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春節,一部名爲《紅海行動》的大片燃爆全國。

毫無疑問,這樣一部優秀的主旋律電影引發了所有人的關注與好奇,神祕的“蛟龍突擊隊”究竟是什麼樣的?

對此,《解放軍報》於2月20日用整版刊登文章,爲讀者揭祕了這支部隊。《紅海行動》中的主要情節,只是他們這支部隊建設成長史上的一個章節;影片裏的主人公,只是他們這支部隊衆多面孔中的普通一員。

t01f353dae2ab8b5855.png?size=760x507

2017年6月,海軍蛟龍突擊隊在進行障礙訓練。在蛟龍突擊隊,每一名隊員都經過千挑萬選、千錘百煉。(馬晨曉攝/圖:中國軍網)

這個春節,一部名爲《紅海行動》的大片燃爆軍營內外。

觀影后,李飛飛興奮極了。作爲蛟龍突擊隊剛下連的“00後”新兵,李飛飛刻意壓抑着激動,到處找老兵們打聽:咱蛟龍突擊隊真這麼牛?!

李飛飛此刻的心情,也是許許多多看完《紅海行動》觀衆們的第一反應。

這部根據“也門撤僑”真實事件創作的電影,自大年初一在全國上映以來,引起了廣泛關注。中國海軍蛟龍突擊隊——這支公開報道很少出現的神祕部隊,也隨之走進全國觀衆視野。該片的軍事顧問和軍事指導,均是蛟龍突擊隊成員。

作爲中國海軍一支海上特種作戰力量,蛟龍突擊隊擔負的使命任務不言而喻。爲了“隨時上戰場、隨時能打仗”,每一名蛟龍突擊隊員都經過千挑萬選、千錘百煉。

李飛飛是導演林超賢的粉絲。繼《湄公河行動》之後,他一直期盼着林超賢執導的這部《紅海行動》早日上映。不料,這個“夢想”被他的班長尹龍率先實現了。

原來,在全國院線正式上映前,《紅海行動》拍攝組專門趕赴三亞海軍部隊舉行專場慰問活動,並特地邀請了營長周軍和班長尹龍等人去觀看首映。

尹龍觀影回來後,李飛飛跟在身後,好奇地問這問那。誰知,班長一臉神祕,笑着和他說:“看電影前,先到咱們的榮譽室參觀一下。”

直到幾天後,看完電影的李飛飛才真正明白班長的深意。觀看影片時,李飛飛的腦海裏會不由閃現榮譽室裏的一個個榮譽、一段段文字、一張張面孔——

《紅海行動》中的主要情節,只是他們這支部隊建設成長史上的一個章節;影片裏的主人公,只是他們這支部隊衆多面孔中的普通一員。

這些面孔,包括曾在國外學校接受生死考驗的支亞峯。他曾在激烈的槍聲和令人窒息的催淚瓦斯煙霧中,被趕到海里泡海水、喝海水,他創造的水下憋氣6分鐘,至今無人打破。

這些面孔,包括營救圖瓦盧籍OS35號貨輪的龔凱峯。他和戰友們曾在距離海盜槍口不到一米的危急情況下,英勇突擊,將海盜擒獲。

這些面孔,還包括更多走出國門執行海外撤僑、護航、聯演等多項任務的蛟龍突擊隊員們……

李飛飛明白,正是這些面孔,用忠誠和血性一次次擦亮蛟龍突擊隊這張名片。那一刻,李飛飛暗下決心:早日變成那些“普通面孔”中的一員。

只有身處其中的人,纔會對實現這個目標的艱難感同身受。從新兵入伍開始,血與火、苦與累、險與難的生死考驗,將伴隨着蛟龍突擊隊員的整個軍旅生涯。他們必須經歷一系列嚴苛的特種課目考驗,才能逐步成長爲一名“能操舟駕艇、可上天入海”的特戰精兵。

“班長,你說我能成爲一名合格的蛟龍突擊隊員嗎?”

看着李飛飛堅定而渴望的目光,尹龍想起了8年前自己剛入伍時的情景。

“當然可以!”尹龍說,“你只需要做好一個準備就夠了——吃很多很多的苦。”

記者探營海軍陸戰隊某旅,告訴你一個真實的蛟龍突擊隊——

寧舍此生,不負使命

(曹可軒 翟思宇)

t0158b06005d5f37aff.jpg?size=1200x675

紅海行動劇照

兩個“00後”的相遇

李飛飛有時候不敢相信,自己已經成爲中國海軍特戰部隊中的一員。

“蛟龍突擊隊”的神祕氣質和響亮名頭,雙重加持着這位“00後”新兵,時而讓他熱血沸騰,時而讓他榮耀自豪。

但很快,李飛飛嚐到了另一種味道——苦和累的味道。

每天,他要限時做300個俯臥撐、200個蛙跳、100次引體向上,還要跑幾次400米障礙。一個月還不到,連隊就統一組織了他們這撥新兵10餘次武裝越野,這還不算幾次負重行軍訓練。

在接下來的1至2年,李飛飛還要熟練掌握海、陸、空多達上百件武器裝備的使用,學習跳傘、爆破、潛水、攀登、滑雪等本領……

“一鑽林、二上天、三下海”——每天晚上,一身疲憊的李飛飛躺在牀上,一邊唸叨着這句目標,一邊暗自感慨:蛟龍突擊隊員的鍛鑄之路果然不是想象中那麼容易。

這位出生在新世紀,伴隨着共和國最新成就、汲取着最好營養的年輕人,來到蛟龍突擊隊之後,聽到最多的一句話是:“記住,你們是用‘特殊材料’鑄成的!”

李飛飛曾問班長“特殊材料”的含義。班長回他一句話:“擔負特殊使命,必須把自己錘鍊成‘特殊材料’!”

18歲的李飛飛或許不知道,他所加入的“特殊材料”打造的蛟龍突擊隊,堪稱他的“同齡人”,也是一個名副其實的“00後”——李飛飛出生2年後,蛟龍突擊隊才應運而生。

某種意義上,兩個“00後”的相遇,正是新時代強軍故事的一個典型縮影。

“我是蛟龍突擊隊這所學校畢業的”

一上訓練場,李飛飛就感到“身體已經不屬於自己了”。

先扛起圓木衝刺100米,再扛起輪胎和彈藥箱各衝刺400米,李飛飛和戰友顧不上喘息,在班長尹龍的喝令下,又在跑道上推起了猛士車。最後,他們在沙石地上爬了一圈戰術……

看着眼前這羣新兵疲憊的神情,尹龍不爲所動。在他看來,這只是蛟龍突擊隊極限體能訓練的尋常一幕。當年,一次手榴彈投遠訓練,至今仍是他的刻骨“記憶”。

當時,尹龍是全連爲數不多的能投過30米的人。

第一次,37米,班長謝培亮說讓他再使點勁,爭取超過40米;第二次,38米。排長爲了激勵他,站在40米的地界上衝他吼道:“砸不中我你就不是男人!”這下尹龍急了。他把右手的手榴彈換到左手,往右手手心吐了一口吐沫,單手搓了搓,拿回手榴彈使勁一扔,41米!

全連沸騰了!頃刻間,一股自豪感在尹龍心中油然而生。誰知就在這時,連長支亞峯衝上前,一腳把他踹倒在地。

“你不要命了!你知不知道手榴彈實投過程中,下面的拉環是套在小拇指上。你還換到左手,那豈不是拉響了手榴彈!去,到400米沙石路上低姿匍匐100米!”

尹龍在沙石路上爬了100米來回,心想“確實是自己做得不對,連長說得對”。回來之後,支亞峯又讓他高姿爬了50米來回。這一次,他憋在心裏的情緒快要爆發,淚水在眼眶裏打轉。

本以爲“噩夢”就此結束,誰料剛起來,支亞峯又讓他叼着手榴彈衝刺400米。他一邊跑,眼淚嘩嘩流個不停……

跑到300米的時候,全連已經帶走開飯。班長謝培亮吼住了他。空曠的操場上只有他們兩人。

“連長說,你是個好苗子,可以好好培養一下。”尹龍沒吭聲,但心中的情緒就像霧霾一樣,被這句話全部吹散。那一刻,他在心中發誓:“我一定要成爲這裏最強的兵!”

從那以後,尹龍真正把蛟龍突擊隊當成鍛鑄自己的學校。

如今,尹龍早已用信念把自己和蛟龍突擊隊牢牢粘在了一起。環太軍演、中巴聯演、中沙聯演……每次與外軍同行打交道時,他都會這樣介紹自己:“我是蛟龍突擊隊這所學校畢業的!”

“吃盡萬千苦辣,只爲祖國榮光”

在李飛飛的眼裏,班長尹龍既是教官,還是“神一樣的人物”。但在尹龍的眼裏,“神一樣的人物”卻是時任連長支亞峯。

成爲“極限體能VIP”的那段時間裏,尹龍當真是被支亞峯“嚇”壞了。冬日的南國雖比不上北方大漠冷得透骨,但也是寒風陣陣。支亞峯讓他們扛着圓木在操場上奔襲,同時還用準備好的冰水不停地澆他們身體。

一次訓練,一個隊員由於被冰水澆後邁不開步子,扛着彈藥箱跑得有點慢,連長支亞峯上去就把他按倒在地上。當時尹龍就想,自己千萬別跑慢了,千萬別被逮到!

尹龍知道,自己所遭受的訓練折磨,和連長遭受到的比起來簡直算不上什麼。

虐俘訓練是支亞峯在國外留學時遭遇的最殘酷的課程,它要求不管“敵人”用什麼方法嚴刑拷打、折磨、侮辱,都不能透露任何機密,否則就要被淘汰。

迎接支亞峯的是最爲黑暗的3天3夜。

“敵人”把脫光了的支亞峯拉到沙石路上,拖了幾十米遠。沒有衣服遮擋,他的身上被石子劃出了一道道的口子。接着“敵人”把他扔進佈滿荊棘的泥水坑裏,又把他撈上來倒吊在樹上,用帶刺的樹枝抽打他的身體,往他的身上澆糖水任蚊蟲叮咬,讓他跪在河水裏挨凍……

長時間的折磨讓支亞峯開始產生幻覺。但是,他始終沒有招供,腦子裏只有兩個字:中國。

從那以後,“支亞峯”便成爲一個讓該國海軍特種部隊學校教官們熟悉的名字。

寧舍此生,不負使命。在支亞峯的身上,尹龍看到了一種精神:“吃盡萬千苦辣只爲祖國榮光。”

“孤膽利刃,捨我其誰”

在蛟龍突擊隊,讓新兵咬牙堅持下去的祕訣之一,便是聽老班長講故事。

那天,李飛飛聽到的是隊員代威的故事。

那是一次護航,眼看隊友要被甩出掉入衝鋒舟和可疑船舶的夾縫裏,代威沒有半點遲疑,閃電般徒手把戰友從死亡線拉了回來。他付出的代價是:右手肘骨折。

由於右臂撕裂韌帶已經畸形癒合,他的手臂至今保持了172度的狀態。代威說,這種行爲是他的本能,無需多想。如果非要剖析,那得歸功於“蛟龍魂”。

班長尹龍告訴李飛飛,“蛟龍魂”是蛟龍突擊隊自組建以來所有先進典型的“紅色隊史”。從張根元到徐向賢,從施祖定到林喬偉,從周軍到支亞峯,再到李燁睿……他們的先進事蹟都被印成了文字,鐫刻在蛟龍突擊隊的光榮榜上。

尹龍說,這個光榮榜上的名字還在不斷增加:王虎頭、黎偉、李冰峯、洪玉強、龔凱峯……他們都有一個特點,在孤身一人奮力作戰之時,都有一種捨我其誰的決心和雄心,堅決完成肩負的使命任務。

凡樹有根,方能生髮;凡水有源,方能奔涌。“孤膽礪刃,捨我其誰”,就是“蛟龍”們信仰的種子、精神的譜系、制勝的密碼,更是蛟龍突擊隊的精神基因。

每天操課,李飛飛和戰友都要從“功臣路”上走過。“功臣路”的兩旁矗立着醒目的紅色燈箱,燈箱上印着光榮榜上的隊員。

每次訓練累到極限的時候,李飛飛都喜歡到“功臣路”上走走。對於這個新兵來說,成爲“孤膽礪刃,捨我其誰”的蛟龍突擊隊員,註定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而這條路上,彷彿有汲取不完的能量。

(本報記者陳國全 通訊員曾憲洲 翟思宇 曹可軒)

t01800bb5e79a1ca6ca.jpg?size=540x303

紅海行動劇照(圖:中新網)

蛟龍突擊隊的世界亮相

“班長,這不是龔連長嗎?他又去參加聯演了!”

2017年12月,新兵李飛飛看到中國與巴基斯坦海軍聯演的新聞,一眼認出了中方海軍陸戰隊帶隊的龔凱峯連長,臉上流露着掩飾不住的羨慕之情。

此刻,班長尹龍的臉上卻很淡定。加入蛟龍突擊隊的8年間,他已經見證了太多類似的新聞。

僅僅以剛剛過去的這一年爲例,這樣的世界亮相,對於蛟龍突擊隊來說,已是平常一幕——

清晨,德國基爾某訓練場,上等兵楊錦正在與來自中、德、巴、瑞、波、芬、丹7個國家的40名參賽隊員角逐國際海軍五項比賽。

此時,亞丁灣海域,剛完成圖瓦盧籍OS35號貨輪營救任務的龔凱峯,像往常一樣走進戰位,迎接嶄新的一天。

正午時分,在菲律賓執行遠洋訪問任務的特戰隊員劉鵬飛眺望着萬里晴空,心中洋溢着這樣的自豪:中國海軍特種兵的聲音在世界的舞臺上傳遞得越來越廣。

這是2017年中很平凡的一天。這一天,不僅鋪展着蛟龍突擊隊世界亮相的“空間緯度”,還映照着中國海軍特戰隊世界亮相的“時間緯度”——

13年前,蛟龍突擊隊8名特戰隊員遠赴愛沙尼亞東北部的原始森林,參加第十二屆“愛爾納·突擊”國際偵察兵比武,奪得國外參賽隊第一名。

9年前,70名特戰隊員奉命隨海軍首批護航編隊赴亞丁灣、索馬里海域執行護航任務。“中國最神祕部隊首次亮相”成爲當時世界許多媒體的頭條新聞。

5年前,蛟龍突擊隊派出特戰分隊參加在巴基斯坦舉行的“和平-2013”多國海上聯合軍演。

3年前,接到習主席命令後,他們火速趕往也門,撤離571名同胞。

2年前,蛟龍突擊隊的身影出現在“環太-2016”多國聯演的訓練場……

遠涉重洋比武亮劍,挺進深藍爲國護航,比肩外軍同臺競技,雪域沙漠全域練兵……當世界一次次爲蛟龍突擊隊喝彩,當榮譽的桂冠一次次爲蛟龍突擊隊加冕,人們或許不會想到,這支部隊竟然那樣年輕——從2002年正式組建那天算起,蛟龍突擊隊只有16歲。

成長之快,舉世矚目。在海軍陸戰隊某旅旅長孫浩看來,蛟龍突擊隊的誕生與成長可謂“恰逢其時、恰乘其勢”。

所謂的“時”——蛟龍突擊隊的誕生,是中國軍隊在大變革大轉型中孕育的新型作戰力量之一。

所謂的“勢”——蛟龍突擊隊的成長,折射着中國軍隊加速推進強軍興軍的從容步伐。

世界亮相,國際舞臺。在“邁向世界一流軍隊”的時代語境下,蛟龍突擊隊的世界亮相,某種意義上也是中國軍隊越來越開放、越來越自信的縮影。

“這是新時代賦予蛟龍突擊隊的使命任務,也是最好的機遇。”在孫浩的眼裏,海軍特戰隊亮相世界的過程,也是不斷學習提高的過程。“我們和外軍特種部隊的差距還很大,無論是部隊建設、人員選拔訓練,還是實戰經驗上,我們都是小學生。”他說。

信息化時代,再強大的聯合作戰體系,也離不開特種作戰力量的支撐。“這是一場全新的‘升級之戰’。”新年訓練動員會上,旅長孫浩掃視着這羣特戰隊員,不容置疑地說:“我們必須打贏!”

(本報記者陳國全 通訊員翟思宇 曹可軒)

t011370bf5f7ebaa104.png?size=650x443

圖:中國軍網

用血性擦亮“蛟龍”名片

電影《紅海行動》藝術表現了蛟龍突擊隊身處環境惡劣、局勢緊張的非洲,執行撤僑任務、解救中國公民的過程,對每名特戰隊員都進行了全方位、多角度的立體刻畫。

他們無畏生死的勇氣從哪裏來?他們無懼艱險的堅韌從哪裏來?答案其實只有一個:血性。

從爲了祖國榮譽不惜跳進沼澤地的王虎頭,到在異域他鄉吃盡萬千苦辣的何龍;從受盡百般折磨不願“招供”的支亞峯,到腳踝骨折也要完成任務的尹龍;從首批護航在大洋上漂泊28天,到也門撤僑,再到解救圖瓦盧藉OS35號貨輪的敘利亞船員……蛟龍突擊隊的隊員們一次次用血性兌現鏗鏘誓言、擦亮“蛟龍”名片。

習主席在視察部隊時指出,和平時期,決不能把兵帶嬌氣了,威武之師還得威武,軍人還得有血性。

軍人的血性是信念、情感、意志等品質凝聚昇華的一種精神力量,更是決定戰爭勝負的重要因素。戰爭年代,我軍以“氣多”彌補“鋼少”,面對敵人的飛機大炮仍英勇奮戰,奪取了一次又一次勝利。邁入新時代,由於部隊長期處於和平環境、人們價值取向多元等原因,部分官兵當兵打仗、帶兵打仗、練兵打仗的意識有所淡化,出現了精神懈怠、貪圖安逸等傾向,這警醒我們更要把培塑血性、強化“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精神融入每一天。

血性不是與生俱來的,而要在險重任務中砥礪,在實戰訓練中鍛造。蛟龍突擊隊自成立之日,始終堅持從難從嚴從實戰出發,着眼“仗怎麼打,兵就怎麼練”“跟誰打,就針對誰練”“在什麼環境中打,就到什麼環境中練”,鍛造官兵不怕難、不懼險、敢打敢拼的心理素質和意志品格。他們每執行一次任務,血性和膽氣便融入血脈、烙入骨髓,戰鬥精神就歷經一輪淬鍊、飽受一番鍛造、完成一次固化。

“敢上九天攬月,敢下五洋鬧海”是蛟龍突擊隊的特質。今天的蛟龍突擊隊,涌現出黎偉、李燁睿、李冰峯、龔凱峯等一批蛟龍猛將,正書寫着獨特的“蛟龍”故事、詮釋着獨有的“蛟龍”精神。新時代,在習近平強軍思想指引下,蛟龍突擊隊必將不負使命,不斷用血性擦亮“蛟龍”名片。

t0122e497aa8de29acb.jpg?size=1080x607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