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入社會後越來越發現自己三觀建立的不完善不成熟,很容易受他人的話影響,覺得這個人說的也很對,那個人說的也很對,不能堅定自己的思想主見,做事做選擇也越來越糾結。比方說,工作中我會把每件事做周到做完善,但慢慢的別人就會覺得理所應該,反而變本加厲,最後受委屈只有自己。這時有人告訴我,工作時不能當老好人,該有脾氣就有脾氣不能受人欺負。我覺得對方說的很對,會哭的孩子有奶喝。但又有人告訴我,生活不要斤斤計較這些小事,吃虧是福,吃點小虧以後會有更大的福氣,我覺得對方說的也很對,這也是一種正能量的表現。這樣的事很多,所以越來越糾結自己到底該如何做選擇,該成為什麼樣的人。


謝邀。

會動搖說明會思考,不是傻傻的等著別人牽著鼻子走。思考得多了,就會懂得自己想要的是什麼了。給自己多一點時間,不要放棄想成為更好的人。


謝邀,首先就您說的這個事,你可以找個平衡點,例如做好該做的工作,在不影響自己情緒狀態下額外完成一點工作,但在遇到不公對待時候也要有態度地拒絕。

其實樓主不能說是三觀不穩,這件事里無論是前後者的選擇都不是完全相反的三觀選擇。所以頂多說樓主您有點沒主見容易被人影響。如果覺得三觀不夠牢固,可以找一個你覺得三觀很正的人多參謀參謀或者在選擇的時候找到平衡點,不要太過偏頗某一種選擇,然後在每件事過程中考慮下是否有適合自己性格以及不影響他人的做法,慢慢鞏固塑造。祝順利

題主正在經歷成長的上坡階段。題主的三觀不是越來越不穩,而是越來越清晰,只不過要達到越來越清晰,勢必要經歷這樣一段艱難痛苦的思考過程。

感覺別人說的都有道理,不代表我們要採取他們的處世態度和方式,而是要由此明白處世態度和方式因人而異,並無好壞之分,不要judge與自己的觀點相左的人。

至於題主想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這個問題只能題主自己來思考,除你以外的人只能給你提供他/她所認為的正確的路,最終還得你自己來探索和選擇。

去讀書吧,當你看到某段文字能產生強烈的共鳴,從心底里產生一種無與倫比的喜悅,那時候你大概能更看清自己的內心。

謝邀

不得不說題主你問了個「看上去幾句話就能說清,一旦要論證只能泛泛而談」的麻煩問題

而且還是特別麻煩的那種

題主覺得自己的三觀建立的不夠成熟完善,容易受他人影響,這個人對那個人對的

這是正常的,不用疑神疑鬼的

包括題主看我們這些答主,也是如此,這個人對那個人對的

說好聽點,這叫「兼聽則明,偏聽則暗」

但是,聽聽也就算了

主要的決定權,還是在您手裡

當然,做決斷總是一件很困難的事,上學的時候選擇題就四個選項,進了社會可比四個多多了

但是上學的時候往往是單選,進了社會可不一定是單選

沒有那麼多非黑即白的選項

儒家有一個名詞,我覺得用在您這挺合適,叫中庸

把那些別人的建議,揉在一起,取中間的那段,就是辦法了

比如您說這件事吧,您努力工作,別人變本加厲,看您好欺負;有人說不要計較;也有人說懟回去

首先問問自己,想怎麼決定?不想受欺負了,懟回去?還是再忍忍?

揉一下,辦法就出來了

您努力工作,別人看您好欺負,您先不要計較,然後再懟回去

要成為什麼樣的人往往不是想像出來的

而是您自己選出來的
突然有一天,你會豁然開朗,或是跟別人聊天,或是看看書或者獨處。別著急,但是不要忘了思考,這些都是建立在思考的基礎上。


謝邀!

引用長林老王爺勸誡小皇帝的一句話,「你要想自己做主,就要坐得穩,鎮得住」。而這一切,都源於自我構建力量。三觀不穩,說明你還欠缺這種意識和力量。不斷去經歷,磨礪自己的意志,不斷去嘗試,發現自己的長短板。而後在復盤反思中,為建設「自我」添磚加瓦。別人的捷徑,看似好走,到頭來都是彎路。


你已經來這裡問了,這是好事,我只是隨便說說回答一下,我見過幾個一輩子都以吃虧是福的原則生活的人,有底線,只是比較低而已,以一生的角度來看,他們生活的很好,穩定,也是表面光鮮亮麗,客氣,假如深入和他們聊天的話,她們心中有苦水,她們敞開心扉倒苦水的時候,簡直是倒不完,後來呢,後來就是倒完苦水之後繼續苟且的生活。這些苦水對他們生活影響大嗎,有人大,有人小,而不得不說的是,我看到,,他們已經習慣了,emmm網上有一句話,

生活強x了所有人

我一直不敢苟同,我在想這是怎麼樣的中二少女寫出的,不過放在這裡很有趣吧

「想要什麼樣的生活,想要成為怎樣的人」

基於現實情況,思考一下這個問題。


猜測題主是剛畢業的大學生吧

我是覺得,吃虧是福,畢竟蒼天饒過誰.

在多出本職工作以外的工作也是種學習,簡單的工作,熟能生巧.複雜的工作,化繁為簡.都是一種鍛煉.

這樣做多了,就被依賴了.想起某個事直接想起了你.如果你處在一個相對公平的職場環境,當然有好事也會想起你.

當然也要學會拒絕,總不能一天工作25個小時吧,拒絕就又是門學門了.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


根據你的描述來看,其實說這些話的人沒有一個說的是錯的;

你糾結也很正常,完全沒有三觀不穩的概念,所謂容易受人影響,證明你是具備空杯心態的,願意接受外來意見,同時也說明你自己其實還未建立一個完善的個人體系;

就你的描述,說【工作中會把每件事情做到完善,但是別人就覺得理所當然,反而變本加厲,最後受委屈只有自己】,其實這個我不太明白,有這麼幾個問題:

1.工作中把自己的工作任務每件事情做到完善這是最基本工作態度這本來就是理所當然,難道你工作就是應付差事么?

2.如果是領導在你職能範圍內的所謂的變本加厲的要求你做到更好,這難道不是一種培養么?難道,你考試考80很不錯了,老師或者家長要求你考90,這個沒毛病吧?可能從上司角度來看,希望你為公司創造更多價值,但何嘗不是對你的一種提高呢?

3.為什麼會委屈?這個我無論怎樣都想不明白,而且如果你覺得委屈,其實你就已經有了答案,不想繼續這樣一味的滿足別人的需求,不是嘛?但還是那個問題,這種需求是否是你的工作職能範圍內的?

我只想說:請重新閱讀一遍【小馬過河】...

最終,對於這個問題而言,你需要搞清楚這麼幾件事情:

1.你接受到的是工作?還是別人私事兒?

2.你是否有精力或者能力去幫助別人?

3.你幫助人是否是無償的?心甘情願的?

建議的處理方式:

1.工作,無論是誰的工作,只要在工作期間,自己力所能及,為什麼不幫一把?

2.工作期間,基本可以拒絕一切私事兒;(領導的私事兒具體分情況對待)

3.在自己處理好自己的工作之後,還有閑暇的時間,額外的精力再去幫,不要耽誤或者影響自己的工作進度;

4.幫助別人就是無償的,別祈禱別人某一天會反過來幫你,這樣你就不會覺得委屈,否則你會覺得自己是一個受害者,最終你還會變本加厲的反噬,索要補償(無論是精神的還是物質的);

5.按照某一種原則去執行,去幫人,不要破例,這樣你的個人體系就建立起來了,別人才會尊重你的勞動成果,一定不要做一個無腦執行者,還編造一個老好人的梗把自己感動的死去回來,事實上只是死要面子活受罪;

6.(附加)最簡單的評判標準,幫助一個人的時候,心裡覺得很開心就去做,覺得難受彆扭,就拒絕,不好意思開口,自己就憋著,反正都是自己做的選擇,做過就別後悔;【身體很誠實

以上


You have already made your choice. Your life is not to choose, instead, is to know why you made this choice. &


我們都一樣,正處於20到30這個正進入成熟的年齡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