪麗奢侈的生活開始不滿了。

與楊貴妃同命運的王后,最後走上斷頭臺依然高傲,她因何被殺?

由於那時信息只是口口相傳,沒人去驗證,當諸多假新聞被好事者編撰成離奇的故事時,民衆的憤怒便積聚到一個點上。就如玄宗手下怒殺楊貴妃一樣,王朝就要被滅了,皇帝還寵愛女人不放手,能不生氣嗎?同樣,瑪麗王后也逃脫不掉被民衆憤怒所殺的命運。現在法國民衆不滿也會發泄出來,近期“黃背心”運動就是一個例子。

王室尊貴

法國王室與歐洲王室不太相同,比如英國王室可以受宗教的制約,而法國大革命時期的法國王室,則要接受當時民主思想,而民衆則對王室一直抱有不滿情緒,因爲王室存在,造成了民衆不平等的生活,於是民衆們就想打破這種不平等的傳統。

與楊貴妃同命運的王后,最後走上斷頭臺依然高傲,她因何被殺?

但作爲國家的象徵,法國王室存在一天就要代表國家一天。在進究禮儀風範的歐洲來說,王室帶給人們永遠是光鮮的形象。所以作爲王的女人,瑪麗王后也同樣面臨歐洲禮儀約束。她是一國王后,出門不僅代表國王和王室尊嚴,更是一個國家的形象。在歐洲盛行裝扮的年代裏,瑪麗王后也少不了自己打扮華貴豔麗,參加外交活動及重大慶祝活動時,瑪麗王后要爲國王和國家增彩。

法國有專門侍候王室梳洗打扮的團隊,因爲要穿金戴銀,歐洲王室繁瑣的服侍及化妝工作很複雜。據資料記載,瑪麗王后從起牀就要開始忙活着化妝。正是因爲瑪麗王后繁瑣的化妝,她的奢侈之名才被人傳開。

與楊貴妃同命運的王后,最後走上斷頭臺依然高傲,她因何被殺?

當時傳出瑪麗王后“花光國庫”支撐自己的奢侈生活。她的奢侈豪華有記載,但諾大一個法國的國庫,瑪麗一個人花不光的,只是醜化她而已。瑪麗王后繁瑣的化妝也爲她的死埋下隱患。對於一個從小就尊貴的女人來說,瑪麗王后根本不知道民間的疾苦,有人說瑪麗如果不傲氣點,能夠再親民一些,或許她不會被殺。但這只是一種說法而已。瑪麗王后代表着王權,而且還是公主出身,讓她低下頭來恐怕很難。

醜聞不斷

路易十六當國王時,法國流傳着《安託瓦內特生活穢聞錄》,這本書記載了很多瑪麗王后離奇古怪的性醜聞。但從目前的資料記載看,很多醜聞並不完全正確,有的甚至是無中生有。但在當時法國人們眼中,這些都是真實可信的的,他們認爲瑪麗王后既是敗家王后,而且還一個不正經的女人。

與楊貴妃同命運的王后,最後走上斷頭臺依然高傲,她因何被殺?

瑪麗王后本想與路易十六國王逃跑,但他們很快被發現又被抓回來。後來法國與奧地利又發生了戰爭,瑪麗想借助孃家人,把法國那些賤民反對派除掉,這是引發人們憤怒的焦點。民衆聯想到瑪麗王后做了違背“人倫”醜聞,現在還出賣國家,於是老賬新賬一起算,就把她送上斷頭臺。

瑪麗王后將要上斷頭臺時,甚至有人逼着瑪麗說出與兒子“人倫”之罪。通過資料記載看,瑪麗王后並沒有屈服,她依然保持高傲的頭顱,她肯定不會承認,因爲這種有違人倫的事,對於受過良好教育的瑪麗王后來說怎麼會發生呢?

關於瑪麗王后的醜聞,她死後在她的兒子和女兒身上繼續上演,兒子路易十七被囚禁而死,女兒特雷莎遭到了無情的迫害。

總之,瑪麗之死與其奢侈有關,但更重要是與法國大革命有關,是要不要王權之爭的必然結果。

歡迎各位看官批評指正。圖片來源網絡,版權歸原作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