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發展預警機,路走得艱難,但咬牙挺了過來,終得「一機在手,天下我有」。「天下我有」可以這樣理解,趟開了技術路子,我有了天下,大家覺得如何?空警-500出世,可視為中國二代預警機,一步辟開生死門,一步走出去,搶得了預警機領域先機。我們勝利了!

若問中國為何非要發展預警機,或說預警機的重大意義在哪裡?有戰例。1982年以色列空軍偷襲敘利亞導彈基地,在E-2預警機引導下,成功突防,並擊落了敘空軍80架作戰飛機,戰局完全一邊倒。2004年「對抗印度」演習,「失去」預警機支援的美國空軍F-15,根本無法贏得勝利。戰場只對一方透明,有稱不對稱作戰,沒有預警機,空軍正會淪為「空軍」。

我們具體說一說。有了預警機,可以把戰場各軍種飛機聯接成一個有機整體,預警機可居中指揮平台,正是神經中樞,另具協調空中巡邏、攻擊、加油、護航和監視控制支援等任務,作戰效能自然大為提高,因此預警機有稱「戰場力量倍增器」。

空中引導。把雷達搬到天空,站得高自然眼明手快,引導就近空域飛機迅速展開攻擊,戰場生死瞬間,以快制快,唯快不破。看得遠,提前即可引導飛機在指定空域待擊,極具以逸待勞之功。現代空戰這些年,都是有預警機者勝,很能說明空中引導的重要。

自從有了預警機,僅08年即高效完成了兩項重要使命,汶川地震和北京奧運,空中勤務繁忙,但絲毫不亂,預警機自有其功焉。

要說現在的預警機,哪家最先進,別的咱不管,中國的當在一流,沒問題。


世界第一種實用的預警機是上面的美國E-1B預警機,而第一種具備預警功能的飛機是下面的美製TBM-3W飛機。我們知道,預警機最早是指配備有遠程機載預警雷達的特種任務飛機,用以彌補地面/艦載雷達的低空探測盲區。現代預警機則還配備敵我識別、導航、電子 /光電偵察與對抗等多種信息系統,可以執行預警探測、情報偵察、通信中繼、指揮控制和戰場管理等多種任務,是現代戰爭中不可或缺的信息化武器裝備。

在現代戰爭中,空中預警機主要的任務是對空中目標的警戒和對空中作戰的指揮控制。預警機還可以與電子戰飛機,協同實施電子偵測、干 擾,作為空中戰術通信中繼平台進行聯合戰術信息分發等。

對空中目標的警戒是預警機最主要、最基本的任務。預警機可以在遠離己方的空域,及早發現、識別和跟蹤各種目標,為己方部隊提供足夠的預警時間。和平時期,預警機用於對周邊國家的監視,加強對某一地區、某一方向的監控。在防空作戰中,它既可以獨立完成預警任務,也可與地面遠、近程雷達共同構成防空預警網路。

與普通地面雷達相比,空中預警機所能提供的預警時間要多好幾倍。指揮控制空中預警機既能在戰場範圍內執行搜索、探測、指揮引導任務,又能在寬大的正面、幾個作戰方向和指揮中樞進行遠距離情報信息聯繫,並完成通信中繼任務。先進的預警機可對上百架飛機參加的大規模空中突擊和空戰活動實施有效的引導和指揮控制。


預警機的出現和發展都與美國離不開關係。無論是早期的TBM-3W載雷達警戒機,還是全世界上產量最大、使用國家最多的E-2「鷹眼」空中預警機,都是由美國人研製的。美國海空軍發展預警機的時間早、美國海軍裝備預警機最早可以追溯至二戰末期的1945年,裝備數量多、現如今世界20多個國家和地區裝備著300架左右的預警機,光美軍裝備的數量就佔到了其中的一半以上。

美國海軍1945年裝備使用的TBM-3W載雷達警戒機,該機算是世界上首款實用型的預警機。實際上,TBM-3W艦載雷達警戒機屬於早期的雷達預警機,可以簡單的看作雷達和載機的組合。發明了雷達的英國人上世紀30年代就把雷達搬到飛機上進行測試,結果因為種種問題,比如早期的雷達設備笨重、操作複雜,需要大量輔助設備諸如此類,導致僅僅停留在測試階段也就沒了下文。

二戰時期,日本的魚雷攻擊機經常超低空對美國海軍軍艦進行掠海突襲,當時裝在美軍軍艦上的雷達探測能力相當有限,無法遠距離探測到來襲敵機的美國軍艦也是在日機攻擊下損失比較慘重。安裝在飛機上的雷達系統可以從空中對雲層、海面的來襲敵機進行搜索探測,理論上講,藉由飛機的高度可以獲得更遠的探測距離,因此也就會比安裝在軍艦上的雷達更有效,也就能更加及時的發現來襲敵機,於是美國人就想著把雷達裝到載機上面。美國海軍提出的「凱迪拉克」計劃,目的就是為了提高低空搜索能力,以現有的魚雷攻擊機作為雷達載機,結果選中了當時美國海軍裝備的TBM「復仇者」。該機有效荷載和內部魚雷艙都比較適合安裝AN/APS-20雷達和相關係統。以TBM「復仇者」改裝的TBM-3W艦載雷達警戒機在1944年8月完成首飛,1945年3月裝備美國海軍。


謝邀!

預警機存在的意義可以說是相當重大了!

——————————————————————————

預警機,即空中指揮預警飛機,英文名是Air Early Warning,是指擁有整套遠程警戒雷達系統,用於搜索、監視空中或海上目標,指揮並可引導己方飛機執行作戰任務的飛機。從名字就可以看出,預警機最大的功能就是早發現敵方目標,堪稱「天空之眼」。軍事專家普遍認為,「一個國家如果擁有較好的預警機,即使戰機數量只有對手的一半,也一樣可以贏得戰爭」 。

在現代戰爭中,預警機投入實戰的歷史並不長,但作用巨大。比如1982年4月,在英國與阿根廷之間發生的馬爾維納斯群島戰爭中,英國艦隊由於未裝備預警機,不能及時發現低空襲來的阿根廷飛機,以致遭受重創;同年6月,在以色列入侵黎巴嫩戰爭中,以色列空軍使用E─2C預警機引導己方飛機,襲擊敘利亞軍隊駐貝卡谷地的防空導彈陣地,並進行空戰,結果敘軍19個導彈連被毀,約80架被擊落,而以方無一損失;在1991年的海灣戰爭中,E─2C和E─3A預警機為以美軍為首的多國部隊贏得勝利發揮了重要作用,在美國多次海空作戰行動中,無一不出現預警機的身影。

預警機的原理其實非常簡單——雷達波是直線傳播的,而地球表面卻是彎曲的,這就限制了地面雷達的探測範圍。要想讓雷達探測得更遠,就必須增高雷達距離地面的位置。因此,一般的雷達便被架設在高山上。但想一想,世界上的第一高峰珠穆朗瑪峰海拔也就大約8848米。

所以,地面雷達受到地球曲度限制,對低高度目標搜索距離有限,還容易受地形干擾,而預警機將整套雷達系統放置在飛機上,藉由飛行高度,自空中搜索各類空中、海上或者是陸上目標,可以取得較佳的預警與搜索效果。而且如果以大型飛機改裝,容納更多電子設備與指揮管制人員,空中預警機可以強化或者替代地面管制站,直接指揮飛機進行各種作戰任務。

希望我的回答能對你有所幫助!


△TBM-3W預警機

20世紀30年代後期,即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夕,英、美、德、蘇等國先後掌握了雷達技術,並將其架設在地面和艦船上用於防空警戒。在使用中,這些國家發現,為了警戒低空飛行的飛機,最好的辦法就是盡量地升高用來發射和接收電磁波的雷達天線。但是,對於航行在海上的艦船來講,不可能把雷達架設得很高。儘管到了二戰後期艦載防空雷達已經可以探測160千米外在中高空飛行的目標,但對掠海低空飛行目標的探測距離卻僅為10千米左右。

珍珠港事件後,為了解決地面和艦艇雷達難以探測低空入侵目標的問題,美國開始實施「凱迪拉克」1、2號計劃。

「凱迪拉克」1號計劃是在艦載機上裝上高功率雷達,使之能在較距離上發現低空飛機和水面艦船,並及時將雷達情報用無線電傳遞到母艦上。1944 年,當工程人員把通用電氣公司研製的AN/APS-20型雷達(S波段)安裝在格魯曼公司的TBM-3W「復仇者」飛機上後,世界上第一種艦載預警機的雛形就誕生了。

△AN/APS-20型雷達

經試驗表明,TBM-3W在海況平靜的情況下能在100至120千米距離上發現在150米高度低空飛行的飛機,也可在320 千米距離上發現海上的艦船。但是,由於這當時還沒有掌握濾除雜波技術,因此在海況惡劣時,受海面反射的強雜波影響,機載雷達無法正常探測目標。

1945 年,TBM-3W艦載預警機被部署到航空母艦上,但還未來得及發揮作用,二戰就結束了。作為世界上第一種艦載預警機的雛形,TBM-3W已經具備了預警機的基本特徵:載機、大功率搜索雷達和雷達情報傳遞通訊鏈。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