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二月二”到底是啥節日 為什麼要剃頭)

今天是農曆二月初二瞭,俗話說:“二月二,龍抬頭”。相信的科學的我們都知道,龍是不存在的,那這“龍抬頭”中的龍到底是啥?而且二月二為什麼有剃頭的習俗呢?

圖/http://image.so.com/

二月二到底是什麼節日?

二月二正統的名字應該叫“龍頭節”、“春耕節”、“農事節”、“春龍節”、“青龍節”等,古代稱作“中和節”。

根據傳說,把二月二定為節日是源自三皇五帝中的伏羲。二月二這一天,伏羲大帝會親自下地乾農活,為全國人民做示範。皇後這一天會裝成農婦的樣子,給他送飯。後來的堯舜禹等帝王都延續瞭這一傳統,據說堯帝還是在二月二這天齣生的。

圖/http://image.so.com/

到瞭周朝,二月二這天的節日活動尤其隆重,不僅周天子要耕地,文武大臣都要下地乾活,體驗一下農民伯伯的工作。

“二月二,龍抬頭”是怎麼來的?

關於“二月二,龍抬頭”的故事主要有三個版本:

神話版:武則天篡位稱帝,惹怒瞭玉皇大帝,於是他使齣瞭報復用殺手鐧,那就是就是三年不下雨。有條小龍見到百姓們心裏苦,就偷偷下瞭一場雨。玉帝大怒,將小龍壓在山下,還說要在金豆開花的時候纔能放他齣來。有位老農發揚瞭勞動人民的智慧,號召大傢將炒開花的玉米撒的滿地都是,對空中大喊“金豆開花瞭”,玉帝猛一看好像確實如此,就把小龍放瞭齣來。小龍抬頭飛上空中,這天正好是二月二。

不過這個傳說有個硬傷,玉米原産於美洲,明朝後期的中國纔有,所以唐朝農民炒炒黃豆還差不多。

地理版:二月二是驚蟄之後,地下的蛇、蚯蚓等動物從鼕眠中醒來,這些長條形動物是龍的原型,所以“蟲抬頭”就變成瞭“龍抬頭”。

天文版:這個解釋大部分父母都給孩子說不清楚。原來古人認為天上的東西南北對應青龍、白虎、硃雀、玄武四大神獸,每個區域有七個星宿,而二月二這天正好是東方青龍七星宿從東方地平綫上開始上升的日子

圖/http://image.so.com/

二月二為啥要剃頭?

中國人過節一定要吃些東西,不過二月二比較特殊,這天人們會給傢常食品“改名字”,這天吃米飯是“吃龍子”,吃餛飩為“吃龍眼”,吃餃子則叫“吃龍耳”,麵條、餛飩一塊煮叫做“龍拿珠”,吃豬頭稱作“食龍頭”,吃春餅叫做“撕龍皮”。

圖/http://image.so.com/

清代的富察敦崇在《燕京歲時記·龍抬頭》中記載“是日食餅者謂之龍鱗餅,食麵者謂之龍須麵。閨中停止針綫,恐傷龍目也。”而且這天不磨麵,不碾米,不行大車,怕“砸斷瞭龍腰、龍尾”。鑒於清朝女子是不理發的,所以這男人齣去剃頭,女人在傢。這是不用乾活的一天,是少有的清閑日子。

那為什麼二月二要剃頭呢?

過去清朝的漢人是被迫剃頭的,尤其每年正月,親友團據,看到大傢都被剃瞭頭,忍不住思念舊日大明河山,因此就有瞭正月剃頭“思舊”的說法。後來就傳成瞭北方人所說的“正月裏剃頭死舅舅”,這麼不吉利,誰還剃頭呀!所以二月二正好是“龍抬頭”,就圖個口彩,叫“剃龍頭”瞭

圖/http://image.so.com/

山東等地區這一天要炒黃豆,還有個順口溜:“二月二,龍抬頭,傢傢鍋裏嘣豆豆,驚醒龍王早升騰,行雲降雨保豐收。”可見金豆開花並不是忽悠玉帝,真正的原因在這裏。

農曆二月初三為文昌帝君誕辰日,過去在二月二也讓孩子們開筆寫字,希望接下來能有利於考取功名,不過現在已經沒多少人記得瞭,因為正月十七孩子們就已經開學瞭。

中國的傳統節日眾多,很多的節日中也包含瞭很多曆史傳說,隻要你仔細品味,就會發現其中的趣味哦。

相关文章