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門番容易出精品這個結論肯定是不對的.

大部分TV和劇場版動畫都是商業動畫,都是本著賺錢的,你現在覺得他冷門,只是因為在銷量上暴死這個結果而已。

混沌武士且不談,星際牛仔和迴轉企鵝罐都是當年話題作,人氣很高好不好。。特別是星際牛仔,不僅在日本國內40多年來動畫歷代總銷量排行21,在全世界範圍內也是日本動畫的代表作之一……

用這倆片舉例是不恰當的……不要以中國受眾群體的眼光去揣測別的市場比較好。

因為,中國這邊的受眾整體來說是相當年輕化的,要跟日本幾十年動畫宅群體沉澱下來的受眾比……整體口味上肯定差異很大。

一些老舊一點的東西沒看過……也正常……

繼續回到所謂的冷門番這個問題上,除開御宅意氣比較重的動畫企劃(《王立宇宙軍》),大部分商業動畫企劃的目的只有一個,賺錢。

在市場同質化嚴重的情況下,在別的題材上的探索和嘗試是理所當然的,日本的動畫改編路徑已經非常成熟和完善,一部企劃能夠通過,一部漫畫或輕小說能夠改編動畫,顯然也是因為這部作品受到項目把關人的認可,或是原作本身是有受眾基礎的。

典型就如《攻殼機動隊》,漫畫原作出來的時候,出版社的心態都只是試試,但是隨著人氣升高,相應的動畫改編,小說,玩具,不都呼之欲出么。

因此,冷門番本身就是就結果而論的,因為銷量的失敗,最終被認為是冷門番,但就像前文所說的,又因為部分人群的認可,所以得到了叫好不叫座的結論。

除開結果論的上原因,我們要回到冷門番的題材選擇上。

一些作品在企劃的時候,就已經圈定了受眾人群。

我們覺得賣肉番這麼多,是因為賣肉番的群體比較大,比較好賺錢。但是也不排除一些想做嘗試的企劃,選擇了受眾群體較小的題材。

這也是動畫題材上的長尾理論。

舉個例子……大眾化作品1000人中只有100淺宅觀眾願意掏錢,那麼我做小眾的,只給100深宅觀眾看到,做到極致,價格也設置更高,那麼只需要10個人掏錢,就比得上大眾作品100人的份兒。

小眾題材即是如此,所以冷門番不是不賺錢,也更不是容易出精品,冷門題材上翻車的比比皆是,只是因為這個範圍內的嘗試肯定不如大眾向作品來得多,所以給人小眾作品精品程度高的錯覺。

這真的就只是個市場結果問題……

仔細想想。。《攻殼機動隊》要是第一次動畫改編後銷量暴死,這貨估計也要加入冷門卻好看動畫大全了……

說來也好笑……

很多營銷號喜歡用《星空清理者》、《宇宙兄弟》、《銀之匙》、《怪化貓》之類舉例……說這些動畫多麼多麼冷門……但是卻多麼多麼好看。。

但是他們真的知道這些作品本身的地位么……特別是《星空清理者》這樣在動畫史上留名的作品……

上次看到一個把《AKIRA》都拉來說是冷門神作……簡直讓人說不出話來。。。

在歐美的SF動畫圈……沒看過《AKIRA》基本等於沒看過日本SF動畫……

所以,覺得冷門的話,可能是因為看得還不夠多哈。記得一位前輩跟我說。。動畫閱片量連1000部都沒有。。。你好意思講冷門神作?

我就……啊。。


既然封面圖片是《星際牛仔》那我就來聊聊這部豆瓣9.6分的神作吧!

說起「星際」二字,宏偉而廣闊的圖景便在我們眼前展開:C射線穿過陰暗的唐懷瑟之門,戰艦在獵戶星座煌煌燎燃。

說起「牛仔」二字,一股美國西部的乾熱之風便混著些沙子迎面刮來,

在這風沙中,不羈的漢子胯下騎著一匹好馬,腰間別著一把左輪手槍,漫不經心的驅馬向前,

只憑自己的義氣與勇氣,在一場場冒險里闖蕩,最終成為人們口裡的傳奇。

在日本著名動畫監督渡邊信一郎的手下,「星際」與「牛仔」這兩個相差十萬八千里的概念相遇了。最終,造就了這部神級動畫——《星際牛仔》

這部動畫的製作組就牛到沒邊際了,如果我把他們中的每一個都拿出來單獨吹一通,恐怕這篇推送都不夠用的。

所以我只說說其中最牛的那個——本片的導演,渡邊信一郎。

這位老哥看上去就很有藝術家的氣息,而他也確實如此。

他的作品並不多,但是每一部都是可以載入歷史的精品——

《黑客帝國動畫版》、《坂道上的阿波羅》、《混沌武士》……每一部在豆瓣上的評分都是8.5+並且評論人數高達2萬多人。

而他在1998年拿出的這部《星際牛仔》,評分達到了驚人的9.6分!

八成以上的觀眾給出了五星好評,

並且,這部作品BD銷量也位列歷史第14位,可謂「叫好又叫座」。

回到《星際牛仔》本身,為什麼這部動畫,這樣一部單元劇模式的動畫,卻讓人忍不住要一口氣看完,看完之後還回味無窮呢?

我認為,這首先得益於動畫中塑造出的一個個鮮活的人物。

你在這部動畫里看到的所有人,幾乎都不怎麼愛說話。他們不會用歌劇一樣華麗的語言訴說自己的訴求,只會用實際行動,默默踐行自己的信仰。

男一號斯派克,是「紅龍」這個黑幫組織的前成員,現役賞金獵人。

和男二號杰特一起擠在一艘破飛船「Bebop」上,兩人是搭檔的關係。

他平日總是一副漫不經心的樣子,對什麼事都不上心。

追捕逃犯的時候,他駕駛著他那艘紅色戰鬥機在城市和太空里翻飛,彷彿華麗的舞蹈。

和逃犯近身格鬥的時候,他也會展示出師承李小龍的功夫,用漂亮的拳腳將人迅速撂倒。

然而,縱使他身懷十八般武藝,他卻總是抓不到逃犯,也拿不到賞金。

正因如此,Bebop上的生活才十分清貧,他和他的搭檔杰特只能吃「特製青椒肉絲」——沒有肉絲的青椒肉絲。

他沒辦法抓到逃犯,並不是因為他本領不夠硬。

大多數時候,都只是因為他運氣太背。賞金獵人拿到賞金的條件是,犯人必須被活捉,並且要搶在警察抓住他們之前逮捕他們。

而他要捉的犯人,要麼就是因為各種奇怪的原因丟了小命,要麼就是往警察的臉上撞……

而且,斯派克本人也不是做賞金獵人的料子。

他是個過於浪漫的牛仔,以戰鬥機為馬,以宇宙為荒漠。

僅僅為了一句「我看不慣」,就要單槍匹馬的奔赴決鬥。

雖然他平時總是很懶散,但是,一旦聽到「茱莉亞」這個名字。

他就立馬不淡定了,僅僅只是聽到這個名字,他就會開著戰鬥機全速衝出去找。

和浪漫的斯派克不一樣,他的搭檔杰特,是個穩重的漢子。

他曾是個警察,綽號是「黑狗」,咬住獵物之後絕不會鬆口。

墨鏡、刀疤和肌肉讓他看上去不像善茬,其實是Bebop號上第一居家好男人,炒得一手好菜。

其他船員捅出了簍子,他這個船長只會說「我不管了!」

然而,嘴上說著不管,手上卻還是鞍前馬後的給他們擦屁股。

在他們浪完了回來之後,也只會輕描淡寫的說一句「快點進來吧,要出發了。」

中途加入他們的女賞金獵人菲.瓦倫丁是個身材火辣的「美少女」。

為什麼要打引號呢?因為她實際上是一個從冬眠中蘇醒過來的人,實際年齡可能已經有200多歲了。

而且,她可不是戀愛腦的花瓶角色。

蘇醒過來之後,舉目無親的她在這兇險的太陽系裡能活下來,依靠的可不是外貌。

精明強悍又狡猾,騙人時輕聲細語,戰鬥時心狠手辣,這才是真正的菲——一個迷人但危險的女人。

這位電腦神童艾德也是中途加入Bebop號,和菲不同,她是個毫無心機的孩子。

她有著像貓一樣柔軟的四肢,喜歡在Bebop號上到處打滾,和他們之前撿回的柯基犬艾因的生活習性幾乎完全一致。

同為Bebop上吉祥物,他們關係也非常好。

這部動畫第二個吸引人的地方,便是它極為豐富的劇情。

毫不誇張的說,這部動畫的每一集單元劇,其信息量都比得上一部電影。

最厲害的是,這些電影還風格各不相同。

既有在陰暗的小酒館裡上演的西部片:

也有在破敗教堂里上演的黑幫片:

甚至還有在賽博空間里上演的科幻片:

每一集單元劇都是個完整而豐滿的故事,在這裡不妨以其中的第六集——憐憫惡魔之歌為例。

這一集斯派克要抓的逃犯是一個上了年紀的大叔。儘管他上了年紀,可他跟蹤起別人來卻顯得十分專業。

大叔跟蹤的人是一對父子,父親坐在輪椅上,而兒子則是個吹藍調口琴的小男孩。無論走到哪裡,小男孩都會替自己的父親推著輪椅。

看上去,這是個父慈子孝的家庭。

大叔也攔了一輛計程車,緊隨其後,斯派克也連忙跑去開自己的戰鬥機。

在零散的吉他背景音中,大叔已經摸到了父子所在的酒店,而斯派克也坐上了自己的戰鬥機。

大叔老當益壯,而他的兩個對手,一個是幼一個是殘,看起來,故事的結局應該是「斯派克及時殺到,救下父子倆」。

可是事實卻讓觀眾和斯派克都大跌眼鏡,隨著一聲玻璃碎裂的巨響,大叔強壯的身軀撞碎了酒店的玻璃外牆,如落葉般在空中飄零,正如他逝去的生命。

斯派克用戰鬥機接住了他,然而,貫穿了他胸口的槍傷卻已經讓他奄奄一息。

咽氣之前,他將一塊奇怪的石頭託付給了斯派克,拜託他「救救他吧」,還提醒他「不要被他的外表騙了」。

因為逃犯的死亡,斯派克也和自己的賞金失之交臂。但是,杰特對那塊石頭做了個簡單的分析,從外形上來看,也許價值並不低。

換而言之,這位大叔可能是以此作為報酬,請求斯派克替他完成自己沒能完成的事情。

斯派克受了大叔的囑託還收下了他的東西,堅持要遵守約定——

去把那個小男孩救出來,他認為,大叔提醒他「不要被他的外表騙了」,是要他小心那個輪椅上的男人。

這天晚上,他再次來到小男孩演奏的酒吧里,在繚繞的酒氣與藍調憂傷的曲調里,等待著時機。

而在Bebop飛船里,杰特卻查到了一些有趣的情況:

大叔和輪椅男從前曾經是戰友關係,兩人是某個特工組織的王牌。

但是,在某處突入實驗室的行動之後,兩人就此分道揚鑣,輪椅男也是從那時開始坐上了輪椅。

在菲看來,這件事情非常簡單:大叔被同伴出賣,反被擺了一道。

然而,杰特卻不這麼認為。他相信,男人是靠義氣而活的,不會無緣無故出賣自己的兄弟。

此時,小男孩的演奏也結束了,斯派克跟蹤他們兩人到了一個廢棄倉庫里。

「你不用擔心,過來吧。」

斯派克張開雙臂,他的身影在倉庫的燈光下分外顯眼。

然而,劇情的走向再次讓所有人都大跌眼鏡——迎接他的居然是一顆子彈。

而且,這顆子彈是由小男孩打出的!

他端著手槍,臉上的笑容里透露著他這個年齡不該有的殘忍。

原來,在一場空間門的事故中,他的家人為了保護他而死,但在錯亂的時空中,他卻意外的獲得了一個能力——不老不死。

想要研究他的人,都先他而死去;而那天闖入實驗室的兩人,輪椅男被他挾持了,作為自己的「父親」——

一個掩飾自己真實身份的道具。

原來,大叔是要他當心這個「小男孩」,救出自己的戰友。

斯派克最終還是把輪椅男救了回來,雖然他已經成了植物人。

但是,即使是躺在Bebop號上,他的腦中卻始終在回放自己戰友被害的那一段記憶,眼淚不住的流。

從他最後的記憶里,他們得知,那塊石頭是一塊空間門爆炸時產生的物質,可以把天才少年體內混亂的時間撥回正軌。

也就是說,把這塊石頭打入小男孩體內,也許就能終結他的生命。

但是這只是「也許」而已,說不定根本沒用。

斯派克依然決定要去找他算賬,只因為他實在是看不慣這個傢伙。杰特理解他的做法,只能默默給他點根煙送行。

為了一個「我看不慣」,就跑去和一個不老不死的怪物決鬥,這就是牛仔的浪漫。

兩人決鬥的方式也很牛仔,正面相對,輪流開槍對射。

火光的映照下,小男孩宛如惡魔般猙獰。而斯派克就像是一位單槍匹馬的騎士。

最終,斯派克的槍法更勝一籌,唯一的特製子彈準確的貫穿了小男孩的腦門。

並沒有血肉橫飛,也沒削掉他半邊腦袋。

只是將他體內的時鐘拉回正軌而已。

惡魔迎來了他應有的結局,倒下之時,他的口琴從口袋中滾了出來。

寂靜的夜空下,斯派克將口琴高高拋起,以手比槍。

「Boom!」

這個故事,也在藍調口琴聲落下帷幕。

這四人一狗在Bebop上共度的那段時光,就是在這樣或緊張或輕鬆的日常中,漂流於太陽系的各個角落。

然而,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渡邊老賊並沒有讓他們像少年漫主角那樣,一直一直旅行下去。

讓神童艾德帶著蠢萌柯基先行離開,把兩個吉祥物送出風暴的中心,是作者最後的善意。

斯派克、杰特和菲都有著難以言說的過去,他們的過去就像一顆不定時炸彈,隨時有可能把他們的日常炸得粉碎。

杰特和菲在和自己的過去徹底做了了斷之後,還是選擇留在Bebop上,但是斯派克卻無法邁過那道坎。

他心中的那道坎,正是他對之神經過敏的名字——「茱莉亞」,那是他所愛的女人的名字。

與她相戀後,斯派克才想要離開「紅龍」幫,和她遠走高飛。

但是,他在幫派中的兄弟比舍斯,卻把他們的行為當做是背叛。

激進的比舍斯血腥清洗了幫派上層,問鼎權力的巔峰。

激進如他,當然不會放過叛徒。茱莉亞最終也死在他手下,而斯派克,本來有機會逃走的。

他又一次回到了Bebop,菲和杰特都在等著他。

只不過,他這次回來,只是來告別。

杰特為他做了「特製青椒肉絲」,兩個大男人第一次聊了這麼多話。

而菲甚至拿槍逼問他「要去哪」。

她心裡當然清楚答案,她只是不想讓斯派克去送死。

「我不是去送死,我只是想確認一下自己是否活著。」

菲在背後不停的鳴著空槍,斯派克的腳步沒有停下。

在Bebop上的這段時光只是美夢一場,而他現在醒來了。

他必然會做出這個選擇,在之前的冒險里,他也是這樣固執、倔強,下定的決心,認定的事情,誰也攔不住。

哪怕到了最後一刻,渾身重傷的他面對「紅龍」所有的幹部。他也像口琴小子那時一樣,以手比槍,食指向前。

「Boom!」

斯派克的命運,在動畫的第一集就已經被巫師直接說了出來:

「你會因為女人而死。」

《EVA》中的碇司令說過一句話:

「人不學會忘記就無法生存。」

的確,斯派克就是因為無法忘記過去,所以才失去了生命。

然而,碇司令之後又補充了一句:

「但是無論如何都不能忘記的東西也是存在的。」

如果真的忘記了「茱莉亞」,斯派克也就不再是那個脾氣死倔的牛仔了。

既然命運如此荒誕不經,為何不以浪漫的姿態去面對呢?

哪怕這個「浪漫」,是致死的毒藥。

【END】


很多原因,我粗略的說下。

因為大勢所趨下,跟風的作品很難超越最早一批出頭的!在「神作模式」的領導下,很多熱播動漫的套路,往往看了開頭就知道結局。套路俗不代表玩不出好作品。以《寄生獸》為代表,「借異生物描寫人性的光輝黑暗」,玩好了至少是個精品,玩不好就給人故意「裝逼玩悲慘」、「韓劇式的悲情劇」。

另外,一部分精品之所以冷門,是因為宣傳不足。70年代中期到90年代中期,雖然日漫百花齊放,但就如同電影,想要人知曉,就需要宣傳。但是當年的信息傳媒很有限,很多冷門精品,無法在正規的動漫雜誌連載,而且作者的收入很有限。《夜叉鴉》的作者起初連載在三流雜誌,收入慘淡。雜誌社倒閉後,斷更很多年。更多冷門作品,諸如《機械浪人-鐵斬》、《罪惡使者》,國漫《噬罪者》之類,作者不得不轉行,作品自然也悄聲無跡。

和電影一樣,當時,每年有近萬部漫畫,往各個刊物投稿,但真正能被編輯過審,連載在雜誌、被人知曉的作品,就那麼幾個。也就是說,很多漫畫你可能一生都看不到……


我們或許會難以注意到,人腦有個怪毛病,它總會更多地執著於聲勢華麗的內容,卻對平凡的事物視而不見。換言之,我們總在不知不覺間,就高估了一些精彩或壯大事件的發生的概率,對一些每日都在發生的平凡瑣屑的小事則容易忽視,這種認知模式對人的影響可大可小。事實上,飛機的實施率沒那麼高,甚至遠可以說低下,創業公司的成功率也沒那麼高,比爾蓋茨馬雲也沒那麼多,每年有多如牛毛的新公司高調地宣誓成立,每年也有多如牛毛的新公司悄無聲息地趴下;相反的是,失眠症患者則比比皆是,抑鬱症患者也比比皆是,多到讓你不可置信。

同樣的,冷門番里,精品是有,但不見得這個「冷門番里往往容易成為精品」的「往往」二字能夠成立,因為你要真的去數,冷門番里報廢全癱的番,恐怕才真是不少。所謂冷掉的番其冷總不會是空穴來風,要麼畫風清奇,要麼內容乏味,要麼主旨晦澀,要麼設定沉重,要麼節奏平淡,要麼三觀崩壞,要麼製作敷衍,要麼邏輯混亂,要麼宣傳乏力等等等等,但平心而論,這裡面無論哪一點做到極致,恐怕也不在冷番的世界裡打轉了,多數冷番,走的都是以上幾點不上不下湊合在一起的結局。

當然在冷番中,我們不能否認不乏良作,或許正是因為他們的創作意圖裡打一開始就沒那麼多商業的調調,而是更強調一種人文思路或社會情懷方面的東西,亦或者有著所謂的「超前意識」,這就使得作品有種「沉靜」的氣質,就好像在告訴我們,他只是在講故事,不愛聽的人你愛聽不聽,但理解我的人,我感謝你,這樣的一種作品,在甘冒一種風險去贏得它的格調,這個風險,就是受眾的縮小;同時,這樣的作品在思維層面上是有見解的,有風格有特性的,但任何一種思想在經歷精鑽之後,都會面臨一個問題,那就是一旦變玄,受眾就會縮小,要知道有人喜歡令人捉摸不透的人,甚至崇拜敬仰他們,但更多的人,總是希望對面站著的人,能夠「說人話」;最後,這樣的作品向我們展現出獨特的帶有思考的視角,但這個視角往往帶有作者強烈的個人風格,這就進一步固化了上一個風險:受眾的縮小,因為如果懂一個人是第一級台階,接受一個人是第二級台階,那麼喜歡一個人,則遠在第三級台階。受眾的縮小,也就使得這部作品,就這樣待在了冷門的世界裡。

不過想的多了,「精品」這個概念,有時候反倒教人糊塗,這樣的懷疑也不是一次兩次冒出來過:一個人看來冷中的所謂精品,在其他人眼裡看起來可能一文不值,那麼究竟什麼是精品呢?是少數人承認其精良?那麼豈不是滿大街都是精品?那還是說,要多數人承認其精良?那麼作為冷門番恐怕就根本無法論及這個話題了吧。我相信有人又要站出來說,好的東西就是好的,不會被人為決定,但動畫作品作為文化創作,一不是自然界的固然存在物,二本就是作為人類思想交流的一種介體,這樣去否認「觀眾如何認知」的重要性,恐怕怎麼也有些怪怪的吧?

要我說,精品和爆品間是有矛盾的,也是沒矛盾的,沒矛盾體現在它們有時候本質相近,不過是一個名頭的問題,它們時而叫神作,時而叫精品云云,雖然我也常找些冷門番來看,也深覺有些被埋沒的璞玉,但這裡我總願意為爆品出來說說話的,人家爆品也不容易,尤其是那些其實也不乏思想性的爆品,畢竟,深奧的文章雖然可貴,但深入淺出,教人覺得又有趣又有內涵的文章,某種意義上,恐怕更為不易。

和大多數事物一樣,動漫亦是如此,極冷熱的只是少數,多數的既算不上大熱,也算不上大冷,絕冷番基數小,那麼有幾個精品,自然給人感覺概率還是大的。但話又說回來,人的偏心眼真不是一般重的,同樣一部番,他若是已經站在了熱番的隊伍里,你對它的期待就猛地拔高了,好像精品的合格線是浮動的,在冷番里你規定它在80分的位置,在熱番里你就規定它非在90分的位置,我設想如果一部大火番,上帝出馬把它的全部受眾都打死了,它一夜之間變成了冷番,我們去看它,我敢說它有極大的可能,也會被我們呼為一部「精品」吧。

我不得不承認以往有時候自己也做一件很無聊的事,下意識覺得大多數人喜歡的東西,檔次就不那麼高,思想就不那麼深刻,彷彿反過來是在滿足自己高人一等的內心望想一般。因此有一個階段,我嘗試著不斷搜尋冷門番中的良作,一旦發現,就向人推薦,但最近這種現象發生的愈少了,一方面發現這種精品似乎越找越辛苦,一方面也是質疑自己處於尚年輕義氣風發的狂妄之中帶有不純的目的,我告訴自己,他人的評定永遠是一個參考,也只能作為一個參考,如果不想錯過真正適合自己的精彩的作品,初始的眼光需是平等的,無論對冷番,還是熱番而言。如果自己覺得好的作品沉默了,其實也無什麼必要哀嘆出類似懷才不遇的調子,有合適的朋友,我依舊會安利他們看,但他們看不看終究是他們的自由,因為一部作品它既然不屬於喧囂,那它就是本該屬於沉默觀看它的人的。

文:啾啾


不為什麼,很多高質量作品因為受眾群的問題導致真正想表達的三觀無法正確傳遞到讀者內心甚者完全看不懂。不是因為他冷才神而是神的東西看得懂的人少所以冷。簡而言之是社會的認知層次的事兒,理解能力要一直是鵝鵝鵝他一輩子也覺得喜羊羊是神作。

such as this。

the best movie = the elephant tooth mountain"s sibi。


初期沒資金當然著重於劇情和人物刻畫什麼的,吸引基礎觀眾。如果成了大熱門,那自然做續作就會有更豐富的資金及資源,這時候為了吸引新觀眾和給老觀眾帶來新鮮感就會往畫面方面做精細,可能原本十分鐘的劇情變成了二十分鐘。久而久之,出了更多續作,就成了炫技炫特效的無腦或者幼稚動漫。


看YY小說的人肯定比看世界名著的人多,而且是越年輕越愛看YY爽文。動漫圈也一樣,精品動漫往往比較深晦,內容也多為寫實風格,愛看這種動漫的人本身就少,而且相對比較低調,而熱門動漫多為越級打怪爆個種,賣肉賣腐開後宮,怎麼爽怎麼來,喜歡這類的人就比較躁動,會對其大肆宣傳,最為典型的就是看到白髮就金木,看到巨人就進擊,相比之下陰暗壓抑的精品就難以浮出水面


的,大部分中國覺得冷門的,是因為國內看的人少罷了,國內大部分人也就看看三大民工漫,然後隨便看到個別的動畫,發現周圍人都沒看過,就覺得是冷門番了。變態假面夠不夠冷?人家都出了兩部真人劇場版了。所以說咱們覺得冷,日本那邊沒準真不覺得。什麼黑礁,亞人,食屍鬼,怪物,神說宇宙兄弟啥的,只能說受眾群比較窄,但卻並不冷門。

再說,假如是漫改動畫,你想沒點群眾基礎和好的質量,怎麼可能齣動畫,企業又不是傻。


首先動漫如果藝術,心血都做到了,質量高,就會成為精品。熱門冷門,是宣傳多少的表現。這兩點一組合,就有四種片子,宣傳多而質量差,宣傳少質量差,宣傳多質量高,宣傳少質量高。如果有片子冷門又精品,顯然是宣傳少而已,人家把精力財力都放設計製作上了…


因為他們狗血 ,總是不按常理出牌 ,所以很難讓人猜出他們到底是要幹嘛。 接下來會發生什麼 ,事很難讓人猜出來的,所以比較經典, 能夠猜出答案的,只有百分之五人才能猜出來 ,基本上要麼是瞎猜,要麼是按狗血劇情,來想像的。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